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3)班的地理教学。

本人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

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我常读的刊物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国家地理》等及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购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

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懒惰等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落实双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强调一个“实”字,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

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落实章节检测过关达标。

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

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

二轮复习突出一个“综”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

复习中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
①学会自己看书。

全面看、细致看、深入看,多问几个为什么。

②学会看图。

会看、常看。

③学会做题。

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

④学会做笔记。

⑤学会提问。

不明即问,不懂即问。

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引导学生提问。

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

高三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二)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11、12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在一年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中有乐,忙中有得。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思想,树立新理念。

认真学习校领导提出的学校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校本革命,建立多元课程体系、深化课改步伐、促进教师发展。

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本学期我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我常读的刊物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国家地理》等及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购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

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懒惰等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落实双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强调一个“实”字,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

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落实章节检测过关达标。

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

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

二轮复习突出一个“综”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

复习中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
①学会自己看书。

全面看、细致看、深入看,多问几个为什么。

②学会看图。

会看、常看。

③学会做题。

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

④学会做笔记。

⑤学会提问。

高三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三)
____的高考已经结束,我们对一年的努力充满了期待,虽然成绩尚未揭晓,但回首高考备考的一年,风风雨雨,仍然让我心情难以平静。

我们在开学后就结合教研室的有关布置制定了第一轮的学习方案。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的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每节课讲解课本两节的内容,尤其是对必修课本,基本上是又给学生讲了一遍,对每个知识点讲完就练习,在课堂上巩固,不把问题留给学生,不把问题留到课外,避免积少成多。

今年的一轮复习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我们把学生应该掌握的二百多个知识点逐一复习到位,摸清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储备,为第二轮复习打下了基础。

从期中考试和一质测的成绩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今年我的主要做法有
1、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双基落实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

能力的高低,归根结缔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知识点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做了两方面:一方面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各类附图、插图、图表等,把课本的基础知识落实到图上,以图带文,以文带图,实现图文转换,以及图表之间的变化、转化,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表象是多变的,本质是不变的,本质即基础知识的落实。

另一方面,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理清学科内
的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形成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的能力。

例如,用地转偏向力来分析高空、近地面的风向,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洋流的运动偏向、河流的冲刷情况等,就抓住了“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这个共性特征,加深了对“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位置偏移”这句话的理解。

“实践出真知”教学效果要靠教学实践来检验。

在课堂教学上,我注重课堂练习,学生作业,以及单元测试这三个环节,各有所重,又相互联系。

加强课堂练习,是强化知识点的途径。

地理课的内容比较琐碎,一节课中的知识点比较多。

因此我在复习时,每讲过一个知识点,都给学生准备对应知识点的几道题,做到相互印证。

这样在考试时,看到题,就会想到和课本上的哪些内容是对应的,也符合了高考题的“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特点。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练习是必备的手段,通过练习,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口动起来,手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避免形成“一言
堂”“满堂灌”的复习课模式。

注重作业练习是总结章节内容的途径。

地理教学的章节内容相对比较完善,因此每一节课都应做好初步的总结。

我通常把综合题当成作业布置,因为综合题大多与图形、图表、材料相连,知识点,隐含的也比较深,通过对综合的练习、批改,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知识查漏补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行单元检测是培养综合能力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讲解与检测有机结合的原则。

检测题要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解题的速
度,使学生逐渐适应高考。

单元检测的试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科学煌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

而地理学科因为它的区域性,差异性特点很鲜明,学科内的综合更表现在单元综合,如“大气环境”这个单元牵涉到的内容就很多,大气的分层,热力状况,运动形式,大气环流,气候,气象灾害,环境保护等内容较多,联贯性很强,那么在单元测试中就尽量选用至少和两方面有联系的考题,让学生能够初步形成综合的意识,进而想到该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共同分析一个问题。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具有持续性,并能受益终生。

我在学习中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反思。

引导学生提问。

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的提问题,从而启发思维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如,我们在讲到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时谈到“白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时,有的同学就提出为什么高温没有出现在12点,低温不是出现在晚上零点。

我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地球上的热量来源是什么②大气的直接热源是什么③晚上大气和地面之间的热量传输怎样进行
这三个问题都是大气热力作用中的基本知识点,联系到一块儿就明白了。

太阳是地表的热源,而大气的热源是地面,从太阳辐射到大气增温有个传输过程,所以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而晚上,大气逆辐射向地面传热,到了日出前后大气逆辐射最弱,大气温度达到最低。

通过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和过程。

引导学生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有经过思考加工,才能真正的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看法。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很注重思考这个环节,每一章节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另外,让学生参考目录,思考章节内容;让学生看着地图或图表,联系有关的知识,甚至是一个词语,也要多方面反思。

如由“方向”就可以联想到地图上的方向、经、纬度的方向、地球的自转方向、公转方向、晨昏线方向、气旋、反气旋方向、季风的方向、洋流的方向、工业布局时方向等等,通过不断的思考,倡导学生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迅速形成总结归纳能力和逻辑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轮复习的较好做法总结
1,立足课堂主阵地,把课本内容复习到位,扫清知识死角。

2课堂练习一对一进行,讲练结合,既记住了知识,又加强了应用。

____单元练习每章不少,结合学校考试和学科自考,及时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4课外的合作学习进展良好,十套试卷的练习在质测前加强了学生的做题能力,同时开阔了视野。

不足;
1对世界地理部分复习过于简略(时间紧迫)区域特征不够细化,初高中的衔接做的不好。

2学生作业的检查批改应该更加具体,对目标生尽量面批面改。

____单元考试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做好总结,
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形成了知识网络,具备一定的学科技能。

第二轮复习重点是进行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对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

今年,我校的二轮复习从____月一号开始,至二质测前结束,总计八周时间,我们安排的专题内容主要有:知识方面,地球地图,区域分析,区位分析,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能力方面有区域定位,地理计算,选择题的方法,地理规律原理的分析应用。

在知识专题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进行了取舍,主要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发现的薄弱知识点进行巩固完善查漏补缺,加强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弥补缺陷。

技能型的专题是近年高考中的主要题型,空间定位,信息提取结合平常的练习进行,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进行了专题复习。

高考既是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考察,也是对心理素养的考验,二轮复习中还应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

针对此时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分析反省自己,合理把握高度和难度,恰当安排复习时间,克服考前疲劳。

二轮复习中好的做法有:
1对学校统一发的资料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为学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2进行了专题总结,根据我们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学案,更有效的解决了问题。

3对信息卷先选后做,及时张贴,减轻学生负担
4考前采用目录复习法,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回归课本,构建知识联系
不足:
1复习计划预留余地不够,最后的试题讲评进行速度较快,一些学生跟不上。

2对于选择题,考前大量的模拟试题拔高了学生对高考难度的期望,学生适应了中等以上题目,简单题反而不敢相信,不敢用常规方法做。

3学生在做分析题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没有得到明显改变。

高考试题难度越来越小,但对能力的要求在逐渐提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题目已经与学科知识联系不大,完全是在考察应考能力,学科教学必需考虑从教知识向教能力转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