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蘑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蘑栽培技术
口蘑别名白蘑、白蘑菇等。

伞菌科、伞菌属。

产于河
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口蘑子实体伞状,
白色。

菌盖宽5~17 厘米,半球形至平展,白色,光滑,初期边缘内卷。

菌肉白色,厚。

菌褶白色,稠密,弯生不等长。

菌柄粗壮,白色,长 3.5~7 厘米,粗 1.5 ~4.6 厘米,内实,基部稍膨大。

担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

夏秋季在草原上群生,常形成蘑菇圈。

口蘑性味甘,平。

肺、心二经。

有宜肠益气、散血热、解表化痰、理气等功效。

口蘑是直接食用的名贵真菌,主要品种有白蘑、青腿子、马莲杆、杏香等,其中以白蘑色、香、味最佳。

口蘑用来清炖、红烧、做汤均可,其味清香、
鲜美,历来为席上珍馐。

口蘑菌肉肥厚,质细具香气,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我国北方草原盛产的“口蘑”之最上品,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口蘑属中有10 多种都是味美的食用真菌。

目前仍然是中国市场上最为昂贵的一种蘑菇。

【口蘑栽培技术要点】
一、培养料的选择选择奶牛粪和玉米秸的效果最佳,要求粪草新鲜、无霉变,玉米秸需要揉搓,需要放入一定量的玉米轴效果更好,有条件的可以加些骡马粪更好,每立方米粪可种12 平方米口蘑,每平方米口蘑需要33 ~35 市斤秸草,秸杆需
要用生石灰水浸泡后方可堆发,粪的湿度手握刚能溢水为宜,在第一次翻料时需要加入2斤石膏/平方米、l斤磷肥/平方米。

二、发酵料的堆建和翻堆选择一个背民向阳地面坚实的
场地,第一层铺5寸厚浸泡后的秸草,宽度为 2.2 米,长度
视情况而定,然后再铺一寸厚湿润的畜粪,紧接着再铺一层
三寸厚的秸草,秸草上再铺一层一寸厚的粪,依此类推直至1.4 至 1.5 米高,最后一层是以粪压顶呈龟背形。

