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及答案 - 副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3分)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全等的图形的是( )
A .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
B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
C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
D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2.(3分)已知△ABC≌△DEF ,且AB=4,BC=5,AC=6,则DE 的长为( )
A .4
B .5
C .6
D .不能确定
3.(3分)如图,△ABC≌△AEF 且点F 在BC 上,若AB=AE ,∠B=∠E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C=AF
B .∠AFE=∠BFE
C .EF=BC
D .∠EAB=∠FAC 4.(3分)如图, , ,欲证 ,则可增加的条件是( )
A .
B .
C .
D .
5.(3分)如图,已知AB=AD ,AC=AE ,若要判定△ABC≌△ADE ,则下列添加的条件中正确的是( )
A .∠1=∠DAC
B .∠B=∠D
C .∠1=∠2
D .∠C=∠E
6.(3分)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 的垂线BF 上的两点C ,D ,使BC =CD ,再画出BF 的垂线DE ,使E 与A ,C 在一条直线上,可得△ABC≌△EDC ,这时测得DE 的长就是AB 的长.判定△ABC≌△EDC 最直接的依据是( )
A.HL B.SAS C.ASA D.SSS
7.(3分)如图,点A,E,B,F在一条直线上,在△ABC和△FED中,AC=FD,BC=DE,要利用“SSS”来判定△ABC≌△FED时,下面4个条件中:①AE=FB;②AB=FE;③AE=BE;④BF=BE.可利用的是( )
A.①或②B.②或③C.③或①D.①或④
8.(3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9.(3分)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右,则说明∠CAD=∠DAB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10.(3分)如图所示,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ABC和正△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四个结论:①△ACD≌△BCE;②AD =BE;③∠AOB=60°;④△CPQ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二、填空题(共5题;共15分)
11.(3分)如图,已知 ABD≌ ACE,∠A=53°,∠B=21°,则∠BEC= °.
12.(3分)如图,DE=AC,∠1=∠2,要使△DBE≌△ABC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只需写出一种情况)
13.(3分)如图,已知AB∥CF,点E为DF的中点,若AB=9 cm,CF=5 cm,则BD= cm.
14.(3分)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则的长为 .
15.(3分)如图,已知:∠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AB=6,AC=4,则BE= .
三、解答题(共7题;共55分)
16.(6分)如图,在 ABC中,∠C=90°,按下列要求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3分)如图①,在边BC上求作一点P,使点P到点C的距离等于点P到边AB的距离;
(2)(3分)如图②,在边AB上求作一点Q,使点Q到点A的距离等于点Q到边BC的距离.
17.(6分)已知:如图,中,,,分别是,的平分线.请你写出图中的
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
18.(6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D=AE.求证:CD=BE.
19.(7分)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F=EC.求证:∠A=∠D.
20.(8分)已知:如图,,,求证:.
21.(10分)如图,已知在△ABC中,∠BAC为直角,AB=AC,D为AC上一动点,延长BD交CE于E,且CE ⊥BD,若BD平分∠ABC,求证:CE= BD
22.(12分)已知:如图,为的角平分线,且,为延长线上的一点,
,过作,为垂足.求证:
①;
②;
③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大小不一定相等,所以,不是全等图形,不符合题意;
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都不一定相同,所以,不是全等图形,不符合题意;
C、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都不一定相同,所以,不是全等图形,不符合题意;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根据定义即可判断。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BC≌△DEF,
∴DE=AB=4.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DE=AB=4.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ABC≌△AEF
∴AC=AF,故A不符合题意;
∴∠AFE=∠C,故B符合题意;
∴EF=BC,故C不符合题意;
∴∠EAF=∠BAC
∴∠EAF-∠BAF=∠BAC-∠BAF,即∠∠FAC,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易证AC=AF,EF=BC,可对A,C作出判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证得∠AFE=∠C,可对B作出判断,同时可证∠EAF=∠BAC,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到∠EAB=∠FAC,可对D作出判断。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
能推出,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

