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①起讫地点;②出行目的,如工作、学习、购物、社交、文娱
体育及杂务等;③出行方式:步行、乘行(公交车、出租车及自 行车等);④出行时间:每天何时出行、时间长短;⑤出行次数: 日(年)平均出行次数;⑹出行距离:乘行距离及步行距离。
目前,OD调查并无统一的表格,各地(城市)通常根据 实际情况及工作要求制定表格。表 3—3是天津市作OD调查时采 用的居民出行调查表。
第三章 城市交通规划
1
3.1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3.1.1 概述
城市交通规划是指经过对城市交通的历史与现状调查,预 测城市在未来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条件下对交通 的需求,规划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网络体系,以及对拟建立 的交通网络体系编制实施建议、进度安排、财务预算和进行经 济分析的工作过程。
20
3) 制备调查表格 根据抽样对象、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及要求而制定,目前
并无统一表格。但总的来说,所制定的表格形式及所列调查项 目应使填表人感觉清晰明了,易于回答,特别对于采用函调方 式更应注意,不要给回答者有繁琐或不甚明了的感觉,以致可 能影响数据的有效性和精度。一般说来,调查表格应包括三方 面内容:
①人与家庭属性(如人口、性别、年龄以及职业等); ②社会经济属性(如收入、居住条件以及拥有车辆等); ③出行属性(出行方式、耗时以及出行次数等)。
21
4) 调查人员的组织与培训 调查结果质量的好坏、精度的高低与调查人员素质有很大关系。 因此从调查人员的挑选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调查人员要具有工作 责任心,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身体健康并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 力。要使调查人员清楚调查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和工作内容。 对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工作的模拟训练,必要时还应采取考试、考 核等方法选择调查人员以及评定调查人员的工作能力。 5) 典型区域试点 这一步骤对初次进行OD调查的部门十分必要。此项工作可结合 培训调查人员一起进行。OD调查在人力、财力和时间上都消耗 很大,工作上的失误将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应在正式调查开 始前,选择若干典型小区进行试点,从中发现问题,如表格是否 合适,调查方法是否得当以及小区划分、抽样率的确定等是否合 理,如有不足,及时加以改进。
1)增长率法
如果能确定各小区交通发展速度,且此发展速度以年增长率
和表示,则可由下式得到将来的发生量Pi 1 ri
(3—1)
( )n
QAj QAj 1r j
27
2)强度指标法 也叫原单位系数法,就是采用社会经济指标体系中的易
测指标,分析基年每单位指标生成交通量,然后乘以该指标的 将来预测值,从而得到将来生成交通量的一种方法。本方法假 定每单位社会经济指标生成的交通量,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变 的。
替换
返回2),重新计算得 Qi(j2)
Fi , G j 和Qij
并继续3)、4)和 5),直至满足5)停止计算。
QP i
QPi Ei
Ei
(3—2)
28
3)相关分析法 所谓相关分析法,就是对发生交通量与人口、经济、
土地利用等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发生(吸引)交通量模型, 利用模型求得将来发生或吸引交通量的一种方法。
y 1 x1 2 x2 n xn (3—3)
y
x 1 1
x2 2
xnn
(3—4)
29
城市交通规划既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又是 一个完整、独立而复杂的系统。城市交通规划既要服从、服务 于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又必须遵循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 律。
2
3.1.2 交通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城市交通规划是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基础 ; 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手段 ; 交通规划是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基本措施 ; 交通规划是获得交通运输最佳效益的有效途径 。
8
9
10
武汉市2007年出行统计图
11
主流倾向线:是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 简化期望线图,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OD表:一种表示起讫点调查成果的表格。当两个小区间的出行需 要区分方向时(即不仅需要了解区间流量而且还要了解流向)采用 矩形OD表,如表 3—1 。若不需区分方向则可采用三角形OD表, 如表 3—2。
3)计算各小区发生和吸引交通量第一次近似值
n
Q(p1i) Qi(1j ) j 1
n
Q(A1j) Qi(1j ) i 1
32
4)重新设定各小区增长系数
Fi1 QP i QPi1
G
1
j
QAj
QAj1
5)收敛精度判别
Fim
,
G
m
j
1.00
?