要求在堆制过程中四边整齐垂直,呈车厢状,此时可以量出该堆的体
积,每立方米可种5平方米口蘑。

堆好后过八到九天进行第
一次翻堆,此时料内温度可达75℃左右,料堆明显下沉,
此次翻堆应加入要求量的磷肥和石膏。

翻堆后的堆形尺寸应
为宽 2 米,高 1.3 至 1.4 米,长不限,仍呈车厢状。

每翻一次,堆的高度和宽度分别减少0.1 米和0.2 米,间隔天数减
少2天、料堆温度降低3~4℃,翻堆4次便可铺床接种。

三、发菌期管理在自然条件下栽培蘑菇,播种时及发菌
期的技术要点如
下:
1、播种时的要求:所用菌种应是无杂菌污染,无虫害,
菌丝生长浓壮洁白的优质菌种。

凡是菌丝灰暗,吐黄水,菌
丝老化的菌种不能使用。

气温和料温都在28 ℃以下方可播种。

选择低温凉爽的天气播种,可以降低杂菌污染率。

2、初期保湿:播种后的料床可覆盖报纸,纸表面喷
0.5 %的福尔马林溶液,以防止水分从菇床表面蒸发和病菌的孢子等落入菇床。

播种后6无内,要求菇棚保湿、微通风,
以促使菌种萌发。

若菇房保湿差要喷水保持菇房湿度;若温度高或阴雨大气,可在播种后第2至3天选择早晚可窗通气10 至15 分钟,促进菌种萌发生长。

3、中期通风:播种7天后菌丝已基本封面,可打开通风孔加大通风量,即使料面干燥也无妨,以促进菌丝向料内生
长蔓延。

适度吹干料面,不但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还防止
料面滋生杂菌。

4、后期撬料:用木棍、双齿叉等细短工具撬动料层,主要作用是松动堆肥,排除菌床内废气,改善料层的透气性
能,调节菌床的温度、湿度,促进蘑菇菌丝快速生长。

撬料
措施在发菌期和产菇后期经常采用。

播种后10天以后,当
菌丝长入料层约一半左右时,用1至2厘米粗的锥形木棒撬料,自料面撬插至料底,间距15 厘米左右。

2~3天后还可根据菌丝生长情况,再反方向撬料一次,同时加大通风,以
改善料内通气状况,促使菌丝迅速向料层深部伸展。

5、“吊菌丝”:在覆土之前把蘑菇菌丝从菌床的表面
之下,较快地引生到表层来叫“吊菌丝”,一般采用调水增湿的措施来实现。

例如,在菌床覆土前对干燥的料面适度喷水,可使料内菌丝返回料面蔓延生长,这叫“吊菌丝”。

菌床覆土
后,对上层适度调水,以促使堆肥菌丝长入土层,这也叫“吊菌丝”。

6 、注意事项播种后的菇房温度以22-25 ℃适,如果气温升到28 ℃以上,则必须通风降温。

具体要求是:(1)通风降温。

发菌期除最初3至6天采用不通风或微通风外,其余时间菇房都要保持较大的通风量,以控制菇房的室温和料温,降低菇房的湿度。

当室温超过28 ℃以上时,菇房门窗及拔气筒在早晚、夜间都要全部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灼伤菌丝。

(2)先湿后干。

发菌期要先湿后干,除最初几天需要保湿外,其余时间菇房的湿度和堆肥表面湿度要保持偏干的状态,即播种后于菌丝封面前6至7天,菇房空气湿度控制在75 %左右。

非必要时,料面一般不直接喷水。

菌丝封面后,菇房空气湿度控制在70 %左右,堆肥表层保持较干状态,手触摸料面略有刺手感觉。

播种后至覆土前。

要对菇房和堆肥
内温度、湿度做到心中有数,调节措施要有效;要对蘑菇菌
丝的生长情况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至3天蘑菇菌丝就应呈萌动状
态,用手电筒或照明灯照射菌床表面,若接种块己长出白色
绒毛菌丝,则说明菌种己恢复生长。

播种后大约7天左右,
再检查菌丝是否长入堆肥,检查时轻轻拨开种块周围堆肥,
若菌丝已投入料中,则表示菌种已经定植生长,俗称“吃
料” 播种3天后,若不见种块萌发;或种块萌发后1周,菌丝仍不吃料,就应及时处理。

如果只是个别不萌发、不吃料,可视具体情况进行补种;若是整个料的菌种不萌发、不吃料,就必须查明原因,然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不要盲目补种,以免一误再误损失更大。

四、覆土的消毒覆土材料是病虫入侵菌床的重要媒体。

覆土材料消毒处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覆土材料中常见病原菌及害虫的含量,如疣孢霉、葡枝霉、假单胞杆菌、线虫、蚊蝇、螨类等,从而减轻蘑菇栽培的病虫危害。

甲醛消毒法 1 立方米土粒用0.5 千克甲醛,对水5至10 千克、均匀喷洒在土粒上,然后做堆并盖上薄膜,或者将土粒堆的顶部做一凹坑,坑内置一容器,将高锰酸钾倒入容器,并注入适量水溶解,再按1立方米土粒加入0.5 千克甲醛,随即盖上薄膜,使甲醛在膜内气化。

无论是喷雾消毒还是气雾消毒,施药后土堆都必须迅速用较厚的塑料薄膜覆盖,薄膜四周要压严,密闭熏蒸48 小时。

然后揭去薄膜盖,扒开土堆并翻动土粒,待土粒上残留的甲醛气味逸散消失后(3 至5天)才可覆盖菌床,否则会产生药害,影响土层菌丝的正常生长,推迟出菇。

五、出菇期用水技术蘑菇堆肥自进入菇房到出菇结束,菇房管理工作都是围绕水分管理这个中心环节来进行的。

菇房水分管理技术要点:
1、喷“结菇水”:菌床覆土后形成原基到蘑菇成熟的过程大致为:土中许多菌丝体成较粗的纤维(菌索);土表旺盛生长的气生菌丝倒伏,纽结出菌丝团;菌丝团发育膨大成原基,在解剖镜下可看出菇体各部分的分化组织;从原基长到大豆粒大小的幼菇,约需4~5天时间,此时菇体各器官的分化很明显,如内部已形成了菌褶;豆粒大的幼菇发育成不开伞的商品菇需要4~5天;如菇体不采收,就会继续长大开伞,露出红褐色的菌褶,散布无数孢子之后,菇体逐渐衰败而结束一生。

