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案件管理制度_案件管理制度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lents are the most profitable commodity, and companies that can manage talents are the ultimate winners.通
用参考模板(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
案件管理制度_案件管理制度规定
案件管理制度篇1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纠纷案件管理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提高经济纠纷案件管理效率,实现案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结合我行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案件诉讼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各级行在案件管理工作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为依法维权和防控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案件数量增加和处理难度加大,暴露出“重诉讼、轻成本”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贷款诉讼工作中,存在“胜诉即免责”的认识,单纯以胜诉为目的,在明知诉讼效益微小的情况下,不顾诉讼实际效果,不计诉讼成本,缺少诉讼效益观念。
因此,必要加强案件诉讼成本控制。
同时,要严格执行诉讼效益分析报告制度,下级向上级报告或报备案件时,必须将诉讼效益分析作为重点内容,应当对每起案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诉讼效益分析,明确各项费用的收取依据或标准,重点说明律师代理费用标准及调减依据。
案件结案后,案件处理行应当就诉讼成本、执行收回、诉讼目标实现等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并将分析报告作为重要材料入档保管。
二、推动案件共同代理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根据总行关于案件共同代理的要求,在今后的案件诉讼工作中,案件处理行必须作为案件代理人参加诉讼。
应当借助支持地方政府中长期贷款的有利条件,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抓紧收集证据,主动与经侦部门或法院沟通,转变“难打官司难告状”的认识。
三、建立被诉案件报备管理机制
要充分认识被诉案件带来的声誉风险或法律风险。
被诉案件发生应当严格执行关于被诉案件“在接到法院或仲裁委员会应诉通知书、第三人参加诉讼或仲裁通知书、执行通知书后24小时内报备”的规定,以正式文件上报,严谨瞒报、漏报。
情况紧急的,被诉案件发生行可以电传或其他形式报告,但应当及时制作正式文件补报。
四、加强刑民交叉案件的管理体系
当前,尚有部分涉及骗取贷款犯罪、尚未申请借款合同纠纷民事诉讼的案件,应当加强对此类刑民事交叉案件的管理。
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追缴或执行犯罪嫌疑人财产的同时,应当深入查找企业资金流向,核实企业资产,摸清担保物,为申请民事诉讼做好准备。
可根据掌握的证据材料,向管辖法院
申请将案件中事实和法律适用清楚、不涉及刑事犯罪的部分单独进行审理,避免因刑事案件“久审不决”出现影响维权的情况。
五、扎实推进案件档案管理建设
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案件档案应当由案件处理行在立案时设立,审结后装订成册,作为永久卷存档管理。
要确保案卷材料客观、真实、完整,能够全面反映案件处理的全部情况。
案件档案材料主要包括:一是合同、借据等向法院提交的证据类材料;二是报告或报备材料;三是诉状、判决书等各类诉讼文书;四是结案报告、责任认定及追究情况材料;五是诉讼成本、费用及损失情况材料;六是其他需要归档材料。
案件结案后,案件处理行应当按时起草结案报告,填写结案清单,及时归档管理。
六、实行案件问责管理以确保法律工作稳步开展
在日常信贷管理工作中,务必要确保每笔债权及担保物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要跟踪债权的诉讼时效或保证期间,防止出现超过诉讼时效或保证期间而丧失胜诉权的情况。
今后,凡是在案件处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一是未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有效主张权利的;二是未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向管辖法院申请执行的;三是在案件管理过程中存在泄露案件处理方案、证据材料以及农发行其他商业秘密等情况的;四是存在有案不报、越权处理,或者隐瞒、虚构案件事实等情形的;五是存在对案件费用违规列支或者对案件损失随意挂账、垫支等
情形的;六是其他因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农发行信誉损害或资产损失的。
纪委纠风办主要职能和工作任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设立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的通知》,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承担汇总和分析有关情况、向国务院提出报告等任务”。
同时,由于各级政府纠风办设在纪检监察机关,又必须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的部分职能。
根据以上要求,各级纠风办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汇总报告。
具体职责是:
第一,协助党委、政府研究制定纠风工作规划,搞好纠风工作的部署和安排。
第二,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纠风专项治理,检查指导纠风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第三,督促行风建设的重点部门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
第四,检查纠正不正之风问题,对不正之风案(事)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五,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纠风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及时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
第六,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部门行业风气和纠风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向党委、政府和上级纠风机构报告,为党委和政府对纠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提供依据。
第七,完成党委、政府交办和纪检监察机关分工的其他工作。
纠风办的主要任务及经常性工作包括四个方面,即:专项治理、行风建设、群众监督、案件查处。
(一)开展专项治理,切实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
纠风专项治理的基本含义是,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不正之风问题,选择专题,确定治理的重点和阶段性目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动员和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集中开展治理,使不正之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和解决。
专项治理在纠风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既是纠风的有效手段,又是纠风工作应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方式。
在专项治理工作中,纠风办的主要“角色”是组织协调。
因此,纠风办在组织协调时要讲求方式方法,既要敢于协调,又要善于协调。
一是要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
做到懂政治、懂政策、懂业务,能够善于从政治和政策的高度把各部门的思想统一起来。
二是要有组织协调艺术。
部门之间有不同意见的时候,甚至发生矛盾的时候,有时局面会很复杂,有的甚至互不相让。
作为
组织协调者,要注意把握火候,掌握分寸,沉着冷静,不急不躁,通过反复做工作来解决复杂问题。
三是要有亲和力。
就是做到智商和情商的统一,谦虚谨慎,能够把大家凝聚在自己的周围,集中大家的智慧做好工作。
四是要坚持原则。
组织协调在有些情况下是要有妥协的,但妥协不能是无原则的迁就,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坚持原则、敢于负责。
在重大不可让步的问题上,寸步不让,做到顶住压力、排除阻力、集中全力、形成合力。
(二)坚持纠建并举,引导部门和行业大力加强行风建设
“纠建并举”是纠风工作必须坚持的方针。
行风建设是纠风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纠风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手抓专项治理,一手抓行风建设,是纠风工作多年实践多年总结。
1.行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是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