即,
,,,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推出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已知,,欲证,需根据SAS或SSS进行判定,据此逐一判断
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
则可通过,得到,
利用SAS证明△ABC≌△ADE.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BAC=∠DAE,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因为证明在△ABC≌△EDC用到的条件是:BC=CD,∠ABC=∠EDC=90°,∠ACB=∠ECD(对顶角相等),
所以用到的是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即ASA这一方法.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BC=,∠ABC=∠EDC=90°,∠ACB=∠ECD,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7.【答案】A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得,要用SSS进行△ABC和△FED全等的判定,需要AB=FE,
若添加①AE=FB,则可得AE+BE=FB+BE,即AB=FE,
故①可以;
若添加AB=FE,则可直接证明两三角形的全等,故②可以,
若添加AE=BE,或BF=BE,均不能得出AB=FE,不可以利用SSS进行全等的证明,故③④不可以.
故答案为:A.
【分析】用边边边判断△ABC和△FED全等时,由已知条件还需AB=FE,而AE=BE和BF=BE均不能得到AB=FE,所以可利用的是只有①或②。

8.【答案】C
【解析】【解答】A、∵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所以另一锐角必然相等,∴符合ASA定理,不符合题意;
B、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若是两条直角边,可以根据SAS判定全等,若是直角边与斜边,
可根据HL判定全等.不符合题意;
C、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符合题意;
D、有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ASA定理,可判定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直角三角形中已经有一个直角对应相等,需要它们全等的话,只需要再有一个角和一组边对应相等,利用AAS或者ASA判断出它们全等;或者只需要两组边对应相等,利用HL或者SAS就可判定出它们全等;根据判定方法即可一一判断出答案。

9.【答案】A
【解析】【解答】解:从角平分线的作法得出,
△AFD与△AED的三边全部相等,
则△AFD≌△AED.
故选A.
【分析】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明.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ABC和△CDE是正三角形,
∴AC=BC,CD=CE,∠ACB=∠DCE=60°,
∵∠ACD=∠ACB+∠BCD,∠BCE=∠DCE+∠BCD,
∴∠ACD=∠BCE,
∴△ADC≌△BEC(SAS),故①正确,
∴AD=BE,故②正确;
∵△ADC≌△BEC,
∴∠ADC=∠BEC,
∴∠AOB=∠DAE+∠AEO=∠DAE+∠ADC=∠DCE=60°,故③正确;
∵CD=CE,∠DCP=∠ECQ=60°,∠ADC=∠BEC,
∴△CDP≌△CEQ(ASA).
∴CP=CQ,
∴∠CPQ=∠CQP=60°,
∴△CPQ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由正△ABC和正△CDE可得∠ACD=∠BCE,根据“边角边”可证△ADC≌△BEC,再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D=BE,故①②正确。

由△ADC≌△BEC可得∠ADC=∠BEC,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可得∠AOB=60°,故③正确。

由“角边角”可证△CDP≌△CEQ,可得CP=CQ,根据平角的性质可得∠BCD=60°,可证△CPQ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
11.【答案】74
【解析】【解答】解:∵△ABD≌△ACE,
∴∠C=∠B=21°,
∵∠A=53°,
∴∠BEC=∠A+∠C=21°+53°=74°,
故答案为:74.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C=∠B=2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EC=∠A+∠C,据此计算即可.
12.【答案】∠A=∠D或∠C=∠DEB
【解析】【解答】解:∵∠1=∠2,
∴∠1+∠ABE=∠2+∠ABE,
∴∠DBE=∠ABC,
∵DE=AC,
∴当∠A=∠D或∠C=∠DEB时,△DBE≌△ABC.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DBE=∠AB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13.【答案】4
【解析】【解答】解:∵AB∥CF,
∴∠A=∠ACF,
在△AED和△CEF中

