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路径——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样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接地气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过去,电视新闻中常充斥着时政消息、会议报道等内容,导致电视新闻收视率逐年下滑。

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才能重新回到老百姓生活中呢?在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的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制作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老百姓日常生活切入,探索出一条突围之路。

于是,过去只是小打小闹,以碎片化形式出现的民生新闻就以“集团军”形式进行新闻集成,通过普通百姓视角报道发生在他们周边的大小事,让广大受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在这一电视新闻形式的蜕变中,《第一时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从新闻本地化出发,主打普通市民喜闻乐见的“柴米油盐”新闻并取得了成功。

现以《第一时间》3月12日的报道内容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节目和寻常百姓生活的贴近性。

该期节目共播出了15条省内外新闻,其中民生新闻10条,法制新闻2条,教育新闻1条,社会趣闻2条。

10条民生新闻中关注老百姓居住问题的就有2条,即《滁州:卧室变‘阳台’,
○喻寒松
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路径
——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样本
【摘
要】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是该台于2003年7月创办的直播式、时间
长达1小时的电视新闻节目。

十八年来,这一立足省会合肥、面向全省的新闻资讯服务类节目从百姓视角为目标受众提供丰富的节目内容,已成为该台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栏目。

本文以2021年3月12日《第一时间》所播出的内容为样本,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板块设置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第一时间;民生新闻;三贴近
入,地方党报要开门办报,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跨区域合作内容广泛,本文探讨的跨区域新闻报道只是其中之一,如人才共育、新媒体技术交流、内部管理合作、市场资源共享等都是地方党报跨区域合作中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随着地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促进媒体间跨区域的合作交流,地方党报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张国政,胡珊珊.新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理念的三个转变[J].中国出版,2019(22):78-79.
[2]喻国明.互联网逻辑与传媒产业区域化发展关键[J].南方电视学刊,2019(03):34-36.
[3]张曙红.新闻报道的大局观[J].新闻采编,2019(02):78-79.
[4]马国营.跨区域报道新闻策划的先导性和前瞻性[J].新闻战线,2019(07):89-90.
[5]张朝阳.党报新闻的分众化、区域化传播解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9(14):89-90.
(作者:北京日报记者)
责编:姚少宝
新闻实务
27
业主拒收房》;《合肥:五百多万赔偿款该怎么花?》,充分体现出《第一时间》“说百姓话,为百姓说”的新闻报道风格。

这种“贴近性”还体现在为受众提供大量服务性内容上,它以滚动字幕形式,向市民传达各类资讯和服务求助电话以及气象信息。

《第一时间》作为省级电视台所办的新闻节目,其贴近性还体现在对地域新闻的分类上。

在该期所播出的新闻中,前4条均是合肥新闻,本省其它市县新闻6条,省外新闻3条。

从中可以看出,《第一时间》在节目定位上是以合肥市民为主,同时兼顾本省其它区域。

二、百姓走进镜头述说身边故事
根据现代传播学观点,传播是一种建立在人际交往之上的社会性活动,如果忽视了人这个对象,也就失去了传播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位居传播活动两端的人并不处于平等状态,传播活动中的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媒体机构和该机构从业人员手中。

这种传播主导权其实就是新闻话语权,它指的是媒体自身对所报道新闻事件的支配力量和对相关舆论的引导作用。

媒介机构和新闻制作人是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向公众传播新闻信息和观点。

在传统的电视传播中,镜头前能够掌握“麦克风”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而普通观众的话语权是缺失的,他们很少有机会通过镜头发表意见。

互联网兴起后,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环境中,社会公众已不愿意仅仅成为一个消极的倾听者。

因此,电视媒介也要顺势而为,不能再固守“我传你受”的模式,“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传播理念已在行业流行。

老百姓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他们作为社会群体的组成部分,也应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对城市治理、社会保障等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制作人开始意识到受众话语权的重要性,他们在报道形式上进行革新,将新闻话语权在传播活动的两端适当平衡。

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转变,电视新闻加快了平民化的步伐,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走进镜头,述说自己的酸甜苦辣。

在《第一时间》中,节目编导适应这种传播理念的转变,把新闻传播的话语权交给了普通市民,由老百姓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从该期节目内容看,90%以上的新闻均有市民出镜,记者和解说词退居次要位置。

以该期节目中《红色传家宝:和毛主席的一张合影》为例,记者几乎没有出镜,用解说词串起被采访者对家中前辈人生经历的介绍。

在电视直播的民生新闻节目中同期声也被大量运用,活泼的画面,口语化的陈述,让观众和电视新闻节目贴得更近了。

三、引入互动概念吸引受众参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新媒体手段的引入,受众在新闻传播渠道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电视媒体也在吸引公众眼球上下足功夫。

