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第一中学、应县第一中学校化学高二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第一中学、应县第一中学校化学高二上期中统考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3A(g)
B(g)+2C(g),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s, A 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9 mol·L-1·s-1
B.t0~t1阶段,此过程中容器放出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 ΔH=-50a kJ·mol -1
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
D.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且A 的转化率为60%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标志:
B.农谚“雷雨肥庄稼”中固氮过程属于人工固氮
C.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D.可使用SO2对馒头等食品进行熏蒸加白处理
3、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
物质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2min末浓度/(mol·L-1) 0.08 a b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
B.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前2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mol·(L·min)-1
D.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对下列化学反应热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放热的反应,不必加热就能发生反应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也能发生
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
5、已知: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101k Pa时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OH﹣═H2O△H=﹣57.3kJ•mol﹣1
B.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114.6kJ•mol﹣1
C.2C8H18(l)+25O2(g)═16CO2(g)+18H2O(g)△H=﹣11036kJ•mol﹣1
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5518kJ•mol﹣1
6、A和B 是短周期中的主族元素,它们的离子A-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经A > B B.原子中的中子数A > B
C.离子半径A-> B2+D.原子序数A > B
7、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8、下列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是
①用工业酒精兑水假冒白酒②用福尔马林浸泡海参使食物保鲜
③用无碘盐假冒碘盐④用亚硝酸钠假冒食盐
⑤用盛过农药的桶装工业用油假冒食用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9、下列物质中,包含顺反异构体的是()
A .
B .
C .
D .
10、下列实验事实与相关的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事实解释或结论
A
进行铝热反应实验时,需要加入氯酸
钾,插上镁条,并点燃镁条
铝热反应是吸热反应
B
用硫酸和氢氧化钡稀溶液可以准确测
定中和热
硫酸和氢氧化钡分别是强酸和强碱
C
锌与稀硫酸反应实验,产生氢气的速率
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随着反应进行,c(H+)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D
向Fe(NO3)2溶液滴加稀硫酸酸化,再
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Fe(NO3)2已变质
A.A B.B C.C D.D
11、从键长的角度来判断下列共价键中最稳定的是()
A.H—F B.N—H C.C—H D.S—H
12、下列离子方程式属于盐的水解,且书写正确的是( )
A.NaHCO3溶液:HCO3—+H2O CO32—+H3O+
B.NaHS溶液:HS-+H2O H2S+OH-
C.Na2CO3溶液:CO32—+2H2O H2CO3+2OH-
D.KF溶液:F-+H2O = HF+OH-
13、一种电化学制备NH3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陶瓷在高温时可以传输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d电极b为阴极
B.阴极的反应式为:N2+6H++6e−2NH3
C.H+由阳极向阴极迁移
D.陶瓷可以隔离N2和H2
14、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 K2S(s)+ N2(g)+3CO2(g) ΔH =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
S(s)+2K(s)=K2S(s) △H2=b kJ·mol-1
2K(s)+N2 (g)+3O2(g)=2KNO3(s) △H3= c kJ·mol-1;则x为()
A.3a+b-c B.c-3a-b C.a+b-c D.c-a-b
15、已知2SO2+O22SO3(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SO2)、v(O2)、v(SO3)表示,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2v(SO3)=v(O2) B.v(SO2)=v(O2)=v(SO3)
C.1/2v(SO2)=v(O2) D.v(O2)=2v(SO2)
16、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燃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已知CO(g)+2H2(g)CH3OH(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Ⅰ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91 kJ·mol-1
B.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ΔH变小
C.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ΔH减小
17、相同温度下,两种氨水A、B,浓度分别是0.2 mol·L-1和0.1 mol·L-1,则A和B中的OH-浓度之比
A .小于2
B .大于2
C .等于2
D .不能确定
18、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长时问看到Fe(OH)2白色沉淀
B .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C .探究氧化性:KMnO 4>Cl 2>I 2
D .比较NaHCO 3、Na 2CO 3,的热稳定性 A .A
B .B
C .C
D .D
19、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表,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Na 2O Na AlF 3 AlCl 3 Al 2O 3 BCl 3 CO 2 SiO 2 920℃
