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儿童诗阅读与创作的教学模式、课型及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评形式: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儿童诗阅读与创作的教学模式、课型及程序
摘要:美读、赏读、写读是教材中儿童诗教学的主要模式,单篇、多篇、绘本模式是校本儿童诗教学的主要模式。

儿童诗创作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范文引路、阐释表达、片段仿制、篇章梳理、展示激励、修改评价、总结延伸、课外呈现等。

儿童诗创作的课型主要包括:欣赏课、模仿课、采风课、评价课、创作课等。

教师要从儿童发展的高度整体关照儿童诗的阅读和创作教学的联系和区别,在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儿童学习发展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与研究。

随着课改的深入,儿童诗教育研究得到了课程标准的界定并逐渐向素质教育纵深发展。

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演进逐渐影响并制约着农村儿童的生活习惯、认知方式、价值追求和成长空间,因此不能忽视契合儿童天性的儿童诗阅读与创作教学。

基于农村小学的儿童诗阅读与创作教学具有独创性、探索性、主体色彩和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构建儿童文化、立足童诗课堂、渗透童诗写法、倡导童诗创作理念、关注形神有机统一等方面对农村小学儿童诗阅读与创作的教学模式、课型及程序进行有效探索,力图为儿童诗阅读与创作教育理论及儿童精神文化的回归奠基探索理论性、实践性的路径。

一、儿童诗、儿童诗的阅读与创作的内涵及关系
(一)儿童诗
儿童诗是以儿童的视角去审视生活,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使用适合儿童接受的语言表现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儿童内心引起情感共鸣的儿童文学。

现代儿童文学意义上的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切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

儿童诗具有儿童特点和诗歌的特点。

儿童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纯真的情感、独特的情趣、精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

(二)儿童诗的阅读与创作的内涵
儿童诗的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儿童的立场,遵循儿童的心理和学习规律,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引导学生与儿童诗对话,展开想象,通过语言以及多种感官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吸收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

儿童诗的创作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童心、童趣依托优秀儿童诗的言语
范式,进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言语倾诉的创制的过程。

以儿童的眼光捕捉信息,以符合儿童心理状态的想象、语言,以敏锐的慧眼从生活中捕捉美的事物,熔铸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用精炼而富有节奏的形象化语言,有情趣地表现、解释、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揭示生活中蕴含的诗意,抒发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和情绪,创造美的境界。

(三)儿童诗的阅读与创作教学之间的关系
儿童诗的阅读与创作是儿童诗教学研究的两个重点。

儿童诗阅读教学是针对儿童诗文本进行的阅读、欣赏教学。

童诗文本的语言、构思、表达、诗意、童真等决定了童诗阅读教学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和轻灵的欢乐气氛。

儿童诗的阅读教学要通过“观其貌”、“寻其味”、“悟其道”这三个阶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真谛。

童诗创作跟习作相比较,更多的体现了儿童的独创性、探索性、主体色彩、个性特征以及言语运用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二、儿童诗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课型及程序
(一)教材中的儿童诗阅读教学
儿童诗的阅读教学与一般的阅读教学不同。

教材中儿童诗的阅读教学与一般的儿童的阅读教学比较相似。

教学模式如下:
1、美读
通过对优秀诗作的反复朗读以及对节奏、轻重的把握,读出诗歌蕴含的感情,体会童诗的童心、童趣、童诗、童话,进入童诗营造情境,形成愉悦的情致,美读成诵。

2、赏读
通过对优秀诗作的个性化阅读、欣赏、分析,理解诗作的语言、意境、情感、构思等方面的特点,评价诗歌的独特之处,新奇之处,激发儿童对儿童诗语言的兴致,强化语感。

3、写读
在赏读的基础上,通过对优秀诗作的诵读、感悟、内化,理解和领会诗作的思想情感,强化语言模仿冲动,进行发散思维,从横向或纵向引导,合作交流,通过习作完成语言模仿,体悟儿童诗的精妙,促进儿童对儿童诗言语格式、精神
建构的迁移,积淀语言精华,实现读写融合,以写促读。

