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专题八 雾(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八雾
【点拨高考】
雾的形成设计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洋流等知识点,涉及面广,雾对生产、生活的
影响较大,雾的类型多样,逐渐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知识梳理】一、雾的形成条件
(1)充足的水汽:①水汽输送(向岸风),②本地蒸发(蒸腾)(考虑气温、水域、植被等)。
(2)冷却:①上升冷却;②水平冷却;③辐射冷却
(3)有凝结核二、雾的类型
(1)上升冷却形成:蒸发雾、上坡雾、锋面雾等。
(2)水平冷却形成:平流雾(海上、沿海较多)。
(3)辐射冷却形成:辐射雾。
(4)混合雾、城市雾。
平流雾上坡雾
渴财冷却
三、雾的成因
(一)辐射雾:夜间,尤其时晴朗微风的夜间,地面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空气接触冷地面和空气本身的辐射冷却,空气中水汽达饱和,形成雾。
1、辐射雾出现的条件:晴朗的夜空;微风;近地面水汽充分;气温比拟稳定或有逆温存在。
50° N
TOO 等高◎城市
〜"河流海域
国界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
B.气温较低
C.暖湿水汽充足
D.风
力较弱
9. 以下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
特征相符的是
【答案】9.D 10. C
【解析】 【分析】考查热力环流,山谷风,雾的形成条
件。
【9题详解】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雾形成的条件是在逆温、静风条件,空气稳定, 风力较弱,D 对。
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水汽充足不是该地山谷大雾形成的主要原
因。
应选D 。
【10
题详解】
120 °
《泰
雾形成时,近地面降温快,水汽凝结成微小水滴。
根据山谷风的原理,夜晚吹山风, 白天吹谷风,A 、D 错。
白天吹谷风,空气沿山坡向山上吹,谷底上空气流下沉,不 易凝结,没有雾形成,B 错。
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近地面降温快,形成逆 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C 对。
应选C 。
【点睛】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到达100%时,空气中的水汽 便会凝姑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 雾。
图3为我国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拟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0. 该地山麓地带冬半年月平均雾日多于夏半年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11. 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
12. 大雾天气多,其影响表现为
【答案】11.C12. B 13. D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地形对天气现象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及迁 移能力,只要掌握雾形成条件及不同海拔的大气状况即可正确作答,难度一般,综 合分析能力要求较A.空气中水汽含量
A.空气中水汽含量
B. 植被状况
C.大气的稳定性
D. 空气中的颗粒物
A.风力微弱
A.风力微弱
B.相对湿度更大
C. 大气更稳定
D.植被茂盛 A.天气多变,游客急剧减少
A.天气多变,游客急剧减少
B. 空气质量下降,诱发呼吸道疾病
C.视线下降,影响缆车运行
D. 气温变化和缓,茶叶的品质优良
二一
*一
;
高。
【11题详解】山麓地带水汽含量,夏季大于冬季;植被状况和空气中的颗粒物冬夏没有太大区别;
而冬季晴天多,易形成逆温现象,大气更稳定,雾日较多。
应选。
口
【12题详解】一般情况下,在山区,受地形抬升易形成地形雨,山腰地带降水比山麓地区多,
故山腰地带空气中水汽较多,相对湿度更大,易形成雾。
应选B口
【13题详解】由于多雾,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大,白天气温下降,夜间多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夜间气温升高,从而使昼夜温差变小。
大雾能削弱太阳辐射,利于喜阴植物茶树的生长,导致茶叶品质优良。
应选D口
以下图为南半球海雾多发区分布示意。
图中阴影区域经常被雾气笼罩,且雾浓,持续时间长,严重的大雾可持续几十天。
读以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13.图中阴影区域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热带洋面广阔,气温高B.地处迎风海岸,地形抬升作用强
C.有寒流通过,洋面温度较低
D.常有大量、大体积的冰山漂浮图中阴影区域发生海雾最严重
的月份是()
A. 1 月
B.4 月
C.7 月
D.11 月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图中阴影区域位于南美洲的西海岸,这里主要是沙漠气候,由于气温高,导致蒸发量大,沿海地区空气湿度大,尤其该地沿海有强大的寒流经过,洋面温度较低,于是,较低温度的洋面气流与陆地附近的湿润气流相遇,很容易相处海雾,据此分析选C。
【15题详解】夏季空气湿度最大,与海面的温差也大,因此形成雾的频度高、雾气浓、持续时间
长,该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的12月、1月、2月是夏季,应选A 。
