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98 Mosquito “蚊”式轰炸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H-98 Mosquito “蚊”式轰炸机
1936年,英国航空先驱德。
哈维兰自筹资金发展了一种“蚊”式木制的战斗轰炸机。
对于全金属时代,这种飞机似乎是落伍的,但“蚊”式飞机却在二战中有了令人惊讶的战果:出动近四万架次,投弹十万颗,仅有254架被击落,战损率为0.63%,不到其它轰炸机的1/3。
蚊式轰炸机,是由德•哈维兰设计制造的。
鉴于发生大战时期,传统飞机的铝可能会匮乏,故用木材代替铝材,制造出身轻如燕的作战飞机。
正是这一决策,使“蚊”式飞机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价廉性能好和节省原材料等几大优点,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杰出机型,它有几大奇特之处:一是采用全木结构,这在四十年代飞机中已很少见;二是改型多;三是生存性好。
在整个战争期间,蚊式轰炸机创造了皇家空军轰炸机作战生存率的最佳记录。
“蚊”式飞机是英国人的骄傲,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代名机。
设计师简介
德·哈维兰与英国另一位著名飞机设计师汉德莱佩季在一起(左为德·哈维兰)英国十分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德·哈维兰是“彗星”号喷气式客机的设计者。
1912年,他设计的BE-2双翼机创造了飞行高度为3960米的记录。
1920年,这位设计师创建了德·哈维兰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有过许多卓有成效的建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用于军事,执行侦察、空战和轰炸任务的“蚊式”军用飞机,也是他设计制造的。
1944年,他被授予爵士,以表彰他在航空事业中作出的许多重要贡献。
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世界第一种喷气式客机“彗星4”
“彗星”号大型喷气客机是他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产品。
1962年,英国政府授予德·哈维兰功勋章。
1965年5月21日,德·哈维兰逝世于英国的哈特菲尔德。
布局
“蚊”式在此结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将木质胶合结构中间的木料改为一种轻质木材--巴尔沙木(Balsa,和我国的泡桐类似),木质结构重量进一步减少,强度有所增强。
机翼:采用非常靠前的上单翼,机翼前缘平直,后缘前掠,平面形状为梯形。
除了机翼中间有两根金属翼梁外,由上、下两片整体模压的上翼片和下翼片对合而成。
一女维修员正在检查发动机
发动机:两台罗.罗公司的“默林”12缸V型发动机位于两翼内侧,前机身和发动机短舱之间的机翼前缘向前延伸,后端流线形修形考究。
机身:由左右两半木质胶合结构对合成为筒形承力结构,在对合前先完成电线、控制拉线的敷设;
付翼、尾翼:金属或金属架布蒙皮。
冷却器:安装于发动机短舱和机身中间,进气口开在机翼前缘。
DH-98轰炸机的主起落架
主起落架:双柱结构,发动机安装于钢管支架上用橡胶支承座支承,大直径低压主轮胎适合于简易机场的起落。
外形:相当新式,采用常规布局:平直中单翼,前缘平直,后缘前掠,备有襟翼与副翼。
机翼的梯形比比较大,在中央翼的前缘设有开裂式散热器进气口,减少了外表突出物。
投弹瞄准员可在机头视察窗操作(航空图)
机头:钝圆,视用途不同,或集中安装多门枪炮,或改装透明的投弹手视察窗,或架设机载雷达天线……椭圆形断面的机身平滑而修长,机尾尖细,并装有漂亮的半椭圆形尾翼,三舵蒙有上漆的亚麻布。
