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试卷第1页,共14页绝密★启用前【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6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据统计,我国城市地铁客运量在城市公共交通整体占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相比,我国一线城市的人口密度更大、交通更拥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城市地铁交通的主要优势组合正确的是①减轻地面沉降②运行速度快③适合所有特大城市④减轻环境污染⑤节省能源⑥方便人们出行A .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②④⑤⑥D .③④⑤⑥ 2、“城市地铁APP”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可能为 A .GIS B .RS C .GPS D .数字地球“候鸟老人”指每到冬天,就由北方到南方过冬的老人。

每年冬季,东北三省20多万老人到海南过冬,在三亚享受冬日暖阳。

3、下列现象中与 “候鸟老人”形成因素相同的是试卷第2页,共14页A .我国人口由内陆向东南沿海迁移B .日本人口由本州岛向北海道、九州和四国迁移C .美国人口由“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迁移D .俄罗斯人口由欧洲向西伯利亚地区迁移4、东北三省众多的“候鸟老人”赴三亚过冬可能对三亚产生的影响有A .导致就业困难B .导致房价、日常生活服务和消费品价格上涨C .有利于东北文化的传播D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每年高考举行时,最接近的节气是A .立夏B .小满C .芒种D .夏至 6、下列节气与地理现象相符的是A .清明 —— 华北地区播种小麦B .大暑 ——长江中游伏旱天气C .霜降 —— 江南丘陵油菜花开D .大寒 ——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试卷第3页,共14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28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28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注意:①本试卷共8页,共33题,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②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③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中,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

读图,完成1-2各题。

1. 若黄赤交角大小为23°,则②的度数为()A. 23°B. 46°C. 67°D. 90°2. 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26′,若黄赤交角增大到24°26′,则( )A. 热带范围增大1°B. 北温带范围减小1°C. 北寒带范围增大1°D. 南寒带范围减小1°3.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主要是因为()A.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B.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C. 空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读下图,回答4-6各题。

4. 若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压A地低于B地B. 气温A地低于B地C. A地空气受热下降D. B地空气冷却下降5. 若该图为中纬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 一般来说,A处为多雨地带,B是少雨带B. B处气温高于A处C. ②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D. 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度地区6. 若此图为南亚夏季季风环流侧视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可能为印度洋的是B 地B. 可能为亚洲大陆的是A 地C. 南亚的东南风是图中的②箭头D. 该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图1示意某地区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7~8题。

辽宁省庄河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

辽宁省庄河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

2018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每小题1.5分,共60分)巴丹吉林沙漠以沙山与湖泊相伴的独特景观而闻名。

该区域常年的降水量虽然只有105mm左右,但研究发现,沙漠的干沙层厚度仅有20cm左右,20cm之下为湿沙层。

据下图完成1-3题。

1. 巴丹吉林沙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高山环绕,水汽难以到达 B.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C.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 D.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2. 巴丹吉林沙漠常年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南风C.西北风 D.东北风3. 导致该沙漠区有众多湖泊发育的有利条件是①沙山区存在较强的有效降水②沙漠区表层入渗率高③沙层受蒸发作用影响深度大④植物蒸腾消耗的水分少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 读右图,近30年来石家庄、邢台、邯郸的平原地区,大量盐碱地未经治理而脱盐,主要原因是A.大气降水大大增加,对盐碱地淋洗作用大B.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只有大气降水洗盐过程而没有返盐过程C.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带走大量盐分D.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物作用脱盐近年来,中国清洁能源发展中弃风(风能发电)、弃光(光伏发电)等现象不断蔓延,且呈加剧态势。

仅2016年前三季度,新疆、甘肃弃风率分别高达41%和46%;西部五省区弃光率为19.7%,其中新疆弃光率为32.4%,甘肃弃光率为32.1%.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海上风电却正在稳步推进。

