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事与

验••城














摘 要:沉浸式设计旨在通过参与者的体验与感知,达到一种沉浸状态,使参与者与空间景观连接,获得更深层 次的体验和感受。

该文通过研究空间叙事与空间体验两方面的内容,探讨沉浸式设计的体验诉求及其在城市公共 空间中的运用和表达方法。

关键词:公共空间 叙事 体验 沉浸式
沉浸式设计是新一代的设计趋势,以故事驱动,以
技术引领,将艺术从画面、媒介、现场环境、观众参与等 层面进行多维度串联,打造出基于人与设计内容的叙事 空间。

它强调了体验者在特定场所中的情感感知和精
神感悟。

在景观领域,城市公共空间是沉浸式设计的最佳场
所,众多市民通过参与沉浸式设计作品成为这场设计运 动的一分子。

这场设计运动创造了与观众内心交流的 途径和方法,利用说故事与谈设计的方式,将人的体验、 经验放在设计的首位,构建出城市新的心理空间和物质
空间。

一、空间叙事:沉浸式设计内核
1. 物质情境
情境是一种人景相融的境界,囊括了体验者、场所 与景观三者间的联系。

沉浸式设计以述说故事的方式
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物质情境。

在这种情境中,体验者 完成了与景观的见面、与场所的交流,获得了物我双向
的交流体验。

设计师通过组织空间物质要素建立起新 的公共空间形式,以景观要素诉说环境故事,营造空间 情境,提供易于进入沉浸状态的物质场所。

女P,美国高
线公园通过人工技术将植物与构筑、铺装相结合,运用 “城市中的自然”的叙事设计手法,在曼哈顿成功创造了
多层级的神秘野趣空间,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咫尺 之外的都市快节奏生活与高线公园的自然野趣形成了
鲜明对比。

在这里,人们可以获得自然的体验,人和环 境融为一体,激活了人的感知体验,创造出人、景与地的 新型物质情境。

2. 空间氛围
有形的物质形态与无形的物质要素构成了综合的
意象感知,共同打造出属于特定范围内的空间氛围。

“氛 围是我们体验环境的形式,通过利用所有的组分形成创 造性的组合,因此,氛围是我们栖居在地球的体验艺术, 它形成了作品与空间、空间与空间的连续性这种连
续性的表达是沉浸式设计的核心,空间氛围的营造亦是 根据受众的视知觉体验习惯和设计要素进行的整合与 组织。

哈佛大学的唐纳喷泉以雾气划分出特定的空 间。

白天,水雾在阳光下形成彩虹;夜晩,水雾伴随着灯
光散发出朦胧的光晕。

唐纳喷泉给予受众者昼与夜的 空间氛围,并在这个空间内感知到有形的物质形态——
石头,也感知到无形的物质要素一一时间、光影、声音、 温度、气味。

这些要素的结合建构出环境的物质与心理
空间。

人们可以在喷泉中穿梭,也可以坐在石头上休 憩,多种景观体验方式在这个限定的空间中提供了多种
选择,营造出连续的、特定的体验性空间。

3.空间序列
要想在城市空间内说好一个故事,空间序列格外重
要,脉络的组织和架构影响着空间与情感的变化。

空间 序列反映出景观的节奏与韵律,也直接影响着景观叙事 与体验。

设计师通过元素的组合与整体的排列,以线性
形式贯穿,将节点均衡分布,有主有次,形成一个既具有
系统性又富有变化的景观逻辑链,建构出完整、鲜明的 空间序列。

二、空间体验:沉浸式设计指向
在沉浸式设计中,人们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即 使用者完全沉浸于特定的活动或是事物中而达到无视
其他事物的忘我状态。

通过沉浸式设计,体验者全身心 地投入空间,完成感官、行为与内在情感的沉浸式体验。

1. 感官体验
沉浸式空间的体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层
次反映在人的感官体验上。

体验者通过多感官的相互 配合,感知场所中的景观环境信息,从而获得切实的、直 接的空间体验。

女P ,印度新德里的五感公园为游客创造
了丰富的五感体验,精美的园林花卉与艺术雕塑为体验 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原始岩石的凹凸质感为人们提
供了触觉感知,公园内的陶瓷钟声与瀑布流水满足了人
们的听觉需求,此外,还有基于植物芳香的嗅觉体验和
园内餐厅美食的味觉体验。

在环境心理学基础上,五感 公园使体验者的五感相互作用、彼此沟通,满足了人们 的感官需求,促进了景观环境的综合感知,为体验者进 入沉浸状态奠定了基础。

2. 行为体验
第二层次是行为体验。

人是体验的主体,景观应该
满足人们的多种活动需求。

行为体验正是人们在城市 公共空间中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表现。

景观不应该只 局限于静态的观赏,还需要人们的参与和交流。

沉浸式
设计满足了人们更深入地与空间、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需
求,建立起人一人、人一物、人一空间之间的联系。

女P, 苏州公园里的城市景观通过人工技术模拟自然海滩,建 造了波浪戏水池,使人们可以在此参加亲水性活动。


们通过在水中嬉戏、玩耍,感受到海浪的律动,从而获得
与水的亲密互动。

人与景观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增
进了人、物、空间三者之间的联系。

3 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感官体验与行为体验基础上较深层次
92
视觉设计ART EDUCATION RESEARCH
的体验。