∴△AED≌△CEF(AAS),
∴FC=AD=5cm,
∴BD=AB-AD=9-5=4(cm).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A=∠ACF,从而利用AAS判断出△AED≌△C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FC=AD=5cm,从而根据BD=AB-AD即可算出答案.
14.【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作于点,
∵,,,∴
是直角三角形
是的角平分线,
在与中
设,则
在中,

解得
在中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作于点,先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是直角三角形,再证明
,可得BE=BC=9,进而求出A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
求解即可。

15.【答案】1
【解析】【解答】解:连接CD,BD,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
∴DF=DE,∠F=∠DEB=∠DEA=90°,
∵AD=AD,
∴△ADF≌△ADE,
∴AE=AF,
∵DG是BC的垂直平分线,
∴CD=BD,
在Rt△CDF和Rt△BDE中,,
∴Rt△CDF≌Rt△BDE(HL),
∴BE=CF,
∴AB=AE+BE=AF+BE=AC+CF+BE=AC+2BE,
∵AB=6,AC=4,
∴BE=1.
故答案为:1.
【分析】连接CD,BD,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F=DE,证明△ADF≌△ADE,得到AE=AF,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BD,进而证明Rt△CDF≌Rt△BDE,得到BE=CF,则AB=AE+BE=AF+BE=AC+CF+BE=AC+2BE,据此进行计算.
16.【答案】(1)解:如图①,点P即为所求作;
(2)解:如图②,点Q即为所求作.
【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点P在∠CAB的角平分线上,利用尺规作图,作出∠CAB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P;
(2)利用已知∠C=90°,AP平分∠CAB,因此利用尺规作图作出PQ⊥BC,交AB于点Q,即可求解. 17.【答案】解:,.
以为例,
证明:∵在中,
∴,即.
∵,分别是,的平分线,
∴,.
∴.
在和中,

∴.
【解析】【分析】利用ASA证明三角形全等求解即可。

18.【答案】证明:∵AB=AC,
∴∠DBC=∠ECB,
∵AD=AE,
∴AB-AD=AC-AE,
即DB=EC,
在△DBC和△ECB中,

∴△BDC≌△CEB(SAS),
∴CD=BE.
【解析】【分析】先利用“SAS”证明△BDC≌△CEB,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D=BE。

19.【答案】证明:∵BF=EC,
∴BF+FC=EC+CF,即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A=∠D.
【解析】【分析】先求出 BC=EF,再利用SSS证明△ABC≌△DEF ,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20.【答案】证明:,

即:,
在和中,

≌,

【解析】【分析】根据∠1=∠2以及角的和差关系可得∠EAD=∠BAC,由已知条件可知∠B=∠E,AB=AE,证明△ABC≌△AED,据此可得结论.
21.【答案】证明:延长CE、BA交于点F.
∵CE⊥BD于E,∠BAC=90°,
∴∠ABD=∠ACF.
在△ABD与△ACF中,
∵,
∴△ABD≌△ACF(ASA),
∴BD=CF.
∵BD平分∠ABC,
∴∠CBE=∠FBE.
在△BCE与△BFE中,
∵,
∴△BCE≌△BFE(ASA),
∴CE=EF,
即CE= CF,
∴CE= BD.
【解析】【分析】延长CE、BA交于点F.利用全等等三角形的性质证出△ABD≌△ACF(ASA),得出BD=CF.因为BD平分∠ABC,得出∠CBE=∠FBE.再证出△BCE≌△BFE(ASA),得出CE=EF,即可得出结论。