“蚊”式飞机的座舱实图(航空图)
座舱:双座座舱十分紧凑,座舱盖突出于机头上方,多框架形式,视界良好。
据设计人员说,该机外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梭子鱼外形的影响,但由于诸多部件都呈尖削或锥形状,使人想到蚊子那尖尖的嘴,再加上此类飞机常采用的战术也有些像蚊子咬人的作法,因此便有“蚊”式飞机的绰号。
又因该机为木制,它的生产需消耗大量优质木材,加拿大还称其为“梦中白蚁”。
军机简介
戈林提到的就是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生产的DH98“蚊”式战斗轰炸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最成功的飞机之一。
“蚊”式飞机,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杰出机型,它有几大奇特之处:一是采用全木结构;二是改型多;三是生存性好。
这种集轰炸、战斗、侦察、教练、联络、反潜于一身的木头飞机曾活跃在地域广阔的欧亚战线上,是当时闻名四海的名机。
“蚊”式飞机诞生于英国久负盛名的德·海维兰飞机工厂。
该公司曾在大战前十多年间制造出一系列外形优雅美观的轻中型民用飞机,对多发动机飞机的制造也有一定经验。
代表作为DH82虎蛾和DH91信天翁(Albatross)。
1938年,德.哈维兰公司建议英国空军部发展一种快速轰炸机,速度达到超过战斗机,由此能够不携带自卫武器。
英国德.哈维兰公司设计的DH-91运输机
保守的英国空军部对当时主流的多炮塔轰炸机情有独钟,认为非武装的轰炸机在战场上的生存力很低,拒绝了德.哈维兰公司的建议。
但德.哈维兰公司并未放弃计划,自己出资将计划向前推进。
由工程师R.E.Bishop,R.M.Clarkson,C.T.Wilkins领导的设计班子按载弹454KG,航程2400KM,速度644KM/H的设计目标进行设计。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飞机的自重必须减轻。
首先。
飞机不再装自卫武器的炮塔,机组人员从6人减到2人。
其次,采用特殊的木质结构。
飞机发展史上轻金属结构取代木结构或钢管/木蒙皮混和结构的原因是轻金属结构强度更强、重量更轻,新飞机采用传统木材结构显然是达不到减重的目的的。
德.哈维兰公司的设计师决定采用一种少见的木质结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
“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最早是由一个小飞机制造公司,LWF飞机公司,在1919年的LWF V飞机上采用。
生产量很小的LWF V飞机仅有捷克空军装备。
1922年美国诺斯若普公司在S-1双翼机上也采用这种结构。
先用混凝土制造一个21英尺长的模具,然后将云杉木薄片涂上干酪胶后交替放置,盖上模具的盖子。
此时,再向中间的橡胶气囊中充入压缩空气,待干酪胶固化后即形成一片木结构,将左右两片木结构对合,就成为木质胶合结构的机身。
1922年8月,这种结构获得美国专利。
由于生产成本低廉,S-1飞机被称为“穷人的双翼机”。
采用全木质结构是德.哈维兰公司最具深谋远虑的的决定,充分预见到战时英国的铝合金将出现匮乏,掌握飞机金属结构制造技术的工人也将十分短缺,木质的飞机能够由任何技术熟练的木匠进行生产,英国的钢琴厂、橱柜厂、家具厂都能投入飞机的生产。
1940年3月1日,英国空军因为战争爆发后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而和德.哈维兰公司签定了DH98轰炸机50架(含原型机)的合同(B1/40),并核准正式名称为“蚊”式。
敦刻尔克撤退后,因随时面临德军的入侵而一度取消合同,1940年底由重新恢复执行合同。
原型机试制过程中,正是不列颠之战最紧张的时候,德.哈维兰公司的Hatfield工厂附近被德国飞机反复轰炸,工作人员不得不经常躲避到防空洞中。