因此,电视媒介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大众化、人文化和亲和化,传者和受者的界限几近模糊。

于是,一个方便、平等和开放的媒体传播空间逐渐形成。

在新的电视媒体传播关系中,“受众接受传播时,不再把传播者看作是别人,是向自己传播的人;而是看作与自己一样的人,是与自己共同传播的人。

”[1]对于新近发生的各类重大新闻,受众不仅要求在第一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满足自己的“新闻欲”,更希望媒体能够成为发表意见的平台,实现其“表达欲”。

正如有学者表示电视越来越倾向于“‘参与之事’,而不仅仅是‘观看之物’了”。

[2]
传播学中引入“互动”概念,始于20世纪30年代。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只有在信源和信宿经验范围内的共同领域,才是实际上传播的部分,因为只有在那部分,信号才是信源与信宿共同拥有的。

”[3]“互动”概念的引入和实践便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一时间》的节目制作者为了充分体现其
新闻实务28
电视新闻理念,采用了最能表现即时性的直播方式,新闻播报间与新闻发生地随时保持联通状态,每当发生重要新闻时,记者现场采访,并通过直播车将新闻讯号传回新闻播报间;后台技术人员开通各种新媒体手段,以方便主持人与受众进行互动;编辑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等方式随时接收观众提供的报道线索。

该节目还有奖征集即时消息和观众提供的影像画面,以大量贴近百姓新闻获得受众广泛关注和参与,这种全新的、多渠道的传受互动模式为《第一时间》赢得了声誉。

新媒介手段的运用,使得电视媒体机构与受众的互动更加密切,在满足媒体自身播报新闻需求的同时,也让观众有了参与满足感。

四、强化品牌意识赢得社会认同
现代传媒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公众认可,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体系。

只有如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与其它同类型媒体形成有效区分,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产权体系,赢得受众认同,并对他们产生“黏性”。

何谓品牌呢?有学者认为“品牌是一种产品区别于另一种产品的名称、标记、符号及其组合运用。

”[4]同样是两个定位相似的新闻媒介,为什么受众有不同的偏好呢?这就涉及受众在长期阅读、收听或收视过程中养成的品牌依赖。

对于电视媒体节目来说,要建立自己的独特品牌,就必须在做好受众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定位,设置符合受众需求和习惯的栏目,以形成差异化竞争,获得目标观众的认可。

正如著名传播学者邵培仁所认为的,一个成功的媒介品牌就是“它们和受众之间达成一种很有效的‘协议’,这是竞争对手无法相比的。

”[5]
对于《第一时间》来说,其全力营造自身品牌,主要表现为:第一,尝试全新的主持形式和风格。

由于电视新闻通过画面和有声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因而对于受众而言,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对节目的关注度,即“主持人效应”。

随着“说新闻”播报形式的流行,电视新闻主持人为了方便各层次受众无障碍了解新近发生的信息,采用口语化等平实的表达方式对新闻进行解读,改变了以往给受众的刻板印象,传递给受众很强的亲和力。

《第一时间》的主持人以不断创新的“说新闻”的形式串起整个节目,不断提升了该节目在媒介市场的知名度。

第二,节目编排形式颇具匠心,张弛有度,节奏感强。

《第一时间》整个节目由板块拼接而成,板块之间长短搭配,相互关联,保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这种“分类集成,广告隔断,自成章节”的方式强化了“大容量、快节奏”的整体效果,以主持人总串及评点为主要形式,使整个节目具有气韵流畅的视觉感受。

结语
综上所述,从报道内容上看,以《第一时间》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从关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等最基本的生活层面入手,改变了传统的媒体人对新闻的理解。

从报道方式上看,在《第一时间》播报的新闻中受众的份量越来越重,也基本达到其追求的民生新闻目标。

在与受众的沟通上,不断发掘新媒体手段,实现新闻的快速传播,提高观看便利性,拓宽播后反馈渠道。

《第一时间》通过长达十八年的运作,已经形成了自己在观众中的品牌形象,并在电视民生新闻领域树立起了标杆,让观众有了“要了解某某问题”就找《第一时间》的情感忠诚度。


注释:
[1]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32.
[2]赵莉,钱维多,崔敬.互动传播的思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19.
[3]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57.
[4][5]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42、146.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
责编:周蕾新闻实务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