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眼科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帝内经》首次从解剖学的角度提出40余种眼部病证
2.唐初武德年间的太医署中已有“耳目口齿科”
3.晚唐王焘《外台秘要》手术:对内障(脑流青盲)提出用针拨(金篦决)。

4.唐朝已能配制假眼。

5.北宋元丰年间的太医局,将眼科从耳目口齿科中分出
6.《太平圣惠方》详述金针拨内障及胬肉割烙术。

7.元末,托名孙思邈《银海精微》论述了81种眼病的证因脉治
8.宋朝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9.元末明初倪维德《原机启微》
10.明末傅仁宇《审视瑶函》
11.清黄庭镜《目经大成》
12.清顾锡的《银海指南》
眼的组织解剖
视器的组成:眼球、眼附属器、视路(通过视路向皮质捏传递信息)。

眼球:球壁{纤维膜(角膜、巩膜),葡萄膜,视网膜},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睫状体)眼附属器: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
一、眼球
(一)眼球壁
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一)外层:纤维膜坚韧而有弹性,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1、角膜分层:前表面曲率大于后表面
上皮细胞层,35μm,抵抗力强,再生力强;前弹力层,均一一致,无细胞成分,不可再生;基质层,500μm,90%,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质地坚韧,有保护作用,损伤后不可再生;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分泌,可再生;内皮细胞层,角膜-防水屏障功能,独特的泵功能,终生不可再生,损伤后主要依靠临近细胞的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陷区。

角膜生理特点:是眼的主要屈光介质;具透明性,本身无血管;表面含大量的感觉神经;营养来源于泪膜、房水及角膜缘血管网。

2、巩膜,由外向内分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

3、角膜缘,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无明确分界线,亦称角巩膜缘。

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
临床上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组织学上是角膜干细胞所在处。

4、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

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前端和虹膜根部。

内包含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

(二)中层:
葡萄膜,富含色素和血管。

又称血管膜、色素膜。

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瞳孔括约肌,副交感N,散瞳;瞳孔开大肌,交感N,散瞳。

睫状体,前1/3称睫状冠,内表面700-80各纵行放射状脊样褶皱称睫状突,分泌防水;后2/3睫状体扁平部,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称锯齿缘。

主要由睫状肌(调节晶体,平滑肌,副交感N)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睫状肌环形纤维收缩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凸度增加,屈光力增强。

脉络膜主营养、遮光。

(三)内层
视网膜
后极部,离乳头颞侧3mm处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含丰富黄色素,临床称黄斑。

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称中心小凹,临床上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视锥细胞,锥状体,于黄斑部,感强光色觉;
视杆细胞,长柱状,于黄斑以外,感弱光。

视网膜分10层:1、视网膜色素上皮层2、视细胞层3、外界膜4、外颗粒层5、外丛状层6、内颗粒层、又称内核层7、内丛状层8、神经节细胞层9、神经纤维层10、内界膜7、结膜周边充血与睫状充血的区别?
部位:穹窿部明显—角膜边缘明显;;血管形态:树枝状或网状—绕角膜缘呈放射状排列;;颜色:鲜红—粉红、玫瑰色;;血管移动性:推动球结膜时随移动—推动球结膜时血管不移动;;血流方向:由穹窿部走向角膜缘—相反;;肾上腺素实验:充血消失—充血不消失;;临床意义:结膜炎表现—角膜或眼球深层组织炎症。

(二)眼球内容物: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1、房水,无细胞透明液体,蛋白含量很少。

营养玻璃体,晶状体,角膜及维持正常眼内压
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

若排除受阻,则可造成眼内压升高。

前房为角膜后面、虹膜和瞳孔晶状体前所围成的间隙。

后房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前缘,晶状体悬韧带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容积约为0.06ml
2、晶状体,双凸面透明体,悬挂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富有弹性。

由束膜、晶状体核和晶状体皮质组成。

晶状体调节: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向晶状体赤道部靠近→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近视清晰
3、玻璃体,透明凝胶体,无神经及血管,无再生能力。

起支撑、屈光作用。

眼球突出度正常平均值12~14mm,两侧眼差≤2mm,眼压10~21mmHg
二:视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皮层的神经传导通路。

1、视神经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

2、视交叉: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三、眼眶及眼附属器
1、眼眶,
2、眼睑,
3、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4、泪器,包括泪腺、泪道(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两部分。

泪膜分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5、眼外肌
四、视网膜中央动脉,可将其分为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动脉,然后又分为若干小分支。

