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免试就近入学逐步破解择校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免试就近入学逐步破解择校难题
◎北京:打造教育新地图,以增量缓解择校矛盾
北京市着力调整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择校等重点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点问题。
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的主要变化:一是坚持免试就近入学。
凡年满6周岁(200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县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入学。
完成小学教育的学生,应当进入初中继续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各区县教委在市教委统筹指导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
二是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
目的是预测适龄儿童入学数量和分布,做好入学服务,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入学流程,保障公平、公正。
三是取消“共建”入学方式。
四是实施计划管理。
各区县加强入学需求前瞻预测,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
各学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招生计划。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后实施了多项措施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补充和
培训教师,使义务教育的均衡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但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择校倾向仍然明显。
北京市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以增量缓解矛盾。
为此将打造北京教育新地图,让市民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一是所有区县都把提供优质教育供给放在改革首位,采取了“增量推进,存量盘活”的方式,既做加法——新建、改扩建学校,又做减法——整合资源,改造薄弱校并入名校一体化管理。
如东城区分八大学区以品牌校为龙头,捆绑两个临近的普通小学,形成“1+2”模式的“优质教育资源带”。
采取“大年级组制”将一所优质校与一所薄弱校联盟结对,实现软硬件优质资源“大通道”。
优质小学增设初中部和示范中学增设小学部,探索中小衔接实施路径。
西城区今年将试行学区制,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建设11个学区,计划投入22.8亿元完成4个新建校、32个改扩建工程、70多个装修改造项目。
有序扩大教育集团规模,通过新增和调整,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5个,涉及69所中小学。
海淀区北部地区坚持“筑巢引凤”思路,通过名校承办新建教育配套设施、多址办学方式扩大优质资源。
调整学区划分,合理配置资源。
以中部、南部地区布局调整为重点,南北同步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二是引导在京高校支持小学特色发展。
组织中央和市属艺术体育院校或有艺术体育专业优势的院校,支持周边小学提升整体办学质量。
目前,已确定20所高校和国家大剧院、北京京剧院等艺术团体支持12个区的近130所小学,培育艺术、体育办学
特色。
三是从2012年起至今,市政府连续两年以政府实施形式推进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
2012年重点建设了15所学校,2013年增加30所,2014年增加20所,这65所一体化学校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新的增长点,促进各区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大幅提升。
◎上海: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上海市从1997年起就实施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在小学阶段,按照户籍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安排学校;初中阶段,或者按照户籍,或者按照小学初中对口关系,或者按照区域内电脑派位等方式安排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享有相应的公办学校学位。
2014年,上海根据教育部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以课程改革为引擎,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关注学生和学习经历,关注教师和改革自觉,关注学校和教育全过程,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
二是推进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等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优质资源在区域内和城乡间共享,抬高底部、整体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二、以“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目标,通过建设“新优质学校”等举措激发学校内在活力。
一大批不挑选生源、不争抢排名、没有特殊资源配置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高度负责地对
待每一个学生,让家长从孩子每一天的成长进步中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改变。
为向老百姓宣传和推介“家门口”的好学校,2014年年初以来,上海组织国内外新闻媒体启动“新优质学校”校长风采录系列报道,宣传报道一批新优质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历程;走进新优质学校,了解“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教师”新优质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上海市教委会同部分媒体召开“解放—教育论坛”,面向社会公开讨论选择学校问题,让专家讲解小孩的成长规律和家长选择学校的注意事项,让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成长的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逐步成为很多家长选择学校的共识。
三、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行为。
近年来,为避免民办学校招生给中小学成长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确保招生入学秩序的公平公正,2014年上海推出系列举措,进一步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行为。
主要包括:民办中小学招生实施“三个统一”(报名时间统一、面谈时间统一、录取时间统一)、“两个限定”(没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小学限定在本区域范围内招生,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小学可面向全市招收寄宿学生,跨区县招生人数由学校与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商定后向社会公示;每个适龄儿童限定填报2所民办小学)、“两个公开”(民办中小学招生简章要公示并通过学校网站向社会公开;民办小学面谈过程向市、区县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014年,
继续要求民办学校不得将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学科竞赛、等级考证书与入学挂钩,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学生,不得在招生计划之外自行招收学生或招收借读生、旁听生。
◎武汉:努力从源头上缓解“择校热”
武汉市2014年义务教育入学招生政策主要是“六个严格执行”:一是严格执行“划片对口、就近入学”规定,坚持政府通知入学制度。
二是严格执行“免试入学”。
禁止组织任何形式的笔试、面试择优选拔新生;任何学校不得抢夺生源和举办相关培训班,不得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严禁将社会性学科竞赛成绩或社会办学机构的测试结果与新生入学挂钩。
三是严格执行招生入学工作程序。
四是严格执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五是严格执行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办法。
报名数大于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采取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招生方式,招生计划比例按4︰6安排。
六是严格执行招生入学时间安排。
6月15至18日,每一所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必须划定服务范围并向社会公示;7月3日以前,必须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发放给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