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民俗民风》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民风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4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
本单元分两个专题:专题一:感受丰富的民风民俗——以《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为例;专题二:如何表现民风民俗——到民间采风。
专题一:感受丰富的民风民俗——以《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为例。
首先以《云南的歌会》为例让学生明晰“山野对歌”强调的是才智,通过外貌和神态的刻画,突出人物美;“山路漫歌”通过是花、鸟、人的刻画突出的是环境美;“村寨传歌”突出的是传歌的场面、特点和目的,展示的是云南的风俗美。
以《端午的鸭蛋》为例文,意在让学生感受作者以“小叙事”的手笔,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了生活的滋味,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妙处,表达了对故乡生活的热爱。
学生将阅读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文章在写作中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大处着眼,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受益。
专题二:如何表现民风民俗——民间采风。
研究性学习聚焦在如何表
现民风民俗,结合学过的两篇文章,和学生采集到的民风民俗,梳理民风民俗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谈学习后的收获。
再通过学生的资料展示、解说,丰富学生的民风民俗素材。
通过写作将生活素材转换为写作题材。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字词,积累词汇。
2.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品层次。
3.能够通过朗读、默读等读书方法感知文章内容。
4.分析民风民俗的不同表现形式,领会作者从民风民俗中表现的深意。
5.从不同作品中领会表现民风民俗的方法,并有所借鉴。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过程中品味重点语句。
2.通过展示和解说资料和物品,体验民风民俗。
3.讨论赏析重点语段,体会情感。
4.通过讨论交流,区分民风民俗的不同表现形式。
5.从作者的选材和情感表达中借鉴写作方法。
6.学会运用网络搜集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在通读文章基础上,理清思路。
2.分析主要内容,体味重要语句在与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4.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5.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民风民俗有哪些表现形式?
2.如何恰当地表现出民风民俗?
3.从生活素材提炼出写作题材的方法有哪些
专题划分专题一:感受丰富的民风民俗——以《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为例(2 课时)
专题二:专题二:如何表现民风民俗——到民间采风(2 课时)
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感受丰富的民风民俗——以《云南的歌
会》《端午的鸭蛋》为例
所需课时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
2.涵泳体味,品读课文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知文中蕴含浓浓的民风民俗气息,培养热爱故乡的情感。
4.品味、探究重难点语句,多角度理解作者深沉的感慨。
专题问题设计1.《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各讲了什么事情?
2.两篇文章表现的民风民俗有何异同?3.两篇文章带给我们写作上带来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普通教室、电脑、多媒体、电子白板、课本、练习本、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读本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读出什么感情?2.默读课文,概括歌会名称。
3.精读课文,比较歌会特点。
(1)自主学习,批注歌会特点。
(2)自由结合,合作交流学习收获。
教师展示小组汇报要求,即:一人朗读歌会段落,三人分别介绍歌会特点。
(不能一人全权代表,要人人练习发言,学会分析阅读文章)(3)分组介绍,比较歌会特点。
(4)总结概括云南歌会特色。
活动二: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刻画方法
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
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2.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三:拓展比较,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在云南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
请比较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活动四:情境导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讲五月初五端午节习俗,引入课文。
2.朗读文章,勾画值得积累的词语或不理解的地方
3.初读课文,谈谈感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活动五:品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活动六:课外拓展,体验并表现
1.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
2.搜集、摘录一些文学作品、诗歌、民谣中你认为好的句子,并联系我们今天所学的“语言特色”知识简要的分析这些句子的表现力。
3.评议在写作上获得的启示
评价要点学习成果评价
1.各组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的效果评价。
2.学生阅读收获记录评价。
3.学生勾画的词句和质疑的内容。
4.学生写的阅读感受记录。
学习态度评价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