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附加名著阅读与复习讲座 课件 (共25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读书笔记:读感结合,有所悟有所思。 二人固然灵动,却身陷与宝玉的爱恨痴缠中,格局未免小了。 论及智慧,最使读者拍案称奇的莫过于贾探春。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抄检大观园一节中,相比迎春之怯懦,惜春之惊慌,黛玉之茫然,只有贾探春最具远识,决然作出了震 撼人心的表白,怒斥带头的王熙凤等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像贾府这样的人家,从外头杀,一时是杀不死的,须
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
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
她的性格特征。(15年)
•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
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结合相
• 1、大南名著讲堂——《三国演义》
时间线:
(1—14回)序幕和大背景;(15—33回)曹操和袁绍斗争,高潮是官渡之 战;(34—50回)以赤壁之战为中心;(51—74回)刘备在诸葛亮辅佐下扩 展地盘;(75—85回)吴蜀斗争;(86—104回)诸葛亮南征北战;(105— 120回)三国归晋。
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在赤壁大败,形成鼎立
以说带动细读,以写促进思考。 得从里头慢慢地杀起。 正是这么一位身怀大略的女儿,身在深闺却看透了“死而不僵”的贾府的现状,这却是那些制造出“造衅开端 ”的男子所看不到的。
如此一位深而不露的庶女,连曹公都忍不住借王熙凤之口暴发出一句喝彩:“好一位三姑娘!” 本着对“三姑娘”的偏爱,曹公不曾吝啬对于探春的笔墨,在这些生动的字里行间,作者一遍又一遍渲染 着贾探春的大智慧。 作为大观园诗社的发起人,却未见对其文笔的褒奖,我想此处的有意留白,定是希望读者自行体味探春的 诗作。不会忘记黛钗相竟词藻之时,探春面对白海棠吟诗的那句“芳心一点娇无力”,好像时刻遗憾着自己是女孩 ,面对衰落的贾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失落随处留迹。这句略带凄美的海棠诗,使我脑海中探春的形象被白色的花 香所包裹,真正的智慧就是如此圣洁不可侵。 而探春管家的阶段虽被大多数人奉为其聪明的体现,而于我来看,这不过是她大智慧的附属品,以一颗朴 素真诚的心维护着贾府。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探春的远嫁实则是带走了大观园最后一缕清醒智慧的思想,贾府败落终成定局。 而曹雪芹想通过探春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她智慧的境界之高,而是“落了片白茫茫真干净”这一智慧的景 象。 既可远瞻深虑,又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智慧如此,吾等只得叹叹。
简答题 《红》 《家》 《红》 《呐》 《红》 《呐》 《红》 《边》 《红》 《呐》 《红》 《边》 《红》 《呐》 《红》 《雷》 《三》 《老》
《三国》《红楼梦》为每年必考题,《红楼》简答题连续七年。 《边城》《呐喊》简答题频出现,《欧》《哈》《老》《茶》选择题常客。
二、有路可依
• 1、从诗词(包括回目)入手—— 《三国》《红楼梦》
浅谈文科附加名著阅读与复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名著经典的意义 • “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
社会责任感” • “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
疑探究的习惯” • “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 “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
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考试说明》——“名著(加考)”
万石千钧积累成 ——高一、高二阅读记
万石千钧积累成 ——高一、高二阅读记
• 一、书当快意读 • 二、会心多兴趣 • 三、疑义相与析 • 四、温故而知新
一、书当快意读
• 阅读经典,就是与先贤哲人超越时空的对话; 阅读经典,就是与文人墨客推心置腹的切磋; 阅读经典,可以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悲喜; 阅读经典,能够在抚掌击节后获启迪、得真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秋窗风雨夕 ——《红楼梦》四十五回林黛玉作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课前演讲: 学生自主准备,自己发言。 读罢《红楼梦》,人人都谓大观园为理想国,孕育出一个个精灵韵秀的奇女子,恰如其分的一句评价当属
曹公爱称“天下第一淫才”贾宝玉发出的那句“老天哪来的这么多的精华,造化出这些奇女儿来”。 细推这些奇女儿之中的智慧之人,大多数人会举黛钗,一个风流绝代,一个冷若皎月,然而,在我看来此
吴: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
在赤壁打败曹操。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 刘备。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继位。280年为西 晋所灭。(2—3课时)