据此完成5-6题。

5. 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开发海上风电的优势在于A.风电资源更丰富B.接近负荷中心C.建设难度更小D.发电成本更低6. 破解西部地区弃风弃光困局的主要途径有①在西部地区鼓励“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②积极推进跨区交易及电网调度③推进科技创新,降低风电、光电的发电成本④加大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的力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I)卷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I)卷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98分)1. (2分) (2016高三下·菏泽模拟) 读图甲和图乙,甘德机场(图乙)位于甲国首都(图甲)的()A . 西北方向B . 西南方向C . 东北方向D . 东南方向2. (2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判读如图两幅图;有关AB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AB都在西半球B . 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A在南半球,B在北半球C . A在B的西北方向,A在西半球,B在东半球D . A在B的西南方向,A在北半球,B在南半球3. (4分)(2016·南京模拟) 读巴蜀某古镇布局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可见右图景观的地点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影响该古镇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 . 台风B . 泥石流C . 滑坡D . 寒潮4. (4分) (2017高二下·浙江会考) 下图是我国太湖平原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工业布局不合理的是()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2)将长途汽车客运总站⑤搬迁至⑥地的好处有()①减轻当地生态环境压力②缓解城市中心交通拥堵状况③加强铁路与公路联运,方便旅客集散④位于城市边缘地租低,大幅降低运营成本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5. (6分) (2018高二下·上饶期末)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30°N)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绘制的该地区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陡崖②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A . 20mB . 40mC . 95mD . 100m(2)图中陡崖①②③④四处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是()A . ①处B . ②处C . ③处D . ④处(3)当图中⑤地某一直立物体朝向正北的影子长度与其高度相等时,当地所处的月份可能为()A . 3月或5月B . 6月或7月C . 8月或10月D . 11月或1月6. (2分) (2016高三下·九江模拟)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高地分别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实测各地的高程,并绘制出地形剖面图。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 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 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 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 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 河流水量B. 土壤肥力C. 川地面积D. 林木蓄积量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山地可能是( ) A. 秦岭 B. 太行山 C. 大兴安岭 D. 雪峰山 4.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 B. 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 东西坡降水量800m 附近差异最大 D. 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

武都(位置见图 )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 ②年温差较小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海拔较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不便 B. 人力成本上升 C. 土质退化 D. 种植面积扩大 下图示意黄河宁夏段。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6分)1. (2分) (2020高二下·渭滨期末) 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

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A . 气温年较差B .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C . 夏季风的风向D . 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2. (2分) (2017高三上·奉新月考)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 . 地壳运动所致B . 内力作用所致C . 岩浆活动所致D . 外力作用所致3. (4分) (2020高二下·苏州期末) 下图为2020年5月11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日,最可能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的是()A . 黑龙江中部地区B . 北京市C . 山东南部地区D . 重庆市(2)此时,甲地的天气状况为()A . 阴雨,东南风B . 晴朗,东北风C . 阴雨,西南风D . 晴朗,西北风4. (4分)(2017·浙江模拟) 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下图为该区域1975~2005年间耕地重心变化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时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A . 东进B . 南下C . 西扩D . 北上(2) 2000~2005年间耕地重心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A . 土地沙化B . 耕地撂荒C . 退耕还草D . 自然灾害5. (2分) (2014高一上·遂宁期末) 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A .B .C .D .6. (6分) (2016高三上·重庆期中) 雪线是指高纬度或中高山区常年积雪区和消融区的分界线。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A . 阳坡和背风坡B . 阴坡和背风坡C . 阴坡和迎风坡D . 阳坡和迎风坡(2)与图示雪线分布特征相似的山脉()A . 阿尔卑斯山脉B . 珠穆朗玛峰C . 新疆博格达峰D . 乞力马扎罗山(3)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A . 高山草甸B . 高寒荒漠C . 针阔混交林D . 高山针叶林7. (6分) (2017高二下·安徽期中) 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

辽宁省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辽宁省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辽宁省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5题;共58分)1. (8分) (2017高一下·南沙月考) 根据统计美国每7秒钟迎接一个新生命,每31秒钟进入一名新移民。

美国人口普查局2007年年底发布报告称,美国人口总数为3.03亿左右。

结合左、右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1)美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乙中的第()阶段,遇到的问题是()A . Ⅴ人口急剧膨胀B . Ⅳ人口老龄化C . Ⅱ人口增长停滞D . Ⅲ人口平均寿命低(2)下列能正确反映美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 . 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 . 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机械增长较缓C . 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缓,机械增长较快D . 主要受国内移民的影响(3)人口增长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 . 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B . 减缓就业压力C . 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D . 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4)中国与美国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是()A . 人口自然增长率猛增B . 人口负增长C . 人口老龄化严重D . 人口压力小2. (4分) (2017高一下·沾益月考)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最可能表示()A . 从北美迁入拉丁美洲B . 从亚洲前往拉丁美洲C . 从非洲迁往西亚D . 从欧洲迁往亚洲(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减轻了乙地区的就业压力B . 为乙地区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C . 加重了甲地区的环境压力D . 对甲地区人们的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作用3. (4分) (2020高二上·宁城期末)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本地区人口流动的分析正确的是()A . A省份为人口流出区,流动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B . B省份为人口流入区,大量人口流入该省份的主要原因是地处沿海,经济发达C . C省份是人口流出区,流出的原因是为了经商、务工D . D省份是这一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所以是人口流入区(2)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 . 边境线漫长,对外联系不便B . 地表崎岖,交通不便C . 资源贫乏,能源紧缺D . 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4. (2分) (2019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下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是()A . 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B . 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C . 追求更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D .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5. (4分) (2019高一下·大庆月考) 图是“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辽宁高二高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二高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二高中地理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分析表格数据,回答1~3题。