教学程序如下:
第一教时的目标是读通文本,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学习生字,理解生词,初步把握儿童诗的内容。

教学过程是:导入,文本阅读,学习字词初步认识文本,感悟文本,理解词语句子,学习一部分段落或指导朗读,布置作业:朗读、感悟课文。

第二教时:复习、新授课文、练习延伸、读写训练、总结。

(二)校本教材中的儿童诗阅读教学
儿童诗专题阅读教学是指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感悟儿童诗语言、形象、意境的美,以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的精炼儿童诗的赏析、写作方法渗透为主的儿童诗阅读教学形式。

这类教学形式自由、节奏明快、方式灵活、情趣盎然、气氛活跃、效果显著,师生交流充分,情感碰撞强烈,个性张扬充分,主体地位突出,是理想的对话式的教学。

这类教学的程序有以下三种。

1、以一篇儿童诗进行的阅读教学形式:创设情境,一般是从儿童阅读感悟、儿童诗习作、儿童诗阅读感悟等方面挑起矛盾,为文本学习做铺垫。

儿童诗阅读教学所选择的儿童诗比较容易阅读,生字不多,词语容易理解,结构整体完整,学生完全能够自由阅读学习。

其主要环节是自由阅读儿童诗,检查阅读情况,指导朗读:读顺诗句、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从整体上把握儿童诗的形象、内容,感受儿童诗特点;欣赏感悟:从朗读中感受诗歌的用词、造句、构段、构思的特点,体会语言的表达方式;方法迁移:从简单的思维扩展到方法的运用,创作模仿式的儿童诗片段或儿童诗。

2、相似的儿童诗的阅读教学。

主题相似的儿童诗教学。

比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学校,人与自身等主题的教学。

选择同一主题的多篇儿童诗进行教学。

时代相近的儿童诗教学。

不同时代的儿童诗有个字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倾向,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儿童诗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作者不同主题的儿童诗作品教学。

不同国度的相似主题的儿童诗教学。

3、旨在拓展儿童兴趣的儿童诗阅读教学。

绘本儿童诗阅读,儿童诗专辑阅读,校本儿童诗教材阅读等。

三、儿童诗创作教学的教学模式、课型及程序
儿童诗创作教学主要是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教师创造教学来思考的。

儿童诗创作教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创作教学,而是指向教师和儿童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儿童诗创作的概念是对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拓展和开发。

儿童诗创作经历阅读感悟、积淀诗歌样式和语感能力锻炼,内化儿童诗的表现手法,模仿儿童诗的言语格式进行尝试习作,形成儿童诗写作的体验,经过大量阅读儿童诗文本,感悟儿童诗构思的技巧,形成儿童诗习作的实践经验,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之后形成创作意识,自主尝试创作,进而自由创作。

(二)儿童诗创作的教学模式
1、范文引路:范文是基于儿童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习特征选择的儿童诗文本。

范文的语言、格式、意象、主题略高于受教育的儿童的认知水平,适宜激发儿童的言语能力的发展。

2、阐释表达:疏通词句,自由朗读,从字词句、意象、段落、结构等方面进行个性表达。

教师从整体设计宏观的问题进行引导,对学生喜爱的语句、段落、意象进行对话,感受儿童诗的构思和表达手法及其儿童情趣。

3、片段仿制:从儿童诗作者的视角进行发散迁移,对儿童诗的表达空白进行补白,形成片段,向儿童诗模型过渡。

4、篇章梳理:对片段进行整理,形成初步的儿童诗模型,合作交流,相互借鉴,为儿童诗篇章奠基。

5、展示激励:当堂诵读自己创制的儿童诗,引导学生交流、评价,梳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向精致化儿童诗过渡。