二、会心多兴趣
2、诗词比较阅读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二、会心多兴趣
2、诗词比较阅读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二、会心多兴趣
4、电视电影推荐
《红楼梦》--------87版电视(王扶林导演)
《三国演义》----—94版电视(唐国强等主演) 10新版(陈建斌等主演)
《家》------------电影版 07版电视(汪俊导演)
《茶馆》----------话剧版(于是之等主演)
《老人与海》
《边城》
-----相关电影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高考题回顾
•
《红楼梦》:“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的含义。(08年)
• 《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 缘。” 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哪两个人物?(11年)
•
“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
幼主,一念答先皇。” 一诗说的是否是赵云,大部分同 学能回答对。但具体提问:汉水、当阳、两番扶主等细 节却很少有人能说全对,这时翻阅原著、互相讨论就非 常必要。(涉及四十一、六十一非连续的两回内容)
四、温故而知新
• 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注重记诵——遗忘规律(心理学:艾宾浩斯遗忘
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16年)
•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
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
黛玉 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17年)
• 《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 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 母的形象特点。(18年)
之势。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曹睿继位,司马懿得势。后曹奂 “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3—4课时)
三阵营
蜀:刘备得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不久关羽被
孙仅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诸葛亮 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3—4课时)
末两句写了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什么地方?(12年)
• 《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 一为“冷月葬诗魂” 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
魂”的依据 (14年)
•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
……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翁
出示相关研究文章
葬花吟
刘希夷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二、会心多兴趣
2、诗词比较阅读
学生作业
二、会心多兴趣
3、课前讲课后思
• 课前演讲: 学生自主准备,自己发言。 • 写读书笔记:读感结合,有所悟有所思。 •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 以说带动细读,以写促进思考。
学生的归纳整理和读后感
二、会心多兴趣
3、课前讲课后思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江苏考生
一、书当快意读
• 阅读经典,就是与先贤哲人超越时空的对话; 阅读经典,就是与文人墨客推心置腹的切磋; 阅读经典,可以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悲喜; 阅读经典,能够在抚掌击节后获启迪、得真知。
二、会心多兴趣
• 1、大南名著讲堂 • 2、诗词比较阅读 • 3、课前讲课后思 • 4、电视电影推荐
二、会心多兴趣
曲线) • 鼓励、鞭策双管齐下(营造满足感,紧张感)
四、温故而知新
• 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注重记诵——遗忘规律(心理学:艾宾浩斯遗忘
曲线) • 鼓励、鞭策双管齐下(营造满足感,紧张感)
万石千钧积累成 ——高一、高二阅读记
• 一、书当快意读 • 二、会心多兴趣 • 三、疑义相与析 • 四、温故而知新
我们的高三:为名著绘一张导航图
一、定位准确 二、有路可依 三、模拟行程 四、适当变通
一、定位准确
近几年高考名著题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选择题 《三》 《茶》 《呐》 《老》 《欧》 《三》 《边》 《子》 《哈》 《老》 《三》 《子》 《茶》 《哈》 《欧》 《三》 《呐》 《子》 《哈》 《老》 《三》 《子》 《边》 《哈》 《飞》 《欧》 《三》 《哈》 《茶》 《女》 《欧》 《三》 《边》 《老》 《雷》 《欧》 《三》 《边》 《哈》 《家》 《呐》 《红》 《边》 《哈》 《女》
《哈姆莱特》
……
