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茂名市电白县广南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茂名市电白县广南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想象的作用只能解释某意象的发生如何可能,不能解释作者在许多可能的意象之中何以独选择该意象。在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杨柳本来可以引起无数的联想,桓温因杨柳而想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何以《闺怨》这首诗的主人公懊悔当初劝丈夫出去谋官呢?因为“夫婿,,的意象对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闺中少妇来说是一种受情感饱和的意象,而杨柳的浓绿又最易惹起春意,所以经它一触动,“夫婿”的意象就立刻浮上她的心头了。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所以诗是做不尽的。有人说,风花雪月等等都已经被前人说滥了,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诗是没有未来的了。这般人不但不知诗为何物,也不知生命为何物。诗是生命的表现,说诗已经做穷了,就不含说生命已到了末日。

王昌龄不是“闺中少妇”,何以能感到她们的情感呢?诗人和艺术家都有“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的本领。他们在描写一个人时,就要钻进那个人的心孔,在雾时间就要变成那个人,亲自享受他的生命,领略他的情感。所以我们读他们的作品时,觉得它们深中情理。在这种心灵感通中我们可以见出宇宙生命的联贯。一般批评家常欢喜把文艺作品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两类,以为写自己经验的作品是主观的,写旁人的作品是客观的。这种分别其实非常肤浅。凡是主观的作品都必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

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说某一笔平几、某一句警辟,因为完整的全体中各部分都是相互依存的。人的美往往在眼睛上现出,但是也要全体健旺,眼中精神才饱满,不能把眼睛单拆开来,说这是造化的“警句”。功夫虽从点睛见出,却从画龙做起。凡是欣赏或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不可离开总印象而细论枝节。因为有情感的综合,原来似散漫的意象可以变成不散漫,原来似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成不重复。《诗经》里面的诗大半每篇都有数章,而数章所说的话往往无大差别。我们可以见出创造如何是平常的意象的不平常的综合、诗如何要论总印象以及情感如何使意象整一种种道理了。

总之,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情感或出于己,或出于人,诗

人对于出于己者须跳出来视察,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诗可以群”。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的作用是能让作者寻找到可以表达情感的意象,但不能说明诗人选择某种意象的原因。

B.诗人在诗歌中选择的意象与抒发的情感紧密相连,就是说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

C.王昌龄能感到“闺中少妇”她们的情感,是因为他在描写人物时能“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

D.诗人写诗时既要跳出诗外观察,又要钻进诗内体验,情感上由“出于己”而理解“出于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王昌龄《闺怨》中“杨柳”这一意象来说明一种意象照应一种情感,而一种情感又会生成另外一种意象。

B.作者为了说明观点,在立论的同时也批驳了“诗被前人做尽”和“文艺作品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这两种不当观点。

C.作者围绕意象与情感的关系展开论述,并从诗人创作时心灵感通、文艺作品完整性与情感的综合等方面来说明。

D.文章在举例论证中用人的眼睛来说明要把握文学作品的完整性,以《诗经》篇章的特点来突出情感综合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文学作品,描写的不论是作者自己的经历还是别人的经历,都能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情感。

B.作者否定了“诗都被前人做尽、诗是没有未来的”的观点,认为诗歌是写不尽的,诗是生命的表现形式。

C.文章否定了一些批评家把文艺作品分为主观、客观的做法,作者认为文艺作品的主客观是同时存在的。

D.文艺作品离不开情感的综合,没有情感的综合,意象显得散漫,文艺作品就没有完整性,要拆开来看。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老丑爷

铁凝

①先前,老三股分家时,只有两处没分:一处亩大的苇坑,一处亩大的枣树行。

②老三股指的是我父辈的父辈。老三股兄弟三人,老丑爷便是老大德惟的儿子。

③老三股像是作为问题,又像是作为团结和睦的象征,把苇坑和枣树行遗留了下来。

④三股们对于枣树行都是重视的,收获的仪式是隆重的,分配时也不马虎,总是先有用斗排出属于三家的大数,再用升分配零星。那分配的执法者便是老丑爷。

⑤老丑爷行使职权时,其余两股的男人女人,都表现出了对他必要的尊敬。他们和气地接受着老丑爷的斗、升,和气地将分配所得背回家中。小三股们却总是从老丑爷的力量和才干中看出些破绽。他们走近属于老丑爷的枣堆旁,互相捅捅说:“看,大荷包。”

⑥“大荷包”是枣树行中的上品,体态、分量如青核桃,核儿才如寸冬大。打枣时大荷包落在大荷包树下,属于老丑爷的那堆,大都是从这里撮起来的。

⑦除却枣树行里的大荷包树,老丑爷家还有一棵大荷包树。枣枝已扑散过房,秋天沉重的果实压弯树枝,扫着泥皮屋顶。

⑧尽管小三股们不断发现老丑爷在分配时的手脚,但老丑爷还是掌握着分配大权。他们的忿忿然终敌不过老三股遗传给中三股那一切从团结愿望出发的气度。他们便在老丑爷身上另打起主意,合伙去计算老丑爷家里那棵大荷包。他们的动作再轻,老丑爷十有八九还是能被惊醒。这时老丑爷便在屋内大喝一声:“谁!”那声音立刻隔窗纸传出窗外,再升至空中。喊完,爷和奶奶就一一出现在树下。老丑爷那两块多肉的颧骨涨得通红;老丑奶奶拿把蒲扇,一面拍打着身上什么地方,一面不停叫骂。但那骂声里并无脏话,只是些:

⑨“你家里没有啊,专来糟践俺家的。”

⑩“看我不上去!上辈子还在一个锅里抡马勺哩!”

⑪……

⑫她一边说,一边推搡老丑爷:“你上去,看看那是谁。上呀!”

⑬老丑爷不上,也不再喊“谁”,两块颧骨涨得更红。他只是一味地倒退着朝房上张望。小三股们早已趁着奶奶和爷爷的推搡,溜下屋顶。

⑭饱暖生闲事。那时候可以用饱暖来形容老丑爷的家境,但他们并不生闲事。

⑮老丑爷的嗜好高雅,讲是他的嗜好。各种年龄层次的乡亲常把老丑爷挤在一个角落“激”他,受“激”便是老丑爷最最得意的时刻。他最喜爱的段子当属关云长挂印封金,直到过关斩将。

⑯冬夜漆黑无边,老丑爷在他的小屋里,面对如豆的油灯,用他的声音他的泪,用他那投印在黄泥墙上的巨大身影,为乡亲创造出一个神秘、生动的世界。人们忘记了身上的寒意和家中的空锅,和他一起诚心为古人担着忧愁。

⑰他的老伴“老跟”反对他讲“挂印封金”,她常常突然出现在老丑爷的面前,轰开观众对丈夫说:“还讲,能当吃当喝?你这也算是为‘嘴’伤身。”

⑱老丑爷并非没有将施不全、关云长和吃喝联系起来过。那是一九六0年。那时,当他彻底和疙瘩汤、烩饼决裂后,曾下决心下海入梨园,赶集上庙会摆书场,谁知终因对于“一天等于二十年,举国都已进入共产主义”的精神准备不足,受到县文化馆的干涉而告终。他没有新段子献给那个时代,之后也没人再撺掇他讲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