若不满足,则以
F
(1) i
,
G(1) j
和
Qi(1j )
6
2. OD调查的内容 1) 基本概念 起点: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 讫点:一次出行的目的地点。 出行: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分别有 个人出行、车辆出行和货物出行。出行具有如下特点: ①出行必须是有目的的;②一个单程为一次出行,即一次出 行必须有且仅有一个起点和一个讫点。如从起点到第一个目的 点(如商场购物)为一次出行,从第一个目的点到第二个目的 点(工作单位)为第二次出行,此时第一次出行的讫点(商场) 就成了第二次出行的起点。③不受换乘影响,即一次出行可能 包括几种交通形式(如步行、自行车及乘车)。
12
13
调查区境界线:包围整个调查区域的一条边界假想线,表示 调查区范围。
分隔查核线:在调查区内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 实测穿越该线的各条道路断面上的交通量,与相应的区间OD统 计量比较以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也称交通越阻线。
14
2)OD调查内容 OD调查包括对客流和货流的调查。客流调查的主要内容
15
16
货流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⑴货源点与吸引点的分布;⑵货流分类数量与比重;⑶货运 方式分配。 表 3—4是北京市货流流量流向调查表。
17
3.2.2 OD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1.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1)划分交通小区并编号 将调查区域划分成若干个交通小区,对小区编号,同时还应编制 按一定查找方式(如单位、街道名称等)制定的交通小区编码本。 区分得小,计算量大,成果精细;区分得大,计算量减少,但成 果可能显得粗略,且可能掩盖区域内的交通特点。交通分区划分 适当与否,对交通状况的分析研究关系极大。对于城市交通OD调 查,可先将调查区大致分为市中心区、市区和郊区三部分,再结 合土地开发强度、用地性质及布局、人口分布密度、主要干线的 分布等,进一步将三部分细分。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人口分 布密度均较大,出行需求大,则小区面积可小些;而郊区一般来 说其土地开发强度、人口分布密度要小些,出行需求也相应要小 些,则小区面积可大些。分区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24
3. 调查结果汇总 OD调查结果经整理后可汇总于OD表中,见表 3—1和表3—2。 它是将所有调查的出行按起点和讫点所在区间分别计数,一 并汇入该表,
25
3.3 远景交通量预测 预测方法—四阶段法,即
出行产生
出行分布
交通方式选择
交通量分配
26
3.3.1 出行产生 出行产生是某区域人或车的出行总量(即出行端点数),常 以人次/日或车次/日为统计单位。
22
2. 实地外业调查 实地外业调查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 ① 家庭访问法 对调查区内的家庭,按确定的抽样率进行家庭访问,多用于居 民出行调查。调查员当面了解被调查户中包括就学儿童在内的家 庭成员全天出行情况。家访法是搜集居民出行资料最可靠的调查 方法之一。 ② 发(收)表法 向被调查对象发放调查表并按时收回(或免费寄回)。客货流 OD调查均可采用此法,注意表格中项目应用词明确,不生二义, 最好不加说明,一看就懂,必须注释时宜用括号加在项目旁边, 因填表者一般无耐心看过多的这种说明。
23
③ 单位访问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我国国情,可委托各单位工会或行政部门 进行调查或派人员到单位进行访问调查。 ④ 从电话簿上随机选取调查对象,先告之调查内容,约定时 间报填。 ⑤ 路旁询问法 在主要道路或城市入口的合适位置设调查站,请车停下,询 问车辆的起讫点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可直接取得较为准确的资 料。交通量大时按一定抽样率调查。询问应简明扼要,迅速准 确,不使驾驶员产生反感情绪或车辆延误甚至阻塞。 此外还有一些方法如车辆牌照法、公交路线乘客调查、客货 运输集散点调查等。
3
3.1.3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1. 总体设计 2. 交通调查-如出行调查、道路交通状况调查、公交线路
随车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其它交通方式的调查等 3. 交通需求预测 4. 方案制定 5. 方案评价 6. 信息反馈与方案调整
4
5
3.2 起迄点调查
起讫点调查,又称OD(Origin—Destination)调查,是一项为 了解交通的发生和终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根据OD调 查成果预测交通发展的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地应用于土地利 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3.2.1 OD调查的目的及内容 1. OD调查的目的 OD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 物出行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利用 OD调查结果,结合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及经济指标等资料预 测未来规划区域的交通需求,以作为道路网规划的依据。
7
出行端点:出行的起点和讫点。每次出行必须有且只有两个端 点,出行端点的总数为出行次数的两倍。
