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与效率_以农民工现象为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二元社会保障体系下农民工的权益缺失
二元经济结构和严格的户籍制度形成了一个二元的社会保 障体系。 所谓二元实际上 也就是只存在一个社会保障制度 ,即城 市人口的社会保障。 由于农民拥有土地可以维持生活,他们长期 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具有农民身份的农民工理所当然地 也不在这个体系之内 ,不能享受城市社会保障的福利。 主要表现 在,缺乏劳动保护,这一点在上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论述;此外还 包括农民工的工伤事故和职业伤害不断侵害他们的身体健康。 最应该办理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却没有医疗保障。缺乏失业救济, 缺乏老年保障。 尽管目前农民工主要是青壮年,但是当他们进入 老年阶段以后如何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 难道还要“养儿防老” 吗? 诸多事关农民工生存 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悬置 同样会带来整个社会的低效率。
丛芳芳: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与效率
问题探讨
采取了工业化优先的形式, 它的内容就是利用严格户籍制度进 行社会屏蔽,将农民屏蔽在分享城市的社会资源之外,为尽快实 现“赶英超美”创造条件。
这个制度安排也暴露了自身的缺陷, 效率优先的安排导致 了微观上的低效和宏观上的资源浪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 功是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也有了身份自由和流 动自由。 1984 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 粮到集镇落户”。 1985 年起,订购之外的农副产品可以自由上市 交易,1993 年全面取消了城市粮食定量供应制 度 。 这 些 规 定 使 得农民大规模进城有了制度合法性。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大规 模启动 ,城市对劳动力尤其是建筑工人的需求增加 。 与此相适应 的其他相关行业也开始兴旺发达起来, 农业劳动力进城正好填 补了这个缺口 。 但是国 家对户籍的管理并没有放松 ,长时期存在 的效率优先论在城市仍然根深蒂固。 在城市围绕户籍制度对农 民工形成了很多歧视性障碍。 这些障碍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率 目标,相反却导致了大量的低效率。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社会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之争存在数千年, 古希腊有亚里士多德 的善恶之论,荀子也曾言“欲富乎,忍耻矣,倾绝矣,绝故六亲,与 义分背矣”。 那么到底是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呢,理论界也多 歧异。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到,“在促进效率提 高 的 前 提下体现公平”;1993 年党的十 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 出 “建 立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后 效 率 优 先 、兼 顾 公 平 原 则 正 式 成 为 我 国 经 济 建 设 的 指 导 方 针 。 这 一原则是在为了扭转以前在分配制度上的绝对平均主义而提出 来的,也考虑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服务于我 国改革开放政策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战略。 应该 它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特殊国情下有很大的合理性。 但是在实 践层面,效率优先并没有出现真正的高效率,兼顾公平也没有缩 小贫富差距。
问题探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年第 19 卷第 11 期(总第 209 期)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与效率
— ——以农民工现象为案例
丛芳芳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主 要原则,这一原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它颠倒 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在实践上造成了不仅蛋糕没有做大,分配 也不公允的局面。本文以农民工现象为个案分析,指出在构建和 谐社会过程中效率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但是在制度导 向上应该突出公平原则。通过公平来平衡效率原则的弱点,这样 才能建立一个社会结构合理、行为规范、运筹得当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公平;效率;农民工;户籍制度 和者,谐也;谐者,和也。 和谐取二者共有之意,即顺和、协 调,无冲突。所谓和谐社会乃“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之 社会也。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注 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安定团结。 ”这就是社会会主义 和谐社会,它是一个社会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 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更是一个社会 公平优先于效率竞争的社会。
5 追求起点和程序的公平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 流动和社会保障等诸方面存在的不公 平现象,陆学艺教授将之总 结为“农民工体制”。 一类现象一旦成 为某种体制,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它们往往会形成某种观念的 东西,内化到人们日常 行为中来以后成为习惯。 这时候这些观念 和现象成为最难改变的东西。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需要这样体 制也不应该存在这类体制。 如何消除上述不和谐现象(下转 P8)
3 二元劳动力市场和底层精英
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大量进城的农民工 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有别于城市正规劳 务市场的二级或次属劳动力市场。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存在着两 种劳动力市场,一种是收入高、劳动环境好、待遇好、福利优越的 劳 动 力 市 场 ,亦 称 之 为 “首 属 劳 动 力 市 场 ”;另 一 种 是 收 入 低 、工 作环境差、待遇差、福利低劣的劳动力市场,亦称“次属劳动力市 场”。 农民工的占主体的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次属劳动力市场, 他们与城市工人的用工区分不在于纯粹技术性的而是一些先赋 因素,如户口等 。 在 次属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 户口,他们的工作与城市工人相比往往是工资最低的,工作环境 最差的,工作时间是最长的,也几乎没有什么保险等保障待遇。 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三同三不同”是对他们 用工地位的最好写照。
2 户籍制度、农民工— ——中国特色的社会屏蔽制度
农民工这个名词本身就留着很深的历史痕迹, 他们付出的 产业工人的劳动,却保留(实际上是剥离不了)农民的地位和身 份,一个能让马克思发笑的悖论。 农民工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 汇,使人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字的创新性和高度凝炼性。 如果要追 根溯源的话,之所以会出现农民工,要从中国的户籍制度说起。-5-Fra bibliotek问题探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年第 19 卷第 11 期(总第 209 期)
