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人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县人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XX县坚持项目XX县、旅游强县,着力推进新型产业化,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各项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户保康,企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不断在提高,需要大量劳动力以及技术人才。

随着我国现行就业政策的放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坚持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剂就业的方针,企业需要用人却招不到合适的人,即使招到了难以留住人,出现了“招工难、用人难、留人难”的现象。

一、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一)人口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1个乡镇,257个行政村,17 个社区,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27.86万人,其中男性14.81万人,从业人员20.22万人;乡村人口16.51万人,农业从业人员14.18万人。

(二)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提高。

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就业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为普遍都具有初高中以文化,其中大学以上文化在不断的提升。

(三)城镇个体、私营单位等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更加积极主动,使得城镇私营、个体和非正规就业表现出的更加灵活性,使城镇私营、城镇个体和灵活形式就业人员迅速增加,成为城镇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二、人力资源供给抽样调查情况
为了把XX县人力资源供给情况分析的更加翔实、更加准确,在全县选择了2个乡镇(马桥镇、歇马镇)做抽样调查。

现以马桥镇为例:
(一)适龄劳动力。

1、年龄结构。

全镇有适龄劳动力19204人,其中:男性10739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56.2%。

16至29岁3484人,30至49岁5156人,50岁以上2099人;女性8465人。

16至29岁2728人,30至39岁2645人,40岁以上3092人。

2、文化
程度:初中及以下13151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的68.5%,高中和相当于高中4417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的23%,大专及以上1636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的8.5%。

3、取得职业资格证书671 人。

(二)就业状况。

1、就业人数。

适龄劳动力就业18379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的95.7%,其中:男性10277人,16至29岁3272人,30至49岁5061人,50岁以上1944人;女性8102人,16至29岁2615人,30至39岁2540人,40岁以上2947人。

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489人占就业人数68%,高中和相当于高中4310人占就业人数的23.5%,大专及以上1580人占就业人数的8.5%。

3、取得职业资格证书668人。

(三)未就业状况。

1、未就业人数。

适龄劳动力未就业825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的0.04%,其中:男性462人,16至29岁212人,30至49岁95人,50岁以上155人;女性363 人,16至29岁113人,30至39岁105人,40岁以上145人。

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62人占未就业人数的80.2%,高中和相当于高中107人占未就业人数的13%,大专及以上56人占未就业人数的6.8%。

3、取得职业资格证书3 人。

三、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情况
2006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定点技能培训机构认定工作的通知》(鄂劳社文[2006]101号)文件,全省各级就业训练中心、技工学校以及取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许可证》的其他培训机构。

XX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及时向省厅申报,当年,XX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认定为第一批湖北省技能培训定点机构。

2011年根据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湖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鄂财社规[2011]19号)、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鄂人社发[2012]43号),就业培训工作应坚持以促进劳动者就业为目标,以工业园区、省内就业、创业培训为重点,努
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

对有培训意愿的城乡劳动者,由社会各类就业培训定点机构组织实施,重点是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培训,结合产业发展振兴的潜在需求开展定向培训。

围绕“技能就业工程”,不断提高就业培训能力。

2006年至2013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8950人,就业前培训4000人,再就业培训3800人,在岗培训12000人,创业培训6780人。

四、企业员工和求职者的愿望
通过走访部分企业员工和求职者他们的愿望是:
(一)企业员工的愿望。

一是安全。

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家庭、企业、社会的头等大事。

职工心理没有安全感,职工生命没有安全保证,就无从谈起家庭幸福,也无从谈起构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

员工盼望企业抓好安全、维护安全、确保安全。

二是企业发展。

企业是员工的依靠。

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生活才能改善;企业不发展,员工就不会有前途。

三是合理增加收入。

目前员工普遍反映,收入差距大,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工资增幅慢,工资与社会发展不成正比。

希望根据企业效益情况,合理增长职工收入,解决职工心理不平衡的问题。

三是缴纳五险一金。

企业员工希望企业按照国家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全额缴纳社会保险,使其老有所养。

四是子女就业、教育、住房、医疗不再受难。

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

如果解决不好,则会给社会、企业、家庭带来不安定因素。

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

(二)求职者的愿望。

一是政府多加开发就业岗位,安置“4050”等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二是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就业岗位,安置更多劳动力就业。

