第7课时 清末民初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生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核心突破
第7课时清末民初时期 (1895—1919五四运动前)
一、考情分析
2015—2021全国卷和广东卷清末民初命题考查一览表
基本考情说明:
1.题型、板块:涉及外交、经济、思想板块的内容。
2.高频考点: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清政府改革、近代外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及影响,清末改革应变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背离,客观认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和转型都是基于挽救民族危亡这个大背景展开的。
3.命题特点:新材料、新情境,思辨性,融合新教材知识点。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比较欠缺,如背景原因、过程内容、影响评价三段论学习历史,材料阅读与处理。学习多处于记忆的阶段。优势是临考动力足,热情高,操练能力、记忆能力强,思维多角度好,愿意花时间,积极主动。
三、教学目标
1、整理此时期的核心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因果联系体系;由此,归纳概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方面的阶段特征;
2、结合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理解清朝统治的危亡,认识改革与革命的探索过程、结果与评价。
3、运用唯物史观,客观认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近代化发展。
4、学习阅读处理材料、根据问题选择史事说明、分析原因,评价事件等,逐步形成必要的历史解题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理核心知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维新思想、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
难点:认识清朝统治的危亡;理解清政府的自救、资产阶级的改革与革命、农民革命;评价民国初年社会变化。
五、教学过程
导言: 110年前,中国社会发生了千年大变局。1912年,清朝覆灭,君主专制制度结束,资产阶级的中华民国建立,很快又经历了两轮政府。在我们习惯的认知中,清政府是腐朽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临时的、北洋政府是卖国的,但是,社会转型,应变向新,让我们用客观的态度,辩证的方法开始清末民初的复习。
阶段特征
晚清时期(1895—191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3月孙中山先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北京北洋政府(1912年3月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1928年)
◆◆核心突破
(一)、民主丰碑——清朝覆灭,民国建立
◆任务一、梳理、识记、默写(1895—1919)政治领域的重要史实
1、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2、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政治阶段特征:
①民族危机深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深化;
②各阶级、阶层救亡图存,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
◆核心突破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族危机
材料一“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危机:
1.《马关条约》:列强势力深入内地、(设厂)资本输出、割台: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2.民族危机空前:列强瓜分狂潮。
转机:
政治上: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人民群众: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军事改革:新军
经济上:实业救国,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思想上:认识到必须变革政治制度
◆核心突破2.清政府的改革——“布新”较积极,除旧更谨慎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托克维尔
阅读材料,清末“新政”的影响
材料二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到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问题: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论证清末“新政”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军,就是清末“新政”时期编练的,清末“新政”的预备立宪使立宪派离心,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经济上,奖励实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出国、建新式学堂等扩大了新思想的宣传,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核心突破3.辛亥革命与民主化
阅读材料:材料三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问题:辛亥革命如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转型?
(1)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秦朝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走向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2)经济:颁布法令和措施,推动经济工业化发展。
(3)文化: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三民主义、公民道德,思想文化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发展。
(4)社会生活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面貌为之一新。
◆◆核心突破
(二)、经济转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任务二、梳理、识记、默写(1895—1919)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与原因
1.列强资本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
2.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3.实业救国思潮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