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诗歌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理解是人的思想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模仿诗歌,创作同题爱国小诗。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朗读诗歌,研读意象,体会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研读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
三、过程与方法: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但在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上,仍需要进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诵读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情,感受诗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教学过程,采用“读诗韵——感诗意——品诗句——仿诗言”的教学环节,以学生自由诵读,自主品析为主,培养学生诗歌朗读和鉴赏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这几天温度陡降,武汉已经正式进入冬天了。七十八年前也是这样的一个冬天,有一位后来被誉为“诗坛泰斗”的诗人来到了咱们武汉,而且就住在咱们武昌。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一天夜里他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诗,题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就在他
刚刚落笔之时,武汉的天空就飘起了雪花。随后他又写了《向太阳》、《我爱这土地》等一些广为流传的诗篇。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我爱这土地》,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的诗浑厚质朴,格调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介绍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二、借助工具书完成课前预习
1.字音。
2.试读诗歌,读准字音
嘶哑(sīyǎ) 喉咙(hóu lóng )
汹涌(xiōng yǒng) 腐烂(fǔlàn )
三.放录⾳,把握朗读节奏
(一)读准重音
(二)分清节奏
(说明:每个修饰语后边都要停顿,而且修饰语和意象应该重读,更好的体现诗歌意境。)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说明:屏幕展示,学生反复读用心体会感受)
(说明:分析完诗歌的主旨后,学生会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上会更加有感情。)
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关联词之后,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要停顿。
四、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一)诗歌层次划分
第1节:假设“我”是一只“鸟”,生死眷恋着土地。
第2节:直接表达“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五、启示——共情共鸣,引发壮志。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意+象
意:即作者的情感;
象:人、事、物、景等
效果:含蓄凝练、引发共鸣、鲜明生动地表达情感。
2.本文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鸟、土地、河流、风、黎明
3.哪个意象一直贯穿全诗,成为主意象呢?
明确:鸟
4.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请同学们以“这是一只的鸟”来交流自己的发现。
明确:喉咙嘶哑,歌唱,死亡,腐烂,为土地、风、河流、黎明而歌唱……的鸟。
5. 诗中的“鸟”歌唱了哪些内容?有何象征含义?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6 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思考此句的作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7.鸟的歌唱为何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嘶哑”表达出“鸟儿”歌唱不已,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8.“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9.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愤怒的河流、无止息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暴风雨:象征日寇对中国的践踏和摧残。
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未来,胜利的希望;
10.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明确:活着要尽全力为土地歌唱,死后也要全身心的投入土地的怀抱,将最后的“营养”献给祖国,与祖国融为一体。“鸟”的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这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一种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11.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虚拟“我是一只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自己;“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为什么鸟儿会这样?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传达出“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物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六、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