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章 一次函数 6.1 函数》公开课教案_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函数(1)
I教学内容:
苏教版实验手册八年级上册第136-138页,《6.1 函数(1)》
II教材简析:
本节课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章《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也是中函数内容的第一课时。
在本节课前刚刚完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开始认识函数。
课本首先从行驶的列车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一些变化与不变的量,引出数学中的常量与变量。
再从多个情景出发,感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函数的概念。
本课时的学习也为后续一次函数的学习打下铺垫。
III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对数与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感受过一些数的变化和联系,比如搭火柴等找规律题目。
此时提出函数这一概念,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去理解和消化。
初二的学生在知识归纳和语言组织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在探索发现中存在了相应的能力。
IV教学目标:
1.探索简单生活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通过实例,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意义,感受函数的多种表示形式,能说出一些函数的实例,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3. 经历具体实例的观察归纳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V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的概念,以及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难点:函数概念中的常量、变量的理解及其对应关系探索。
VI教学设计:
由生活情景油表的跳动引入变化,理解数学中的变量与常量,通过三个生活数学场景巩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变量之间的特征,根据特征逐步归纳函数的概念,然后再次根据概念来分析三个情景中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同时也充分使用学生所举的变量例子,尝试函数判断。
课堂内容的推进始终以学生的发现结论为主,不断完善不断修正,概念的产生也由学生进行阐述和分析,教师注重不足的弥补和方法的指导。
VII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问题1:观察加油时的油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油量在变化,金额在变化;
预设2:单价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加油时油表的跳动让学生感受到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些量在改变,有一些量不在变,由此引出变量和常量的概念。
从生活切入,走向数学。
此处没有选用书本的列车情景是因为,列车中变化的量不够直观,也没有一个连续性,而油表的变化具有连贯性,对于刚刚接触函数概念的学生而言更有探索的吸引力。
问题2: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变化过程中的油量、金额均称之为变量,把单价称之为常量,结合他们的特征和字词,请尝试给常量、变量下一个定义。
预设1:在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变量。
预设2:常量中的“常”理解为经常那么联想为不变,变量中的“变”理解为改变。
设计意图:观察量的特征后教师给出专业术语,让学生结合特征去下定义去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感念的掌握,也给学生提供了概念学习的方法——字词联想法,给后面函数概念出来后分析做铺垫,最终能培养了他们实际分析的能力。
问题3:油表上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
预设:金额=油量×单价;金额随油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今天我们便来研究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
设计意图:在理解变量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本节课主要研究他们的函数关系。
金额和油量之间的关系比较明确,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早有接触,所以能够很快地得出哪个变量随哪个变量而变化,也为后面不同变量关系的探索提供思考方向。
二、自主探究
1.情景探索
情景1:水库水位高低与相应的蓄水量如下表所示:
问题4:变化过程中,有几个变量?分别是?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预设:有两个变量,是水位和蓄水量,蓄水量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
水位确定则蓄水量确定。
设计意图:第一个情景采用表格的形式来展示两个变量,为下一节课函数的表格表达形式做铺垫,表格也清晰地展示了变量之间的一个关联性。
水库的情景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找到变量,并发现变量之间的变化联系。
为后面小组讨论提供思考方向。
情景2:如图,用火柴棒按以下方式搭小鱼,搭1条小鱼用8根火柴棒,搭2条小鱼用______根火柴棒,搭3条小鱼用______根火柴棒,搭n条小鱼用s根火柴棒,则s=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几个变量?分别是?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情景3:平静的湖面投一石子,便会形成以落水点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圆的大小在变化。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几个变量?分别是?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问题5: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探索下面两个情景,完成以下问题:
(1)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几个变量?分别是?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2)上述三个情境中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交流展示:
(1)情景2:有两个变量,是火柴根数和小鱼条数,火柴根数随小鱼条数的变化而变化。
小鱼条数确定则火柴根数确定。
S=6n+2
情景3:有两个变量,是圆的面积(周长)和半径,圆的面积(周长)随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圆的半径确定则面积(周长)确定。
(2)三个情景的共同特征: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取值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也确定。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归纳整理,想法综合。
情景2学生熟悉的搭小鱼情景,该情景已多次出现,学生能够轻易地找到变量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用一个字母表示另一个字母,为下节课函数的解析式表达法做铺垫。
情景3是水滴滴落产生的涟漪,通过图像的变化感受量的变化,体验数形的联系,为下节课函数的图像表达法做铺垫。
三个情景实际暗含了三种不同的表达变量的形式,很巧妙地让来学生感受。
三个情景解决了同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此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变量之间的特殊联系。
教师可鼓励学生将答案写在一起,对比分析总结。
问题5: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变量关系吗?
