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病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足病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高等医学院校教材《西医外科学》第五版和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第六版,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疗效标准》,制定以下诊疗标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及烫、冻、烧、挤压伤等因素致皮肤、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骼损伤乃至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临床约96%发生在四肢末端,尤其以足为主,故称之为糖尿病足。
1、临床表现
1.1 症状
本病初期,患者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浮肿等。
继之出现双手、双足手套样、袜套样的感觉。
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加重,或伴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1.2 体征
患者下肢及足部皮肤干燥,光滑,浮肿,毳毛脱落。
下肢及足部变小,抬高下肢时,双足发白,下垂时,则呈紫红色。
趾甲变脆、变形、增厚、脱落等,肌肉萎缩,肌张力差,足畸形、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呈弓形足,槌状趾,足趾过伸如爪状,足背动脉闭塞时,双足皮色青紫,搏动极微弱或消失,肢端感觉迟钝或消失,音叉震动感消失,跟腱反射极弱或消失。
足部慢性溃疡时,足跖部、跖骨头处形成圆形的穿通性溃疡。
有时出现韧带撕裂、小骨折、骨质破坏、并有夏科关节,干性坏疽时,全足、足趾干枯、变小、皮肤呈淡紫色,趾尖边还可见有为数不等的黑点、黑斑,湿性坏疽时,足部发红、肿胀、皮肤破溃、形成大小、形态、深度不等的溃疡或脓肿,皮肤、血管、神经、骨组织坏死。
1.3 理化检查
临床理化检查可能有:血白细胞升高,中性升高,血液粘稠度增
高,微循环异常,神经传导速度减慢,X线片可以提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甚者可见到硬化的血管;双下肢血流图示病变肢体血流速度减慢,管腔变窄,甚至闭塞不通;亦可以做动脉造影,提示动脉阻塞部位。
2、临床诊断
2.1 临床分型
2.1.1 湿性坏疽多由于肢端动脉和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周围神经病变而致微循环障碍、皮肤创伤、感染而致病,病变多在足底胼胝区、跖骨头或足跟处。
病变程度不一,由浅表溃疡至严重坏疽。
局部皮肤充血、肿胀、疼痛,严重时伴全身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心悸、尿少等菌血症或毒血症表现。
2.1.2 干性坏疽下肢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肢端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闭塞,但静脉血流未受阻。
局部表现:足部皮肤苍白,发凉,足趾部位有大小与形状不等的黑色区,足趾疼痛,常发生于足及趾的背侧,有时整个足趾或足变黑、变干、变小。
2.1.3 混合性坏疽
同一肢端的不同部位同时呈现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病情较重。
2.2 临床分级
0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
常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肢肤发凉,皮色紫褐,有麻木、刺痛、灼痛感,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足及足趾畸形。
Ⅰ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水疱、血疱、鸡眼、胼胝、冻伤、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所致的皮肤表面溃疡。
但病变尚未累及深部组织。
Ⅱ级:病灶已侵入深部肌肉等软组织。
常并有蜂窝织炎、多发性脓性灶、窦道形成。
感染沿肌间隙扩大,形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深部溃疡,脓性分泌物增多,但肌腱、韧带尚未被破坏。
Ⅲ级:足的肌腱、韧带等组织破坏。
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多,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
Ⅳ级:严重坏疽已造成骨质破坏,骨质缺损、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趾及足严重湿性或干性坏疽。