97.8℃
1291℃
190℃
2073℃
-107℃
-57℃
1723℃
A .AlF 3的熔点比AlCl 3高,原因是AlF 3为离子晶体,AlCl 3为分子晶体
B .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e -稳定结构
C .同族元素的氧化物不可能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 .金属晶体的熔点一定比分子晶体的高
20、已知 Pb 3O 4 与稀 HNO 3 发生反应 I :Pb 3O 4+4H +=PbO 2+2Pb 2++2H 2O ,PbO 2 与酸化的MnSO 4 溶液发生反应 II :5PbO 2+2Mn 2++4H ++5SO 24-=2MnO 4-
+5PbSO 4+2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类比 Fe 3O 4,Pb 3O 4 可写成 PbO·Pb 2O 3 的形式 B .反应 I 中 Pb 3O 4 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C .Pb 3O 4 可与浓盐酸反应生成 Cl 2
D .由反应 I 、II 可知,氧化性:MnO 4-
>HNO 3>PbO 2 2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鉴别甲苯与己烷
B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C .检验电石与饱和食盐
水的产物乙炔
D .比较乙酸、碳酸与苯
酚酸性强弱
A.A B.B C.C D.D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是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
B.氯化钠与氯化铯的晶体结构完全相同
C.金刚石、硅、锗的熔点和硬度依次降低
D.NaF、MgF2、AlF3三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逐渐减小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Ⅰ.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
如CH3—CH=CH-CH3可简写为,若有机物X的键线式为:,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其二氯代物有________种;Y是X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有1
个苯环,写出Y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与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等物质的量
.....聚合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以乙烯为原料合成化合物C的流程如下所示:
(1)乙醇和乙酸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B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3)①、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已知:,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苯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C的所有原子______(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4)D分子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种。
(5)在上述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某研究小组将V1mL0.50mol/LH2SO4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 +V2=50mL)。
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将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 (选填“一次”或“分多次”)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
溶液混合后,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____________,记为终止温度。
(3)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________22°C(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
(4)由题干及图形可知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_________ mol/L。
26、(10分)为了测定实验室长期存放的Na2SO3固体的纯度,准确称取M g固体样品,配成250 mL溶液。
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I:取50.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操作I→洗涤→操作Ⅱ→称量,得到沉淀的质量为m1 g
方案Ⅱ:取50.00 mL上述溶液,用a mol/L 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
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1 2 3 4
实验数据
待测溶液体积/mL 50.00 50.00 50.00 50.00
滴定管初读数/mL 0.00 0.20 0.10 0.15
滴定管末读数/mL 20.95 21.20 20.15 21.20
(1)配制250 mL Na2SO3溶液时,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棒、滴管、药匙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为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______
(3)在方案Ⅱ中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方案Ⅱ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方案Ⅱ所提供的数据,计算Na2SO3的纯度为___________。
(写成分数形式)
(6)有同学提出方案Ⅲ,取50.00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操作I→洗涤→操作Ⅱ→称重,则上述实验中,由于操作错误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方案I中如果没有洗涤操作,实验结果将偏小
b.方案I中如果没有操作Ⅱ,实验结果将偏大
c.方案Ⅲ中如果没有洗涤操作,实验结果将偏小
d.方案Ⅲ中如果没有操作Ⅱ,实验结果将偏大
27、(12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
资料显示: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装置编号电极A 溶液B 操作及现象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ⅠFe pH=2的H2SO4
偏转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ⅡCu pH=2的H2SO4
转,记录读数为a
①同学们认为实验Ⅰ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