菌床覆土调水以后,当蘑菇菌丝在土层内已充分繁殖并长到一定部位时,需及时喷一次重水,以迅速增加土层的湿度,促使绒毛状菌丝倒伏变粗而形成索素,进而扭结出菇,因而第一潮菇形成之前喷的“结菇水”又称为“转潮水”或“返潮水”。

不同蘑菇菌株的耐水性能有差别。

在秋菇阶段,耐水菌
株只需喷 1 次较重的“结菇水”,而不耐水的菌株则要求喷2~3 次较轻的“结菇水” 。

同一菌株因菌床的覆土材料不同,
“结菇水”的用量也不一样,如河泥砻糠覆土因含水量大,
甚至可以不喷“结菇水”。

“结菇水”是菌床由发菌期转为
产菇期管理的关键性用水。

喷“结菇水” 须同时进行大通风,利用大量的水分和通风降温,诱导菌丝出营养生长转为
生殖生长,促使菌床出菇。

2、喷“结菇水”的要求:
(1)喷水时机。

当菌床菌丝长到表层土中时,打开门窗进行大通风,让土层表面干燥,抑制菌丝长出土表,迫使
先头直立生长的菌丝低头倒伏、增粗,呈线状横向生长。


居大通风2天后,先覆盖一层细土,以保护原基,第二次细
土覆盖后第二天即可喷水。

贴生型菌株结菇性能强,耐重水,喷水要早,结菇部位要控制得低一些,以防出密菇、小菇。

一般覆盖细土后,当菌丝普遍长至细土之上,并进入细土时,就应逐渐加大菇房通风,3天后便可喷用“结菇水”。

(2)喷水量。

“结菇水” 的量应视覆土材料的持水率、菌株耐水性能、菇房保湿条件及温度高低等具体条件而定、通常气生型菌的菌床, 1 平方米“用水量控制在 2.2 ~
2.7 千克:贴生型菌株的菌床,1平方米用水量控制在
3.15 ~3.6千克,使粗土含水量分别恢复到20 %与22 %左右。

喷水方法可结合用水经验及菌株类型灵活掌握,一般气生型菌株的
菌床宜采用轻喷的方法,但必须在1~ 2 天内分几次集中喷完;贴生型菌株可采用重喷的方法,即喷水次数可减少,每
次用水要大,I天内分4次喷完。

3、喷水方法:
(1)“结菇水”用量要掌握、偏重的原则,每次喷至细土层发亮,水分渗至粗土的上半部,要让粗土水分吸贮充足,
同时将少量露头菌丝打退到粗、细土层之间。

“结菇水” 喷完后,粗土要捏得扁、无白心、无裂口,细上要捏得扁。

搓得圆。

贴生型菌株的菌床隔夜用水后,细上仍要达到亮晶
晶的程度。

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的菇房,此时菌床喷水量
要适当提高,一般1平方米喷水量约 1.8 千克,2天内分次喷完,以防菌丝徒长或结菇部位偏高。

(2) 喷“结菇水”时的气温一般较高,故宜在清早或夜间进行,喷水时的室温最好在18~20 ℃”。

若室温高于22℃” 应避开高温再喷水,否则易造成菌丝萎缩,引发菌丝向上生长,升高出菇部位,防止形成“地雷菇”。

(3) 喷“结菇水”时要加强通风,喷完后通风1~2天,待土层表面水分适度散发,再逐渐减少通风,这样可防止土
表“冒菌”。

若温度适宜,菇员昼夜都要通风若温度偏高,
白天关门窗;夜间大通风。

尽量满足原基发生时所需要的温、湿、气条件。

六、病虫害防治
1、病虫害种类
病害是由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所致,除熏蒸、喷药外还要注意温湿度和通风状况。

我们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我地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湿泡病。