【点睛】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海雾有多种,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平流雾,它包括两种:平流冷却雾,是 指水汽充足的暖气流受海面冷却,其中的水汽凝姑而成的雾;平流蒸发雾,是指冷 空气流到暖海面上,使海水蒸发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
以下图为索马里洋流示意图。
这些大雾属于()17. 海雾() 【答案】16.A17. D
【解析】
【16题详解】获取信息“索马里洋流,表层海水等温线等”,可知该地洋流性质为寒流,是夏季 离岸西南风形成的上升补偿流。
结合海雾形成条件,该地地处低纬没有冷空气经过, 遇冷洋面冷却,形成平流冷却雾。
所以选项A 正确。
应选A 。
【17题详解】海雾多发早晨,空气条件差,凝结核有大量杂质,湿度大不利于晨练,选项A 错误。
雾与雾霾不同,雾霾是雾与霾的组合,雾是一种天气现象,而不是大气污染,所以 选项B 不正确。
对航海危害随着技术的应用而不会消失,只能减轻,所以选项C 错 误。
海雾对渔场渔业作业生产影响较大,不利于船只海上作业,所以选项D 正确。
应选D 。
【点睛】此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索马里洋流形成的原因。
索马里洋流属于季风洋流, 受季风A.平流冷却雾,
多发于夏季 B.平流冷却雾,多发于冬季 C.平流蒸发雾,
多发于冬季 D.平流蒸发雾,多发于夏季
A. A. 多发的早晨, 空气清新,湿度大,
有利于晨练 B. 和雾霾一样, 是一种大气污染,不利于身体健康
C. 对航海的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消失
D. 影响索马里半岛东部沿海渔场的捕捞作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索马里半岛周边经常发生大雾,
洋流
沙漠
表层海水
等温线
影响,夏季为寒流,冬季为暖流。
18.海雾在春夏盛行,尤以夏季为最,其特点是雾浓,持续时间长,严重的大雾可持续1〜2个月,分布在中、高纬度海域,多由该地区海域中温度较低的海水平流运动导致。
结合“某区域图”,图中E处为世界海雾的多发区,导致其海雾形成的洋流为()
A.千岛寒流
B.本格拉寒流
C.日本暖流
D.厄加勒斯暖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经纬度可知,图中E处位于非洲大陆西南部,为世界海雾的多发区,导致其海雾形成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B正确;千岛寒流位于亚洲东北部沿海,A 错;日本暖流位于亚洲东部中低纬度沿海,C错;厄加勒斯暖流位于非洲东南部沿海,D错。
应选B。
【点睛】
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
2013年3 月19日,我国某省长江以北区域出现了一次较强的平流雾过程。
0时起,长江北岸开始起雾,雾区范围逐渐扩大,以下图示意不同时刻的雾区北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平流雾发生之前,图示区域经历过一次天气系统过境,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低压B.副高
C.冷锋
D.暖锋19 H 11时,该省长江以北区域平流雾大局部消散,推测原因可能为当地
()①近地面风向改变②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地面温度上升④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9. C20. A
【解析】
【19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平流雾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二是有适当的风向和风速。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知在平流雾形成之前,有冷锋过境,地表降温,气温较低,当暖湿气流底层空气经过时,空气迅速降温,空气中水汽冷却而到达饱和,水汽凝结而形成平流雾,C正确。
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难以形成平流雾。
热低压和热高压,地表气温较高,难以形成平流雾。
应选C。
[20题详解】根据图的信息可知,该地形成平流雾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旦风向改变,水汽来源中断,平流雾会逐渐消失,①正确。
雾消散,大气逆辐射应该减弱,雾的生消与大气逆辐射强弱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
白天,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气温升高,雾逐渐消散,③正确。
平流雾的范围广,持续时间不长,人为活动影响本钱高,④错误,①③正确,应选A。
【点睛】平流雾危害:平流雾来去突然、生成迅速,风向有利时可在几分钟内布满机场,对航空飞行平安威胁极大,严重阻碍航班的起飞和降落;也会严重高速公路能见度,需要临时封闭。
二、综合题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美国西部中央谷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甲)。
甲
材料二中央谷地是美国的大粮仓,也是名副其实的水果主产区,其出产的水果、蔬菜与
其它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
以品质高见长。
谷地东侧山地9—11月经常发生森林火灾。
材料三旧金山(37.5° N, 122.4° W)是美国西部著名城市,夏季经常出现浓雾,图乙为旧金山金门大桥的大雾景观,图丙为旧金山气候资料图。
2018
1614
12 |匚二]阵水W 气派
81-6
42
0试分析旧金山夏季多雾的原因。
【答案】夏季气温
高,海水蒸发旺盛,
水汽充足;沿岸寒
流流经,气温下降,水汽 凝结;夏季受副高控制,大气稳定,风力小。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