境内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范围之内的出行。 过境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范围之外的出行。 区内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个小区后,起讫点均在同一个小区 内的出行。 区间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个小区后,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小 区内的出行。 小区形心:代表同一个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 该小区的交通中心,而非该小区的几何图形形心。 期望线:为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是反映人们期望的各小 区形心之间的最短距离,与实际出行路线无关,按一定比例绘出 的期望线宽度表示区间出行次数。
30
1) 现在模式法 本方法是假定将来的出行模式与现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
仅仅是出行数量会随着出行发生区及出行吸引区的发展而增加。 平均增长系数法 这是考虑到预估各区所产生的发生量与吸引量的增长系数
各不相同,将现有的区间出行量乘以发生区和吸引区的平均增 长系数,并进行收敛计算,最后求得将来区间分布交通量。
19
2) 确定调查抽样率 根据城市规模、人口和区域划分,对居民进行抽样调查。 当城市人口少于5万人时可按1/5抽样; 5~15万人时可按1/8抽样; 15~30万人时可按1/10抽样; 30~50万人时可按1/15抽样; 大于100万人时可按1/25抽样。
车辆调查也可确定一个合适的抽样率,根据调查方式(发卡片、 路边询问等)以及调查区域(市中心、市区或郊区)等确定抽样 率大小,也可全部调查。
3.3.2 出行分布 1. 出行分布的含义 一般指各交通小区相互间的人或车的出行数(或称OD交通
量)。预测出行分布,就是根据现状出行分布(OD交通量)和预测 的将来出行产生量(包括出行发生量和出行吸引量)推算将来的 区间出行分布。
2. 推算方法 分布交通量的推算方法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由现状出 行分布和增长系数计算出将来出行分布,称之为“现在模式 法”;另一类是考虑区间距离、时间或费用等因素和交通量的 关系求算将来分布交通量,称之为“综合模式法”。 以上两类方法一般均以迭代计算逐步收敛的方式逼近规定 的精度要求。
小区i 、j 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的增长系数分别为:
Fi QP i QPi
G j QAj QAj
(3—8)
则:
Qij1
Qij
Fi
Gj 2
(3—9)
31
平均增长系数法计算步骤:
1)计算增长系数
Fi QP i QPi
G j QAj QAj
2)计算分布区间交通量第一次近似值
Qij1
Qij
Fi
Gj 2
18
①小区的划分要充分利用河流、铁道等天然或人工屏障做边 界,同时注意最好结合行政区划来分区;
②考虑到干道是汇集交通的渠道,因此一般不以干道作为分 区界线,道路两侧同在一个交通区也便于资料整理;
③对于已作过OD调查的城市,不宜改变原已划分的小区; ④一个小区内的出行次数(区内出行)不超过全区域内出行 总数的10%~15%。 总之,应综合考虑人口、面积、行政单位、交通特点和自然 条件等因素来划分交通小区。
体育及杂务等;③出行方式:步行、乘行(公交车、出租车及自 行车等);④出行时间:每天何时出行、时间长短;⑤出行次数: 日(年)平均出行次数;⑹出行距离:乘行距离及步行距离。
目前,OD调查并无统一的表格,各地(城市)通常根据 实际情况及工作要求制定表格。表 3—3是天津市作OD调查时采 用的居民出行调查表。
第三章 城市交通规划
1
3.1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3.1.1 概述
城市交通规划是指经过对城市交通的历史与现状调查,预 测城市在未来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条件下对交通 的需求,规划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网络体系,以及对拟建立 的交通网络体系编制实施建议、进度安排、财务预算和进行经 济分析的工作过程。
20
3) 制备调查表格 根据抽样对象、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及要求而制定,目前
并无统一表格。但总的来说,所制定的表格形式及所列调查项 目应使填表人感觉清晰明了,易于回答,特别对于采用函调方 式更应注意,不要给回答者有繁琐或不甚明了的感觉,以致可 能影响数据的有效性和精度。一般说来,调查表格应包括三方 面内容:
①人与家庭属性(如人口、性别、年龄以及职业等); ②社会经济属性(如收入、居住条件以及拥有车辆等); ③出行属性(出行方式、耗时以及出行次数等)。
21
4) 调查人员的组织与培训 调查结果质量的好坏、精度的高低与调查人员素质有很大关系。 因此从调查人员的挑选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调查人员要具有工作 责任心,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身体健康并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 力。要使调查人员清楚调查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和工作内容。 对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工作的模拟训练,必要时还应采取考试、考 核等方法选择调查人员以及评定调查人员的工作能力。 5) 典型区域试点 这一步骤对初次进行OD调查的部门十分必要。此项工作可结合 培训调查人员一起进行。OD调查在人力、财力和时间上都消耗 很大,工作上的失误将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应在正式调查开 始前,选择若干典型小区进行试点,从中发现问题,如表格是否 合适,调查方法是否得当以及小区划分、抽样率的确定等是否合 理,如有不足,及时加以改进。
1)增长率法
如果能确定各小区交通发展速度,且此发展速度以年增长率