三是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求职者所应聘的企业安全、社会保险等职工权益得到保障。

四是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确保想找工作却没门路的局面。

五是各类培训机构要开设适应现实期工作岗位工种培训技术,要有地方学,学有所用。

五、存在问题
一是招工难。

尽管很多企业通过劳务市场、媒体招聘广告、参加招聘会等多种途径来招聘员工,但收效甚微。

二是用工难。

因没有符合岗位条件的工人,用工困难。

首先是技术型工人短缺;其次是员工性别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再次就是员工年龄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

三是留工难。

首先是高端人才难留,大多数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到企业“镀金”后,纷纷“孔雀东南飞”;其次是年青型、技能型员工难留,很多员工在企业积累到经验后,因各种原因“跳槽”。

六、解决办法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仍然很大,企业一时又难以大幅提高工资待遇吸引劳动力,因此,企业用工短缺的状况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

实质上,企业用工难现象是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和工资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而不是政策性障碍。

对此,提出以下几条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要想长远解决用工难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走培训之路,将更多的一般性劳动力转化为技术性劳动力。

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培训的作用。

引导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用工需要,科学制订用工培训计划,通过生产带培训,能手带新手的办法,自我培养一批熟悉企业生产运作的熟练工。

对实行在岗职工培训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企业,政府可考虑按培训人数给予补贴。

二要鼓励企业开辟县外劳动力资源基地。

引导和鼓励企业与一些劳动力资源储备较丰富的地区进行用工培训、合作,建立跨区域培训通道,可由企业“买单”,委托当地培训机构搞“定单式”培训,也可与他们联合办班培训。

对于用工问题解决较好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表彰奖励。

(二)强化宣传引导,鼓励外出务工者回乡就业。

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县内企业用工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尤为迫切。

一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加强
在读职校学生的就业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意识,培养他们敢于吃苦、善于吃苦的精神,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转变他们不愿在家乡就业的落后观念。

同时加强纪律观念教育,让他们受得了约束,经得起锻炼,承受得了挫折。

二要引导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

积极挖掘本地劳力资源,深入宣传县内就业和务工形势,培养他们的家庭亲情意识,争取本地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县内就业,特别是针对在外务工收入不佳的劳动力群体,更要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

三要出台激励优惠政策,鼓励在县内企业务工。

如: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县内企业务工补贴、免费培训补贴、交通费补贴、务工收入奖励等县内务工激励政策,并按照规定强化落实。

同时在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分配及农村危房改造、脱贫帮困等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上,注重向县内务工人员优先倾斜。

通过以上激励措施,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县内务工就业。

(三)充分利用就业管理系统和公共招聘网,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劳动力市场体系可以为企业和劳动者构建一个方便快捷的就业用工通道,要想真正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搞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势在必行。

一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要规范建设县人力资源市场,健全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失业登记、人事劳动事务代理、信息管理、就业培训、人才交流等服务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好劳动力就业与企业用工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使劳动就业服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二要充分利用湖北省公共招聘网。

准确把握市场运行动态,分析市场运行趋势,发挥信息对用工和求职两个方面的引导作用,减少用工与求职的盲目性,提高市场配置的成功率,着力解决员工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之间的矛盾。

(四)改善企业用工环境,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良好的用工环境是解决用工难问题的重要举措,必须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

一要引导企业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人文关怀。

教育和引导企业管理层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鼓励企业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有特色、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
员工自我激励,树立“我与企业同发展”的意识,真正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各项劳动法律法规。

进一步落实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资制度、合同关系和保护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可操作性规定,特别是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和职工福利标准。

督促企业为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

及时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帮助解决权益纠纷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严肃查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各类案件,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企业用工声誉,让企业员工招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为准确把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县内规模以上企业现状及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工作,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9、10两月我局组织3个专班对县内具有规模以上的企业现状及用工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2014年新增的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

现将规模以上企业用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被调查企业的构成情况
本次规模以上企业用工调查主要涉及接待餐饮业、商贸服务业、建筑业、食品加工业、医药化工等主要行业,调查的企业总数为57家。

