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必修2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外国语学校2011—2012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2012.1.8
命题人:黄晓鸿、周梅、陈铁军、葛福安
审题人:周敏燕
本试卷共8页,共七部分,2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
............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分别填写
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
..............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
用铅笔和涂改液
.......。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时,请按笔答题答题
......纸.在上
...
..、.作文答
题.纸.在下的顺序
.....交回。
5.同一考生的两张答卷纸一定按先后顺序
....交,以便扫描。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
1. (来自课本)选出在字音和字形上都正确
...的一组:
A.殷(yān)红钏镯(zhuï)驯(xùn)服象笏(hù)
B.折(zhã)扣拙(zhuï)笨嘈(cāo)杂泠(líng)然
C.折(shã)本蜷(quán)伏潜(qiǎn)移修茸(qì)
D.矜(jīn)持暴戾(lì)啜(duō)饮檐(yán)牙
2. (来自《锦囊》)选出加点字字音都正确
...的一组:
A.碉堡.(bǎo)和.诗(hâ)模.具(mú)打烊.(yàng)
B.曝.光(pù)横.财(hãng)模.样(mú)胭.脂(yān)
C.刹.那(shà)靡.费(mí)悲恸.(tîng)桑梓.(zǐ)
D.巷.道(hàng)披靡.(mǐ)舷.窗(xián)脂.肪(zhǐ)
3.(来自课本)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
....的一项:
A.在哈尔滨,在佳木斯,在一面坡,都有他的休戚相关
....的亲友。
B.钱宁出身地主家庭,父亲称霸一方,但他却知书达礼,体恤穷人,农民们对他这位纨.
绔子弟
...称赞有加,感激备至。
C.他说:“坐下来,我不要你这样正襟危坐
....,又不是礼拜堂听说教。
”
D.他把一把黑雨伞递给童安,说:“爸爸,时机紧迫,我们一同出去再‘分道扬镳
....’吧。
”
4.(来自《锦囊》)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
....的一项:
A.随着大家艳羡的目光流于字里行间,“不刊之论
....”四个字渐渐地在大家的心里凝聚沉淀出来,作者生花的妙笔让人叹服!
B.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宣布参加国际足联主席的竞选,与此同时,欧洲足联主席约翰松也积极参与这一职位的竞选,一时竞争激烈。
《羊城晚报》作了专题报导——《国际
足联主席一职炙手可热
....,继任人之间再掀波澜》。
C.他拿起酒杯,叹道:“人生在世,俯仰之间
....。
生命苦短,功业无成,怎不引人伤怀?”
D.登山头,望城里,只见黑沉沉的屋顶,鳞次栉比
....,街道上尘烟里,生灵挤挤。
5.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B.据估计,日本地震和海啸可能造成大约1万余人死亡,40万人无家可归,1669家企业遭受重创,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C.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973号决议决定,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着陆。
D.“两会”前夕“约会”网友,已经成为温家宝总理的惯例。
2011年2月27日上午,他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第三次与网民在线交流。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
..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
战国时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文温和淡雅,清新质朴,对后世影响极大。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集体创作的结
晶,后世尊称《南华经》。
B.杜牧,字牧之,其诗擅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成就极高,与著名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是晚唐诗的主要代表之一,亦能文。
C.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
现代作家、学者。
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谈艺录》及《管锥编》等。
《窗》选自《写
在人生边上》。
D.泰戈尔,日本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第二部分,《古文助读》部分检测(每题2分,共6分)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
A.亦何忧令.名不彰耶令:美好的
B.有盗.夜入其室盗:强盗
C.此非吾所以处.子也处:安顿
D.光武以此多.之多:赞美
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
....的一组是:
①我无愈于.人乎?②召咸教戒于.床下
③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④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
A.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 (《周处改过自新》)
B. 以示左右,左右
..皆引试之 (《齐宣王好谀》)
C.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
.. (《石勒不计前嫌》)
D. 陆逊意思
..深长,才堪负重 (《东吴四英杰》)