和表示,则可由下式得到将来的发生量Pi 1 ri
(3—1)
( )n
QAj QAj 1r j
27
2)强度指标法 也叫原单位系数法,就是采用社会经济指标体系中的易
测指标,分析基年每单位指标生成交通量,然后乘以该指标的 将来预测值,从而得到将来生成交通量的一种方法。本方法假 定每单位社会经济指标生成的交通量,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变 的。
替换
返回2),重新计算得 Qi(j2)
Fi , G j 和Qij
并继续3)、4)和 5),直至满足5)停止计算。
QP i
QPi Ei
Ei
(3—2)
28
3)相关分析法 所谓相关分析法,就是对发生交通量与人口、经济、
土地利用等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发生(吸引)交通量模型, 利用模型求得将来发生或吸引交通量的一种方法。
y 1 x1 2 x2 n xn (3—3)
y
x 1 1
x2 2
xnn
(3—4)
29
城市交通规划既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又是 一个完整、独立而复杂的系统。城市交通规划既要服从、服务 于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又必须遵循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 律。
2
3.1.2 交通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城市交通规划是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基础 ; 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手段 ; 交通规划是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基本措施 ; 交通规划是获得交通运输最佳效益的有效途径 。
8
9
10
武汉市2007年出行统计图
11
主流倾向线:是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 简化期望线图,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OD表:一种表示起讫点调查成果的表格。当两个小区间的出行需 要区分方向时(即不仅需要了解区间流量而且还要了解流向)采用 矩形OD表,如表 3—1 。若不需区分方向则可采用三角形OD表, 如表 3—2。
3)计算各小区发生和吸引交通量第一次近似值
n
Q(p1i) Qi(1j ) j 1
n
Q(A1j) Qi(1j ) i 1
32
4)重新设定各小区增长系数
Fi1 QP i QPi1
G
1
j
QAj
QAj1
5)收敛精度判别
Fim
,
G
m
j
1.00
?
若不满足,则以
F
(1) i
,
G(1) j
和
Qi(1j )
6
2. OD调查的内容 1) 基本概念 起点: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 讫点:一次出行的目的地点。 出行: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分别有 个人出行、车辆出行和货物出行。出行具有如下特点: ①出行必须是有目的的;②一个单程为一次出行,即一次出 行必须有且仅有一个起点和一个讫点。如从起点到第一个目的 点(如商场购物)为一次出行,从第一个目的点到第二个目的 点(工作单位)为第二次出行,此时第一次出行的讫点(商场) 就成了第二次出行的起点。③不受换乘影响,即一次出行可能 包括几种交通形式(如步行、自行车及乘车)。
12
13
调查区境界线:包围整个调查区域的一条边界假想线,表示 调查区范围。
分隔查核线:在调查区内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 实测穿越该线的各条道路断面上的交通量,与相应的区间OD统 计量比较以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也称交通越阻线。
14
2)OD调查内容 OD调查包括对客流和货流的调查。客流调查的主要内容
15
16
货流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⑴货源点与吸引点的分布;⑵货流分类数量与比重;⑶货运 方式分配。 表 3—4是北京市货流流量流向调查表。
17
3.2.2 OD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1.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1)划分交通小区并编号 将调查区域划分成若干个交通小区,对小区编号,同时还应编制 按一定查找方式(如单位、街道名称等)制定的交通小区编码本。 区分得小,计算量大,成果精细;区分得大,计算量减少,但成 果可能显得粗略,且可能掩盖区域内的交通特点。交通分区划分 适当与否,对交通状况的分析研究关系极大。对于城市交通OD调 查,可先将调查区大致分为市中心区、市区和郊区三部分,再结 合土地开发强度、用地性质及布局、人口分布密度、主要干线的 分布等,进一步将三部分细分。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人口分 布密度均较大,出行需求大,则小区面积可小些;而郊区一般来 说其土地开发强度、人口分布密度要小些,出行需求也相应要小 些,则小区面积可大些。分区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24
3. 调查结果汇总 OD调查结果经整理后可汇总于OD表中,见表 3—1和表3—2。 它是将所有调查的出行按起点和讫点所在区间分别计数,一 并汇入该表,
25
3.3 远景交通量预测 预测方法—四阶段法,即
出行产生
出行分布
交通方式选择
交通量分配
26
3.3.1 出行产生 出行产生是某区域人或车的出行总量(即出行端点数),常 以人次/日或车次/日为统计单位。
22
