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简评哈代的悼亡诗《一次旅行之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评哈代的悼亡诗《一次旅行之后》
 一、引言
 托马斯哈代,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以《德伯家的苔丝》、《还乡》等脍炙人口的名著而闻名于世。

事实上,哈代的诗歌和他的小说一样精彩。

诗在哈代看来是所有富有想象力和感情的文学的精华所在(张中载,1982:71)。

特别是他晚年所写的悼念亡妻爱玛的诗,更是哀婉动人,字字沁着哀切悲伤,处处透着深情思念。

诗人笔下一幕幕的美好时光,不断地重复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爱。

也许是思,也许是悔迸发了哈代深埋心底的情感火花。

死亡使诗人完成了他在妻子生前所没能做到的事情:他一生中最好的爱情诗歌并非创作于他三十岁追求心上人的热恋之时,也不是三十四岁新婚燕尔的幸福时光,而是在七十二岁的风烛残年(沈弘,1999:282)。

 二、诗作分析
 哈代的诗何以如此动人呢?哈代的悼亡诗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迥异的美感。

他的诗不像华兹华斯等浪漫主义诗人那样热情洋溢,其诗不仅仅只是表达情感,更是诗人心灵最
深情、最真挚的倾诉,是诗人最深沉的思绪的情感化和白热化。

其诗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意象,不是简单的供人物生活其间的三维空间, 而是提供人们自由想象和迸发情感的心理空间, 是一种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的虚幻之境。

寥寥几句表面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词浅情深,意境悠远。

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客观存在相遇契合,二者融为一体,互为表里。

例如在《一次旅行之后》一诗中:
 我来此看望一个无声的幽灵,/去何处,哦,这幻影要带我去何处?/但你处处都出现在我的身旁/你那栗色的头发,灰色的眼睛,及脸上泛起的红晕,/是的:我终于回到了你的故土,/我追随你穿越年岁和死去的场景,/环顾我失去你的那个漫漫黑夜你现在对于我们的往昔还有何可说?/夏日给我们带来甜蜜,而秋季则造成隔阂?/但一切都已经结束,任凭时间的嘲弄。

/我知道你在干吗:/你正在引导我去年轻时我们流连此地的常玩之处,/那个在过去美好天气的浪漫时刻/被美丽彩虹所笼罩的瀑布,/还有瀑布下面的洞穴。

/你的声音如此微弱,/似乎是从四十年前向我发出呼唤,/当时你风华正茂,/并非我现在勉强跟随的这具幽灵!/我不知道来这儿究竟看些什么,/醒鸟梳理着羽毛,/海豹懒懒地游动;/亲爱的,你很快就将在我眼前消失,/因为星星闭眼,东方露出了鱼肚白。

/请相信,尽管生活愁苦,/我并不在乎你将我带到这里;/不,下次请再带我来这里!/我还是跟以前一样/当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道路布满鲜花。

 劳伦斯是英国小说家、诗人、戏剧家和画家,在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谈及劳伦斯,人们就会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他早期时候创作的作品以及最后一部令人争议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劳伦斯转折阶段创作的几部重要的小说:
《袋鼠》、《亚伦的杖杆》、《羽蛇》,被西方劳伦斯研究者称为领袖问题小说,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但是这几部小说却是作者思想转变的反映,是他思想的新探索,很值得研究,尤其是《羽蛇》。

《羽蛇》讲述的是爱尔兰人凯特厌倦了西方的生活方式,企图摆脱欧洲文明,跑到远离欧洲的墨西哥,在那里遇到了两个领袖人物:卡拉斯可和西比阿诺,并卷入到他们操纵的反对基督教、复活原始宗教的运动当中。

 在《亚伦的杖杆》中里立说到:人需要领袖,人生命中只有两种巨大的能动的渴求:爱和权力。

而劳伦斯笔下的爱通常只指权力①,《羽蛇》追踪这一足迹,描绘了一个权力的世界。

人们对权力的阐释是:(一)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但是《羽蛇》的权力世界又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首先,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就是所谓的政权,《羽蛇》赋予它新的意义,它的政权是与神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其次,所谓的职责范围是指劳伦斯自我圈定的范围,自己创造的职责,就像他认为基督不可信仰时,就创造了自己的宗教一样,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同,他把权力命定存在于男人与女人之间,男人与男人之间。

