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和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和结束
一、教材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全册第10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课程标准》对此课内容的要求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理念:
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即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虚拟人物“田嫂”一家的南迁生涯为线索,让学生在人物命运的关注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体验。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提问,建构新的知识。
因此,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主要运用阅读课本、展开想象、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完成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在故事中加插问题,使学生在思索中学可以探究,在答疑中掌控知识点,学会认知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学,重新认识宋代经济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史为鉴,从南方经济的救赎中,为建立和谐社会赢得体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在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在南方经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存有很关键的地位。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认为南方商业的经济繁荣。
通过鼓励学生描写临安街市、海上见闻,分析纸币、科举制的变化等体会商业经济繁荣。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突破方法:引导回忆前面所学“江南经济开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总结。
五、教法本节课主要使用“独立自主探究”教学法。
说学法:
1、著重课前预习。
2、大胆质疑,训练思维。
3、团结合作,产生“共生效应”。
4、善于辩论,探索创新。
5、开拓科学知识,构筑结构,提高心智能力和水平。
六、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创设情境,体验历史――来到历史,合作探究――小节升华,体悟历史。
通过鼓励、体验、探究、体悟、总结达成一致本科的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小屏幕显示司马迁《史记》中关于西汉时期南方经济
相当滞后、经济中心在北方的一段历史材料,并设置问题:(1)恳请大家说说看,今天
我国经济繁盛地区就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2)我国古代经济战略重点何时从北方迁移
至南方的?出现迁移的原因就是什么?整体表现又就是怎样的呢?这样并使学生带着渴望
的性欲步入本课的自学。
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情境,体验历史
本课设计中,针对七年级学生特点,用人物故事把相对乏味的经济科学知识串联出来。
本课使用交互式情境教学法,设计中既防止了“人造史料”,又将学生带进生动的意境中,问题设计照料各层次学生的自学须要,并且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全面落实,彰显了人本主
义和建构主义自学理论的建议。
1、南迁生涯(农耕篇)
为了经商和扶养孩子,田嫂给地主当了长工。
当时地主的田庄中有可能栽种哪些作物?指导学生自学课本56页后提问。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走进历史,身临其景,设身处地的运用教材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开拓学生思维、激发丰富的想象力、认知社会、溶入社会的目的。
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出具水稻、棉花、茶叶的图片,并使学生明晰以水稻居多的粮
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栽种的推展。
教师进一步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
时达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屏幕展示《耕获图》,这张图反映了农业生产中从耕种至收获的
全过程,其主要劳动包括什么?看图说话,在回答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刚刚学过的知识。
过渡阶段:在地主的田庄中,农民紧绷而拥挤的劳动。
晚上,田嫂还要纺纱缝纫。
2、手工业的兴旺(手工业篇)引导学生回忆前代制瓷业和纺织业发展的情况,然后
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
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出示宋代
景德镇的代表性瓷器图片;哥窑的冰裂纹瓷器图片;南宋海船图片。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运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将比较抽象化的`历
史史实直观化、形象化,并构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观点,以超过突破自学难点、培育审美
情趣、提升创新能力之目的。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学兴趣。
拓展探究:出示图片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南宋海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
深的水域中航行。
)
将历史课的科学知识与一些现实问题融合出来非政府探讨,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3、临安(杭州)之行
十多年后,田嫂的孩子们长大了,两个男孩同意返回田庄,至外面回去打拼。
他们顺
着运河走进了当时的京都临安(杭州),他们看见了临安繁盛的景象。
在临安大街上,他
们可以存有什么见闻?带着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自学。
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
我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
系的相关内容全面思考这一问题。
其次是南方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唐
朝商业活动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提问:“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唐代
相比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我加以归纳总结。
并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在商业活
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强调指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少于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
收入起至着关键促进作用,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战略重点北移的进程最终顺利完成。
并在此
基础上鼓励学生融合以前研习过的科学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战略重点北移的进程展开概括、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构成较为完备的重新认识。
4、海上见闻:兄弟俩在临安发现有很多赚钱的买卖,但是由于没有资金,便选择了
在运河码头干搬运,他们跟着一个外贸商人来到泉州,当上了海员。
对刚学过的知识做一
个简答的回顾,他们会见到怎样的海船?装载一些什么样的货物呢?他们的商船可能会去
哪些地方?商船进出泉州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本,迅速解决。
开拓探究:想一想,人们在贸易中可以采用什么货币?它存有什么优点?学生交流
后明晰这就是商业发展的整体表现。
使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思想,体验自学的欢乐,从而
达至对外开放和技术创新之目的。
5、美满结局:几年后,兄弟俩攒了些钱,到苏州置办了一些田产,接来母亲,娶妻
生子,过上了安定生活。
此后,老大继续从事海上贸易,老二则勤学苦读,准备参加科举
考试。
对照探究: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严禁出席科举考试。
宋朝的科举收紧
尺度,容许商人中存有“奇才异行者”升官,这表明什么?(充分反映出来商业活动的
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据关键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合作:请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临安街市见闻,形式不限。
(提示:可用语言描述、小品表演、讲故事、绘画等形式,从街道的布局、商铺、人流、交易场景、交易中的商品货币等进行描述。
)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惬意氛围下独
立自主自学和自我探究。
三、走进历史,合作探究
出具三段资料,分别就是对南方相同发展时期经济晴的相同叙述:
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
积蓄,大多很贫困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记饥。
丝绵布帛之顾,衣
覆天下。
大多很贫困
宋朝时)朝廷时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甜,天下肢”。
忆一忆:南朝时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打听一打听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小组合作交流得分方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收集信息,整理相关资料;在
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作业:
假如你是一位南方政权的皇帝,你将如何解决广大子民的吃饭、穿衣问题?请你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
看看谁能做一位优秀的好皇帝。
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历史认同感,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化开放性思维能力。
(附于)板书设计
一、经济发展的原因
环境:相对安稳
劳力:大量增加
技术:不断进步
自然:条件优越
二、经济繁荣的整体表现
农业发展:水稻;棉花;茶叶
手工业兴盛:纺织;制瓷;造船
商业繁荣:城市;贸易;货币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