借助不同艺术 门类的不同表现形 式,体会文学艺术 的独特美。
不用担心版本 的不尽人意,有时 候学生的吐槽、不 满也是有益的点评、 评论,也是他们对 作品的自我鉴赏和 思索。
三、疑义相与析
• 形成讨论的氛围 • 学生带动学生 • 创设阅读的成就感、优越感
例: 模拟选择题:“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
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
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
她的性格特征。(15年)
•
《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
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结合相
• 1、大南名著讲堂——《三国演义》
时间线:
(1—14回)序幕和大背景;(15—33回)曹操和袁绍斗争,高潮是官渡之 战;(34—50回)以赤壁之战为中心;(51—74回)刘备在诸葛亮辅佐下扩 展地盘;(75—85回)吴蜀斗争;(86—104回)诸葛亮南征北战;(105— 120回)三国归晋。
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在赤壁大败,形成鼎立
以说带动细读,以写促进思考。 得从里头慢慢地杀起。 正是这么一位身怀大略的女儿,身在深闺却看透了“死而不僵”的贾府的现状,这却是那些制造出“造衅开端 ”的男子所看不到的。
如此一位深而不露的庶女,连曹公都忍不住借王熙凤之口暴发出一句喝彩:“好一位三姑娘!” 本着对“三姑娘”的偏爱,曹公不曾吝啬对于探春的笔墨,在这些生动的字里行间,作者一遍又一遍渲染 着贾探春的大智慧。 作为大观园诗社的发起人,却未见对其文笔的褒奖,我想此处的有意留白,定是希望读者自行体味探春的 诗作。不会忘记黛钗相竟词藻之时,探春面对白海棠吟诗的那句“芳心一点娇无力”,好像时刻遗憾着自己是女孩 ,面对衰落的贾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失落随处留迹。这句略带凄美的海棠诗,使我脑海中探春的形象被白色的花 香所包裹,真正的智慧就是如此圣洁不可侵。 而探春管家的阶段虽被大多数人奉为其聪明的体现,而于我来看,这不过是她大智慧的附属品,以一颗朴 素真诚的心维护着贾府。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探春的远嫁实则是带走了大观园最后一缕清醒智慧的思想,贾府败落终成定局。 而曹雪芹想通过探春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她智慧的境界之高,而是“落了片白茫茫真干净”这一智慧的景 象。 既可远瞻深虑,又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智慧如此,吾等只得叹叹。
简答题 《红》 《家》 《红》 《呐》 《红》 《呐》 《红》 《边》 《红》 《呐》 《红》 《边》 《红》 《呐》 《红》 《雷》 《三》 《老》
《三国》《红楼梦》为每年必考题,《红楼》简答题连续七年。 《边城》《呐喊》简答题频出现,《欧》《哈》《老》《茶》选择题常客。
二、有路可依
• 1、从诗词(包括回目)入手—— 《三国》《红楼梦》
浅谈文科附加名著阅读与复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名著经典的意义 • “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
社会责任感” • “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
疑探究的习惯” • “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 “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
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考试说明》——“名著(加考)”
万石千钧积累成 ——高一、高二阅读记
万石千钧积累成 ——高一、高二阅读记
• 一、书当快意读 • 二、会心多兴趣 • 三、疑义相与析 • 四、温故而知新
一、书当快意读
• 阅读经典,就是与先贤哲人超越时空的对话; 阅读经典,就是与文人墨客推心置腹的切磋; 阅读经典,可以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悲喜; 阅读经典,能够在抚掌击节后获启迪、得真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秋窗风雨夕 ——《红楼梦》四十五回林黛玉作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课前演讲: 学生自主准备,自己发言。 读罢《红楼梦》,人人都谓大观园为理想国,孕育出一个个精灵韵秀的奇女子,恰如其分的一句评价当属
曹公爱称“天下第一淫才”贾宝玉发出的那句“老天哪来的这么多的精华,造化出这些奇女儿来”。 细推这些奇女儿之中的智慧之人,大多数人会举黛钗,一个风流绝代,一个冷若皎月,然而,在我看来此
吴: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
在赤壁打败曹操。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 刘备。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继位。280年为西 晋所灭。(2—3课时)
二、会心多兴趣
2、诗词比较阅读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二、会心多兴趣
2、诗词比较阅读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二、会心多兴趣
4、电视电影推荐
《红楼梦》--------87版电视(王扶林导演)