分布于视网膜边缘并直达锯齿缘。

以营养视网膜内的5层组织。

1.眼与五脏关系
1)心:心主血脉,诸脉属目;心主藏神,目为心使
2)肝:肝开窍于目,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脉连目系
3)脾:脾输精气,上贯于目;脾主统血,血养目窍;脾主肌肉,睑能开合
4)肺:肺为气主,气和目明;肺主宣降,眼络通畅
5)肾:肾精充足,目视精明;肾生脑髓,目系属脑;肾主津液,上润目珠
2.五轮学说(疾病所主为表里关系脏腑)
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
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
脾心肺肝肾
中西医名称对照:
瞳神——瞳孔黄仁——虹膜神水——房水
晶珠——晶状体神膏——玻璃体
视衣——脉络膜和视网膜
黑睛——角膜白睛——球结膜和前部巩膜
胞睑——眼睑上胞——上眼睑下胞——下眼睑
眼眶——眼眶内眦——内眦
泪泉——泪腺泪窍——泪点眼带——眼外肌
病因
1、眼科常见的病因: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及其他因素。

2、六淫
1)风邪的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②风性善行数变③易与他邪结合
2)火邪的致病特点:①火性炎上②火热生眵③易伤津液④灼伤脉络火或迫血妄行3)湿邪的致病特点:①湿邪重浊粘滞②内外湿邪,相互影响③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3、疠气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邪气,又称疫疠、时气、天行、疠气等。

4、七情内伤易生绿风内障、视瞻昏渺、青盲等。

四、饮食不节可致眼部虚、实、热证;饮食不洁,肠道染虫可致眼部寄生虫、小儿疳积等。

5、劳倦:劳倦内伤可导致阴血亏损、气血耗伤、肝肾不足、心肾不交等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不耐久视、视瞻昏渺等眼病。

六、眼外伤轻者可致眼部不适,重者能引起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失明。

6、先天与衰老
先天所致:胎患内障、高风内障、辘轳转关、旋胪泛起等;
衰老所致:年迈体弱、脏腑功能不足而引发的眼病,如圆翳内障、老花眼、视瞻昏渺等。

第二节病机
眼科常见的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调、经络功能失调。

肝胆失调:肝胆湿热可导致聚星障,凝脂翳,混睛障,瞳神紧小等症
肺气亏虚:视网膜脱离,暴风客热,天行赤眼等
眼科治法:祛风、清热、祛湿、祛痰、理气、理血、补益、退翳等
眼睑病
一、睑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

又称麦粒肿。

中医称为针眼
辨证论治
1)风热外袭证——疏风清热,消肿止痛——银翘散
2)热毒壅盛证——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内疏黄连汤
二、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

又名疣病、脾生痰核。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睑板腺囊肿,也称霰粒肿。

三、睑缘炎,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主要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三种。

属于中医“眼弦赤烂”
四、接触性睑皮炎:风赤疮痍
泪器病
泪溢:排出受阻,泪液不能从泪道正常排除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泪溢;“无时泪下”
诊断要点:无时流泪挤压泪囊区时无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冲洗泪道或通畅或狭窄或阻塞
泪道冲洗法:从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的流向判断泪道是否阻塞并估计阻塞部位
1、泪道通畅:冲洗液顺利流入咽部
2、泪小管阻塞:冲洗液全部从注入原路返回
3、泪总管堵塞:冲洗液自下泪点注入,液体从上泪小点反流
4、鼻泪管狭窄: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反流部分流入咽部
5、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腺炎
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称为流泪。

慢性泪腺炎:漏睛
心脾湿热治法:清心利湿方药:竹叶泻经汤
急性泪腺炎:漏睛疮
1.症状:发病突然,泪囊区红肿热痛,严重者伴恶寒发热
体征:泪囊区红肿、坚硬、压痛,重者蔓延至眼睑、鼻根部及颊部甚至形成浓重或溃疡
并发症:眶蜂窝织炎。

辨证论治
风热外侵治法:祛风散邪,清热解毒方药:仙方活命饮
热毒炽盛治法:清热解毒散结方药:黄连解毒汤
正虚邪留治法:扶正祛邪方药:托里消毒散
眼表疾病
泪膜:是指覆盖于眼前表面的一层泪液膜,泪膜从前往后一次分为三层:脂质层、水层和粘液层
眼表疾病:指由于泪液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表面损害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即“干眼”
干眼:又称结膜干燥症,“白涩症”
结膜病
结膜炎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眼表异物感,灼热感及痒涩。