22.【答案】证明:①为的角平分线,

在与中,


②,

,,

,,
和为等腰三角形,




③如图,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
平分,,,

在与中,



在与中,



.
【解析】【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ABD=∠EBC,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进行证明;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E=∠BDA,根据角的和差关系以及外角的性质可得∠BCD+∠DCE=∠DAE+∠BEA,易知△BCD、△BEA为等腰三角形,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ABD=∠EBC,推出∠DCE=∠DAE,据此可得结论;
(3)过点E作EG⊥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G,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F=EG,证明△BFE≌△BGE,得到BF=BG,进而证明△AFE≌△CGE,得到FA=CG,据此证明.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3分)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全等的图形的是( )
A .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
B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
C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
D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2.(3分)已知△ABC≌△DEF ,且AB=4,BC=5,AC=6,则DE 的长为( )
A .4
B .5
C .6
D .不能确定
3.(3分)如图,△ABC≌△AEF 且点F 在BC 上,若AB=AE ,∠B=∠E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C=AF
B .∠AFE=∠BFE
C .EF=BC
D .∠EAB=∠FAC 4.(3分)如图, , ,欲证 ,则可增加的条件是( )
A .
B .
C .
D .
5.(3分)如图,已知AB=AD ,AC=AE ,若要判定△ABC≌△ADE ,则下列添加的条件中正确的是( )
A .∠1=∠DAC
B .∠B=∠D
C .∠1=∠2
D .∠C=∠E
6.(3分)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 的垂线BF 上的两点C ,D ,使BC =CD ,再画出BF 的垂线DE ,使E 与A ,C 在一条直线上,可得△ABC≌△EDC ,这时测得DE 的长就是AB 的长.判定△ABC≌△EDC 最直接的依据是( )
A.HL B.SAS C.ASA D.SSS
7.(3分)如图,点A,E,B,F在一条直线上,在△ABC和△FED中,AC=FD,BC=DE,要利用“SSS”来判定△ABC≌△FED时,下面4个条件中:①AE=FB;②AB=FE;③AE=BE;④BF=BE.可利用的是( )
A.①或②B.②或③C.③或①D.①或④
8.(3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9.(3分)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右,则说明∠CAD=∠DAB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10.(3分)如图所示,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ABC和正△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四个结论:①△ACD≌△BCE;②AD =BE;③∠AOB=60°;④△CPQ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二、填空题(共5题;共15分)
11.(3分)如图,已知 ABD≌ ACE,∠A=53°,∠B=21°,则∠BEC= °.
12.(3分)如图,DE=AC,∠1=∠2,要使△DBE≌△ABC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只需写出一种情况)
13.(3分)如图,已知AB∥CF,点E为DF的中点,若AB=9 cm,CF=5 cm,则BD= cm.
14.(3分)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则的长为 .
15.(3分)如图,已知:∠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AB=6,AC=4,则BE= .
三、解答题(共7题;共55分)
16.(6分)如图,在 ABC中,∠C=90°,按下列要求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3分)如图①,在边BC上求作一点P,使点P到点C的距离等于点P到边AB的距离;
(2)(3分)如图②,在边AB上求作一点Q,使点Q到点A的距离等于点Q到边BC的距离.
17.(6分)已知:如图,中,,,分别是,的平分线.请你写出图中的
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
18.(6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D=AE.求证:CD=BE.
19.(7分)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F=EC.求证:∠A=∠D.
20.(8分)已知:如图,,,求证:.
21.(10分)如图,已知在△ABC中,∠BAC为直角,AB=AC,D为AC上一动点,延长BD交CE于E,且CE ⊥BD,若BD平分∠ABC,求证:CE= BD
22.(12分)已知:如图,为的角平分线,且,为延长线上的一点,
,过作,为垂足.求证:
①;
②;
③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大小不一定相等,所以,不是全等图形,不符合题意;
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都不一定相同,所以,不是全等图形,不符合题意;
C、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都不一定相同,所以,不是全等图形,不符合题意;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根据定义即可判断。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BC≌△DEF,
∴DE=AB=4.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DE=AB=4.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ABC≌△AEF
∴AC=AF,故A不符合题意;
∴∠AFE=∠C,故B符合题意;
∴EF=BC,故C不符合题意;
∴∠EAF=∠BAC
∴∠EAF-∠BAF=∠BAC-∠BAF,即∠∠FAC,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易证AC=AF,EF=BC,可对A,C作出判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证得∠AFE=∠C,可对B作出判断,同时可证∠EAF=∠BAC,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到∠EAB=∠FAC,可对D作出判断。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
能推出,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