A.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少B.冬季凉爽,夏季温暖,降水较少C.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降水较多D.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多【2】这说明日本的气候是A.深受大陆影响的季风气候B.深受海洋影响的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3】若你到日本旅游,不能进行的项目是A.泡温泉B.滑雪C.赏樱花D.雨林探险2.读“非洲主要气候类型”图,非洲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3.该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城个数与总县城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

读图回答5~7题。

【1】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①峰值均出现在4——6月②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③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④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①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②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③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④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②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③治理黄河的关键是加固下游两岸大堤④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关于印度与我国国情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口大国B.农业大国C.降水季节变化大D.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亚热带5.东亚、南亚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B.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C.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D.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6.中东输出的石油,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出。

图中B石油输出路线是A.波斯湾一地中海一大西洋一西欧B.波斯湾一好望角一大西洋一西欧、北美C.波斯湾一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日本D.波斯湾一阿拉伯海一印度洋一澳大利亚7.当地中海沿岸地区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A.南京高温多雨B.亚洲热低压势力强C.北京昼长夜短D.南极考察正处于最佳时期8.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14题。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文)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文)

辽宁省高二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文)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 (共4题;共44分)1. (12分)下图是东南亚部分区域图。

关于图示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河流短促,水能资源丰富B . 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C . 该区域地处赤道附近,多对流雨D . 农业以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为主,单产高机械化水平高2. (8分) (2017高三上·衡水月考)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

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 . 雨水B . 地下水C . 湖泊水D . 人工提水(2)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A . 2~6月B . 5~9月C . 8~12月D . 11月~次年4月3. (12分) (2013高一上·隆回月考)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完成下题(1)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 . 赤道低气压B . 副热带高气压带C . 副极地低气压带D . 极地高气压带(2)下列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4. (12分)下列关于甲、乙地的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 . 甲地终年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

C . 乙地气候是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成。

D . 甲地终年湿润多雨,乙地夏季多雨。

二、综合题(本卷共4小题,共56分。

) (共4题;共56分)5. (16分) (2020高二上·广西月考) 下图为我国南方区域土地利用及气候资料图。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2021年整理)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2021年整理)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的全部内容。

版)庄河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1—5 DCCCA 6—10 BCAAD 11—15 DDBDA16—20 DBDAD 21-25 AACCD 25—30 ABBDC二、综合题:(共40分)31.(14分)(1)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河水和地下水可供灌溉。

(4分)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

(1分)(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协作密切;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有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

(4分)(3)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足,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

(3分)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2分)32.(11分)(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挟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沿海水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条件好,水温适宜;入海口附近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和自我保护.(3分)(2)秋冬季节,与黄海相比,渤海海域昼更短、夜更长(纬度高),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海域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降温快,水温低(黄海纬度低,水深,散热慢,水温高);此季节多吹偏北风,受高纬冷水南下影响,渤海水温较低.(3分)(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小;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辽宁省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图1是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A .120米B .130米C .140米D .150米2.如发生强降水,最容易受到洪灾冲击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3.图中四地平均坡度最大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图2显示的是某科研工作者在我国某山区海拔3700米处拍摄的冰川和雪莲花盛开景象(该地位于43°5'N ,86°48'E;距离所在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的西南约120千米处)。

据此回答4~6题。

4.该照片的拍照地点应位于( )A .秦岭B .长白山C .天山D .昆仑山5.此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 .3月下旬B .5月中旬C .7月上旬D .9月上旬6.雪莲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药用价值极高。

近50年以来,该山地的野生雪莲的分布( )A .高度变化不大B .高度随雪线而增高C .高度大幅降低D .面积在逐年扩大7.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 (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8.联合国迄今就可持续发展问题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在 举行。

( )A .里约热内卢B .约翰内斯堡C .斯德哥尔摩D .北京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里。

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化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

近年来,三江源地图1图2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每小题1.5分,共60分)巴丹吉林沙漠以沙山与湖泊相伴的独特景观而闻名。

该区域常年的降水量虽然只有105mm 左右,但研究发现,沙漠的干沙层厚度仅有20cm左右,20cm之下为湿沙层。

据下图完成1~3题。

1. 巴丹吉林沙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高山环绕,水汽难以到达B.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C.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D.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2. 巴丹吉林沙漠常年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3. 导致该沙漠区有众多湖泊发育的有利条件是①沙山区存在较强的有效降水②沙漠区表层入渗率高③沙层受蒸发作用影响深度大④植物蒸腾消耗的水分少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4. 读图,近30年来石家庄、邢台、邯郸的平原地区,大量盐碱地未经治理而脱盐,主要原因是A.大气降水大大增加,对盐碱地淋洗作用大B.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只有大气降水洗盐过程而没有返盐过程C.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带走大量盐分D.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物作用脱盐近年来,中国清洁能源发展中弃风(风能发电)、弃光(光伏发电)等现象不断蔓延,且呈加剧态势。

