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周世学陈士俊邓蓓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6期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宏观和经济学分析,大学生不是过剩而是太少,就业难只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就业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客观现象。另外,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得还不够、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是造成暂时困难的原因。中国的大市场完全能容纳下更多的大学生,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不能放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理论模型市场均衡就业思维
[作者简介]周世学(1957- ),男,辽宁大连人,天津大学在读博士,天津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陈士俊(1946- ),男,河北徐水人,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天津 300072);邓蓓(1962-),女,天津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天津 300191)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084-02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经济体制改革而带来的就业形势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就业人口数量过大、比重过大已经逐渐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而新增劳动力尤其是大学生人群进一步扩大,逐渐成为突出的新问题。2003年,应届毕业生达到212.2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413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为495万人。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就业率逐年走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超出教育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
1.劳动力需求的理论模型。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建立Ito随机微分方程预测劳动力需求。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M·Solow)、斯旺(T·Swan)和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Meade)所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既有凯恩斯经济学成分,也有凯恩斯以前的古典经济学成分。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是:劳动者人数增加越多越迅速,经济中要求追加的投资量就越大,人均的消费水平就越难以提高。假定把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作为目标,那么,或者应当控制劳动者人数的增长率,或者应当提高资本生产率,否则就只好降低人均的消费水平。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从经济学视角看,它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
2.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我们国家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近二百年的经济发展之路,时空的压缩使所产生的矛盾迸发出来。虽然每年毕业生人数很多,但是我国社会对毕业
生的需求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事实上,中国目前仍属人才奇缺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比例的5.7%(发达国家为30%~50%,其中,美国为60%,日、韩为30%;不发达国家为8.8%,如印度为16%),在世界上排在倒数位置。连北京这样属于全国人才最密集的大城市也才刚刚达到北京总人口的20%,比起发达国家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总体上,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各项指标均处于世界欠发达国家水平,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人力资源水平的要求。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1.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市场的均衡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均衡没有本质的区别。图1横轴代表劳动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纵轴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出和实际工资。在产品价格为既定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按照劳动边际产出的价值等于实际工资的原则来决定劳动需求。因此,劳动的边际产出曲线就是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用Nd代表劳动需求,W代表货币工资即名义工资,P代表价格水平,K代表资本存量,劳动需求曲线公式可以表示为:
在古典经济学中,劳动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实际工资越高,劳动的供给量越大。用Ns代表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曲线公式可以表示为:
在上图中,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E就是劳动市场的均衡点。当现有实际工资高于均衡实际工资时,劳动市场上供过于求,存在失业。当现有实际工资下降到均衡实际工资时,失业就会消失,宏观经济将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达到均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这只是劳动市场的正常现象。这种均衡在不断变化,靠经济发展和劳动市场自身的不断调节,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就业结构变化产生的暂时困难。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处于受雇佣状态以及自我雇佣状态就是就业。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就业再充分也有失业。自愿失业是由于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现有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后就业岗位的要求而引起的失业。目前大学生失业中就有这两种情况,特别是结构性失业更突出。2006年空客A320项目落户天津,空客公司从7000多应聘者中招聘,只有104人通过面试,有些工种严重急缺所需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造成大学生就业难而企业找不到所需人才的社会现象。
2.就业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揭示当今社会经济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就业系统中学生、学校、企业、政府之间存在着严重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系统角度来说,每个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它们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和社会各系统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只有交流才使系统打破封锁和自闭。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已完成体制改革,运用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管理企业。经济转型时期,教育系统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与社会脱节并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资源。就业信息不对称,造成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难“交心”。有项调查表明,近七成的大学生不清楚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业信息不对称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准确,大学生在求职心态、就业观以及对自身和企业的认识方面,均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大学生的诚信度表示担忧,频繁违约和跳槽成为最令企业头疼的问题。大学生最关心的是企业的发展潜力,其次为薪金福利和诚信度,分别占74.26%、
41.12%、27.81%。认为自身的专业水平是应聘时最为重要的占68.48%,而超过五成的企业最为看重的是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和“发展潜力”。
三、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的对策
1.转变就业思维。新阶段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要有新理念,新理念源于新思维。要有科学的定位,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理想与客观现实、自身的素质与职业特点是否符合,对主客观条件认真分析,做出合理的选择。要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真正产生就业的机会是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到西部去,到中小城市去。就业对个人来说是主观与客观结合的结果。当客观现实给了你机会,主观是否能把握住机会,关键靠自身平时就业技能的训练。充分认清自我,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积累实践经验,就能把握机会。
2.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供求错位、结构失衡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尽合理,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定位和设置,培养的毕业生在学历层次和专业层次上与社会需求不接轨。培养模式过于单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高等院校应进一步在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规划方面做出调整,使毕业生的创造能力、竞争能力和承受能力不断提高。应将是否满足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检验高等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专业安排和制订招生计划。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依据就业市场上反映出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要建立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应增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合作,组织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开展“订单式”培养。
3.就业与创业并重。就业岗位已成为稀缺资源,根据经济学分析,劳动量的增加与投资成正比,现有的劳动岗位已趋于稳定。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要就业与创业并举。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为学有所能者提供创业平台。政府要积极出台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经济转型期出现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现象,要理性地思考问题,用新思维去认识问题。要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认识到大学生不是多了,人才也没有过剩,要坚持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大战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