抓好行风建设,关键在“行头”。
行业主管部门是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政风行风建设的责任主体,抓好行风建设是行业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是紧紧围绕部门的业务工作开展。
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推进依法行政;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进一
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要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等高效办公方式,方便群众办事,推进行政效能建设。
三是严格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要把纠正不正之风,加强行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部门各行业的责任,确保行风建设落实到实处。
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因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甚至不抓不管而引发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的,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2.行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开展行风建设,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与预防相结合。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开展职业道德建设。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从业行为。
三是强化监督,完善内部管理。
3.开展创建活动是行风建设的有效载体。
一是广泛推进社会服务承诺制。
二是积极开展优质规范化服务活动。
三是整顿基层窗口单位作风。
(三)依靠群众监督,推动部门和行业转变职能和作风
充分依靠群众是纠风工作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纠风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坚持专门机关的监督与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
1.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把部门和行业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民主评议行风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进行的有序监督,是推动政风行风建设的一种好形式。
民主评议已被作为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民主监督、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写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六大、十七大报告。
2.探索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形式,使群众监督经常化。
不正之风害怕新闻媒体曝光。
工作中要注意运用新闻舆论加强监督,形成包括报刊、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各种新闻监督网络。
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必须注意四点:舆论监督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舆论监督必须掌握正确的度、量、衡;舆论监督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即真是性;舆论监督要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3.发挥信访举报的作用,加大对重点问题的监督力度。
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是行政监察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各级纠风办的经常性工作。
(四)严肃查处案件,促进纠风工作深入开展
查处案件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职能,纠风办作为政府纠风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内设机构,具有案件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分权。
查处不正之风案件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突出重点,严肃查处典型案件。
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案件。
一是顶风违纪、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大案要案:
二是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
三是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案件。
2.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政策指导。
实践证明,加强领导是确保查处不正之风案件深入进行的关键。
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查处案件工作力度不大,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认识是否到位,态度是否坚决,工作是否支持,领导是否有力。
一是各级领导同志要把查处不正之风案件摆到重要位置。
二是建立案件查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掌握政策界限。
3.强化责任,严格责任追究。
查处不正之风案件,必须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加强管理,落实工作责任上下功夫,确保纠风工作健康发展。
4.科学办案,依纪依法查处。
在办案中注意把握科学有效的方法:一要认真落实二十四字办案方针。
既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这是衡量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纠风办查办案件的基本标准。
二要严格把握好六个环节。
既:硬仗的查案班子,查清楚一个与案件有关的政策法规,组织一个善打硬仗的查案班子,查清楚一个与案件有关的基本事实,写好一个规范的调查报告,形成一套完整合法的办案手续。
三要坚持“快、准、严”的办案作风。
把握有利时机,集中力量,迅速行动,赢得时间,争取主动,突出一个“快”字;抓住要害,重点突破,准确定性,恰当处理,确保一个“准”字;严格办案标准、严格办案程序,严肃处理责任人,不怕得罪人,不受说情风的影响,坚持一个“严”
字。
四要善于营造声势,扩大影响。
坚持把舆论宣传与查处不正之风案件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强大舆论声势,扩大案件查处的社会影响。
可结合工作实际,选择典型案件进行通报,也可在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切实起到查处案件的威慑与教育双重功效。
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形式和危害
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为本单位、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
从单位来讲,突出表现为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从个人来讲,突出表现为吃、拿、卡、要、报。
二是不依法办事,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突出表现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三是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工作作风问题,突出表现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
实质是滥用职权,以权、以职、以业谋私,它与党的宗旨和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背道而驰,与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根本职责格格不入,与社会公仆的职业道德大相径庭,更是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亵渎,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它直接损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阻碍经济健康发展,腐蚀干部职工队伍,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归纳为:
1、直接损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2、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环境。
3、腐蚀干部职工队伍,带坏社会风气。
4、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