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成因【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英语
简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成因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斯格特·菲茨杰拉德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征。
小说讲述了出身卑微的盖茨比为能进入美国上流社会,实现其“美国梦”,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积累财富,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故事。
对于这部作品,国内外争论的焦点也非常多。
有从女性形象分析,反应作者本人对美国20世纪20年代妇女及美国社会精神价值的严肃思考。
通过对黛西、乔丹、茱特尔三位女性性格、金钱观、爱情的描写,菲茨杰拉德成功刻画了那个时代美国社会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其外表虽然绚丽,但其本质是浅薄空虚的。
有分析作品中的“二元主角”现象,“二元主角”代表了梦想的两极:一个迷恋,一个清醒。
作者的矛盾态度也在两个主角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目前研究的最多的是导致盖茨比的悲剧的原因。
有人从爱情、金钱角度分析,也有人将其归结于当时的消费特点,更多评论家将盖茨比的死亡悲剧、梦想的破灭归结于美国梦。
但基于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以及故事本身的情节来看,盖茨比的悲剧成因远非是仅仅一个美国梦那么简单。
从社会和个人多角度分析更能全面解释盖茨比的悲剧,进而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批判美国社会中的“财阀野心”及其诱惑给人们带来的毁灭性代价。
因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出发来分析盖茨比的悲剧。
一、变质的美国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盖茨比的梦幻并非真正的美国梦,他的梦与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梦有本质上的差别。
二、“爵士时代”美国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关系。
以汤姆为代表的富人阶级和以盖茨比为代表的下层阶级的矛盾体现了这两个阶级的对立。
富人阶级始终瞧不起下层阶级出身的盖茨比,也暗示了盖茨比最终不可能成功的悲剧。
三、盖茨比的爱情理想主义。
盖茨比对于黛西近似女神的对待,明显地表现了他对理想的不遗余力的追求。
但是盖茨比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己心中的爱情对象只是自己美梦的化身,最后被人枪杀还不明白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之大。
四、金钱观对其梦想的扭曲。
处于下层阶级的盖茨比天真的以为金钱能让他的旧梦重温,为此他不择手段的积累金钱。
盖茨比将金钱, 这个虚幻的东西, 作为实现梦想的手段, 也就注定了他梦想的破灭。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写作背景设定为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
一战结束后,美国在战争中不仅未伤筋骨,反而大发了一笔军火财。
庞大的战时利润和充足的贸易机会使它很快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期,二十年代的美国出现了“飙升的年代”(The Roaring Times),经济空前繁荣。
在这一时期上升到极端重要地位的新工业不仅推动了其它部门的经济繁荣,也构成了改变美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的主要动力。
这个时候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清教主义和新教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勤俭、节约、自控的价值标准面临奢华、享乐、放纵等观念的挑战,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
菲茨杰拉德自己就生活在那个年代里,亲身经历了奢华享乐和生活破败后的穷困潦倒。
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兹杰拉德的杰作,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之一,。
菲兹杰拉德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对照其生前的奢侈享乐及死后的凄惨悲凉,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盛极一时的奢靡与不可避免的没落。
对于盖茨比的悲剧,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
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美国梦的幻灭导致了盖茨比梦想的破灭。
张礼龙(2008)曾写到:“盖茨比的追梦过程潜藏着黑社会的诸多凶险, 他的奋斗环境也令他丢失了原有的道德准则。
在通向财富的道路, 他把自己出卖给了敲诈勒索的大头目沃尔夫山姆, 成了黑道上的人。
美国梦演变到这一地步不仅失去了原先的积极意义, 而且也是极为有害的。
”由此可见,一个变质的美国梦对盖茨比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二,盖茨比的爱情理想。
出身贫寒的盖茨比痴心不改地追求因“贫富差距”而未能“终成眷属”的情人,却以失败身亡而告终。
吴建国(2006)写到:“盖茨比错就错在他过于天真纯朴, 看不透他所痴情的黛西也与其丈夫汤姆一样,已毫无真诚和良心可言, 有的只是自私、残忍、虚伪、狭隘, 以及对人的信念的摧残。
”错误的爱情观以及对爱情的过于理想加速了其悲剧的进程。
他的这一爱情理想至少在20世纪的美国是无法实现的,因为20 世纪的美国是一片道德和精神的荒原,这一梦想的最终破灭使盖茨比成了一个被“美国梦”引诱毁灭的悲剧人物。
第三,当时的消费文化导致了盖茨比的悲剧。
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休闲消费是以物质与情欲享受,向别人炫耀、得到虚荣为特征, 人与人之间相互嫉妒、攀比、互相诋毁, 以致美梦难圆,造成人们心理、道德上的堕落。
人们过度沉迷于对物质的要求,以获取
物质的极大化,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快感。
汪顺来、蔡玉辉(2004)指出盖茨比生长在那个消费盛行的时代,扭曲、病态的消费主义观注定了他的悲剧。
以上分别从美国梦、爱情、消费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对有可能是造成盖茨比的悲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我们也清楚的看到这些确实是盖茨比死亡悲剧的部分原因。
但单纯的从一个角度分析并不能真正解释盖茨比悲剧的原因,也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本文主要是从社会和个人多角度分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原因,进而揭示作者的真正目的——批判美国社会中的“财阀野心”及其诱惑给人们带来的毁灭性代价。
如同大多数深受美国梦启发的美国人民一样,盖茨比白手起家,不断聚敛财富,但是又因为美国社会中存在的阶级鸿沟而遭人唾弃。
同时爱情、金钱对其的影响,使其梦想扭曲并最终死于非命。
所以我们可以从美国梦、、阶级、爱情、金钱四个角度出发,分别阐述对其产生的诱惑,最后相互联系总结出其悲剧成因,进而得出作者的意图。
四、主要参考文献
程吴, 注定凄惨的爱情——《了不起的盏茨比>中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 第4期。
董衡巽,美国文学简史(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汪顺来、蔡玉辉,都是消费惹的祸--盖茨比悲剧的消费文化根源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4,第1期。
杨莉、徐颖果,一个反讽的爱情故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死亡、爱情与社会现实[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第5期。
张娟、王晋华,金钱的魅力——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要人物对钱的态度解读钱的多功能性[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第28期。
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 J] ,外国文学研究, 1998,第2期。
张树光,注定的悲剧情缘——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对黛西的爱恋[J],《内蒙古名族大学学报》,2010第1期。
F.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8.
Eloit,T.S,“Letter to Scott Fitzgerald”[A].in The Crack—Up.ed.Edm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