此病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菇房引起,所
以避免在高温通风不良的情况下重喷水,一但出现,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降温;对发病地方先撒食盐、后撒粉状石灰并把死菇彻底清除.并用0.1 %的克疣灵、疣孢净或高效杀菌剂按每100 平方米用50 千克药液喷洒消毒。

( 2 )干泡病和褐斑病。

首先将病菇清除同时停止喷水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 倍液,或45 %噻菌灵(特克多)2000 倍液。

(3)菇蝇、菇蚊的消灭方法。

傍晚在菇棚的稍亮处集聚着大量的菇蝇、菇蚊,此时可用DDV水溶液集中喷杀或在夜间用灯光集中引诱喷杀。

平时应在通风日吊喷有DDV液的布条在床面插喷有DDV液的棉球。

2、预防方法
蘑菇的生理性病害 A 死菇的原因持续高温、通气不良、养分不足、用水不当、菌丝老化、酸碱度不适、出菇过密且部位过高、病虫为害、滥用农药和菌种问题。

(1)适时栽培。

蘑菇属中低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6 ℃。

栽培季节安排应视当地所处经纬度、海拔高度和地理小气候而定,一般气象平均温度稳定在22 ~24 ℃为播种期。

老菇区病虫害发生猖獗,特别是疣孢霉病重发区,适当推迟播种对预防病虫发生有利。

为防止高温死
菇,栽培期要注意天气预报,当高温出现时,要慎重喷水,多开门窗,加强通风,降低菇棚温度,减少死菇。

( 2 )投足培养料。

蘑菇的生长发育与任何生物一样,需要有充足的营养基础。

要使蘑菇栽培获得高产,避免因营
养不良而产生菇蕾死亡现象,在堆肥配制讨,要求投料量30~35 千克/平方米碳氮比为28 ~30 : 1 ,含氮量为1.4 %~ 1.6 %。

并认真做好堆肥的堆制和后发酵工作,以利于克服出菇后期因营养不足而死菇,从而使栽培获得高产。

(3)用优质种。

用于生产的菌种需挑选菌丝生长健壮有力的。

菌种培养基养分要充足,培养室清洁卫生,空气新
鲜。

菌种培养过程要经常检查温度变化,使菌丝在适温下生长, 及时淘汰被污染的菌种,使菌种生长旺盛,防止高温引
起菌种老化和携带杂菌扩散蔓延,影响栽培生产。

(4)科学用水。

蘑菇对水分和湿度极为敏感,栽培时应考虑菇棚内相对湿度和堆肥的水分。

在产菇期,室内相对湿度以85 %~95 %为宜。

蘑菇子实体中含水量几乎达90%,在产菇期所需的水分是从堆肥和覆土中获得,因此栽培时堆
肥的含水量以60%~63 %为佳。

在水分管理上应掌握因天气、因菇量、因时制宜,以“晴天多喷,阴雨少喷,菇多勤喷,菇少慎喷”和“结菇水要狠;出菇水要稳,转潮水要重,维持水要常”为原则进行科学管水,避免喷施关门水。

( 5 )通风换气。

蘑菇的正常生长发育必须吸收氧气,
排除二氧化碳,并散发代谢热。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蘑菇子
实体发育有害,菇房长期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氧
气不足,对蘑菇生长发育等新陈代谢活动带来不良影响,因
此在栽培管理中菇房的通风换气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6)病虫防治。

栽培蘑菇产生病虫害的原因很多,病虫害的种类也多,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应贯彻“以防为主,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

彻底清除菇棚存在的病源和虫源防止病虫随堆肥带进菇床;利用后发酵杀灭堆肥病虫害;消灭覆土内的病原菌及线虫等,并创造适宜蘑菇生长而不利于杂菌害虫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避免病虫害发生。

病虫害发生后要及时清除病菇死菇,并用药物防治,以防扩大蔓延。

采用农药防治应严格掌握使用浓度,谨防药害。

用磷化铝防治虫害每立方米空间用粉剂2~4克,熏蒸时间适温度而定,春季菇棚消毒需2~3天,磷化铝的使用
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药物防治病害用70 %的甲基托布津500 倍吸喷洒。

严重发病时,每100 平方米菌床用多菌灵1000 倍液10 千克
进行喷雾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