《三国演义》----—94版电视(唐国强等主演) 10新版(陈建斌等主演)
《家》------------电影版 07版电视(汪俊导演)
《茶馆》----------话剧版(于是之等主演)
《老人与海》
《边城》
-----相关电影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高考题回顾
•
《红楼梦》:“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的含义。(08年)
• 《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 缘。” 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哪两个人物?(11年)
•
“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
幼主,一念答先皇。” 一诗说的是否是赵云,大部分同 学能回答对。但具体提问:汉水、当阳、两番扶主等细 节却很少有人能说全对,这时翻阅原著、互相讨论就非 常必要。(涉及四十一、六十一非连续的两回内容)
四、温故而知新
• 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注重记诵——遗忘规律(心理学:艾宾浩斯遗忘
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16年)
•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
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
黛玉 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17年)
• 《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 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 母的形象特点。(18年)
之势。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曹睿继位,司马懿得势。后曹奂 “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3—4课时)
三阵营
蜀:刘备得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不久关羽被
孙仅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诸葛亮 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3—4课时)
末两句写了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什么地方?(12年)
• 《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 一为“冷月葬诗魂” 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
魂”的依据 (14年)
•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
……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翁
出示相关研究文章
葬花吟
刘希夷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二、会心多兴趣
2、诗词比较阅读
学生作业
二、会心多兴趣
3、课前讲课后思
• 课前演讲: 学生自主准备,自己发言。 • 写读书笔记:读感结合,有所悟有所思。 •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 以说带动细读,以写促进思考。
学生的归纳整理和读后感
二、会心多兴趣
3、课前讲课后思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江苏考生
一、书当快意读
• 阅读经典,就是与先贤哲人超越时空的对话; 阅读经典,就是与文人墨客推心置腹的切磋; 阅读经典,可以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悲喜; 阅读经典,能够在抚掌击节后获启迪、得真知。
二、会心多兴趣
• 1、大南名著讲堂 • 2、诗词比较阅读 • 3、课前讲课后思 • 4、电视电影推荐
二、会心多兴趣
曲线) • 鼓励、鞭策双管齐下(营造满足感,紧张感)
四、温故而知新
• 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注重记诵——遗忘规律(心理学:艾宾浩斯遗忘
曲线) • 鼓励、鞭策双管齐下(营造满足感,紧张感)
万石千钧积累成 ——高一、高二阅读记
• 一、书当快意读 • 二、会心多兴趣 • 三、疑义相与析 • 四、温故而知新
我们的高三:为名著绘一张导航图
一、定位准确 二、有路可依 三、模拟行程 四、适当变通
一、定位准确
近几年高考名著题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选择题 《三》 《茶》 《呐》 《老》 《欧》 《三》 《边》 《子》 《哈》 《老》 《三》 《子》 《茶》 《哈》 《欧》 《三》 《呐》 《子》 《哈》 《老》 《三》 《子》 《边》 《哈》 《飞》 《欧》 《三》 《哈》 《茶》 《女》 《欧》 《三》 《边》 《老》 《雷》 《欧》 《三》 《边》 《哈》 《家》 《呐》 《红》 《边》 《哈》 《女》
《哈姆莱特》
……
借助不同艺术 门类的不同表现形 式,体会文学艺术 的独特美。
不用担心版本 的不尽人意,有时 候学生的吐槽、不 满也是有益的点评、 评论,也是他们对 作品的自我鉴赏和 思索。
三、疑义相与析
• 形成讨论的氛围 • 学生带动学生 • 创设阅读的成就感、优越感
例: 模拟选择题:“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