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宋诗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

(对比,动态描写)(4分)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2分)
★【2】唐诗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3分)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3分。

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
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3分。

3种答法选其一。

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


【3】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联系诗歌简析这两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

“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

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

(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
“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饶有风趣,进一进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4】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5】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色。

【6】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月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三、四句,赏析隐者形象。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7】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①比拟(1分)“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1分)(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铙有情趣)②比喻(1分)“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的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

(1分)③夸张(1分)“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1分)(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
【8】楚江怀古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

“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名句,从动、静角度分析表达效果。

(3分)
“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

(1分)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喧闹的滔滔江流,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分)(意思接近即可)
【9】塞下曲李益出塞马戴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

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

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

(4分)
第一首诗以将士们进行艰苦军事训练的场景,以及大雁群飞,歌声飘荡,马群在绿草地上嘶鸣的人欢马叫的壮丽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第二首诗以将士在风雪中部锋陷阵的壮举,以及卷旗夜战、肉搏拼杀的血战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评分说明:分层次解说,每一层2分。

未分层次笼统解说者,酌情给分)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

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

(4分)
第一首诗以“级结束”的“能”,赞美守边将士戎装打扮的英姿,透露出守边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豪迈自信的情怀。

第二首诗以一个“金”字写战袍,传出将士的神采风姿。

(以一个“冲”字,写出了将士在疆场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以一个“卷”字,写出了战事的紧急和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以一个“缺”字,状战场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夺取胜利之不易,表现了将士誓死守边的战斗豪情。


★【10】丹阳送韦参军严维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4分)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4分)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4分)
★【11】江城子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
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

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2)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3分)
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3)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3分)
最后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

【12】[双调] 沉醉东风
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

傲杀: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4分)
刻画了一个宁静、淡泊、傲视官府,追求“桃花源”式生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

(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

(4分)
黄、白、绿、红,着色明丽,烘托主人公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心情,用“白鹭沙鸥”作景,暗示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

【13】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

(3分)
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

(3分,手法l分,作用2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

”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

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

(5分)
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

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米: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

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

★【14】凤栖梧无名氏①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2分)
①铺陈描写,色彩、形态、声音刻画得形象生动。

(1分)上阕铺陈写了暮春初夏时节绿叶成荫,百花凋落,飞燕衔泥,杨柳飞絮,杜鹃声声的景象。

②采用了烘托了悲凉气氛。

(1分)暮春已至,燕子衔泥入垂杨,应是有巢可归;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犹如人漂泊无依;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不如归去”,更使人倍觉悲摧。

③拟人手法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

(4分)上阕写暮春之景,睹物伤怀,可见作者漂泊无依之感。

下阕跋涉山中,无心风月,更有见其客身在外、颠沛流离、孤独寂寞、羁旅无归之悲。

(2分)“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漂泊之人,“无定据”显示远行游子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

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何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

“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惆怅迷惘、寄身山水的心情。

(2分)
★【15】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3分)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给读者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5分)
①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机,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是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

起笔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人家绕,富于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

“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16】[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

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朝词人《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

(2分)宋李清照 [2分。

朝代1分,名字1分。

]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

[2分。

]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4分)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

[4分。

每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

]
★【1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①(其五)[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②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赚:骗。

(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3分“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黙的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3分)
(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你赞同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4分“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言之成理即可。

4分)
★【18】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⑴清陈廷焯《云韶集》:“‘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

”陈的评语是否得当?请分析。

(3分)
恰当。

暮云沉沉,似乎听到却又看不到传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寞。

此句以简约的语言,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状、期待之情、失望之感,通过景物传达出来。

⑵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

(3分)
相同: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

不同:周词实写眼前愁情,直接表达长夜难耐、寂寞无限的心境;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愁状,借想象勾勒出一幅凄美图画,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

【19】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

(1分)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

(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

(1分)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

(1分)(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

【20】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热爱自然、思乡。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

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21】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同意。

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

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22】南园马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吴钩,刀名。

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

若个,哪个。

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

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南园》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2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颔联写了什么?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

2.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听写的内容。

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

3.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与你初中学过的用了同一种手法的一首唐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唐诗的题目是什么?衬托。

《鸟鸣涧》
★【24】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

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

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

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
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
时间漫长,环境阴森,心情灰暗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

其中的“风浪”既实指,也喻指。

江中的狂风巨浪险恶的政治风浪或诗人心中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的感慨。

同是天涯沦落人
【25】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

这四人合称为“”。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是指时人讥哂“四杰”之辞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的人,“不废江河万古流”来比喻
讥哂“四杰”的诗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人
★★【26】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谓水流。

1.首联用一“”字,奠定全诗的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2.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颈联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4.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谓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的无限的感慨。

【27】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中秋从“冷露”“桂花”“人尽望”“秋思”等物侯或人的活动可以判断是中秋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作具体分析。

不一样《静夜思》是直接写景“床前明月光”,直抒胸臆“低头思故乡”;《十五夜望月》是侧面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明明自己在怀人,偏问“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

★【28】戏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