考核制度还不完善。 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监督,全方位、多 角度的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 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执 政能力。
地方政府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地方政 府是本地域内经济活动的仲裁者,而不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 矛盾的协调者 ,而不是 加剧矛盾的推动者 。 要正确认识地方政府 所做的决策对农业产业化参与主体的影响, 突破地域发展中遇 到利益束缚,从发展的大局出发,维护好农户的利益,切实发挥 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 。 树立科学的地方政府施 政方案 ,克服地方 政府对追逐地方利益的局限,加强维护公司和农户的合作。 完善 和健全公司和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 发挥地方政府在地域发展 中的导向作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贡献,为地域经济发展保 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许 尔 忠 :实 施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的 地 方 政 府 职 能 定 位 (J).甘 肃 高 师 学
但是另一方面, 进城的农民工与留居农村的人口相比又是 文化素质最高,技术水平最高的人群。 即使是与城市工人相比, 在有些部门他们的文化技术素质也相当突出。 同时他们大部分 都是青壮年, 在年龄和体力上与留居农村的人口相比也有很大 的优势。 据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的调查 数据显示,“如果不将就本地务工的农民计算在内, 农民工的平 均年龄更小,还不到 30 岁。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农 村 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 26.89 岁。 陆学艺课题 组 的 全 国 抽 样 调查表明,“农村从业人员的平均 受教育年限只有 6.31 年 ,其 中 农业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5.67 年,而非农 劳 动 者 的 平 均 受教育年限则达到了 7.59 年。 ”“(农民)外出就业者的平均受教 育程度为 8.64 年。 ”(接近初中毕业)农民工的高素 质 并 没 有 带 来高回报, 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隐藏在二元劳动力市场背后的 户籍制度 。 这种现象带来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我国 所谓的九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是他们真正进入城市的最大障 碍,进而影响我国的城市 化进程和现代化步伐。 城市化也就是指 一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人口、产业不断从农村向城市集聚,城市 数量和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的过程。 由于农民工不在社会保障体 系之内,他们对城市并没有真正的认同感,尤其是在暂时失业的 时候。 所以大部分农民工将绝大部分收入都寄回家乡,以备以后 返家之用。 大部分农民工仍然准备等挣够了钱就回家种地,城市 不是他们生活的地方,更不可能在城市安家,尽管他们很希望这 样。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这一点 在前文有所涉及。 农民工在城市的“边缘化”生存使得他们的生 活连续性非常脆弱, 暂时性的失业就可能导致他们生活陷入困 窘。有一部分农民工在生存的压力下有可能就走向犯罪道路。仅 仅是针对这一个问题,城市监管部门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造成了又一种资源的浪费。
1953 年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开 始 ,也 正 是 在 这 一 年 国 家政务院发出了《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 这不是 巧合,当时工业化的迅速增长引发了农民的进城热潮,为防止城 市出现食品供应、交通、住房等危机,当时的政务院才下发了这 个指示。 两年以后 ,1955 年 6 月 9 日,国 务 院 第 11 次 会 议 通 过 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标志着中国严格 户籍制度的发端。 1958 年 1 月 9 日,第一 届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常务委员会第九十一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 条例》,正是这个不是法律的条例规定了中国以后数十年的二元 经济结构和所谓农民工的出现。 户籍制度建立以后,起到了两个 最主要的社会功能:第一是使得革命以后的经济分配、资源分享 的秩序得以维持;第二依靠户籍阻止农民进城,在这一前提下, 实行了向城市工业发展倾斜的政策, 完成了工业发展的原始积 累。 一句话,就是优先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农业要为工业作贡献, 农村要为城市作贡献,农民不能进城分享工业资源。 效率优先论
效率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平的实现, 公平优先也不会 降低效率。 “只要出现了不公平现象,肯定会造成经济效率的流 失。 流失的总量要有不公平的程度而定。 ”李风圣等针对这个问 题 作 了 数 量 分 析 。 他 们 指 出 在 社 会 主 义 公 有 制 条 件 下 ,效 率 优 先
-4-
造成的不公平分配还会带来效率低下和平均主义并存的两重后 果。从价值层面考虑,效率优先论颠倒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如 果我们从一个更长远的时间跨度看,经济效率仅仅是手段,经济 发展本身也不是目的,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是最重目的。 ”“公 平与效率在目的与手段上的颠倒,实质上是主客体的颠倒,物、 客体成为中心目的,人、主体却成为次要手段,这是工业社会典 型的异化现象。 ”马克思在对人的论述上也说,“人以一种全面方 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效 率是对物质的追求,而公平则是对人的全面关怀。 效率优先原则 令人可笑地把铜臭放在了和谐温暖的社会生活前面, 是对人的 全面自由发展目标的可恶抛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以人的 全面自由发展为主要内容, 这也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价 值取向。
年义务教育投入的大量资源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根据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如果精英群体长期居于社会底层,那就会引 发社会的失衡、造成秩序混乱。 农民工作为一 种意义上的精英阶 层,长期缺乏向上流动的正当渠道。 如果这种压力持续得不到缓 解的话,他们有可能去寻找不正当的、违规的,甚至违法的渠道 谋求社会地位的上升。 由 于他们人口基数较大,上述情况显然是 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很大的隐患。 没有了社会稳定,还有什么效 率可言。
据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如果不将就本地务工的农民计算在内农民工的平均年龄更小还不到3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农村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689陆学艺课题组的全国抽样调查表明农村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31年其中农业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67年而非农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则达到了759农民外出就业者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864接近初中毕业农民工的高素质并没有带来高回报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隐藏在二元劳动力市场背后的户籍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