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与小学在学习有哪些改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与小学在学习有哪些改变
小升初基本结束,又一拨孩子顺利升入了初中。

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年龄只长一岁,但学生遭遇的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认清这些即将发生的变化,为学生尽快适应初一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必要。

小升初衔接:初一与小学的不同
1、课程设置和要求不同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小学开设的课程以外,初中还增加了政治、生物、历史、地理等课程,初二、初三还增加了物理、化学,而且每门学科的内容都趋向专门化和系统化,如数学,小学是学算术,初中开始学习代数和几何。

另外,学科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概念性强,提高了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题目的难度与小学相比也加大了许多。

由于初中课程增多,难度加大,故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系统的学习,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上课时要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要当堂理解并全部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并及时做好课后复习,整理笔记。

初中老师讲课的速度比小学老师要快得多,如果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造成知识上的缺漏。

由于知识连贯性强,少上一课,将影响一个环节。

因此,家长必须督促孩子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以降低小升初衔接上的坡度。

2、课时安排上不同
初中课堂教学中,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比小学少,课内作业练习时间少,巩固知识的方法与小学也不尽相同,初中教学更多需要学生课后不断思考总结与提高。

小学生每天回家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作业,因为作业完成了,今天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而初中的作业是多样的,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只是当天课程的巩固或者是第二天的预习,而中学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初中生必须做更多的课外作业才能跟得上老师的步伐。

有部分学生会说,我每天作业都完成了,为什么我的成绩得不到
进步呢?当孩子产生这样的困惑时,家长需要指导孩子学会自己整理知识,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类和综合;告诉他,课听懂、作业会做仅是初级阶段,还要追求融会贯通和熟练运用。

培养孩子学习上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教会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的方法,帮助孩子提高自学能力。

3、老师教学方式不同
小学老师讲课形象生动、活泼,他们比较重视使用教具、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变换形式、创设情境、学娱结合,这些都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适应。

可升入初中后,根据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老师往往注重引导孩子由原先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初中的课程中规律性的知识越来越多,由于学习内容的变化,初中老师上课的时候更注重讲清概念,课堂上分析演示较多,不再像小学时那么形式多样。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学,开动脑筋听。

教师在课堂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4、学生学习方式不同
初中则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老师不可能再天天盯着孩子,而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自觉性、主动性是初中生必须过关的。

对此,家长在孩子刚入初中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预习功课,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教会孩子如何找重点和难点。

除此以外,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取决于课堂45分钟的效率,所以一定要保持注意力,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步做到“三会”:会预习,能够在预习的时候画出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疑问;会听课,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做必要的笔记;会复习,课后要能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做个小结,整理笔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然后进行练习和错题矫正。

5、作息时间不同
初中生课外作业的难度比小学生的大,时间比小学长,为了让孩子有效利用时间,家长要指导孩子制订一套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快速
适应初中生活,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息时间要科学合理,执行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下去。

家长还要经常检查、督促孩子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和计划进行各项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做到“三个不罢休”即:当天功课未完成不罢休、当周目标未实现不罢休、当月成绩未提高不罢休。

必要的时候,家长与孩子一起每天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一般说来,制订作息时间和计划应注意四点:一是根据用脑规律,科学安排时间。

比如说,背诵英语和语文最好在起床后半小时或临睡前半小时进行。

二是要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

三是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时间,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四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运动和睡眠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