劳伦斯最初给权力下的定义是:统治女人的能力,后来,他又将这一思想运用于其他政治情形,将统治的概念延伸为优越男性对劣等男性的控制。

②研究者们有从许多方面读解《羽蛇》,但是很少涉及文本中所呈现的权力意识,本文将从权力意识这一角度切入分析文本,这可以反映出作者在转折阶段的思想以及对整个创作过程的追求。

 劳伦斯最初仅仅是从统治女人中找寻权力,而后把范围扩大到在男性群体当中去追寻,这样权力范围的扩大就必然会导致其依存形式的改变,因此《羽蛇》中权力依存的形式就发生了。

贯穿《羽蛇》全文的是一场克斯卡埃多运动,这是一场复活古代宗教信仰的运动,这与前两部小说是不同的,它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意义上的权力追逐,
而把对政治权力的追求与克斯卡埃多运动结合在一起,赋予了它更深刻的意味。

 劳伦斯从古代阿兹台克印第安人的原始宗教中得到灵感,幻想建立一个由集神权和政权于一身的,能感悟宇宙真谛的领袖领导下的社会,③因此在整个故事当中充溢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气息。

卡拉斯可和西比阿诺是两位野心勃勃的阴谋家,他们企图将自己伪装成古代墨西哥神的化身,以篡夺国家的领导权。

④卡拉斯可对于这一篡权行为美其名曰:拯救这个国家的灵魂。

他给自己下达了一个神圣的任务:他要为这个民族砸碎那耶稣基督和圣母玛利亚,他要造就人与神之间的新型关系,他要为另一个世界而奋斗。

他认为自己想篡夺的国家领导权并不等同于世俗的权力,作为一个男人,在他的一生中,真正追求的只有一件,那就是走向上帝,走向启明星,永远离开俗世,然而这是何其难啊!它需要群众的力量和勇气,孤军奋战是不可能的(《羽蛇》270页),同时也道出了其追求世俗权力的必然性。

 全诗展现了四个意象。

首先,描写了妻子的花容月貌:栗色的头发、灰色的眼睛、脸上泛起的红晕。

通过对颜色地描绘,使爱玛的神态跃然纸上。

同时,也可窥见诗人对妻子的爱慕和思念之情,使诗人觉得你处处都出现在我的身旁,泄露了诗人对妻子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

接着,诗人想到了爱玛去世的那个晚上,漫漫长夜烘托了孤寂悲凉的氛围,也与诗句夏日给我们带来甜蜜,而秋季则造成隔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衬悲,使悲更悲。

一人面对漫漫黑夜,度日如年,而俩人的甜蜜时光却转瞬即逝,光阴如梭。

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因为一切都已经结束。

昔日貌美如花的爱妻已成一缕幽魂,诗人只能在回忆中徘徊。

于是,彩虹、瀑布、洞穴
成为了诗人寄托相思的媒介,展现了一幅温煦而甜蜜的画面:一对爱侣相靠在山涧的溪石上,享受着午后的阳光,欣赏着雨后的彩虹。

醒鸟梳理着羽毛,海豹懒懒地游动这幅慵懒宁静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在此情此景下悠闲放松的心境。

诗人用自然界的景和自己的心境来烘托气氛,从而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完全融入他的景,通过景把情感传给读者,使之产生共鸣。

而紧接着星星闭眼、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则暗示爱玛的孤魂即将离开诗人飘然而去,诗人将再一次陷入无边的孤独寂寞中。

因此诗人发出了不,下次请再带我来这里的呐喊,使读者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诗的最后一句,诗人似在苦苦哀求,又似在苦诉衷肠:我依旧跟以前一样深爱着你,请下次再带我来这里吧!整首诗作者触景生情,景中有情,真正做到了借物之形传我之神,对于意象的运用更是潜移默化、炉火纯青。

此诗表面虽未言情,但字里行间却透着深情,几个平凡简单的画面将情寄于其中,悲切之心、凄婉之情,宛然可见。

 三、结语
 哈代的诗里没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雄浑,也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的缠绵,更没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壮。

然而那丝丝入耳的声,发自心底的悲和哀婉动人的美,却可以透过语言,穿过时空,在读者的心灵里激荡,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