即使这样,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1940年11月25日,首架原型机(W4050)进行试飞。
为了避免被地面防空火力和巡逻飞机的误击,飞机漆成显眼的明黄色。
经过试飞,“蚊”式显露出巨大的潜力,引起英国空军的重视。
“蚊”式自重、发动机功率、航程约为“喷火”的两倍,但速度比“喷火”快32KM/H(1941.2的试飞中,曾经达到631KM/H的速度);升限达11000M;尤其是在载重能力上,“蚊”式大大超出原设计指标(在DZ594/G号上曾经进行携带4000磅Cookie Bomb炸弹的试验,四倍于设计载弹量;在一次
试验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给飞机装上10000磅的压舱物,飞机仍然安全起飞)。
改型机型
照相侦查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夜间战斗机、轰炸引导机、鱼雷轰炸机、猎潜机、昼间巡逻机、布雷机、教练机、特种运输机等。
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蚊”式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有43种改型,其中26种曾经参加二战的作战行动。
十年间,在英国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总共生产了38个改型计7781架,并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战时英国飞得最快的双发军用机,而且和“兰开斯特”、“喷火”二种飞机一起,成为大战中皇家空军三大支柱装备之一。
侦察机
PR.Mk I
PR.Mk 1第一种量产的侦察型
第一种量产的侦察型,使用梅林21型发动机,发动机舱较短,尾翼面积较大,装有3具垂直和1具倾斜照相机。
总共有1架原型和10架量产机。
PR Mk IV
由27架B.Mk IV改装成双座的照相侦察机,于1942年4月首次飞行。
PR.Mk VIII
自PR.Mk IV改良,使用梅林61型发动机的侦察机一共只有5架。
PR.Mk XVI
PR.Mk XVI型“蚊”式侦察机(航空图)PR.Mk IX
PR.Mk 32
PR.Mk 34
轰炸机
B.Mk IV
第一系列38架由PR.Mk I改装而来,载弹量907公斤(2000磅)。
第二系列为轰炸机型的全新量产型,使用马林21或23型发动机其中部分载弹量为1814公斤(4000磅)。
总计生产235架,包括32架改装为PR.Mk IV。
B.Mk VII
加拿大负责生产,使用马林31型发动机的B.Mk IV第二系列。
总数25架。
B.Mk. IX
两空勤人员正为“蚊”式轰炸机装载4000磅特大炸弹(航空图)
高空轰炸机型,最大载弹量1814公斤(4000磅),使用马林72/73或76/77型发动机。
类似设计被改装为PR.Mk IX。
本型只有生产4架。
B.Mk XVI
与B.Mk IX使用同样的发动机,但是驾驶舱改为加压型,同时借重PR.Mk IX侦查型增加内载燃料的方法。
总共生产1200架。
B.Mk XX
加拿大生产的B.Mk IV第二系列,换装美国佩卡德(Packard)生产的马林31或33型发动机。
一共生产145架。
B.Mk 25
B.Mk XX换装马林225型发动机的改良型,一共生产400架。
B.Mk 35
“蚊”式B.Mk 35型轰炸机(航空图)
远程轰炸机型,使用加压驾驶舱与马林113A/114A发动机,可以同时携带2714升(597英制加仑)燃料与1814公斤(4000磅)炸弹。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改装为PR.Mk 35或TT.Mk 35。
一共生产122架。
战斗机
地面空勤人员在检查20毫米航炮,我们可清楚看到机炮中的结构。
(航空图)
