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置战区教育部指导委员会 第一个以法制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的构想
壬子·癸丑学制
从横向看,学制分为三个系统(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教育制度改革
纵向看年龄,横向看类别
壬戌学制
北洋政府时期
复古主义教育
袁世凯,尊孔读经 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陈独秀,李大钊
兴办太学重视选举,选贤举能察举制是科举制的萌芽学校教育
汉代
鸿都门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经学教育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学改革)
九品中正制 《颜氏家训》
背景:士族集团内部分配政治权利 局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颜之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
隋唐时期
庶-富-教(个体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社会作用) 先天决定论-局限
对象-有教无类
目的-学而优则仕(平民,科举制)
孔子
内容-文、行、忠、信
科目:六艺 教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成套教材
因材施教(谈话法,观察法)
先秦时期
教育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苏格拉底-产婆术 (西方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意大利
弗吉里奥
通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 (世俗,人)
维多里诺
创办了快乐之家贵族宫廷学校
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对人性回归的重视, 注重关心世俗人的政治生活和信仰自由。宗教,道德,政治性。
北欧
伊拉斯谟,主张人文主义与宗教结合 《愚人颂》《关于正确的教育方法》《论儿童的文雅教育》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社会,国家,民族化
方法: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定义)
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
古希腊三贤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
客观唯心主义
政治观
社会本位论(哲学王)
哲学观
双重世界(理念与现实)
认识论
学习即回忆
灵魂
营养,感觉,理性
亚里士多德
教育实践
胎教婴儿教育,初等教育方面(教育年龄分段, 自由教育/文雅教育/博雅教育),高等教育方面,兴趣和学习
宗教改革,西欧文化重建
新教教育
路德宗 加尔文派
马丁路德 创办日内瓦学校
英国教派
加强教师管理,培养绅士,加强英语教学
特点:大众化,平民化,世俗化
知识梳理:教育的管理权和领导权归谁所有 学校制度(学制) 教育制度法案
初等教育
义务教育普及化,大众化
教育
中等教育
中等学校的改革
高等教育
世俗性改革
背景: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工业革命
高等教育
新大学运动 大学推广运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
师范教育
导生制
推动初等教育普及,促进师范教育发展
教育意义
天性,习惯,理性
王政时期
农民-军人教育(教育目的),家庭教育(主要形式),家长制(实施)
古罗马
共和时期 帝国时期
初等小学教育,中等文法学校教育,高等修辞学校教育,其他专业性学校教育(学徒 制)
教育希腊化过程
教育走上形式化,基督教兴起及早期活动
西塞罗,《论雄辩家》
教育家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分班教学理念
古风时代(周)
斯巴达 雅典
奴隶主军事专制 奴隶主民主制
古希腊
对比
政府对教育的态度,培养目标,教育机构
差异根源
地理条件
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古典时代(春秋战国)
智者学派
智者
创立三艺:文学法,修辞学,逻辑学
贡献:扩大了教育对象,拓展了教育内容
希腊化时代(战国时期)
原因: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反思
苏格拉底
目标:培养新政治家,重新塑造城邦道德 内容:智慧即德行,美德即知识,健康与锻炼
建立近代学制
倡导女子教育
壬戌学制-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公布的全国性学制系统
清末新政时期
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
1906清政府颁布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
留日高潮,庚款兴学,留美教育
蔡元培
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民国成立初期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清除了封建性,强调男女平等, 注重实用技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
《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蒋介石,四一二事变,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时期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
高校迁移
教育方针:战时须作平时看
学校国立 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
晚清至民国时期
教育改革
学校教育的发展
收回教育权运动
兴办新式学堂
学习西文西艺
留学教育
师夷长技 幼童留学,留学欧洲
晚清时期
全面学习西学
创办学校(兴办学堂,传播维新思想,培养维新骨干) 建立学会,发行报刊 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通艺学堂,绍兴中西学堂 浏阳算学管,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经正女学@
维新运动
改革科举制度
倡西学,兴办各级各类学校 设立京师大学堂
文教政策 科举制度
存儒兴学 兼容佛道 隋朝正式建立 中央集权
文教政策
理学:以儒学为主,糅合佛道思想的体系 尊孔崇儒,推崇理学,民族分治,尚文禁武
宋代的官学改革
在太学实施三舍法
秦至清末
宋元时期
书院产生(私人) 理学先河-周敦颐
格物穷理
朱熹
小学教事,大学教理 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朱子读书法
学、思、行结合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和贤人
道德教育
礼与仁 重视道德实践
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慎言敏行,改过迁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师生平等,相互促进
儒家
温故知新,教学相长 人性本有,后天所有,性善论
亚圣,《孟子》
孟子
作用
社会-得民心(得民而王,以德服人) 个体-求放心
目的
明人伦
教育
内容
以孝悌为中心,以仁义礼智四德教育构成的伦理道德教育体系
理想人格
大丈夫
道德教育
持志养气,存心寡欲,动心忍性,卧薪尝胆,反求诸己
春秋战国时期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强调理性思考 深造自得,盈科而进,专心有恒,教亦多术,因材施教
先天之性,后天之伪,性恶论
化性起伪
作用
化性起伪
荀子
目的 内容
培养贤能之士 六经教育
诸子百家 (九流十家)
工业革命:国家加强了教育的干预(加强世俗化), 普遍实施初等教育,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发展高等教育
近代教育
英国
领导权,管理权
天主教会→国教→政府
国家干预教育:国家拨款补助教育活动(萌芽,1833年) 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 通过制定一系列法令法案,直接干预教育事业 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
八条目
个人:诚意,正心,修身
社会化发展: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育论著
《中庸》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预时孙摩
《学记》
教育教学原则
启发诱导 长善救失
藏息相辅
教师
尊师重道 教学相长
统一文字
秦代
严禁私学
文教政策