即,
,,,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推出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已知,,欲证,需根据SAS或SSS进行判定,据此逐一判断
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
则可通过,得到,
利用SAS证明△ABC≌△ADE.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BAC=∠DAE,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因为证明在△ABC≌△EDC用到的条件是:BC=CD,∠ABC=∠EDC=90°,∠ACB=∠ECD(对顶角相等),
所以用到的是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即ASA这一方法.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BC=,∠ABC=∠EDC=90°,∠ACB=∠ECD,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7.【答案】A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得,要用SSS进行△ABC和△FED全等的判定,需要AB=FE,
若添加①AE=FB,则可得AE+BE=FB+BE,即AB=FE,
故①可以;
若添加AB=FE,则可直接证明两三角形的全等,故②可以,
若添加AE=BE,或BF=BE,均不能得出AB=FE,不可以利用SSS进行全等的证明,故③④不可以.
故答案为:A.
【分析】用边边边判断△ABC和△FED全等时,由已知条件还需AB=FE,而AE=BE和BF=BE均不能得到AB=FE,所以可利用的是只有①或②。

8.【答案】C
【解析】【解答】A、∵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所以另一锐角必然相等,∴符合ASA定理,不符合题意;
B、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若是两条直角边,可以根据SAS判定全等,若是直角边与斜边,
可根据HL判定全等.不符合题意;
C、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符合题意;
D、有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ASA定理,可判定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直角三角形中已经有一个直角对应相等,需要它们全等的话,只需要再有一个角和一组边对应相等,利用AAS或者ASA判断出它们全等;或者只需要两组边对应相等,利用HL或者SAS就可判定出它们全等;根据判定方法即可一一判断出答案。

9.【答案】A
【解析】【解答】解:从角平分线的作法得出,
△AFD与△AED的三边全部相等,
则△AFD≌△AED.
故选A.
【分析】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明.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ABC和△CDE是正三角形,
∴AC=BC,CD=CE,∠ACB=∠DCE=60°,
∵∠ACD=∠ACB+∠BCD,∠BCE=∠DCE+∠BCD,
∴∠ACD=∠BCE,
∴△ADC≌△BEC(SAS),故①正确,
∴AD=BE,故②正确;
∵△ADC≌△BEC,
∴∠ADC=∠BEC,
∴∠AOB=∠DAE+∠AEO=∠DAE+∠ADC=∠DCE=60°,故③正确;
∵CD=CE,∠DCP=∠ECQ=60°,∠ADC=∠BEC,
∴△CDP≌△CEQ(ASA).
∴CP=CQ,
∴∠CPQ=∠CQP=60°,
∴△CPQ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由正△ABC和正△CDE可得∠ACD=∠BCE,根据“边角边”可证△ADC≌△BEC,再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D=BE,故①②正确。

由△ADC≌△BEC可得∠ADC=∠BEC,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可得∠AOB=60°,故③正确。

由“角边角”可证△CDP≌△CEQ,可得CP=CQ,根据平角的性质可得∠BCD=60°,可证△CPQ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
11.【答案】74
【解析】【解答】解:∵△ABD≌△ACE,
∴∠C=∠B=21°,
∵∠A=53°,
∴∠BEC=∠A+∠C=21°+53°=74°,
故答案为:74.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C=∠B=2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EC=∠A+∠C,据此计算即可.
12.【答案】∠A=∠D或∠C=∠DEB
【解析】【解答】解:∵∠1=∠2,
∴∠1+∠ABE=∠2+∠ABE,
∴∠DBE=∠ABC,
∵DE=AC,
∴当∠A=∠D或∠C=∠DEB时,△DBE≌△ABC.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DBE=∠AB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13.【答案】4
【解析】【解答】解:∵AB∥CF,
∴∠A=∠ACF,
在△AED和△CEF中

∴△AED≌△CEF(AAS),
∴FC=AD=5cm,
∴BD=AB-AD=9-5=4(cm).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A=∠ACF,从而利用AAS判断出△AED≌△C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FC=AD=5cm,从而根据BD=AB-AD即可算出答案.
14.【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作于点,
∵,,,∴
是直角三角形
是的角平分线,
在与中
设,则
在中,