第三部分,古文阅读。
(选择题每题2分,其它见题后设置,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臵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①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②,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③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臵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臵。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和皇后。
②手实法:宋神宗时所建立的令民自报田地财产的办法。
③媒蘖:比喻借端诬罔构陷,酿成其罪。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
A.①比.冠,博通经史②比.去,以手阖门
B.①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②举酒属.客
C.①适.足以累之也②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①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②知其不可乎骤.得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A.①虽禁军且.为我尽力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①夺其口体必用之.资②凌万顷之.茫然
C.①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②骊山北构而.西折
D.①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②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12.下列句子,从句式的角度
..的一项是:
......判断,与例句相同
例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客有吹洞箫者③而今安在哉④室连于中闺
⑤彼且恶乎待哉⑥渺渺兮予怀⑦之二虫又何知⑧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A.①④⑥ B.③⑤⑦ C.②⑦⑧ D.⑤⑥⑧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苏轼到了他加冠礼的年龄,已能博通经史;嘉佑二年,《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十分惊喜,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B.韩琦认为苏轼虽有才,也必成大器,但需要慢慢培养;如果立即重用他,那么天下的士人未必认为恰当,恰恰增加了他的麻烦。
C.苏轼徐州任职时,黄河决堤,他先将逃出城外的富人赶回城中,以此稳定民心,并与手下日夜奋战,最终保全了徐州。
D.在湖州时,苏轼因写诗而被李定等人指责是诽谤朝廷,由此被贬黄州。
到黄州后,他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14.断句和翻译
用“/”给下面取自《古文助读》的文段断句。
(4分)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15.翻译下面句子,其中二句出自《古文助读31-60》,一句出于上面古文。
(共7分)
①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2分)
②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2分)
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3分)
16.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②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④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⑤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诗歌鉴赏。
(共7分)
1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
..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穿林打叶声,何妨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2)古人评苏轼这首诗说“足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分析词人是怎样“任天而动”,“以曲笔直写胸臆”的?(4分)
第五部分,现代文阅读。
(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劫后(张晓风)
①那天早上大概是被白云照醒的,我想。
云影一片接一片地从窗前扬帆而过,带着秋阳
的那份特殊的耀眼。
阳光
..是真的出现了——在那么长久的风雨和阴晦之后。
我没有带伞便走了出去,澄碧的天空值得信任。
②琉公圳的水退了,两岸的垂柳仍粘惹这黯淡的黑泥,那一夜它们必然曾经浸在泥泞的大水中。
还有那些草,不知它们那一夜曾以怎样的荏弱去抗拒怎样的坚强。
我只知道——凭
着今天的阳光
..我知道——有一天,柳丝仍将毵毵如金,芳草将仍萋萋胜碧,生命永不会被击倒。
③有些孩子,赤着脚在退去的水中嬉玩,手里还捏着刚捉到的泥腥的小鱼欢乐仍在,游
戏仍在,贫困中自足的怡情仍在。
④巷子里,巷子外,快活的工人爬在屋顶和墙头上。
调水泥的声音,砌砖块的声音,钉木桩的声音,那么协调地响在发亮的秋风里。
受创的记忆忽然间变得很遥远,眼前只有音乐——这灾劫之后美丽的重建之声。
于是便想起战争,想起使人类恐惧了很久却未出现的战争。
忽然觉得并没有什么可怕,如果在那时只剩下一对男女,他们仍将削木为梳,裁叶为衣,并且举火为炊。
生活的弦将永不辍断。
⑤局促的瓦屋前,人人将团花的旧被撑在椅子上。
微温的阳光
..下,那俗艳的花朵竟也出奇地动人。
今夜,松香的软褥上,将升起许多安恬的梦。
今夜将无风,今夜将无雨,今夜是可预料的甜蜜。
⑥菜场里再度熙攘起来,提着篮子的主妇愉快地穿梭着,并且重新有了还价的兴致。
我第一次发现满筐的鸡蛋看来竟那么圆润可爱。
