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实验》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专用》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
2007年1月
前言
环境工程实验是根据学生所修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专业必修课的理论基础而设置的一门实验教学课。

通过每项实验程序、实验结果、数据测试分析及实验全过程,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相关理论及教科书重要章节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环境工程教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深入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工艺技术的基本实验技能,其中包括了实验程序设计、实验程序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的检测分析、实验报告的编写等综合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每项实验的基本原理可参考相关教程及参考资料。

实验的具体安排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进度,由实验室负责安排。

本门课程的实验指导教材正在实践中求得改进,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目录
课程信息 (1)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部分 (2)
实验一:吸附法净化工业含酸雾气体 (2)
实验二: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 (10)
实验三: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 (14)
(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部分 (19)
实验四:高炉渣制备胶凝材料实验 (19)
实验五:粉煤灰浮选提碳实验 (21)
实验六:电镀污泥水泥固化实验 (22)
实验七:粉煤灰配置混凝土实验 (23)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部分 (24)
实验八:悬浮物自由沉降去除率与沉降时间的关系确定实验 (24)
实验九:混凝脱色实验指导书 (26)
实验十:固定床离子交换实验 (30)
实验十一:SBR反应器污水处理实验 (33)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实验课程编号:01030K 课程类别:实践教学开课院系:土木学院环境工程系开课专业:环境工程
课内总学时:1周学分:2 实验学时:1周课内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负责:吕绿洲、欧盛南
执笔:汪莉、邢奕、杨慧芬、孙体昌、李子富
审阅:孙体昌,段旭琴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部分
实验一:吸附法净化工业含酸雾气体
一、实验目的
1、验证课堂上理论教学中讲授的吸附原理、现象及特点,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感受,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2、了解工业治理酸气装置—吸附器的结构和安装及学习工艺实验的操作技能;
3、掌握酸气浓度的测定方法和吸附效率的计算;
4、通过实验工艺流程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
1、实验准备工作 (1)绘制标准曲线
1).硝酸钠标准溶液的配置:a.准确称取干燥的粒状亚硝酸钠(优级)0.1500g (称重至0.1mg )溶于去离子水,并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1ml 含100μgNO 2-即[100μg NO 2-/ml];b.使用时用去离子水准确稀释成[5μg NO 2-/ml],即准确取5.00ml 浓度为100μgNO 2-/ml 的标准液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至标线,则其浓度为[5μg NO 2-/ml]。

2).标准曲线:在6只10ml 试管中分别准确加入0、0.10、0.20、0.40、0.60、0.80ml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浓度为5μg NO 2-/ml),每管中加入采样吸收液5ml ,用水稀释至刻度(10mL ),摇匀,放置15分钟,于540nm 处,用1cm 比色皿,吸收液为参比,灵敏度为1档的721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

根据测定结果,做出样品中NO 2-含量a (μg )与吸光度值A 的标准方程,
)
(02
A A K a
NO
-=-,-2
NO a :测试后吸收液内NO 2-含量(所取气体中)的微克数,
A :样品吸收液的吸光度值;A 0:空白吸收液吸光度值;K :斜率。

(2)充分理解和掌握吸附工艺实验流程图、各部分的功能、相互联接及安装方法。

(3)在每个吸收管内装5ml 吸收液并编好号码。

(4)在吸附器酸气进出采样口连接上装有氧化管及吸收管的大气采样器。

注意有缓冲球一侧的吸收管和大气采样器的吸气口连结。

2、实验操作
(1)在酸雾发生器内装200ml 左右50%的HNO3溶液并放入适量铜片,然后放在吸风罩下。

(2)启动风机,调节风速为5m/s 。

(3)在进出口同时采样。

采样时间为10min ,取下吸收管,将吸收管中样品吹入10ml 试管,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将溶液并入试管,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4)改变风速,再取一次样品,步骤同上。

风速要求:6m/s 和7m/s 。

3、分析(方法: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1)将测试的吸收管内的吸收液用吸耳球移入比色管。