②针对实验Ⅱ现象: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实验Ⅱ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Ⅱ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O2氧化性的因素。
编号溶液B 操作及现象
经煮沸的pH=2的
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
Ⅲ
H2SO4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c;取出电极,向ⅣpH=2的H2SO4
溶液中加入数滴浓Na2SO4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O2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c ⅤpH=12的NaOH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d
①丙同学比较实验Ⅱ、Ⅲ、Ⅳ的电压表读数为:c>a>b,请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丁同学对Ⅳ、Ⅴ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对O2氧化性的影响。
③实验Ⅳ中加入Na2SO4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达到丁同学的目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右图装置对Ⅳ、Ⅴ重复进行实验,其设计意图是排除Cu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c′、d′,且c′>d′,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C、T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现代社会有广泛用途。
(1)基态钛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CS2分子中含有σ键和π键之比为________;NO2+与CO2是等电子体,N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键角为__________________。
(3)CH3CHO沸点低于CH3CH2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3 CHO分子中碳原子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
(4)钛酸钡(BaTiO3)晶体的某种晶胞如图所示。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Ba2+、O2-、Ti4+的半径分别为a cm、b cm、c cm。
①与钡离子等距离且最近的氧离子有_____个;
②假设晶体中的Ti4+、Ba2+分别与O2-互相接触,则该晶体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g·cm-3。
29、(10分)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利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制备二甲醚
(CH3OCH3)。
己知:CO2(g)+3H2(g)CH3OH(g)+H2O(g) △H1=-49.0kJ·mol-1
CO2(g)+H2(g)CO(g)+H2O(g) △H2=+41.1 kJ·mol-1
2CH3OH(g)CH3OCH3(g)+H2O(g) △H3=-24.5 kJ·mol-1
(1)工业上用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直接制备二甲醚,主反应为:2CO2(g)+6H2(g)CH3OCH3(g)+3H2O(g)
①要使该反应速率和产率都增大,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若想减少副反应,大幅度提高二甲醚在产物中所占比率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上述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H2的转化率增大
c.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d .容器中的
() ()2
2
n CO
n H
变小
③在某压强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如图(a)所示。
T1温度下,将6molCO2和12molH2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 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0〜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CH3)=__________;K A、 K B、K 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2)在适当条件下由CO和H2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
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的转化率、二甲醚的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b)所示,请解释290℃后升高温度,CH3OCH3产率逐渐走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D
【解析】t1时△c(A)=0.15mol/L-0.06mol/L=0.09mol/L、△c(C)=0.11mol/L-0.05mol/L=0.06mol/L,化学方程式中A与C的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
【详解】A. t0~t1阶段△c(A)=0.15mol/L-0.06mol/L=0.09mol/L,若t1=15s,则t0~t1阶段v(A)==0.006 mol·L -1·s-1,故A错误;
B. 起始时加入0.3mol A,据图可知,起始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L,说明容器的体积为2L,t0~t1阶段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0.09mol/L×2=0.18mol,此过程中放出a kJ热量,则3molA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kJ=16.7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 ΔH=-16.7a kJ·mol-1,故B错误;
C. 起始时加入0.3mol A,据图可知,起始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L,说明容器的体积为2L,达到平衡时,A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0.09mol/L,由方程式3A(g) B(g)+2C(g)可知,B的物质的量浓度应增加0.03mol/L,所以起始时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0.03)mol/L=0.02mol/L,起始时B的物质的量为0.02mol/L×2L=0.04mol,故C错误;
D. 据图可知,到t1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t0~t1阶段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
0.09mol/L×2=0.18mol,则A的转化率为:×100%=60%,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的分析与判断,题目难度一般,易错点为B项,注意实际放出热量与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之间的关系。
2、C
【详解】A.垃圾分类中表示垃圾分类中的其他垃圾标志故A错误;