调查企业共需员工2964人,现有员工2489人,缺工475人。

调查企业行业分布如下表。

二、被调查企业的用工情况
1、企业用工结构。

在所有调查企业在职职工2489人中,男职工1021人,占调查人数的41%,女职工1468人,占被被查人数的59%,其中外来务工人员198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

从文化结构上看,从业人员本科50人,占总人数的2%,专科183人,占总人数的7%,中专及高中文化812人,占总人数的33%,初中及初中以下1444人,占总人数的58%。

2、职工薪酬待遇。

被调查的企业普工平均月薪在1200元-1800元之间;技工平均月薪在1800元-2500元之间;一般管理岗位人员在1800元-2200元之间;医药化工业、建筑业
略高于其他行业10%-15%。

3、企业用工需求。

一是电子生产与装配、商贸服务业、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明显。

在目前被调查的企业缺工475人中,批发零售业缺工109人,占24.22%,电子生产与装配缺工252人,占53.05%。

二是普工缺工占比较大,普工缺工占缺工总数的90%,技工缺工占10%。

三是季节性缺工矛盾突出。

企业普遍反映,季节性、临时性缺工问题突出,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流动性大,同时,企业开工投产期间和企业订单增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期间等几个缺工节点也是困扰企业的突出问题。

4、企业员工流失情况。

据调查,我县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接待餐饮业、医药化工业职工流失率达到18.5%左右,电子生产及装配企业的职工流失率在45%以上。

企业员工频繁流动,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降低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主要原因是工资待遇吸引力不强,经专家根据全省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得出:当企业平均工资在1200元以下时,企业缺工率达42%;当企业平均工资在1200元-2000元时,企业缺工率达24%;当企业平均工资在2000元-3000元时,企业缺工率达11%;当企业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时,企业缺工率达4%。

我县由于受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企业文化、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等其他多种因素影响,显然在同等工资水平下,企业员工的流失率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企业用工培训需求情况。

被调查的57家企业中,只有13家企业提出了人数不多的员工免费培训需求,可见,县内企业对员工培训关注度不高,培训需求不旺。

三、企业用工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用工总体形势比较严峻
1、企业用工需求旺盛。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创业工作,出台了《关于开展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溪政发[2013]35号),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扶持全民创业;同时,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也如火如荼,新开工企业数量不
断上升,企业用工需求数量不断增加。

预计年底至明年年初,力莱、满华公司第二批生产线投产,再加上新视界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开工企业投产运行后,全县缺工人数将达1200人左右。

2、劳动力资源供给不足。

新成长劳动力后继乏人,近年来,全县新成长的劳动力不足3000人,其中60%为高校毕业生,且除了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外,其余的大都不愿意回竹溪就业,甚至连职校及初、高中毕业生都倾向于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

总之,新生劳动力选择在县内就业的为数不多,如今年高校毕业生回县求职的仅有7人;每年新成长劳动力选择在县内求职就业的大约200人左右。

农村劳动力大都转移到县外就业,留在农村的,要么是回归创业的,要么就是素质低下的、技能缺乏的或是老弱病残的。

国有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要么退休了,要么就是大龄失业人员,青壮年的为数不多。

大龄失业人员和移居县城的农村留守妇女大都灵活就业,且主要聚集在麻将馆内休闲。

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城镇社会青年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不屑县内打工挣小钱,且企业也不愿意聘用,整天泡网吧。

目前,全县登记失业人员累计1578人,其中推介就业591人,在登记失业仍未就业的987人中,今年将退休109人,“40、50” 人员460人,企业大都不愿聘用,且大都灵活就业。

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登记失业人员只有418人。

3、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增加了招工的难度。

在调查中发现,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建筑及医药化工等行业的企业很难招到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劳动者技能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供需结构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县人力资源供给的严峻形势。

(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用人的主体,能否招到合适的员工,企业具有决定性作用。

全县企业经营管理者大都没有意识到“人口红利”在落后的山区县已提前淡出,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运营成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根据调查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员工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
工资待遇低。

我县普工工资人均在1200-1800元/月,同北京、上海等地职工月平均工资4500元左右的水平相差甚远,与我省2500元/月的工资水平也相差较多,我县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不具有竞争力。