在沉浸式空间中,经由感知与行为体验,最终会产生某种情绪和感觉,也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触景生情。

女P,哥本哈根超级线性公园场所中明快的颜色、流畅的线条使人感到愉悦与轻松。

沉浸式设计的意义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知觉与行为需要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不同情感的需求。

至此,沉浸式体验由表象的触及深入到精神的触动。

三、身临其境:沉浸式体验的诉求
1.忘我的心流状态
心流体验是对于空间深层次体验的表述,“在这种状态下,动作与动作之间似乎受到一种内在逻辑的指引,而无须行为主体进行有意识的干预。

他感受到的是贯穿各动作间的一股整体的流,并受控于自己的行为”②。

沉浸式设计最终是要达到这种身临其境的心理状态,让人们超越感知层面的体验,升华至心灵的沉浸式体验。

通过沉浸式体验,人们的行为与意识共融,可以获得情感反馈,最终于空间意境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与心理认同感,从而忘却时间流逝与空间转换,达到自我心灵的超越。

女P,北京五道口宇宙中心的转盘喷泉每一小时转一圈,转盘的转动让人联想到宇宙中的星球自转。

人们驻足于此,感受宇宙、时间以及生命的特征,从身体到思想都沉浸于其中,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获得精神上的体验和感悟。

2.情感与记忆的唤醒
“在每个时刻都有眼不能见、耳不能听的情境,都在等待着被探索的环境和特色。

所有的事物都不能被孤立的体验,而是与它的环境,与导向它的一系列事件,以及过去的记忆相联系的。

”沉浸式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使自身“慢”下来的城市公共空 间,通过唤起人们对事件的记忆与情感,使其获得深入的体验和 感受。

女P,坐落在南昌的“光的小雨”景观激发了人们的童年记忆,其利用沉浸式设计赋予空间新的活力,引导人们重拾场所的记忆,获得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记忆是引发情感的线索,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需要唤醒记忆,记忆使人们获得情感体验,陷入回忆与思考,从而获得场所认同,产生归属感。

空间是承载记忆的场所,如今,部分城市记忆被人们遗忘,沉浸式设计则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新生与再生,引导人们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城市,在社会人文、情感关怀上体现出较大的优势。

3.心灵的意象感悟
“情以物兴,人以情观”,空间与人的双向交流形成了一种互相契合的模式。

两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增强了体验者对场所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然后获得对场所意象的感悟。

意象是表象与情感的结合。

空间的意象世界通过创意性的设计,以物质的形式展现出来,用一种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传递给体验者。

在这里,意象充当了一种媒介,将人、空间与体验联结起来,组成完整的体验过程。

《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为人们打造了一片绚烂的光影世界。

空间中巨大的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为体验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

当人们进入作品的范围时,会自动成为阻挡水流的“障碍物”,从而改变水的流向。

地面上的花朵持续地随季节更迭,经历诞生、生长、开花、凋谢、枯萎与死亡的全过程。

当人们站定时,花朵簇拥开放,但触摸或踩踏花朵时,则会导致它们凋零。

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使人们在短时间内体会到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这正是沉浸式设计的魅力。

景观的体验逐渐达到沉浸的状态,必然引起体验 者对于景观意象的思考与感悟,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达到人景合一的精神状态。

结语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沉浸式设计开启了人们的体验和感知,触发了人们对场所的回忆和理解。

个人的不同情感反馈被重新展开,创造出全新的、区分于现实世界的意象空间,使体验者进入了一种忘我境界,获得深层次的心灵需求的满足。

沉浸式设计为构建新型的满足心理与物质双重要求的城市空间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通过沉浸式设计,人与场所间的界限因为体验而被消除,体验者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通过交互的方式与场所 发生了关系,人景共融,从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区别于现实生活的沉浸式体验。

注释:
①吴欣.景观启示录一吴欣与当代设计师访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71.
②③邓鹏.心流:体验生命的潜能和乐趣.远程教育杂志,2006(3).
参考文献:
[1](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张定绮,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
[2]李璇.体验视角下的景观意象创构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
[3]李丽媛.从物境到意境一论景观意象的层次性.美术大观,2011 (9)
.
[4]汤箬梅.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江苏雕塑艺术品质与城市影响力研究.艺术评鉴,2018(9).
4]江欣欣,汤箬梅.景观媒介:城市空间规划与历史文脉的有机整合.美术教育研究,2019(21).
46黄晨玥.乡村旅游背景下民宿设计体验性研究一以莫干山民宿为例.大众文艺,2019(24).
4]张姣姣,汤箬梅.基于行为心理的儿童乐园景观设计研究.大众文艺,2019(20).
[8]黄斌.基于移动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研究.大众文艺,2019 (23).
8]江欣欣,汤箬梅.公共环境中治愈系景观设计研究.美术教育研究,0000(0).
40]杨容君,狄文和.现代装置艺术在城市空间的发展及应用.大众文艺,2019(21).
41蔡勇俊,浅谈民宿设计中旧建筑的再利用研究.大众文艺,2019 (21).
42]高宇婷,朱一.虚拟自然一teamLab的数字艺术创作特征分析.大众文艺,2019(22).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编辑王雨晴
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