那微赤带褐的洛岛红,那晶莹欲穿的来亨,都像是什么战争中赢来的珠宝,被放在显要的位臵上炫耀它们所代表的胜利——在十一级的风之后,在十二级的水之后。
⑦隔楼的琴声在久久的沉寂后终于响起,那既不成熟又不动听的旋律却令人几乎垂泪。
在灾变之后,我忽然关心起那弹琴的小女孩,想她必然也曾惊悸过,哭泣过。
而此刻,她的琴声里重新响起稳定而幸福的感觉,像一阕安眠曲,平复了日间的忧伤。
⑧简单的琴声里,我似乎渐渐能看见那些山石下的死者,那些波涛中的生者,一刹那间,他们仿佛都成了我的弟兄。
我与那些素未谋面的受难者同受苦难,我与那些饥寒的人一同饥寒。
有时候,我甚至能亲切地想到几万年前的古人,在那个落地玻璃被吹破,黑暗中榉木地板上流着雨水的夜里,我便那么确实地感到他们的战栗,以及他们的不屈。
我第一次稍稍了解那些在矿灾之后地震之余的手足。
我第一次感到他们眼泪在我的眼眶中流转,我第一次感到他们的悲哀在我的血管中翻腾。
⑨于是学会了为阳光
..感谢——因为阴晦并非不可能;学会了为平静而索然无味的日子感谢——因为风暴并非不可能;学会了为粗食淡饭感谢——因为饥饿并非不可能;甚至学会了为一张狰狞的面目感谢——因为有一天,我们中间不知谁便要失去这十分脆弱的肉体。
⑩并且,那么容易地便了解了每一件不如意的事,似乎原来都可以更不如意。
而每一件
平凡的事,都是出于一种意外的幸运。
阳光
..本来并不是我们所应得的,月光也未曾向我们索取过户税。
还有那些焕然一天的星斗,那些灼热了四季的玫瑰,都没有服役于我们的义务。
只因我们已习惯于它们的存在,竟至于习惯得不再激动,不再觉得活着是一种恩惠,不再存着感戴和敬畏。
但在风雨之后,一切都被重新思索,这才忽然惊喜地发现,一年之中竟有那么多美好的日子——每一天,都是一个欢欣的感恩节。
⑾有一天,当许多许多年之后,或许在一个多萤的夏夜,或许在一个炉火半温的冬天黄昏,我们会再提起那交加的风灾雨劫,但我们会欢欣地复述,不以它为祸,只以它为一则奇妙耐听的老故事。
⑿我们将淡忘那些损失,我们不复记忆那些恐惧。
我们只将想到那停电的夜里,家人共
围着一支小红烛的美好画面。
我们将清晰地记起在四方风雨中,紧拥着一个哭泣的孩童,并
且使他安然入睡的感觉,那时候那孩子或许已是父亲。
我们更将记得灾劫之后的阳光
..,那样好得无以复加地落在受难者的门楣上。
(选自《一一风荷举》,有删节。
)
18.作者在⑾段中说“许多年后,我们复述那场风灾水劫”,“不以它为祸”“只以它为一则奇妙耐听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19. 本文中的“阳光”一词多次出现,请分析“阳光”一词的内涵以及它在文中的作用。
(6分)
20.对张晓风的散文,台湾评论界这样称赞: “笔如太阳之热., 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
之香., 字字若璎珞敲冰
....。
”如果你同意这种评价,请你选择其中一点,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如果不同意这种评价,请你自己给出一个评.语.,并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4分)
第六部分,语言运用和名著阅读(每题4分,共12分)
21.新闻点评
....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比短评简短。
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对具体实事进行画龙点晴地评说,点评语句或褒或贬,要求一语中的,有让人过目不忘之效。
请你综合下面
两则新闻事件,谈谈看法,写出你的新闻点评
....。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
(不少于50字,不超过100字。
4分)
事件1:绿领巾事件
近日,陕西西安一小学为教育“差生”,让部分学生戴上“绿领巾”。
据传这所学校给表现差的一年级学生佩戴绿领巾,表现好的学生佩戴红领巾,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
有家长质疑,这是给成绩不好的孩子贴上“差生”标签,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做法欠妥。
校方则称此举是为激励学生上进。
目前,该校学生戴“绿领巾”的做法已被叫停。
(2011年10月19日,新华网)
事件2:校长请吃饭:学而优则“餐”
23日晚,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从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了19名“尖子生”享受学校表扬的“最优待遇”——和校长一同共进晚餐。
据悉,此顿饭的“主角”是每个年级综合素质排名前三的学生,因有两名同学考核成绩并列排名,所以初一至高三共有19名学生获得了和校长共进晚餐的“独家待遇”。
校方称晚宴是为了激励“做人品位高雅,做事追求卓越”的优秀学子。
而此举效果也是非同寻常,现场就有学生激动得哭了起来。
(据2011年11月25日《华西都市报》)
22.仿写(4分)。
以下一段文字选自“万字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请为空缺部分补
上文字,不必拘泥于原文,但要求所填部分句式上仿照前一句,内涵上符合苏东坡精神,语意上保证整段畅通无阻。
(4分)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①,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②,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23.名著阅读《简·爱》(4分)
①婚礼前夜,简·爱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
然后把婚纱的面罩撕成碎片。
这个女人是。
(可写其身份)
②一天,罗切斯特外出,家里来了一个蒙着盖头的吉卜赛人。
当轮到给简·爱算命时,
简·爱发现这个吉卜赛人她认识,他是。
③里德太太是简·爱的什么人?。
④除了罗彻斯特外,还有谁向简·爱求婚?。
第七部分,写作才情 (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红楼梦》里有联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真”与“假”、“有”
和“无”本就是一事两面,相互对立又可相互转化。
无论是观察生活,还是自我省察,甚而神游物外……,对此自会有自己的经历与体
....
验.,自己的感悟和
...认.知.。
请以“真与假”或“有和无”为题
..,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8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