【详解】旧金山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气温较高,蒸发较为旺盛,为雾的形成提供 了充足的水汽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金山西部有加利福尼亚寒流在此经过, 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水汽容易凝结;该区域夏季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 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大气较稳定。
【点睛】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0,10,20,30"
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多雾的自然原因。
姿水(mm) 乙 丙
【答案】多雾: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影响,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陆地温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区域多雾的原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多雾要从暖湿的水汽遇冷导致水汽凝结来分析。
据纬度位置可知,该半岛大局部地处中纬度地球,冬季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受到中纬西风的影响,中纬西风从西侧的大西洋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据图可知,同时西侧沿岸由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对沿岸环境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同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时陆地气温相对较低,暖湿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
【点睛】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
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分,二是地面气温低。
19.阅读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以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答案】地势比拟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
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解析】
【分析】考查雾的成因。
【详解】分析雾的成因主要从水汽多少、降温和大气较稳定等方面进行。
该地地势较低,利于冷空气进入,且靠近河流,水汽丰富,易产生浓雾。
乙路段地势更低;受山地阻挡作用较
小,冷空气更易进入,且河谷附近路段较长,水汽较丰富。
【点睛】11月15 0 7时45分许,在“滁新高速”下行线191KM至194KM路段(安徽境内),因突发团雾,发生多点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
团雾是指出现在一般雾中的范围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浓雾,因此又被称为“雾中雾”。
完成以下各题。
2、辐射雾的特点:①季节性和日变化明显,多出现于秋冬季,一般夜间至凌晨生成,日出 前后最浓,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逐渐消散;雾起的越早,消散的就越晚,反之,那么 越早。
②地方性特点显著,多出现于大陆上潮湿的谷地、洼地、盆地等;③范围小、厚度 不大,主要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浅层中,且分布不均,越接近地面雾越浓。
(二)平流雾1、概念: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 上叫平流雾。
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的天气。
海雾:(1)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寒流流经的时候, 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2)中高纬 度地区,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
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 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 雾。
(3)
寒暖流交汇处。
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三)蒸发雾成因:冷空气流到暖水面上时,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由于暖水面蒸发而形成的雾。
这时 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那么对流会使雾消散。
当暖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气中冷却到达 过饱和时可形成;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或暖洋流移动到气团控制区均可形成。
(1) 你认为,我国雾容易形成的季节是; 一天中雾容易形成的时间段大约是点到点;最容易形成雾的天气是O
(2) 如果让你对大范围地区做出第二天是否有雾的预报,你需要先明确哪些大气 要素?
(3) 团雾的形成比一般雾,哪些条件要求更高?
