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21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本溪市2021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5题;共24分)
1. (12分) (2017九上·晋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 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2) 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5) 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6)子在川上曰:“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7) ________,贫贱不能移,________。
(孟子《富贵不能淫》)
(8)韩愈直接痛斥食马者愚蠢做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2. (6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看她忽而双眉pín cù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càn rán________,表现出无边的喜乐。
(2)忽而张目chēn shì________,表现出chì zhà fēng yún________的盛怒。
(3)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běn sè dāng háng________”。
(4)她只顾使出hún shēn xiè shù________,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3.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家这个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B . 郭子仪出巧计,仅用200人就出奇制胜叛军。
C . 老将军回想起年轻时被地主逼得铤而走险,参加了红军,拿起武器跟敌人斗争。
D . 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扶贫干部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4. (2分) (2017九上·哈尔滨期中)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江苏泰州人”改为“江苏泰州”)
B . 通过阅读《红高粱》《生死疲劳》《蛙》等作品,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在“了解到”前加主语“我”)
C .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采伐”与“毁掉”位置对调)
D .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在快速上涨,不少地方停车场的数量却没有同步增强,这就导致了车位供需失衡。
5. (2分)(2017·杭州模拟) 中午同学们食堂就餐,值周班班长李明负责食堂就餐秩序,他发现一位同学吃完饭直接起身走人,没有将餐盘放回回收处,于是李明走上前去,对那位同学进行了耐心地劝导。
下面是两人对话
片段,请补写其中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
李明:________
同学:“啊?这不是食堂阿姨会收拾的吗?为什么要我拿回去?”
李明:________
同学:“是的,你说的很有道理。
我现在就拿到回收处。
”
李明:“谢谢你,再见!”
同学:“也谢谢你,再见!”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75分)
6. (19分)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陈太丘与友期》)
(1)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 陈太丘与友/期行
C . 陈太丘与友期/行
D . 陈太丘与/友期行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3)将下边这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5)你还能说出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7.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本州举进士________
②致之幕府________
③高祖尝谓侍臣曰________
④必会人心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连词,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B . 皆与之潜相申结(相伴,一起)
C . 各尽其死力(人称代词,他们的)
D . 千里之外(助词,可译为“的”)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4)高祖为什么说房玄龄“足堪委任”?
8. (20分) (2017八下·无锡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雪夜》
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
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
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
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
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
“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你说的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
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
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
“今晚
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
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
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
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
”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
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
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
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
小江终于不忍,上去帮忙,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
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
矮婶提起一捆稻草就要回家,小江却犹豫着说:“娘,再拉一捆吧,够牛吃三天了。
”
矮婶看看草堆,摇着头说:“算了吧,你四伯家的牛也要吃草呢。
”说完,母子俩就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往回走。
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上了三四丈开外的母子俩身上。
我急忙抓住要往外冲的父亲,与此同时,父亲刚出口的“不要脸的……”也硬生生地吞回了半句——他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慢地坐回原地。
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呼呼的北风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
小江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
“是矮婶。
”我贴着父亲的耳朵低低地说。
“哦,拿草的是二柱三柱吧……你们……”父亲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你们拿回去吧,明天……明天我再找你们算账……”
回到家,母亲还坐在床上纳鞋底,问我们抓没抓到贼。
见我们谁也不说话,母亲才发现我们的神情很凝重,就一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哎,老天造孽啊!”父亲长长地叹口气说,“你这就起来,给桂香送稻草去……”
“是桂香啊?”母亲吃惊地大张着嘴,继而猛拍脑门,懊恼地说,“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秋天草堆失了火。
”母亲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喃喃地说,“一个女人家,一见人就脸红,手又不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够用,可怎么熬啊……”
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
又是一个大雪夜,送草回来,我很快地进入了梦乡,梦中依稀看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
(3)赏析下面语句。
①下面的画线句表现了矮婶怎样的心理?
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②下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呼呼的北风已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
(4)小说的结尾写到我梦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 ”,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磁悬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
常导型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列车悬浮起,悬浮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
以德国为代表的常导型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高达每小时400-500公里。
超导型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高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
②磁悬浮列车高速前进时,只能听到轻微的嘶嘶声,就像一架超低空飞机贴近特殊的轨面飞行,除了空气摩擦外,没有其他阻力,可达到陆地交通工具前所未有的高速。
在实际应用时,它的速度可分为低速、中速、高这几档。
③在大气中飞驶的高速列车,它所受到的阻力主要是空气阻力,这种阻力与运行速度再上一个台阶,就必须摆脱空气阻力的障碍。
④科学模拟实验表明,火车在真空状态下的运行速度要比在非真空状态下快几十倍。
如果火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只要将隧道中的空气拍成真空状态,而火车在接近真空状态下运行,几乎没有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可以长距离地滑行而始终保持高速度,这时列车消耗的能量极少,只是飞机的3%左右。
地下隧道除通行列车外,还可用于铺设油管、气管、水管、煤炭输送管和光纤通信电缆,还能通过隧道进行超导输电。
⑤展望21世纪,地下交通将成为开发重点。
行星列车(即地下真空磁悬浮式超音速列车)将是世界铁路的研究课题,它将为造福人类描绘出一幅雄伟的蓝图。
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修筑一条具有真空状态的地下隧道。
首先在地下1000米深处开挖隧道,遇上岩石坚硬地带时使用原子能掘进机,隧道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台大型真空泵,使隧道的真空达到规定的标准。
车身用强度大、质量轻的合金材料制造,钢化玻璃的车窗与外界完全隔离。
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2万公里,比飞机快几十倍。
(1)列举磁悬浮列车的优越性。
(2)第②举介绍磁悬浮列车运行时说“无摩擦”,第四段又说有“摩擦”,这样写前后并不矛盾的原因是什
么?
(3)行星列车的运行所需要的主要条件是什么?怎样去创造这一条件?这一条件对本身有什么要求?
(4)请合理推想:磁悬浮列车的普及运用将会给哪些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少于3个)?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好处?
三、作文 (共2题;共19分)
10. (5分)作文。
岁月匆匆,读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读九年级,我多了一份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若叙事一定要具体。
③书写清楚,文中不要出现学校名称和真实姓名。
11. (14分) (2015八上·柯桥期中) 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下面的题目。
(1)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这里的她是谁?
(2)“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
”“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
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这段话是谁说的?
(3)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________ ”和“________ ”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4)对于《朝花夕拾》的介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父亲的病》回忆了“我”儿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种种荒诞情景,揭露了几位庸医草菅人命的丑恶面目。
B . 《琐记》中的阿长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坏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
譬如,她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鼓励孩子们比赛“打旋子”。
C .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D . 《无常》中,鲁迅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5题;共24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答案:1-5、
答案:1-6、
答案:1-7、
答案:1-8、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75分)
答案:6-1、答案:6-2、答案:6-3、答案:6-4、答案:6-5、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答案:7-3、答案:7-4、考点:
解析: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答案:8-4、
考点:
解析:
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三、作文 (共2题;共19分)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答案:11-4、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