(2)用721分光光度计比色,准确记录样品的光密度值y 。

(3)按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NO 2-含量a[μg]。

(4)通过换算公式计算出进出口NO X 浓度C[mg/m 3]
Vnd
a C 76.0
注:C :进出口NO X 浓度[mg/m 3];
0.76:NO 2(气)转换成NO 2-(液)的系数;
Vnd :大气采样器从吸附器进出气两端采样口所抽取的气体在标下干气气体体积,l ;
T
PV T
PV
T
PV Vnd t
t
t
7602736.10332731013273=
=
=
V t :大气采样器从吸附器两端采样口所取气体,l ; V t =大气采样器流量×采样时间。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或样品)
1、实验流程
实验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酸雾净化工艺流程图
1.酸雾发生器
2.吸风罩
3.吸附剂口
4.观察窗
5.吸附剂层
6.吸附剂框
7.吸附剂装料口
8.吸附塔
9.进气测口 10.出气测口 11.风量细调阀
12.风量粗调阀 13.风机 14.消声器
2、仪器设备 (1)酸雾发生器; (2)大气采样器;
(3)721分光光度计;
(4)光电天平;
(5).容量瓶、移液管、10ml试管、比色管、吸收管等玻璃仪器;
(6)吸耳球。

3、试剂
(1)蒸馏水;
(2)亚硝酸钠(优级);
(3)50%的HNO
溶液;
3
(4)铜片。

四、实验基本要求
1、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装置的具体尺寸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出实验流程图。

要求:注明各处设备名称,吸附器要认真画出正视图,不能画示意图。

2、严格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如实记录实验数据,认真计算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3、此次实验过程中存在哪些操作问题,希望对哪些实验方法或流程进行改进,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字迹清晰工整,认真计算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2、实验数据表格参考格式
设备吸附层面积0.24 m2测试日期
设备吸附塔风速大气压mmHg
设备吸附塔流量[m3/h] 温度℃
设备管道截面积m2(管道D=0.1m)
风速[m/s] 流量[m3/h]
6
六、相关基础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发展,各种酸的用量日益增加,如电子、轻工、化工、冶金、电镀、机械等行业,常常需要用酸进行清洗和处理金属表面。

在这些用酸的场所,必然排放出大量的酸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不仅危害健康,损害文物古迹,而且腐蚀厂房设备及精密仪器,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因此,人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净化含酸雾气体,以清除污染。

目前净化酸气的方法主要有:碱液吸收法、活性碳吸附法、催化法等。

本实验是以SDG 为吸附剂,用吸附法净化酸气,此法在工业上很有实用价值。

1、吸附机理
当固体吸附剂处于气体介质中时,气相的某些组分,在吸附剂表面能的用下,被吸附剂所吸附。

由于吸附力的强弱随吸附剂与气体物质的性质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故而,可用吸附法将不同组分的混合气体分离。

根据吸附的性质,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物理化学吸附等三种类型。

本实验即是依据物理化学原理,实现对酸性气体的吸附净化。

它既含有物理吸附的性质,又具有化学吸附的特征。

其吸附机理可表示如下:
1、NO → NO ∙
2、NO 2 →NO 2∙
3、O 2→O 2∙
4、H 2O→H 2O ∙
5、NO ∙+
2
1O 2∙→NO 2∙
6、3NO 2∙+H 2O ∙→2HNO 3∙+NO
7、2mNO 2∙+MR→M(NO 3)m +MNO
8、m(HNO 3˙)+MR→M(NO 3)m 式中:∙---表示吸附态; M ---吸附剂的阳离子; R --- 吸附剂基体; m --- M 阳离子的价数。