瞻空与团田
含有 大量的
水度
(4)雾的危害有哪些?
【答案】(1)冬季0到8点(不差太多就行) 晴
(2)阴晴状况;空气中水汽含量(相对湿度);风力大小;降温程度等
(3)温差更大(或下垫面更冷)、空气湿度更大、凝结核更多
(4)影响交通;影响人体健康;影响架空电路。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雾的形成条件。
【详解】(1)结合材料和常识可知,雾多发生在秋冬季节;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日出之前气温最低,因此雾容易形成的时间段大约是日出之前;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最容易形成雾。
(2)雾的形成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大气要素要考虑阴晴、水汽含量、风力和降温程度等。
(3)由材料“团雾是指出现在一般雾中的范围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浓雾”可知,形成团雾时气温更低、空气湿度更大,凝结核更多。
(4)有雾时的能见度大大降低,很多交通公具都无法使用,如飞机等;或使用效
率降低,如汽车、轮船等;雾其实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附在空气中的灰尘形成的,所
以雾多表示空气中灰尘变多,危害人的健康。
【点睛】雾的形成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
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
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拟充分且比拟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
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
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可以看出,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
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白天温度比拟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
但是到了夜
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局部水汽会凝结成为雾。
特
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
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到达饱和而凝结
成小水珠,形成雾。
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阿塔卡玛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被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夹峙,被称为世界“旱极",当地气温较低,最高气温仅24°Co沙漠靠海岸附近时常会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云雾,当地人称为“卡门却加雾”,这种浓雾永远徘徊在低空,既不能变成降雨落到地面,也很难跨过海拔1000米左右的海岸山脉,进入阿塔卡马沙漠腹地。
智利的研究员从沙漠仙人掌的生存方式获得灵感,创造一种以网捕雾的方法,即在一张大网上布置许多极为细小的网眼,雾穿过网眼时可以凝结成水滴,再通过大网下面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蓄水桶中。
例
材料二:阿塔卡玛沙漠位置示意图
E±1 阿塔卡玛沙漠安第断山豚国界城市
例
(1)该地区虽临海却形成纵向狭长的“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请说明原因。
(2)分析沙漠滨海地区多“卡门却加雾”,但难以形成降水的原因。
(3)说明阿塔卡马沿海沙漠村庄采用“以网捕雾”对当地居民的主要意义。
【答案】(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盛行离岸东南信风,降水少;东部安第斯山脉逼近海岸,使沙漠南北狭长延伸;同时阻挡了来自亚马孙平原的暖温空气;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2)沿海太平洋水汽蒸发,受秘鲁寒流影响形成冷湿空气,多浓雾;沿岸冷湿空气遇到从安第斯山脉翻越下来的暖干气流,形成稳定的逆温,阻止了下层冷湿气流的上升;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难以上升;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一侧,降水少。
(3)为村庄提供生活用水,缓解水源短缺问题;提供农业用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该题以南美洲西岸的“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为背景,考查沙漠成因,多大雾却难形成降水的原因,“以网捕雾”的意义等。
题目虽然出现较多的生冷词汇和地理现象,但旨在考查基本地理原理:沙漠成因、非地带性因素、雾和降水的形成条件等。
【详解】(1)该小题主要分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及纵向狭长的原因,沿海沙漠的形成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纵向狭长分布主要与山脉逼近海岸及寒流影响密切相关。