仅2016年前三季度,新疆、甘肃弃风率分别高达41%和46%;西部五省区弃光率为19.7%,其中新疆弃光率为32.4%,甘肃弃光率为32.1%.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海上风电却正在稳步推进。

据此完成5-6题。

5. 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开发海上风电的优势在于A.风电资源更丰富B.接近负荷中心C.建设难度更小D.发电成本更低6. 破解西部地区弃风弃光困局的主要途径有①在西部地区鼓励“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②积极推进跨区交易及电网调度③推进科技创新,降低风电、光电的发电成本④加大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的力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为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其中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A. ①B.②C. ③D.④8.“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B.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比重提高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9. 2015年底,上海外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的原因是①房价不断上涨②制造业减少③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④人口容量已饱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四省区中,临海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1.图中四省区中,陆上与邻国接壤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2.图中四省区中,纬度最高、位置最偏东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人口数据”,其人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

完成13~14题。

13. 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 贵州省B. 青海省C. 江苏省D. 上海市14.该省级行政区①总人口数持续增加②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③人口流出现象严重④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下图是沿东经109°E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5~16题。

15.①②地区的区域特征是A.①地由于②地的阻挡而免受寒潮的侵袭B.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种植双季稻C.长江最大的支流流经①地区D.①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16.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

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7~18题。

17.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B.6~7月C.6~8月D.5~8月18.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针对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与其对应的“药方”正确的是A.“大量脱发”——加高、加固堤坝B.“动脉阻塞”——建立自然保护区C.“腹泻”——退耕还林、还草D.“脚肿”——在下游修筑梯田20.在黄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措施中,合理的是A.扩大小麦种植面积B.大规模使用森林资源C.上游段实行梯级开发D.降低流域的防洪标准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建设初具规模,图5示意我国高铁线网中的4条线路,甲、乙是省级行政中心,也是重要铁路枢纽。

读图,回答第21题。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附近铁路建设桥隧工程量大 B. 乙地附近铁路运行受洪涝影响大C.线路②跨越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 线路④经过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据此,回答第22~23题。

22. 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 B. 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 D. 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23.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在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wu)源,有一古村落地形外貌竟然酷似耐克的标志,人们戏称之为“耐克村落”。

其房屋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梯田环绕,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

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丰收成果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huang)岭晒秋”。

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24~26题。

24. 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阳光充足B.地形崎岖C. 河网密布D.动植物资源丰富25. 下列农产品最不可能出现在当地居民房顶和晒架上的是A.油菜籽B.茶叶C. 稻谷D.剑麻26. 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此时到这里旅游,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是A. 防雨物品B.防晒物品C. 防寒衣物D.薄衣短衫2015年“特色小镇”为浙江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下图为浙江某“特色小镇”和佛山某专业镇内部联系网络示意图。

读图完成27~28题27. 佛山某专业镇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廉价劳动力B.市场C.技术D.原料28.与佛山某专业镇相比,浙江某“特色小镇”的优势是①生产联系更紧密②科技水平更高③信息交流更快捷④原料投入更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读图,回答29~30题。

29.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30.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读图,回答31~32题。

31.本地区蕴藏量较丰富,且属于可再生新能源的是:A. 水能、太阳能B.太阳能、地热能C. 地热能、天然气D.风能、煤32.雅鲁藏布江谷地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A.二氧化碳浓度高B.气温低,水分蒸发量小C.雨量适当D.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图9是“我国某岛屿示意图”,读图回答33~34题。

3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宜晒盐的是:A. ①B. ② C .③ D. ④34. 该岛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其中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是A. 茶树B. 毛竹C. 樟树D. 落叶松下图是“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图”(图1)和“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和生态定位图”(图2)。

读图回答35~37题。

35. 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D.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36.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37.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38~40题。

38.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39.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40.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第Ⅱ卷综合题(总计40分)注意事项: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共4小题,总计40分,请将答案用钢笔或水性笔填写在答题纸的正确位置上。

4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传统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辽中南工业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材料二:“东北平原地形图”和“辽中南地区简图”。

材料三:所经60余年的发展,辽中南工业基地也出现了技术设备落后,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1)与长江中下游比较,简述PQ河段不同的水文特征。

(3分)(2)简述鞍山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分)(3)国家提出“振兴东北”的计划,针对辽中南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你有哪些建议。

(3分)42.(1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知名导演张艺谋语)。

温润的气候、丰沛的自然资源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名。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