在上述过程中,1、2、3、4步为物理吸附,5、6、7、8步为化学吸附及化学反应过程。

2、吸附速率
吸附过程是一个传质过程,所以吸附量和吸附效率都要受到传质作用时间的制约。

(1)空塔线速
()
()
F Q 床层横截面积
气体体积流量=
ω (2)吸附速率式及有关参数
根据吸附动力学原理,吸附速率方程为
()*-=y y K q
式中:q---吸附速率
y---吸附质在气相混合物中的浓度; y*---吸附质在气相中的平衡浓度; K---吸附速度常数。

K 值与许多因素有关,目前主要是一些经验公式,如:威尔基(Wilke )和霍根(Hougen )提出的K 值计算公式为
67
.051
.0)
(
82.1--⎪⎪⎭
⎫ ⎝
⎛⋅=f
E
p D U
d U K ρμμ
ρ
式中:U---流体的平均线速度,m/s ;
U E ---流体的最大线速度,m/s ; µ ---流体的粘度,Pas ; ρ---流体的密度,Kg/m 3; d P ---固体粒子有效直径,m ; D f ---溶质在流体中的扩散系数。

由上式可知,因吸附速率(q )随K 值成线性变化,故而也随空塔线速变化。

于是可进一步推出下列关系式:
τ
τ⎰
⋅=⋅=
T
q d q G 0
()F
Q C C C C C F G /%
100=⨯-=
⋅-⋅=ωητ
ω进

进出进
式中:G---吸附容量,Kg/m 3; τ---吸附时间,s ; ω ---空塔线速,m/s ; F---吸附床层截面,m 2;
C 进---气体吸附质的初始浓度,Kg/m 3; C 出---逸出气体吸附质的浓度,Kg/m 3; Q---气体流量,m 3/s ; η---吸附效率,%。

从以上各式参数的关联中不难看出,只要测出气体的流量、进出口气体吸附质的浓度,就可以算出η、ω、q 、G 以及η- C 进,η-ω等变化规律。

实验二: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
一、实验目的
标志除尘装置性能的基本参数是处理风量、阻力、除尘效率、排放浓度和分粒级除尘效率。

本实验主要使学生掌握除尘器处理风量和除尘效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
实验内容包括:风量、除尘器阻力和除尘效率的测定。

实验步骤如下:
(1)从滤膜盒中取出滤膜四片,用镊子取下两面衬纸,用万分之一天平分别称重,在实验记录上记好每片滤膜初重,将称好的滤膜用滤膜夹夹好,放入编号的滤膜盒内,备用;
(2)将滤膜连夹放入采样头内拧紧,连接采样管路;
(3)开动采样器,调节流量计到10L/min(在采样过程中始终保持此采样量),采样时间调节到10min;
(4)开动实验装置风机(通风板置于半开的位置)和粉尘发生器;
(5)粉尘发生器稳定后启动采样器的采样按钮,开始采样;
(6)采样结束后,将滤膜进行称量,计算除尘效率;
(7)改变除尘器风量(通风板置于全开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计算除尘器除尘效率。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或样品)
仪器设备为:
(1)补偿式微压计1台;
(2)测尘取样器1台;
(3)滤膜;
(4)万分之一天平2台。

四、实验基本要求
1、严格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如实记录实验数据,认真计算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2、此次实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希望对哪些实验方法或
流程进行改进,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字迹清晰工整,认真计算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2、实验数据表格参考格式
六、相关基础知识
1、风量测定
本实验采用的DFS-2型实验装置配有标准的流量测定器件(阿牛巴)。

流量可由阿牛巴的压差表示值直接算出。

在现场测定中,如无标准流量测定器件,除尘器的风量可按等环面积法,用毕托管、压差计测定风量。

如除尘器有漏风,要分别测定排风管的风量,再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风量值。

本试验中,阿牛巴测定风量,用下式计算
Q A S
式中:h pd –阿牛巴平均动压,用补偿式微压计测定,Pa ;
A-装置系数(取1); S-管道内断面积(0.01),m 2; ρ-实验条件下空气密度,用下式计算;
0.00344
P T
ρ=
式中:P-实验条件下空气压力,kPa ;
T-实验条件下空气绝对温度,K ;
本实验中空气压力为101kPa ,实验条件下空气绝对温度为293K 。