阿塔卡马沙漠形成是由于智利沿海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形成沙漠;纵向狭长分布主要是东部安第斯山脉逼近海岸且阻挡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的湿空气及沿海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明显所致。
(2)该题需要解释“成雾却未致雨”的原因。
雾的形成离不开冷暖干湿气流的相遇;雨的形成必须有上升气流。
已经成雾,说明前一个条件具备,没有致雨,说明多下沉气流。
地处沿海,大洋水汽充足,加上受秘鲁寒流影响形成冷湿空气,多浓雾;沿岸冷湿空气遇到从安第斯山脉翻越下沉的暖干气流(东南信风背风坡多下沉气流),下冷上暖易形成逆温,阻止了下层冷湿气流的上升;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难以上升。
(3)由材料可知“以网捕雾”是将雾穿过网眼凝结成水滴,通过网下的水槽和输水管,最后把水汇集到蓄水桶中,在一个有世界“旱极”之称的地区,蓄水的主要目的肯定是缓解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是当地工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问题得以缓解,经济才可能得以开展。
【点睛】该题能力要求较高,对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等方面考查较为明显,尤其是描述形成过程类题目对能力要求较高,掌握基本原理,总结一般方法是解答此类综合题的关键。
蒸发客
(四)上坡雾成因: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气温降低使空气到达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
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那么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五)锋面雾成因: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一般雾后便是持续性的降雨。
锋前锋后均
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
(六)城市雾:
成因:受局部地域影响特别明显。
例如都市雾、常常出现在大城市、工业中心及工厂附近,由于有大量的活跃性凝结核存在,对雾的形成特别有利。
(七)谷雾
形成过程: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
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A)混合雾
形成过程: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是“平流雾”和“锋面雾”交织形成的雨雾连连的景象。
有利于形成混合雾的条件:①两个参与混合的气团温差要大于io°c,各自的相对湿度要大于95%,越大越有利。
这类雾有时出现在海陆气温相差很大而风微弱时的海岸附近。
②降水是产生混合雾所需要的条件,对辐射雾、平流雾那么起一定的消散作用。
(九)团雾
“团雾”又名坨坨雾。
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一片朦胧。
团雾的形成需要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低层水汽充分、空气湿度大,二是昼夜温差大且风小。
天气晴好时不易出现团雾。
高速公路上团雾容易出现的原因是:
1、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而高速公路路面白天温度较高,昼夜温差更大,更有利于团雾形成;
2、公路附近一些排放污染物颗粒的增加,如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中微小颗粒
的增加,有利于形成团雾。
3、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处于低洼地段的路段更容易形成团雾。
四、世界三大雾区、我国沿海海雾成因1、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雾区:日本北海道东部至阿留申群岛;北美圣劳伦斯至纽芬兰附近
海面;挪威、西欧沿岸与冰岛之间海面。
2、世界海洋上主要雾区产生海雾的原因及季节
日本北海道东部至阿留申群岛常年多雾。
这里是黑潮暖流与亲潮冷流的汇合处,夏
季;北美圣劳伦斯至纽芬兰附近海面终年多雾。
这里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冷流的交汇 处,夏季;挪威、西欧沿岸与冰岛之间海面常年多雾。
北大西洋暖流与冰岛冷流在这一带 交汇,夏季频。
3、我国沿海产生海雾原因:我国近海有两支海流,一支是著名的黑潮暖流(台湾暖 流),另一支是沿岸流(寒流)。
其中,沿岸流由春至夏,受大陆增温影响,逐渐变性北 退。
进入盛夏后,沿岸流的低温性质便隐而不见了。
与此同时,黑潮暖流(台湾暖流)在 由春至夏逐渐增强北上。
从而,我国沿海这两支冷暖海流交汇海域也逐渐由南向北推移。
以上这种海流分布状况,在适宜的风场配合下,为平流雾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下垫面,中 国沿海有平流雾产生时,起冷却作用的是中国沿岸流。
【经典高考试题】
【例1] (2015,四川文综)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 布图”,据材料回以下各题。
河湖、沼泽、 土壤、植物
气温 + 本地蒸发(腾)
|水汽充足 风—水
汽
输送 燃煤取暖 交通运输 工业生产 昼夜温差大 分类
交通
健康
农业
减轻冻害(秋冬)
风、 逆温 I 辐射冷却I I 凝结核I 辐合上升 对流上升 地形抬升 锋面抬升 热空气遇 到冷地面
冷空气缓慢 进
入下沉
寒流经过 地形:盆地、 山谷、河谷不 利于雾的消散 【思维导图】
上升冷却 大气穗 定性 风速 增大
下垫面 增温 水汽来 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