Ⅴ级: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缺血、致严重湿性或干性坏疽。
肢端变黑,干尸样表现。
常可累及踝关节及小腿,多需高位截肢。
3、辨证论治
早期:
气阴两虚,络脉不和: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手足麻木,感觉迟钝,舌淡暗,脉细或脉细数,局部皮肤色暗,或干裂。
治宜益气养阴,和血通脉,常用药物:太子参、麦冬、党参、丹皮、赤芍、红花、丹参、地龙。
阳虚血瘀: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夜尿频多,局部皮肤温度下降,发凉,甚则间歇性跛行或夜间疼痛,趺阳脉搏动减弱,口唇舌暗,或舌胖暗,脉细涩,治宜温经通阳,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干地黄、山药、制附片、制川乌、细辛、桂枝、当归、赤芍、丹参、水蛭。
热毒炽盛:发热,咽干,局部皮肤火欣红,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消肿。
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防风、乳香、没药、玄参、当归。
肝胆火盛者加柴胡、黄芩、栀子、龙胆草;湿热下注者加苍术、黄柏、牛膝、生薏仁、炒薏仁、土茯苓。
中期:
热毒炽盛:发热或壮热而不恶寒,但恶热,局部皮肤红肿,灼热,疼痛明显,溃口脓性分泌物多,色黄质稠,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常用药物:银花、连翘、土茯苓、蒲公英、黄柏、白芷、大黄、败酱草、天花粉。
气血亏虚,瘀阻脉络: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创口肉芽色淡暗,分泌物不多,清稀,或久不收口,舌淡暗,苔薄,脉细弱。
治宜益气养血,化瘀通脉。
常用药物:黄芪、当归、乳香、没药、白芷、白术、茯苓、三七粉、黄精。
阳气亏虚,脉络闭阻:畏寒肢冷,腰膝怕冷,四末不温,夜尿频
多,溃口色淡白,肉芽色淡暗,或足趾干黑,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淡暗,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宜温通阳气,化瘀通脉,常用药物:制附片、鹿角片、川牛膝、川乌、细辛、丹参、地龙、山甲。
晚期:
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腰膝酸疼,双目干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局部病变已伤及筋脉、骨质、皮色暗红、久不收口,舌红瘦,有瘀点或瘀斑,脉沉细。
治宜补益肝肾,化瘀祛痰,常用药物:熟地、山药、山萸肉、黄精、枸杞、三七粉(冲)、水蛭粉(冲)、鹿角片、地龙、山甲。
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耳鸣耳聋,肌瘦无力,四末冷凉,溃口已及筋脉骨质,肉芽色暗,久不收口,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治宜调补脾肾,活血通脉。
常用药物:狗脊、川断、杜仲、制附片、鹿角片、肉桂、熟地、乳香、没药、地龙、水蛭粉(冲)、虻虫、山甲。
气血阴阳俱虚,痰瘀湿毒互阻: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四末不温、不耐寒热、消瘦乏力、或五心烦热,肌肤甲错、局部皮色暗淡、久不收口、舌暗淡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细无力。
治宜补益气血阴阳,化痰祛瘀,解毒祛湿,常用药物:生芪、当归、熟地、鹿角胶、山萸肉、狗脊、川断、制附片、地龙、山甲、水蛭粉(冲)、虻虫。
4、疗效评定
4.1 治愈
①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
②体重向标准方向发展,并在标准体重上下20%以内;
③临床症状消失;
④0期病人皮肤颜色恢复正常:Ⅰ期以上病人疮面完全愈合。
4.2 显效
①空腹血糖<7.2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8mmol/L,血脂TC<5.96mmol/L,TG< 1.47mmol/L;
②体重向标准方向发展,疗程内体重趋向标准体重>2Kg(偏瘦者,体重增加>2Kg,偏胖者,体重减少>2Kg);
③临床症状好转,等级症状资料下降50%以上;
④0期病人皮肤颜色改善,Ⅰ期以上病人疮面2/3以上愈合,或按分期标准,糖尿病足分级好转二级以上者。
4.3 有效
①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血脂TC <6.48mmol/L,TG< 1.7mmol/L;
②体重向标准方向有所发展;
③临床症状好转,等级症状资料积分下降30%—50%;
④0期病人皮肤颜色改善,I期以上病人疮面1/2以上愈合,或按分期标准,糖尿病足分期好转一级以上者。
4.4 无效:各项指标达不到有效标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