B.闪电时,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属于自然固氮,故B错误;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污染,而不能污染后再治理,故C正确;
D.SO2是有毒气体,不能用SO2对馒头等食品进行熏蒸加白处理,故D错误;
答案:C。
3、C
【详解】
()
()
()
X+3Y2Z
/L0.10.20
/L0.050.150.1
/L0.050.050.1
mol
mol
mol
初始浓度
转化浓度
平衡浓度
A.平衡时,X的转化率=0.05mol/L
0.1mol/L
×100%=50%,选项A错误;
B.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2
3
0.1
0.050.05
⨯
=1600,选项B错误;
C.2mim消耗X是0.02mol/L,则消耗Y是0.06mol/L,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Y)=0.06mol/L
2min
=0.03mol·(L·min)-1,选项C正确;
D.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4、A
【详解】A.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需要在高温下才能进行,故A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旧键断裂吸收热量,形成新键放出热量,则化学反应一定伴有能量变化,所以B正确;
C.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氢氧化钡结晶水合物和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可发生,所以C正确;
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热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有关,物质的量越多,反应热的绝对值越大,所以D正确,答案为A。
5、B
【解析】试题分析:H++OH-=H2O △H = -57.3kJ·mol-1,没标反应物的状态,故A错误;2NaOH(aq)+ H2SO4(aq)= Na2SO4(aq)+2H2O(l)生成2mol水,放热-114.6 kJ,故B正确;燃烧热是指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故C错误;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中和热、燃烧热。
6、C
【分析】A-和B2+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设A的核电核数为a,B的核电核数为b,则有a+1=b-2,即a<b。
【详解】A.A-和B2+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B在A的下一周期,比A多一个电子层,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A<B,故A错误。
B.质量数末知,原子中的中子数不能确定,故B错误;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核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核电荷数:A<B,则离子半径:A->B2+,故C正确;
D.A-和B2+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设A的核电核数为a,B的核电核数为b,则有a+1=b-2,即a<b,原子序数A<B,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难点A,注意把握粒子半径的比较方法,A-和B2+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B在A的下一周期,比A多一个电子层,B原子半径大。
7、D
【详解】A、钠和水反应,故错;
B、用灯盖盖灭酒精灯,故选;
C、应先用水冲洗,故错;
D、浓硫酸的稀释是将密度大的密度小里,正确。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睛】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就是当发生常见的意外事故时的应对处理的方法.由于常见的意外事故各不相同,所以其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说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伤.实验时使用的玻璃仪器等,一旦破碎,很容易划破皮肤等.可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火灾.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物,在使用时若不注意可能酿成火灾.如果不慎在实验室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防止火势扩展:移走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2)扑灭火源: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布、石棉或沙子盖灭,火势大可以用灭火器扑灭.
3.爆炸.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或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但是,它们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所以点燃或加热这些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特别是氢气,在点燃氢气或加热与氢气反应的物质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
还有,如果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的实验,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如果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方式有误,或者处理不当,都会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或炸伤实验者.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热尽可能均匀;(2)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起缓冲作用的安全瓶;(3)在导管的末端连接一个倒扣的漏斗等等;(4)实验结束前先从溶液中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另外,还要注意:(1)若单独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管口一般要略向下倾斜;以防管口的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烧热的试管,不要立即清洗,或者遇冷;以防试管炸裂.(3)用铁夹固定试管时,不可用力过猛;以防夹碎试管.(4)刷洗玻璃仪器转动或上下移动刷子时;但用力不要过猛,以防损坏玻璃仪器.等等
4.污染.实验尾气中如果含有CO、SO2、NO2等有毒气体时,就会造成空气污染.有毒气体如Cl2、HCl、H2S、SO2、NO2等酸性气体,用强碱溶液吸收(通常用浓NaOH溶液);CO点燃除掉;还有,化学实验的废液和废渣,大多数是有害或有毒的,有的还含有一些重金属盐,直接排到下水管道中,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还会腐蚀铁制下水管道.可先用废液缸和废物缸收集储存,以后再集中处理.
5.暴沸.蒸馏水或加热有机物时,一旦温度过高,液体局部过热,就会形成暴沸现象,甚至液体及蒸汽流冲开橡皮塞溅伤实验者,所以,预先常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碎瓷片.
