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省中小学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大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吉林省中⼩学消防安全知识⽹络⼤赛
⽣命只有⼀次,它是那么的宝贵,⼜是那么的脆弱。懂得⼀些消防知识可能会让你的⽣命更快乐,更幸福,更美好!下⾯是关于吉林省中⼩学消防安全知识⽹络⼤赛,欢迎⼤家登陆参加!
点击登陆<<<
全国中⼩学消防安全知识⽹络⼤赛登陆⼊⼝
⽕是⼈类赖以⽣存和发展的⼀种⾃然⼒。使⽤⽕是⼈类进化的标志,是⼈类征服⾃然的武器和⼿段,但是⽕和其他事物⼀样也具有两重性;⽕给⼈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促进了⼈类物质⽂明的不断发展,但⽕⼜能成为⼀种具有很⼤破坏性的灾害,给⼈类的⽣活、⽣产乃⾄⽣命安全构成了很⼤的成胁。⼈类⽤⽕的历史,也是⼀部同⽕灾作⽃争的历史。⽕灾,是在时间和空问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灾的定义及分类
⽕灾,是指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换句话说,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造成损害的燃烧对象,都称为⽕灾。根据⽕灾燃烧的物质的特证,⽕灾分为四类:
1、A类⽕灾:指固体物质⽕灾。如⽊材、棉、⿇、纸张等;
2、B类⽕灾:指液体⽕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灾。如汽油、煤油、沥青、⽯蜡等;
3、C类⽕灾:指⽓体⽕灾。如煤⽓、天然⽓、氢、甲烷等。
4、D类⽕灾:指⾦属⽕灾。如钾、钠、镁等
(⼆)燃烧条件
燃烧过程的发⽣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源)。
燃烧需要⼀定的条件,如果不具备⼀定的条件,燃烧就不会发⽣。⼈民在长期⽤⽕的实践中证明,要发⽣燃烧,必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第⼀个条件,可燃物。凡能在空⽓、氧⽓或其它氧化剂中发⽣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如⽊材氢⽓液化⽓⽓油煤炭纸张等等。可燃物如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体三⼤类。对于三种状态的可燃物来说,其燃烧难易程度是不同的,⼀般是⽓体⽐较容易,其次是液体,最后是固体。
第⼆个是助燃物。也可说是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质相结合并能帮助、⽀持和导致着⽕或爆炸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助燃物,实质上是氧化剂, 氧化剂是⼀种能氧化其它物质⽽本⾝被还原的物质。氧化剂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氧⽓。空⽓、氯、溴、氯酸钾、过氧化钠等都是氧化剂,都能帮助和⽀持燃烧。⼈们通常所说的助燃物是指空⽓,空⽓中的氧⽓含量为21%。
第三个是点⽕源。凡中能引起可燃物着⽕或爆炸的热源,统称为点⽕源(⼜称着⽕源),通常⼈们把⼀个⽕种引燃其它物质的过程称为点⽕。所谓点⽕,就是给可燃物质提供⼀个能量,在这个能量的作⽤下,可燃物与与助燃物发⽣剧烈反应引起着⽕。常见的点⽕源种类很多,根据⽕源能量来源不同,可分为明⽕焰、炽热体、⽕星、电⽕花、化学反应热和⽣物热、光辐射。
实验证明,燃烧不仅必需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源,并且满⾜相互之间的数量⽐例,同时还必需使三者结合、相互作⽤。否则,燃烧也不能发⽣(例如:在⼀间房⼦⾥,有⽊料等可燃物,有满空间的助燃物(空⽓),也有⽕源(电源),构成燃烧的条件具在,可是并没有发⽣燃烧现象,这就是因为这些条件没有相互作⽤的缘故。
(三)燃烧类型
燃烧按其形式的条件的瞬间发⽣的特点,⼀般分为闪燃、着⽕、⾃燃、爆炸四种类型,它们具有共同的特证,但表现形式不同。
1.闪燃。⼀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
2.着⽕。可燃物质在空⽓中与⽕源接触达到某⼀温度时,开始产⽣有⽕焰的燃烧,并在⽕源移去后能继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着⽕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以出现⽕焰为特证,这是⽇常⽣产、⽣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例如:打⽕机点燃纸张) 。
3.⾃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花、⽕焰等⽕源的作⽤下,因受热或⾃⾝发热并蓄热所产⽣的⾃⾏着⽕现象,叫⾃燃。在规定的条件下, 可燃物质发⽣⾃燃的最底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
根据热的来源不同,物质的⾃燃可分为受热⾃燃和⾃热⾃燃两⼤类。
物质受热⾃燃和⾃热⾃燃,两种现象本质是⼀样的,只是⾃燃的初始热量来源不同,前者虽不是明⽕接触,⽽是受外部加热的作⽤。后者是物质内部发⽣物理、⽣物、化学作⽤的热效应。造成成⾃热⾃燃的热能有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吸附热等。
4.爆炸。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温度、压⼒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爆炸按其爆炸过程的性质,通常分为核爆炸、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1)核爆炸。由于原⼦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原⼦弹氢弹中⼦弹的爆炸,就属于核爆炸)
(2)物理爆炸。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体,体积迅速膨胀,使容器压⼒急剧增加,由于超压⼒和应⼒变化使容器发⽣爆炸。例如:蒸⽓锅炉、压缩及液化⽓钢瓶的爆炸等,都属于物理爆炸。
(3)化学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温度、压⼒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形成的爆炸现象,称为化学爆炸。例如:可燃⽓体,蒸⽓和粉尘与空⽓形成的混合物爆炸,爆药的爆炸等都属于化学爆炸。这种爆炸的速度很快,每秒可达到⼏⼗⽶到⼏千⽶。
四、扑救⽕灾的基本⽅法
根据物质的燃烧原理,灭⽕的基本⽅法,就是为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燃烧的反⽅过程所采取的⼀些措施,灭⽕的⽅法有四种
(⼀)冷却法
冷却法,就是⽤⽔冷却灭⽕,这是扑救⽕灾的常⽤⽅法,直接扑灭⽕灾外,使⽤⽔冷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建筑构件、⽣产装置、容器等。
(⼆)隔离法
根据发⽣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质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
(三)窒息法
窒息法, 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燃烧需要⾜够的空⽓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空⽓流⼊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熄灭(⽯棉布、温棉被等)
(四)抑制法
抑制法,就是使灭⽕剂参与燃烧的链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使燃烧反⽅停⽌(⼲粉灭⽕剂,原来还有1211)。
在⽕场上采⽤哪种灭⽕⽅法,应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燃烧特点和⽕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技术装备的性能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