预设:购买物品时,金额与数量;
预设:列车行驶时,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
设计意图:在学生清楚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改变的情况下,可尝试让学生举例,教师在黑板上做好记录,再次充当后面函数的判定例子。
2.提炼总结
问题6:像这样的变量关系我们称之为函数,请大家结合我们对情景中变量的特
征归纳再进一步提炼函数的概念。
(教师板书课题)
预设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而变化。
一个变
量的值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确定。
预设2: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 x的值与y的值相互对应。
预设3: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称y是x的函数。
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预设4:x 唯一 y
自变量因变量
设计意图:学生在函数概念的提炼上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进行修正,比较易总结的是“在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对于x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这句概括起来比较困难,那么逐步归纳从两个变量之间一个变另一个也变,一个定另一个也定,到变量之间的相互对应,再到唯一对应,最后到文字转化为理解图。
对于变量之间的唯一对应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困难,那么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有趣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比如用一个萝卜一个坑来比喻一一对应。
刚刚概念提出,在学生仍有疑惑时,不适合提出反例。
3.尝试应用
问题7:说出上述三个情景的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函数。
预设:情景1:两个变量水位、蓄水量,对于水位的每一个值,蓄水量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水位是自变量,蓄水量是水位的函数。
情景2:两个变量n、s,对于n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 n 是自变量,s是n 的函数。
情景3:两个变量r、S,对于r的每一个的值,S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 r是自变量,S是r的函数。
设计意图:再次回归情景,将情景中的函数关系分析透彻,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更好去理解函数的概念。
问题8:说出我们举例情景的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函数。
预设:购买物品时,金额是数量的函数;
预设:列车行驶时,速度一定,路程是时间的函数。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所举例子,进一步加深函数概念分析。
练习:
1、用一根2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当长方形的宽为0.1m时,长为多少?
(2)当长方形的宽为0.2m时,长为多少?
(3)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函数吗?为什么?
2、判断下列变量间y是否x的函数?为什么?
(1)y=3x+2 ;(2)
2
2x
y=(3)x
y=
2
设计意图:两道练习,一道为生活角度中的函数问题,一道是数学角度中的概念分析,特别注意(2)(3)的判断,(2)中,对于每一个x而言,都有唯一的y 与之对应,故y是x的函数,(3)中,对于每一个x而言,y有可能会有两个,故y不是x的函数,举例x=4时,y=2或-2,但可以引导学生这个式子中存在的函数关系,x是y的函数。
如有时间可以再一次辨析,内容如拓展。
三、课堂小结
问题9: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哪些概念?
预设1:在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变量。
预设2: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称y是x的函数。
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问题10:请你利用框图将这些概念串联起来。
预设:变化过程——常量
——变量——两个变量——唯一对应(函数)
设计意图:在归纳总结时引导学生先知道有哪些知识,再引导他们关注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抓住重点进行梳理。
该方法有利于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
Ⅷ教学后记:
1.概念教学,把握核心。
本节课涉及多个概念,在概念教学上不提倡死记硬背概念,而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概念,抓住关键字词,对名称进行一定的联想。
如常量抓住“常”字,变量抓住“变”字,函数抓住“唯一”。
将复杂的概念性描述浓缩至其中的精华,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会记住这些数学概念,同时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描述概念和进行概念分析。
2.学生为主,层层递进。
面对新知识的研究我们往往从以往所学所知的内容出发,进一步换角度去探索与发现。
知识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概念的学习尝试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总结,而不是死记硬背,学会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简单的内容条理化。
学生在探索之中不可能一次到位,那么肯定正确的有价值的发现,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补充的过程中更可以展现概念里的关键和细微之处。
3.情景反复,深入研究。
一节课内的情景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本节课始终以三个常见的生活数学情景为主线去不断探究,从中找出变量,常量,函数,不断推进知识的学习。
同时学生所举的有效例子也可以反复使用,做到节约时间,举一反三。
4.有点及面,框架梳理。
在课堂结尾,学生先梳理知识点,再建立知识框架,该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非将所学知识孤立。
该习惯的培养能有助于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