通常武装4门HS.404机炮于机腹及4挺勃朗宁机枪于机鼻
F.Mk II
在1940年间,F Mk II被发展出来,原型机完成于1941年5月15日。
夜间战斗机
NF.Mk II
第一种量产的夜战机型为NF.Mk II,共造了466架并于1942年1月进入157中队服役。
NF.Mk XII
NF.Mk XIII
NF.Mk XV
5架B.Mk IV轰炸机改装为双座的高空夜战机。
NF.Mk XVII
配备单发动机马林21, 21或23以及一具英制AI.X或美制SCR-720雷达。
NF.Mk XIX
Mk XIII的改良版本,它可与英制或美制AI雷达相容,产量220架。
NF.Mk 30
“蚊”式NF.Mk 30型夜间战斗机(航空图)
NF Mk 31
在二次大战后,两种夜战机型被研发出来,NF Mk 36和NF Mk 38
NF Mk 36
NF Mk 38
战斗轰炸机
FB.MK VI
FB.MK VI型战斗轰炸机在夜间射击航炮时产生的光束。
(航空图)
此型机为肩翼机种,在最多生产的机种中,FB.MK VI搭载两个马林23或25型发动机。
FB.Mk XVIII
可看到“蚊”式FB.Mk XVIII型战斗轰炸机机关外大航炮及炮弹尺寸。
(航空图)FB.Mk 21
FB.Mk 26
FB.Mk 40
FB.Mk 41
FB.Mk 42
教练机
T.Mk III
双座教练机,由两个马林21型发动机输出马力,共生产了348架。
T.Mk 22
T.Mk 27
加拿大生产的训练机。
T.Mk 29
T.Mk 43
拖靶机
TT.Mk 39
英国皇家海军曾采用该型机为拖靶机,由B.Mk XVI改装而成,而皇家空军使用的TT.Mk 35则一直服役至1956年。
性能数据
型号B.IV/NF.IIFB/MK.VI/B.XVI
用途轰炸机/夜间战斗机/战斗轰炸机/轰炸机
乘员:2
发动机:2*1250hp
MerlinXXI2*1460hp
MerlinXXIII2*1250hp
MerlinXXI2*1680hp
Merlin72
翼展:M16.51
机长:M12.43;12.47;13.56
机高:M4.65
重量:KG5942/101526093/?6486/10115?/10433
最大速度:KM/H612595611656
升限:M95001100011000?
航程:KM1960274030332390
武器:907KG炸弹4*20mm,Hispano-Suiza,4*0.303,Browning4*20mm,Hispano-Suiza,4*0.303,Browning
907KG炸弹1814KG炸弹
军机战绩
1941年9月17日,PR.I型(W4055)对法国德占区的Bordeaux (波尔多)和La Pallice成功地进行了照相侦察并成功地摆脱了敌机追击的“蚊”式飞机第一次向世人亮相之后,“高速木头飞机”的大名从此不胫而走。
1942年5月31日参加了对德国科隆的“千机大空袭”。
数量不多的“蚊”式飞机穿插在大型飞机编队中,挂着4颗227千克的炸弹,或单机攻击,或几架编组集中投弹。
“蚊”
式在轰炸时既可作高空水平轰炸,又可作低空点状小型目标精密投弹。
当战略轰炸机在夜间大批飞向敌阵时,“蚊”式飞机在更多场合是充当向导的角色,为大机群寻找并标定目标位置或投下照明弹,这就需要它一马当先,飞在最前面。
为了对大型机飞行员作出明确的口头指示和战前鼓动,不少“蚊”式飞行员还专门通过进修学习用优雅而标准的英语喊话。
据统计,光是担任向导任务的“蚊”式飞机就向德寇扔下过15000吨炸弹。
1942年9月25日,“蚊”式长途奔袭,攻击位于奥斯陆中心的德国盖世太保司令部大楼,以烧毁大楼中的挪威抵抗运动的资料和档案,避免抵抗运动遭到破坏。
“蚊”式飞机成功地炸毁了大楼,临近的街区未被破坏。
1944年1月,法国抵抗运动通知英国情报部门,在法国亚眠的监狱里关押着100多个英国空军的被俘飞行员。
为营救这些飞行员,必须用飞机精确的在监狱的外墙上炸开若干缺口或大洞,同时摧毁德国看守的营房。
2月18日晚10点55分,19架“蚊”式从英国机场起飞,在“台风”飞机的护航下执行‘Ericho‘计划。
“蚊”式准确地在监狱的围墙上炸开一个大缺口,并且炸毁了看守的营房。