2. 实地外业调查 实地外业调查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 ① 家庭访问法 对调查区内的家庭,按确定的抽样率进行家庭访问,多用于居 民出行调查。调查员当面了解被调查户中包括就学儿童在内的家 庭成员全天出行情况。家访法是搜集居民出行资料最可靠的调查 方法之一。 ② 发(收)表法 向被调查对象发放调查表并按时收回(或免费寄回)。客货流 OD调查均可采用此法,注意表格中项目应用词明确,不生二义, 最好不加说明,一看就懂,必须注释时宜用括号加在项目旁边, 因填表者一般无耐心看过多的这种说明。
23
③ 单位访问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我国国情,可委托各单位工会或行政部门 进行调查或派人员到单位进行访问调查。 ④ 从电话簿上随机选取调查对象,先告之调查内容,约定时 间报填。 ⑤ 路旁询问法 在主要道路或城市入口的合适位置设调查站,请车停下,询 问车辆的起讫点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可直接取得较为准确的资 料。交通量大时按一定抽样率调查。询问应简明扼要,迅速准 确,不使驾驶员产生反感情绪或车辆延误甚至阻塞。 此外还有一些方法如车辆牌照法、公交路线乘客调查、客货 运输集散点调查等。
3
3.1.3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1. 总体设计 2. 交通调查-如出行调查、道路交通状况调查、公交线路
随车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其它交通方式的调查等 3. 交通需求预测 4. 方案制定 5. 方案评价 6. 信息反馈与方案调整
4
5
3.2 起迄点调查
起讫点调查,又称OD(Origin—Destination)调查,是一项为 了解交通的发生和终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根据OD调 查成果预测交通发展的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地应用于土地利 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3.2.1 OD调查的目的及内容 1. OD调查的目的 OD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 物出行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利用 OD调查结果,结合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及经济指标等资料预 测未来规划区域的交通需求,以作为道路网规划的依据。
7
出行端点:出行的起点和讫点。每次出行必须有且只有两个端 点,出行端点的总数为出行次数的两倍。
境内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范围之内的出行。 过境出行:起讫点均在调查区范围之外的出行。 区内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个小区后,起讫点均在同一个小区 内的出行。 区间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个小区后,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小 区内的出行。 小区形心:代表同一个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 该小区的交通中心,而非该小区的几何图形形心。 期望线:为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是反映人们期望的各小 区形心之间的最短距离,与实际出行路线无关,按一定比例绘出 的期望线宽度表示区间出行次数。
30
1) 现在模式法 本方法是假定将来的出行模式与现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
仅仅是出行数量会随着出行发生区及出行吸引区的发展而增加。 平均增长系数法 这是考虑到预估各区所产生的发生量与吸引量的增长系数
各不相同,将现有的区间出行量乘以发生区和吸引区的平均增 长系数,并进行收敛计算,最后求得将来区间分布交通量。
19
2) 确定调查抽样率 根据城市规模、人口和区域划分,对居民进行抽样调查。 当城市人口少于5万人时可按1/5抽样; 5~15万人时可按1/8抽样; 15~30万人时可按1/10抽样; 30~50万人时可按1/15抽样; 大于100万人时可按1/25抽样。
车辆调查也可确定一个合适的抽样率,根据调查方式(发卡片、 路边询问等)以及调查区域(市中心、市区或郊区)等确定抽样 率大小,也可全部调查。
3.3.2 出行分布 1. 出行分布的含义 一般指各交通小区相互间的人或车的出行数(或称OD交通
量)。预测出行分布,就是根据现状出行分布(OD交通量)和预测 的将来出行产生量(包括出行发生量和出行吸引量)推算将来的 区间出行分布。
2. 推算方法 分布交通量的推算方法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由现状出 行分布和增长系数计算出将来出行分布,称之为“现在模式 法”;另一类是考虑区间距离、时间或费用等因素和交通量的 关系求算将来分布交通量,称之为“综合模式法”。 以上两类方法一般均以迭代计算逐步收敛的方式逼近规定 的精度要求。
小区i 、j 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的增长系数分别为:
Fi QP i QPi
G j QAj QAj
(3—8)
则:
Qij1
Qij
Fi
Gj 2
(3—9)
31
平均增长系数法计算步骤:
1)计算增长系数
Fi QP i QPi
G j QAj QAj
2)计算分布区间交通量第一次近似值
Qij1
Qij
Fi
Gj 2
18
①小区的划分要充分利用河流、铁道等天然或人工屏障做边 界,同时注意最好结合行政区划来分区;
②考虑到干道是汇集交通的渠道,因此一般不以干道作为分 区界线,道路两侧同在一个交通区也便于资料整理;
③对于已作过OD调查的城市,不宜改变原已划分的小区; ④一个小区内的出行次数(区内出行)不超过全区域内出行 总数的10%~15%。 总之,应综合考虑人口、面积、行政单位、交通特点和自然 条件等因素来划分交通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