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反对拜谒,但语言较委婉,透着一股大气 和修养。说明他稳重、顾全大局。
“……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 缚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
不起!”
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说明 他暴躁、鲁莽。
烘云托月: 又叫衬托、映衬。用跟主体性质相似、相近的衬体来陪衬 叫正衬;用跟主体性质相反、相远的衬体来陪衬叫反衬。
课题导入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曹操、董卓、 孙权等都拥兵自重,各据一方。为了能够一统中原,他们 个个求贤若渴。当时有一位水镜先生,他有三个弟子,相 传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他 当时隐居隆中,被人称作卧龙先生。曹操、董卓、孙权他 们都想请到诸葛亮当自己的谋士,可是这位人才最终却为 刘备所用。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公元207年,随同刘备、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强化补清
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和诸葛亮相关的回 目(第四十、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九、八十四、 九十、九十六、一百零三回等)。
23
板书设计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写

侧面烘托

诸葛亮:智慧卓绝、淡泊名利
关羽、张飞一同前往隆中。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4.三顾茅庐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罗贯中,名 本 ,字 贯中 , 号 湖海散人 , 元末明初 小说家、 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代表作《三国演义》;其它主要作 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 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
5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 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 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 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 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 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第三次拜访开始写起。
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烘托、衬托的手法,即烘云托月法。 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将众多人物的个性鲜明地展现了出来,使得《三国演义》 历经百世而弥芳。
当堂诊学
诸葛亮出山后,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勉一生, 做了许多大事。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还知道多少呢?请列 举出来。
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坡大败夏侯惇; 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 草船借箭的成功; 巧设空城计等。
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
求贤若渴
玄德曰:“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
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
厄,实为万幸!”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志”向宏伟 胸怀天下
……
心忧百姓
人物身份大揭秘三顾茅庐时
草民、书生
皇叔、镇东将军
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隆中对策
天 对曹操:诚不可与争锋 下 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大 对荆州:可争,作为根据地 势 对益州:可图,作为根据地
(1)张飞的粗率、急躁(作用:反衬刘备的礼贤下士) (2)关羽、张飞的质疑(作用:烘托诸葛亮的才华横溢) (3)诸葛均的“飘然自去”(作用:正衬诸葛亮的淡泊无欲)
课堂小结
《三顾茅庐》是篇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 赞美了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以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 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 义》。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 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 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全书在广阔的历 史舞台上,展现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 战争场面,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 亮等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目标引领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淡泊名利
目标升华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刘备和诸葛亮的动作和语言, 以及诸葛亮的外貌。 作用: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 风度,诸葛亮的儒雅风范和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 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 惑于斯人之甚也!”
9
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行动描写
玄德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
求贤若渴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 礼贤下士
恭敬诚恳
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
玄德
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
1.把握小说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独立自学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写到:“由是先主遂诣亮,凡 三往,乃见。” “三顾茅庐”在史书中只有寥寥数语,而 在罗贯中的小说中又是如何来写的呢?请你简要复述这篇 小说的故事情节。
提示: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组成。
攻取荆州 夺取益州 联吴灭曹 统一中国
议论: 雄才大略、智慧卓绝
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 已知天下三分,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孔明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
临,不胜愧赧。”
谦虚谨慎
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孔明嘱咐曰:“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
驰骋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开端: 力排非议,三顾茅庐 发展: 孔明高卧,侍立敬候 高潮: 终见孔明,隆中献策 结局: 真诚恳请,出山相助
引导探究
跳读全文,找出相关语句,分析刘备、 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提示: 刘备——诚、敬(用诚心和敬意来打动诸葛亮) 孔明——智、淡(有超凡的智慧和淡泊名利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