绝大多数飞行员在抵抗运动的接应下安全脱险。
其他类似战例还有轰炸海牙的中央登记处、哥本哈根的Shell House等。
“蚊”式FB.XVIII 多用途战斗机在装备海岸警备司令部后被用来袭击进入或离开法国德占区“U”艇基地的德国潜艇。
在潜艇进出港口时都要在港口外的浅海区域保持水面航行状态,此时的潜艇容易被飞机攻击。
为了保证潜艇的安全,德国人为在此航行阶段的潜艇组织严密的护航,使用的护航船只为扫雷艇和一种钢网水泥船壳的火力艇‘Sperrbrecher‘.“蚊”式凭借机上的大口径火炮、炸弹和大速度在这时发动攻击。
例如:1944年3月27日,6架FB. VI和2架FB.XVIII攻击La Pallice港出发,由4艘M型扫雷艇、两艘‘Sperrbrecher‘护航的U-960,和护航船队发生激烈战斗,U-960被严重毁损,3艘扫雷艇被击伤,两架“蚊”式被击伤,一架被击落。
据资料记载,一共有8艘U艇为“蚊”式击沉,分别是U-976、U-821、U-998、U-804、U-843、U-1065、U-25、U-2359。
英国还利用“蚊”式的性能优点执行若干特殊任务:秘密往来于中立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英国间,运送外交邮袋、信使、英国急需的滚珠轴承、特殊人员等。
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在逃脱纳粹追捕后就是被装在“蚊”式的炸弹舱内送到英国的。
在飞越挪威德国设防地区时飞机尽量飞得高,避免被敌机截击,在北海上空再下降到低空。
“蚊”式战机在1945年4月4日的一次袭击岸边的货船时的画面(航空图)最有趣的是,“蚊”式飞机经常发挥它速度快,善于夜间飞行等特长,在夜间单机独闯敌后,有意增加德国大后方的空袭警报次数。
1944年2月23日夜间,“蚊”B.Mk.9开始挂装单枚重量达1800千克的巨型炸弹空袭重要目标。
而在以往,这样的超级炸弹只有大型轰炸机才能运载。
同年夏季,“蚊”式轰炸机参加了空袭V—1导弹发射阵地的行动,要摧毁一个阵地,动用“米切尔”(B—25)至少要投下219吨炸弹,动用“入侵者”(B—26)则需投下182吨炸弹,动用“空中堡垒”(B—17)需投下165.4吨炸弹,而动用“蚊”式轰炸机,竟只需投下39.8吨炸弹即可奏效!由“蚊”B.Mk.16组成的“夜间轻型轰炸机攻击队”对柏林进行过几百次骚扰性攻击,1945年2月20日以后的连续36个夜晚,每天都有这种飞机进入柏林投弹,1945年5月2日,第8联队的一些“蚊”B.Mk.16飞机轰炸了基尔地区,成为英国轰炸机在大战中的最后一次空袭行动。
在整个战争期间,仅皇家空军轰炸机军团中的“蚊”式轰炸机就出动过39795架次,投下十多万颗炸弹,其中仅有254架被击落,每2000架次行动仅损失1架,创造了敌地上空空袭的最低损害记录,战损率只有千分之六点三,还不及一般轰炸机的三分之一,创造了皇家空军轰炸机作战生存率的最佳记录。
“蚊”式飞机是英国人的骄傲,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代名机。
1942年5月30-31日,第105中队的四架B.IV型参加对科隆的“千机轰炸”。
之后,“蚊式”参加了几乎每一次夜间轰炸行动。
由于速度快,基本上可以避免德国截击战斗机的截击,通常做为轰炸机编队的前导机。
在飞临目标上空后,用燃烧弹在目标区炸出火光,为后续重型轰炸机编队指示目标。
德国对“蚊”式恨之入骨,但是没有能够有效截击“蚊”式的飞机,一直到He-219和Me-262的夜间战斗型服役后,情况才稍有改观。
为了截击“蚊”式,德国还专门摹仿“蚊”式的结构,设计了全木结构的FM Ta-154来对抗“蚊”式。
德国人对木结构本身并不在行,Ta-154在试飞中结构多次出现破坏,加上生产胶水的工厂被盟军炸毁,Ta-154未能批生产。
(作者:航空图转载请署名来源)
【原文】/jianjie/hongzha/20110730/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