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 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 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 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 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 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 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 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 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 一个创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就这 样定了下来。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 大规模经济建设刚刚开始,我国经济力量 还十分薄弱,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还十分 落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周 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 审时度势,以最大的魄力、毅然作出了创 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是很不容 易的。历史证明,这个决策极其英明、无 比正确。
邓稼先
• 邓稼先(1924-1986)安 徽怀宁人,著名核物 理学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
• 邓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 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 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 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 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 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 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中心的转移
• 70年代末,随着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核 工业由主要为军用服务,转向军民结合,以核为 主,多种经营,主要从事核能、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民用产品的开发。 • 1983年6月,在浙江海盐县秦山,开始了中国自行设 计的电功率为30万千瓦的秦山核电站的建设; • 1984年4月,引进技术设备,在广东深圳开始建设 大亚湾核电站。 • 1988年4月,核工业部撤销,其政府职能划入新建 的能源部;同时组建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负责 对核工业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
• 90年代以来,核工业继续贯彻“军民结合, 以核为主,多种经营,搞活经济”的方针, 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杨振宁
• 姓名:杨振宁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22年 10月1日 • 籍贯:安徽合肥 • 学历:博士
•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 的贡献范围很广,包 括基本粒子、统计力 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领域。对理论结构和 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 面的贡献。他的工作 有特殊的风格:独立 性与创建性强,眼光 深远。
• 1960年,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翌年 撤走在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33名专家,并带走 了重要的图纸资料。然而,我国核科技研 究和核工业建设并未就此止步,在党中央 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继续发展。
• 1962年11月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央15人专门委 员会,直接领导研制生产原子弹的工作。 • 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 试验 • 1971年9月,第一艘核潜艇试航成功,表明中国的 核工业已有较快的发展,建成了比较完整的核工 业体系。
• 杨振宁预言,计算机工业 的实际需求将会推动界于 微观和宏观之间的物理学 的发展,他承认许多分析 家们早已预言,21世纪将 是生物学的世纪,就像刚 刚过去的20世纪被称为物 理学的世纪一样。是什么 环境使杨振宁能在占支配 地位的物理学中起重要作 用呢听他自己说,在他 的成功中,运气和抱负同 样重要。
第一座核电站建立的意义
• 它记载了中国核电之路艰辛的历程、辉煌 的业绩、发展的前景,承载着中华民族自 强不息、团结拼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 族的骄傲,是国家的光荣,是中国核工业 从“以军为主”到“军民结合”二次创业 的光辉典范
• 随着秦山二期、三期、广东大亚湾、广东岭澳等一座又一 座核电站工程的顺利建成,经过近二十年核电建设实践的 磨练和考验,如今我国已系统地掌握了核电站建造的关键 技术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先进的工程管理规范和方法,建 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科学、有效的核工程质量和安全保证 体系,从而使我国核设施的建造和运行保证了核安全,为 国际所公认。核工业建设战线以核电站建造为主业的科技 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整体优势已基本形成。核工程、 核电工程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不仅带动了整个核工业保 持一支核科技队伍,实现寓军于民,以民养军,保持核威 慑技术能力的战略目标,而且为国家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 1955年7月,国务院决定,在国家建设委员 会设立建筑技术局,负责原苏联援助的实 验性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的筹建工作。 • 1956年11月16日,国家建立了第三机械工 业部(1958年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1982年 改为核工业部) ,在苏联援助下建设核工业 • 1958年,我国第一座重水型实验用反应堆 和回旋加速器建成并投入运行。
历程
• 1950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开始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 1954年,我国地质工作者在综合找矿中, 在广西发现了铀矿资源。毛泽东在听取地 质部门汇报后指出,我们有丰富的矿物资 源,我们国家也要发展原子能。
• 1955年1月15日,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 义的一天。这一天,党中央作出了建立和 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这是一 个历史起点的标志。从此,开始了我国核 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的艰巨而伟大的秘 密历程。
• 秦山核电站于1985年3月浇灌第一罐混凝土, 1991年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 秦山核电站是 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核 电站,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 的突破。秦山核电公司依靠自己的力量,积极开 展国际交流,吸取国外核电站的先进经验,加强 电站日常管理和核安全文化建设,花大力气培养 核电站运行和检修人员,顺利地完成了电站换料 大修任务,电站一个燃料循环周期内的连续安全 运行天数逐年提高,电站安全运行不断刷新纪录。
核工业展望
• 核电迅速发展,是由核电自身的优越性决 定的. 核电是浓集、清洁、安全和经济的 能源.
• 然而人们对核电站使用的担心集中在核安 全问题上,如:核燃料的放射性,运行中 的核事故,以及核废料处理等1979美国的 三里岛核事故与1986年原苏联切尔诺贝利 事故导致一些人对核电的恐惧心理,给和 平利用核能蒙上阴影 • 这一事实表明,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 加剧,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利用清洁、 安全的核能将是 我们的努力方向。
中国核工业发展
国际背景
• 50、60年代,国际局势依然很动荡,刚刚诞生不 久的人民政权通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祖 国的安全,使自身得到了稳定。但是出于对社会 主义国家的“先天嫉恨”及朝鲜战场上的失败,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共和国开始实施经济制 裁、政治孤立和军事威胁等手段,妄图用19世纪 以来列强欺侮弱国的方式颠覆人民政权。而其中 最为严重的和西方国家引以为“法宝”的就是他 们手中的“核弹牌”,他们想以此来进行核垄断 和核讹诈。 面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党中央毅然 作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 策,以保卫祖国安全、打破西方威胁。
12第一座核电站建立的意义它记载了中国核电之路艰辛的历程辉煌的业绩发展的前景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国家的光荣是中国核工业从以军为主到军民结合二次创业的光辉典范13随着秦山二期三期广东大亚湾广东岭澳等一座又一座核电站工程的顺利建成经过近二十年核电建设实践的磨练和考验如今我国已系统地掌握了核电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先进的工程管理规范和方法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科学有效的核工程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从而使我国核设施的建造和运行保证了核安全为国际所公认
第一个核电站
•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座核 电站。
建立核电站的决定
• “二机部不能光是爆炸部,要搞原子能发电。”1970年2月8日,这是 周总理在听取了上海市请求建设核电站的汇报后说的,中国的第一座 核电站因此被命名为“七二八”工程。 • 1974年3月31日,周总理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专委会上亲自审查批准了 《上海“七二八”核电工程建设方案》及《“七二八”核电站设计任 务书》,指出:“一定要以不污染国土、不危害人民为原则。”周总 理进一步指出:“对这项工程来说,掌握核电技术的目的大于发电。” • 1981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等五委一部《关于请示批准 建设30万千瓦核电站的报告》,1982年6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 核工业部正式上报《关于请示批准30万千瓦核电站厂址定在浙江省海 盐县秦山的报告》。同年11月,国家经委批复同意核电厂址定在浙江 海盐县秦山。 1982年12月30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 中国政府向全世界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 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 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 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 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 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 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 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 制和实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