2、除尘器阻力测定
除尘器的阻力(HZ)即除尘器入排风侧的全能量差,依下式求出:
2
2
1212()(
)
2
2
Z v v H P P ρρ=-+-
式中:p 1、p 2–除尘器入、出口测定断面静压力,Pa ;
v 1、v 2-除尘器入、出口测定断面平均风速,Pa ; ρ-实验条件下空气密度,kg/m 3。

注意:现场测定中,如除尘器入、排风测点间高差较大。

测定阻力时,除上式中的内容外,还要考虑位能差的影响。

本试验中,入排风口虽在不同高度,但高差不大。

其位能差一项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入、排风管断面相同,上式中的平均动压差一项为零。

因此本实验中,测定除尘器入排风测点的静压差即为除尘器的阻力(即p 1-p 2)。

3、除尘效率的测定
除尘效率的测定一般采用质量法;有时亦可用测出同一时间内进入除尘器的粉尘量捕集的粉尘量计算的方法。

本试验采用质量法。

实验原理:在采样器的作用下,使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通过滤膜,其中的粉尘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增重(即扑尘量)和通过滤膜的空气量(由流量计测定),即可计算出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其计算公式为
c=(g 1-g 0)/Qt*100% mg/m 3
式中:g 1-采样后滤膜加粉尘的重量,mg ;
g 0-采样前滤膜重量,mg ; Q-采样流量,L/min ; t-采样时间,min 。

同时在除尘器入、排风管取样,分别计算入排风管内空气含尘浓度,即可计算出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即
η=
12
1
C C
C
-
×100%
式中:1C—入风粉尘浓度,mg/m3;
2
C—排风粉尘浓度,mg/m3。

实验三: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填料吸收塔,利用5%NaOH溶液吸收气体中的SO2。

通过实验可初步了解利用填料塔吸收净化有害气体的实验研究方法,同时还有助于加深理解在填料塔内气液接触状况及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利用吸收法净化废气中SO2的效果;
2、填料塔的基本结构及其吸收净化酸雾的工作原理;
3、实验分析填料塔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4、了解SO2自动测定仪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测定方法;
5、掌握实验中配气方法,参数控制(如气体流速、液体流量等),取样方法及各种有关设备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
1、实验准备
(1)根据图10-1所示正确连结实验装置,并检查是否漏气,全面熟悉流程(包括熟悉SO2自动测定仪)并检查电、气、水各系统。

(2)SO2浓度测定仪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保证电池电量充足(当测定仪显示器上出现“BAT”字样时,应尽快更换电池,此时仪器可能仍在正常工作,但读数是不正确的。

更换电池时,打开仪器背面盖板,正确装入碱性电池,并注意电池极性);查看仪器过滤器(连接软管中,装有一个在线过滤器,以阻止尘埃和水蒸气进入仪器,如果发现过滤器出现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晾干或更换,推荐使用AF10型过滤器。

更换时,把软管从过滤器的两端松开,换上新的过滤器,不得使用任何润滑剂,并保证箭头指向仪器);将“POWER”(电源)开关置于“ZERO & STANDBY”(零点/待机)位置,使仪器自动校准零点(如果仪器未能达到零点,调节仪器上方的零点调整旋钮,直到显示000±1为止,注意调零时在距离有害气体区域较远的清洁空气中进行)。

(3)称取NaOH试剂5kg溶于0.1m3水中,将其注入水箱中作为吸收系统的吸收液,开启水泵,根据液气比的要求调节喷淋水的流量。

2、实验操作
(1)开启填料塔的进液阀,并调节液体流量,使液体均匀喷布,并沿填料塔缓慢流下,以充分润湿填料表面,记录此时流量。

调节各阀门使得喷淋液流量达到最大值,记录此时流量。

(2)开启风机,并逐渐打开吸收塔的进气阀,调节空气流量,仔细观察气液接触状况。

用热球式风速计测量管道中的风速并调节配风阀使空塔气速达到2m/s(气体速度根据经验数据或实验需要来确定)。

(3)待吸收塔能够正常工作后,实验指导教师开启SO2气瓶,并调节其流量,使空气中的SO2含量为0.1~0.5%(体积百分比,具体数值由指导教师掌握,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进口SO2浓度和流量不变)。