解得
在中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作于点,先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是直角三角形,再证明
,可得BE=BC=9,进而求出A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
求解即可。

15.【答案】1
【解析】【解答】解:连接CD,BD,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
∴DF=DE,∠F=∠DEB=∠DEA=90°,
∵AD=AD,
∴△ADF≌△ADE,
∴AE=AF,
∵DG是BC的垂直平分线,
∴CD=BD,
在Rt△CDF和Rt△BDE中,,
∴Rt△CDF≌Rt△BDE(HL),
∴BE=CF,
∴AB=AE+BE=AF+BE=AC+CF+BE=AC+2BE,
∵AB=6,AC=4,
∴BE=1.
故答案为:1.
【分析】连接CD,BD,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F=DE,证明△ADF≌△ADE,得到AE=AF,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BD,进而证明Rt△CDF≌Rt△BDE,得到BE=CF,则AB=AE+BE=AF+BE=AC+CF+BE=AC+2BE,据此进行计算.
16.【答案】(1)解:如图①,点P即为所求作;
(2)解:如图②,点Q即为所求作.
【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点P在∠CAB的角平分线上,利用尺规作图,作出∠CAB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P;
(2)利用已知∠C=90°,AP平分∠CAB,因此利用尺规作图作出PQ⊥BC,交AB于点Q,即可求解. 17.【答案】解:,.
以为例,
证明:∵在中,
∴,即.
∵,分别是,的平分线,
∴,.
∴.
在和中,

∴.
【解析】【分析】利用ASA证明三角形全等求解即可。

18.【答案】证明:∵AB=AC,
∴∠DBC=∠ECB,
∵AD=AE,
∴AB-AD=AC-AE,
即DB=EC,
在△DBC和△ECB中,

∴△BDC≌△CEB(SAS),
∴CD=BE.
【解析】【分析】先利用“SAS”证明△BDC≌△CEB,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D=BE。

19.【答案】证明:∵BF=EC,
∴BF+FC=EC+CF,即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A=∠D.
【解析】【分析】先求出 BC=EF,再利用SSS证明△ABC≌△DEF ,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20.【答案】证明:,

即:,
在和中,

≌,

【解析】【分析】根据∠1=∠2以及角的和差关系可得∠EAD=∠BAC,由已知条件可知∠B=∠E,AB=AE,证明△ABC≌△AED,据此可得结论.
21.【答案】证明:延长CE、BA交于点F.
∵CE⊥BD于E,∠BAC=90°,
∴∠ABD=∠ACF.
在△ABD与△ACF中,
∵,
∴△ABD≌△ACF(ASA),
∴BD=CF.
∵BD平分∠ABC,
∴∠CBE=∠FBE.
在△BCE与△BFE中,
∵,
∴△BCE≌△BFE(ASA),
∴CE=EF,
即CE= CF,
∴CE= BD.
【解析】【分析】延长CE、BA交于点F.利用全等等三角形的性质证出△ABD≌△ACF(ASA),得出BD=CF.因为BD平分∠ABC,得出∠CBE=∠FBE.再证出△BCE≌△BFE(ASA),得出CE=EF,即可得出结论。

22.【答案】证明:①为的角平分线,

在与中,


②,

,,

,,
和为等腰三角形,




③如图,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
平分,,,

在与中,



在与中,



.
【解析】【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ABD=∠EBC,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进行证明;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E=∠BDA,根据角的和差关系以及外角的性质可得∠BCD+∠DCE=∠DAE+∠BEA,易知△BCD、△BEA为等腰三角形,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ABD=∠EBC,推出∠DCE=∠DAE,据此可得结论;
(3)过点E作EG⊥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G,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F=EG,证明△BFE≌△BGE,得到BF=BG,进而证明△AFE≌△CGE,得到FA=CG,据此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