6、修改评价:自主修改,合作交流,形成比较满意的儿童诗片段或整篇儿童诗,初步形成儿童诗的面貌。

7、总结延伸:儿童诗习作向课外延伸,自读自悟,相互评价,形成儿童诗习作的感悟文本,形成儿童诗阅读与创作的习惯。

8、课外呈现:利用儿童诗日记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儿童主动上交课外儿童诗创作,为下一节儿童诗阅读与创作课积累素材。

(三)儿童诗创作的课型
根据儿童诗创作的概念,我们确立了不同创新程度的儿童诗创作指导课的类型。

1、儿童诗欣赏课。

这类课型主要是欣赏感悟儿童诗奇特的创作方法和儿童情趣,学习想象的范式进行表达,体会意象和情景,形成儿童诗创作的基本图示。

2、儿童诗模仿课。

模仿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天性。

模仿课分为以形式为突破的仿造和以内容为突破模仿,以言语形式为主的仿写主要是为了让儿童尽快感受到儿童创造的可能性及创造的乐趣,增强儿童学习儿童诗及创作的兴趣和信心。

以内容为突破的儿童诗模仿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践中,通过读诗、说诗、悟诗激发儿童自主萌发诗性、涌动诗情、飞扬诗心、创作诗篇。

要抓住儿童生活孕育的时机进行指导。

下雪了,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打闹、欢笑、奔跑。

他们的笑声和无拘无束的生活就是校园的点缀。

他们因为雪的到来而乐此不疲。

我们就可以选择雪的话题进行儿童诗阅读和创作教学。

比如以金波的《假如我是一片雪花》为模板,以雪为话题进行儿童仿写。

3、儿童诗采风课。

采风是通过对自然、社会环境感受、体验之后再自然地环境下进行积淀儿童诗材料的综合实践课。

课前教师要选择实践交流的场所,实践交流时要让儿童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实践活动中要组织交流,及时记录感悟,写下优美的语句,讨论经历的体验心得,尝试写日记体儿童诗。

写作任务放在课外,为后期的评价课做准备。

4、儿童诗评价课。

这是儿童诗欣赏课的延伸和继续。

儿童自己进行的儿童诗习作与名家名篇有很大的距离,与老师创作的儿童诗也有很大的差距。

评价主要关注儿童诗的词语、语句、节奏、结构的特点。

词语要关注色彩、情感、语体等,经常运用换词、比较、感悟等方式进行评价词语运用的水平。

要从横向和纵向上比较儿童习作的进步程度。

5、儿童诗创作课。

儿童诗创作是儿童诗创作教学的最高阶段,是儿童积淀了儿童诗文本格式、构思方式、表现手法之后进行了儿童诗创作尝试的指导课。

创作主要从不同的表现视角,想象的故事世界,奇特的理想追求,浪漫的虚幻构思等方面进行尝试营造儿童诗的片段和诗篇。

儿童诗创作要关注形神统一。

形似是迈出儿童诗模仿的第一步。

这得益于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及模仿的天性。

神似是童诗语言形式迁移指向儿童自主认识和自主表达的境界,是很自然的东西,就像呼吸一样。

从形似走向神似的关键是要做好模仿练习的层次,重视观察视角与表达形式的独特。

形神有机统一来源于儿童敏锐的观察、独特的思维以及对弱势生命世界的体认。

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片段仿写不要妨碍诗歌的整体性。

只有形神匹配才会浑然天成。

四、结束语
儿童诗阅读与创作的模式、课型、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

阅读与创作教学有很大的相关性,阅读与创作的教学重点不同,难点不同,教学方式、程序、策略也不完全相同。

发展阅读能力、培养言语表达能力、欣赏水平、审美能力的目标是一致的,课内外结合的思想是一致的。

因此,两类教学现象只是儿童诗教学研究的两个侧面。

很多研究往往更加关注儿童诗的创作或习作,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儿童诗的阅读教学,导致了儿童诗积淀的虚化,加剧了儿童表达的去儿童化。

因此,教师要从儿童发展的高度整体关照儿童诗的阅读和创作教学的联系和区别,在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儿童学习发展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