(4)经数分钟,待塔内操作完全稳定后,开始测量记录数据。

应测量记录的数据包括进气流量Q1、喷淋液流量Q2、进口SO2浓度C1、出口C2浓度。

(5)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吸收废气中SO2的理论液气比,在理论液气比的喷淋液流量和最大喷淋液流量范围内,改变喷淋液流量,重复上述操作,测量SO2出口浓度,共测取4~5组数据。

(6)实验完毕后,先关掉SO2钢瓶,待1~2分钟后再停止供液,最后停止鼓入空气。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或样品)
1、实验流程
本实验流程(图2)大致可分为污染源发生、吸收和排放三部分,请学生自己按照现场的装置按比例画出实验流程图。

2、仪器设备
(1)SO2酸雾净化填料塔一台;
(2)SO2与空气混合罐一个;
(3)转子流量计2个(液相转子流量计1个、SO2转子流量计1个);
(4)风机一台;
(5)SO2钢瓶(含气体)一个;
(6)SGA型SO2自动分析仪两台;
(7)控制阀、橡胶联结管若干及必要的玻璃仪器等。

图2 吸收工艺流程图
1、SO2钢瓶
2、混合罐
3、进气测定口
4、水箱
5、吸收塔
6、喷头
7、水泵8、出气测定口9、配风阀10、配气口11、消音器12、风机
3、试剂
(1)5kg工业纯NaOH试剂;
(2)蒸馏水。

四、实验基本要求
1、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装置的具体尺寸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出实验流程图。

要求:注明各处设备名称,吸收塔要认真画出正视图,不能画示意图。

2、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掌握与实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严格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如实记录实验数据,认真计算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3、根据本实验流程的实际情况,分析管道内气速的大小,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去除率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此次实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希望对哪些实验方法或流程进行改进,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妥善管理SO2钢瓶、控制SO2气流、请注意安全。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字迹清晰工整,认真计算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2、实验数据表格参考格式
大气压: 温度:
3、计算
(1)净化效率计算 吸收塔净化效率21
(1)100%
c c η
=-
⨯,
其中,η:净化效率; C 1:SO 2入口浓度; C 2:SO 2出口浓度。

根据所得的净化效率与对应的液气比结果绘制曲线,从图中确定最佳液气比条件。

4、讨论
(1)从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2)通过实验,有什么体会,对实验有何改进意见?
六、相关基础知识
含SO2的气体可采用吸收法净化,由于S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故常常采用化学吸收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碱性吸收液(5%NaOH吸收液)净化吸收SO2气体。

吸收液从水箱通过水泵、转子流量计由填料塔上部经喷淋装置进入塔内,流经填料表面,由塔下部排出,再进入水箱。

空气首先进入缓冲灌,SO2由SO2钢瓶进入缓冲灌,经缓冲灌混合后的含SO2空气从塔底进气口进入填料塔内,通过填料层与NaOH喷淋吸收液充分混合、接触、吸收,尾气由塔顶排出。

吸收过程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2NaOH+SO2→Na2SO3+H2O
Na2SO3+SO2+H2O→2NaHSO3
实验过程中通过测定填料净化塔进出口气体中的含量,即可近似计算出吸收塔的平均净化效率。

改变喷淋液的流量,重复上述过程,计算吸收塔的净化效率η,进而了解吸收效果,确定最佳液气比α。

(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部分
实验四:高炉渣制备胶凝材料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高炉渣制备胶凝材料方法、原理,加深对固体废物制备胶凝材料的理解,掌握有代表性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实验技能。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
1、高炉渣的超细粉碎
高炉渣能否制备胶凝材料关键是高炉渣的活性。