二是工作环境差。

一定数量的企业不愿意在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差,少数企业连员工宿舍、食堂都没有;多数企业的文化、娱乐设施配置不足,满足不了员工的文化娱乐需求,员工业余生活枯燥单调。

三是劳动强度大。

部分企业在员工工资提升上实行低工资制,迫使劳动者要想获得较高收入必须延长工作时间来获取加班费,以牺牲自己的自由、休息权利来换取维持家庭生计的收入。

四是企业文化落后。

较多的企业更多地关注利润收入而忽视了员工的精神世界,不注重人文关怀,员工没有归属感和依附感,难以与企业产生共鸣;有的企业管理呆板,劳动关系紧张,员工缺乏认同感,普遍没有长期干下去的思想,难以留住员工。

(三)求职者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

随着“人口红利”的提前淡出,落后山区县的人力资源市场已成为卖方市场,以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大都渴望走出家门,外出“闯天下”,有家庭整体转移的新趋势。

其就业趋向已由过去主要看工资转向既看工资又看工作环境、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更高需求转变,既希望收入高,又希望工作轻松和体面,不愿意从事苦、脏、累的工作,更希望从事文员、管理等工作。

而低端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造成“招人难”、“留人更难”,企业频频出现“招工—流失—再招工—再流失”现象,如满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能干满一年的员工不足30%,企业只得“常年忙招工、常年招工难”。

四、解决企业用工不足的建议与对策
(一)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一是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倡导和鼓励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竞争优势,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水平,避免重走粗放型发展的老路。

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这一要素的倒道效应,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实
现体面的就业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人才回归创业、就业。

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工作环境。

配套完善城镇功能,加大商贸、交通、娱乐、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和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和就业务工环境。

三是进一步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吸引外出务工劳动力回归就业。

进一步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外来人员的市民待遇问题,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就业及外来人员来溪就业。

四是明确职责,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建立招商引资单位,经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人社、发改、财政、经信、税务、国资、商务、教育、招商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明确各自职能作用,在新增投资、新上项目时,切实为新创企业主体搞好审批、登记办税、招工等服务工作,优化创业环境。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关部门各尽其责,各尽所能,为企业招工、用工、留工服好务。

(二)进一步强化县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促进就业的职能作用。

一是进一步健全劳动力资源供需资源库。

深入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普查,摸清我县劳动力就业状态、劳动技能、求职意向,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动态掌握规模以上企业用工需求状态,收集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岗位需求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用工计划和用工进度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促进就业工作,搭建供需平台。

二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争取2015年省里信息化建设项目,依托湖北省公共招聘网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的网上求职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信息,与学校、企业联网联通共享,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三是主动协调,及时跟进服务。

及时掌握企业用工计划和用工进度情况,实行即时服务,增强服务效果。

进一步树立招工就是招商的观念,主动加强与发改、招商、经信、国资、财政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在新增投资、新上项目时,提前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同步组织招聘、培训等工作,以满足新开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四是强化市场信息引导。

及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信息,对市场供求变化进行及时分
析研判,引导企业调整招聘和用工策略。

五是根据用工形势的变化,适时组织企业到县外引智招工。

(三)引导企业发挥用工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招工、用工主体的责任意识。

进一步发挥社保补贴、稳岗补贴、就业培训补贴等就业专项资金的引领作用和社会效益,引导企业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态和自身生产经营实际,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认真履行,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逐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用待遇留人。

切实改进员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加强人文关怀,用感情留人。

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培养,根据员工能力和职业发展需求,创造条件,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拓展其事业发展空间,用事业留人。

(四)加强职工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着力解决结构性矛盾。

一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解决好源头问题。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科学设置职教专业,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从源头上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二是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盘活现有社会人力资源。

依托县就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将培训、实习和用工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岗位转换能力。

三是进一步整合全县技能培训资源,切实提高技能培训质量。

实行校校联合,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就业技能培训质量;引导企业树立对员工培训的主体责任意识,加强校企联合,建立企业用工和技能培训紧密结合、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高增长。

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外向型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

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外汇储备量快速增长,以及经济运行中资源、环境的制约日渐突出,国际贸易磨擦不断加剧。

为此,近年来中央进一步加强对外向型经济的宏观调控。

在新的形势和政策影响下,我县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