吏师制度 汉初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有为而治
秦汉时期
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国家主义教育
以儿童经验为线索
设计教学法(单元教学法)
做中学 班级授课制
教育大众化,教育普及 个性化差异,丧失主动性
学校教学
试验道尔顿制
个别教学制度:自由,合作,计划 教育促进个人化发展,也要促进教育的社会化发展
德可乐利制
文纳特卡制
华虚朋
定县实验
河北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
晏阳初
愚,穷,弱,私 原则:化农民,农民化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
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文教政策
重视科举,选拔人才
哲学,推崇程朱理学
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
严格学校管理
禁锢思想
八股文
大兴文字狱
明清时期
书院
明代书院 特征:
蒙养教育
东林书院
东林学派
阳明先生
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
知行合一,随人分限
反复古主义教育
民主,科学
以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本地进行本土化教育实践改革
实用主义
杜威,陶行知 进步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
平民教育
教育平民化
工读主义教育
工读结合,工学结合,读书与劳动结合
教育思潮
职业教育
黄炎培
勤工俭学教育
科学的教育化
民国时期
科学教育
教育的科学化
推广了教育及心理测量,智力测验等研究手段, 也大范围的试验了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教学方法
奥古斯丁,《忏悔录》,宗教哲学-神学
教会学校
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修道院学校
宫廷教育
七艺,问答法
骑士教育
独特的世俗家庭教育 教育目的为契约精神,一种完美人形象
中世纪 (神学色彩)
城市学校
世俗性,强调技术和职业培训,宗教教育地位下降, 教学水平较低,基本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特点:自治性,世俗性,国际性
大学体制兴起
儿童教育: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儿童教学活动多样化
道德教育: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省察克治,贵于改过
颜元
实用主义倾向 经世致用与培养实才实德之士,成个性
封建型向开放型发展
洋务派-中体西用
张之洞《劝学篇》
西学东渐和封建教育的病态发展
洋务运动时期
早期教会教育
英华书院 教会女学
第一所面向华人的新式学校(宣传基督教,学习英文和中文)
形成背景
批判传统教育的弊病,吸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
主要观点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
教育与思想
军国民教育(体育)
实利主义教育(智育)
五育并重,全面和谐发展
公民道德教育(德育)
世界观教育(哲学)
蔡元培
美感教育(美育) 办学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明确大学宗旨
教育大家
北京大学的改革实践
改革学校管理体制 改革系科与教学体制 整顿教师队伍
杜威
实用主义教育
南京鼓楼幼稚园
我国第一个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陈鹤琴
中华儿童教育社
我国最早的儿童教育研究组织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我国第一所国立幼稚师范学院
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思想体系
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教学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教育制度史(实践史)
主线
教育思想史
教育流派与论著
外国教育史分期
古代部分(公元前20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近代部分(17世纪-19世纪末)
教会教育 世俗教育
现代部分(19世纪-20世纪初)
荷马时代(商,西周时期)
道德教育(四大德):智慧,勇敢,正义,节制
氏族制度→奴隶制度(城邦国家)
教育
教学
学习过程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思维方法
闻、见、知、行 积少成多,坚持不懈 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兼陈中衡,解蔽救偏
教师
倡导尊师,以施教为治国之本
墨子、《墨子》
墨家
教育
作用 目的
社会
兼相爱,交相利 天下为公
个体
素丝说,后天决定论
培养兼士/贤士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政治与道德,自然科技,文史知识,思维论辩
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职业教育
平民化,实用性,社会化,科学化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改进实验
黄炎培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社会化,科学化
敬业乐群
乡村教育运动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科学下嫁活动
教育改革实验
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陶行知
《生活教育》半月刊 《中国教育改造》《普及教育》《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相关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
行政体质-学在官府
典型特征:政教合一,官师合一
教育
官学系统
国学 乡学
教育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大艺,大学课程);书、数(小艺,小学课程)
家庭教育
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学在四夷(私学)
私学产生原因:政治下移,经济下移
稷下学宫
学术自由,兼收并蓄,官私兼融 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规》
形成
初等教育
学校:慈善学校,堂区学校,星期日学校,普通私立学校, 妇女学校,导生制学校(贝尔-兰卡斯特学校)(陶行知,小先生制), 幼儿学校(欧文,世界上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文法学校和公学改革
公学保证了高质量教育,但受众人少
发展
中等教育
创办新型中等学校-实科学校
双轨制度
精英轨 平民轨
精英教育 普通教育,劳动者
雏形:知识者的行会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雄辩
原因:经济发展,新市民阶级产生, 世俗生活需要,东方文化影响
阿拉伯帝国学校
昆它布,清真寺,宫廷学校,家族学校,图书馆,学馆
歌颂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教育
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自由 肯定现实生活的价值和要求
倡导学术,尊学理性
前期:强调世俗性和人性解放,注重人的自由和天性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如下: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现代教育 (儿童中心)
教育制度(实践史)
以史为鉴
教育思想
教育思潮和改革(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
生产力水平提高,文字产生,萌芽形态的学校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夏朝:奴隶社会初创时期,以射造士
夏、商、西周时期
商朝:奴隶社会,以乐造士 奴隶制社会全盛时期,官学制度建立,尊礼教
内容
形式逻辑,创三表法(有本、有原、有用)
排斥乐教
方法
主动,创造,量力,实践
老子,庄子 (卢梭)《老子》《庄子》
道家
教育
作用
自然无为,返璞归真
理想人格
隐士
学习方法
致虚,观双,存疑
教师
不言之教,自然教育
法家,名家,兵家,小说家,纵横家,农家
三纲领
教育目的: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外物:格物,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