借助超细粉碎激活高炉渣活性,通过试制试块考察超细粉碎对高炉渣活性的影响。

2、石灰激活高炉渣
在超细粉碎激活高炉渣活性的基础上,通过加入石灰等化学药剂考察它们对高炉渣活性的影响,比较高炉渣超细粉碎和化学药剂激活的优势与劣势。

实验流程和方案如下: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或样品)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球磨机、振动磨、振动台、搅拌机、养护箱、行星式磨机、模具、天平等。

测试设备包括:粒度仪、压力机等。

四、实验基本要求
1、高炉渣超细至比表面积最好至3000~5000cm2/g。

2、高炉渣与石灰成分的配比必须满足合成胶凝材料的成分要求。

3、实验分成5组,每组实验采用不同的配比。

五、实验报告要求
在实验报告中,应写明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方案等基本情况。

测试结果以图、表格形式表示。

六、相关基础知识
1、高炉渣的组成
2、胶凝材料基础知识
3、高炉渣激活原理
实验五:粉煤灰浮选提碳实验
一、实验目的
我国热电厂粉煤灰一般含碳为5-7%,其中约30%的电厂粉煤灰含碳超过10%。

为了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同时提高粉煤灰的利用档次,进行粉煤灰提碳实验。

拟通过本试验熟练掌握浮选法回收固体废物中有价成分的方法、原理及实验技能。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
实验按如下流程进行:
称取一定重量的粉煤灰,在浮选机中加水搅拌,再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柴油、2号油搅拌一定时间,冲气,刮出上浮产品,即为煤碳。

过滤、烘干、取样、分析碳的含量。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浮选机、过滤机、烘干机、天平、取样装置等。

四、实验基本要求
1、两人一组,可采用不同等级粉煤灰、不同浮选药剂用量进行浮选研究。

2、以班为单位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五、实验报告要求
在实验报告中,应写明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方案等基本情况。

测试结果以图表形式表示。

六、相关基础知识
1、不同等级粉煤灰的组成特点、性质
2、浮选基础知识
3、浮选设备原理及操作
实验六:电镀污泥水泥固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电镀污泥含多种重金属离子,是一种有害固体废物。

为了使这种固体废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固化处理。

通过本试验,熟练掌握有害固体废物固化处理的方法、原理及实验技能。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
实验按如下流程进行:
采用不同配方的水泥、电镀污泥进行实验,测定固化体强度,考察固化体中有害重金属离子浸出情况。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混合搅拌机、振动台、成型机(模具)、天平、烧杯等。

测试设备包括:压力机等。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两人一组,可采用不同配方配制固化体。

2、以班为单位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五、实验报告要求
在实验报告中,应写明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方案等基本情况。

测试结果以图表形式表示。

六、相关基础知识
1、电镀污泥的组成特点、性质
2、有害废物处理方法、原理
3、固化体应用
实验七:粉煤灰配置混凝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混凝土是以硅酸盐水泥为胶结料,砂、石等为骨料,加水拌和而成的构筑材料。

粉煤灰混凝土是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拌制而成的混凝土。

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是固体废物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本试验,掌握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的一种方法、原理及实验技能。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
1、粉煤灰配制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欲配制强度不同(C35、C30、C25、C20、C15等)的混凝土,计算需标号42.5水泥、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水的用量。

2、混凝土制备
将计算好的物料按如下流程制备混凝土。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混合搅拌机、振动台、成型机(模具)、天平等。

测试设备包括:压力机等。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两人一组,可采用不同等级粉煤灰配制不同强度的混凝土。

2、以班为单位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五、实验报告要求
在实验报告中,应写明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方案等基本情况。

测试结果以图表形式表示。

六、相关基础知识
1、不同等级粉煤灰的组成特点、性质
2、混凝土基础知识
3、混凝土配制设备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