6.腐蚀.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使用时不小心,就会使实验台、皮肤或衣物等受到腐蚀.如果较多的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液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是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如果较多的酸(或碱)溅进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若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
8、B
【解析】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误饮可使人死亡;福尔马林中的甲醛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人死亡;无碘盐冒充碘盐,长期食用会导致甲状腺肿大,不会引起中毒;NaNO2具有致癌作用;农药本身具有毒性,而且工业用油中也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均会引发中毒事故;故答案为B。
9、C
【分析】具有顺反异构体的有机物中C=C应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详解】A.,其中C=C连接相同的H原子,不具有顺反异构,故A错误;
B.,其中C=C连接相同的-CH3,不具有顺反异构,故B错误;
C.,其中C=C连接不同的基团,具有顺反异构,故C正确;
D.,其中C=C连接相同的H原子,不具有顺反异构,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0、C
【详解】A.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加入氯酸钾,插上镁条并点燃是为了引发反应的进行,故A错误;
B.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产生沉淀会影响中和热的测定,故B错误;
C.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温度是主要因素,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后浓度是主要因素,c(H+)降低,反应速率减
小,故C正确;
D.酸性条件下,Fe2+可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被氧化成Fe3+,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但不能充分说明是原试样变质,故D错误;
故选C。
11、A
【分析】形成共价键的原子半径越小,核间距越小,共价键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据此分析。
【详解】H—F、N—H 、C—H、S—H,它们都是与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所以只需要判断其它原子的半径大小,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4种原子中F的半径最小,所以H—F核间距最小,共价键最稳定,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2、B
【解析】根据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范以及与电离方程式的特点进行分析。
【详解】A项:HCO3-水解方程式为HCO3—+H2O H2CO3+OH-。
HCO3-电离方程式HCO3—+H2O CO32—+H3O+,即HCO3—H++CO32—。
A项错误;
B项:HS-水解方程式为HS-+H2O H2S+OH-。
B项正确;
C项:CO32-水解分两步,且不能合并,应写为CO32—+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
C 项错误;
D项:通常,盐类水解程度很小,使用,应写成F-+H2O HF+OH-。
D项错误。
本题选B。
【点睛】
注意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水解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的区别。
13、A
【解析】A、此装置为电解池,总反应是N2+3H2=2NH3,Pd电极b上是氢气发生反应,即氢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Pd电极b为阳极,故A说法错误;B、根据A选项分析,Pd电极a为阴极,反应式为N2+6H++6e-=2NH3,故B说法正确;C、根据电解的原理,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即有阳极移向阴极,故C说法正确;D、根据装置图,陶瓷隔离N2和H2,故D说法正确。
14、A
【详解】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①
S(s)+2K(s)═K2S(s)△H2=b 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则△H=x kJ•mol-1=(3a+b-c)kJ•mol-1,所以
x=3a+b-c,故答案为A。
15、C
【解析】根据
()()()
223
212
v SO v O v SO
==;v(SO3)=2v(O2),故A错误;v(SO2)=2v(O2)=v(SO3),故B错误;
v(SO2)=v(O2),故C正确;2v(O2)=v(SO2),故D错误。
16、D
【详解】A.该反应的ΔH=419kJ·mol-1-510kJ·mol-1=-91 kJ·mol-1,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反应热不变,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C不正确;
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放出更多的热量,因反应热为负值,则△H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晴】
注意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特别是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放热。
17、A
【详解】氨水中存在NH3·H2O NH4++OH-,温度相同,电离平衡常数相等,0.2mol·L-1的氨水中有
K b=
()
()
4
2
3
()
c NH c OH
c NH H O
+-
⨯
⋅
=
2()
0.2
c OH-
,0.1mol·L-1氨水中有Kb=
()
()
4
2
3
()
c NH c OH
c NH H O
+-
⨯
⋅
=
2()
0.1
c OH-
,前者与后者c(OH
-)之比为2<2,故选项A正确。
18、D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氢气,氢气排出试管内的空气,能防止Fe(OH)2被氧化,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A能达到实验目的;
B.金属钠在水、煤油的界面上下移动,能证明ρ(煤油)<ρ(钠)<ρ(水),A能达到实验目的;
C.KMnO4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证明氧化性KMnO4>Cl2,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证明氧化性Cl2>I2,C 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因碳酸氢钠不稳定,碳酸钠稳定,加热时,大试管中的温度高于小试管,比较稳定性应将碳酸氢钠放在温度低的小试管中,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为D。
19、A
【详解】A.由于Al和Cl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故氯化铝为分子晶体,而F元素的电负性大于Cl元素,铝与氟电负性差值大于1.7,氟化铝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熔化须克服离子键,而分子晶体熔化只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离子晶体的熔点更高,所以AlF3熔点高于AlCl3,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