最基本体征就是结膜充血。

其他常见的体征有结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结膜下出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膜或假膜形成、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1、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指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粘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

又名暴风、暴风客热外障,俗称暴发火眼,属暴风客热。

2、辨证论治
1)风重于热证——疏风散邪,兼以清热——银翘散 2)热重于风证——清热泻火,疏风散邪——泻肺饮
3)风热并重证——疏风清热,表里双解——防风通圣散
2、病毒性结膜炎
1、流行性结角膜炎:一种由西安并不引起的机型传染性眼病“天行赤眼暴翳”
3、沙眼: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角结膜炎,因眼睑表面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椒疮”
并发症后遗症:晚期发生睑内翻及倒睫、上睑下垂、慢性泪囊炎、睑球粘连、角膜混浊、溃疡、实质性结膜干燥症等
4、翼状胬肉:是指眼眦部长赤膜如肉,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

又名胬肉侵睛外障、蚂蝗积证、肺瘀证、目中胬肉等。

,“攀睛”
巩膜病
1、表层巩膜炎及前巩膜炎:是指邪毒上攻白睛,无从宣泄,致白睛里层呈紫红色改变,多
伴有局限性结节样隆起,且疼痛拒按的眼病。

又名火疡,火疳症。

表层巩膜炎
治疗:肺经郁热治法:清热泻肺,利气散结方药:泻白散
心肺热盛治法:清心泻火,散结止痛方药:泻肺汤
久病伤阴治法:养阴清热散结方药:养阴清肺汤
鉴别诊断:
巩膜炎:又称深层巩膜炎,是巩膜基质的炎症,巩膜充血紫暗,滴肾上腺素后不退色,姐姐完全不能推动,而表层巩膜炎症状体征均较轻,滴肾上腺素后充血可迅速消退
角膜病
1、细菌性角膜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主要指匍行性角膜溃疡和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凝脂翳”
治疗风热雍盛治法:祛风清热方药:新制柴连汤
里热炽盛治法:泻火解毒方药:四顺清凉饮子
正虚邪留治法:扶正祛邪方药:托里消毒散
2、聚星障:是指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或联缀,可团聚,伴有碜涩疼痛、羞明流泪
的眼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依据其形态的不同,又分别被命名为树枝状角膜炎、地图状角膜炎、盘状角膜炎。

辩证诊治:
1)风热犯上证——疏风清热——银翘散
2)肝火炽盛证——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3)湿热蕴蒸证——清热除湿——三仁汤
4)阴虚邪留证——滋阴散邪——加减地黄丸
晶状体病
一.白内障:晶状体混浊。

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其次为青光眼)。

二.老年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圆翳内障):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
(二)临床表现:皮质性(皮质性白内障按发展过程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未成熟期)(虹膜投影)、成熟期、过熟期。

最常见)、核性、后囊下性
三、先天性白内障:胎患内障
四、代谢性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血糖升高使进入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增高,细胞内渗透压增高,晶状体溪水肿胀浑浊,产生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于中年以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与体征与老年性白内障相似;另一类见于1型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常伴有屈光改变,病情发展较迅速,可以短时间发展为全白内障。

青光眼
是指与眼压增高有关的以神经萎缩、视盘凹陷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

为主要致盲病
眼内压: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
房水是维持角膜透明度、含水量和屈光率的必要条件,其生成量与排出量的动态平衡决定了生理性眼压的稳定
二.分类:1.原发性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绿风内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黑风内障”);开角型青光眼(青风内障)
高眼压症是指眼压高于正常上限而不伴视盘和视野异常,房角开放者
葡萄膜病
前葡萄膜炎,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其中以虹膜睫状体炎最为常见急性前葡萄膜炎(瞳神紧小)慢性
辨证论治
①肝经风热证——祛风清热————新制柴连汤②肝胆火炽证——清泻肝胆——龙胆泻肝汤
③风湿夹热证——祛风清热除湿——抑阳酒连散④虚火上炎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中间葡萄膜炎“云雾移睛”
视网膜病
色素上皮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并以偶完整的封闭小带存在,形成视网膜的外屏障。

亦称脉络膜-视网膜屏障,具有阻止脉络膜血管的正常漏出液进入视网膜的功能。

视网膜内五层的营养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

其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之间完整的封闭小带和壁上周细胞形成视网膜内屏障,称血-视网膜屏障,阻止血浆等物质渗漏到视网膜神经上皮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消渴目”,包括消渴内障,消渴翳障。

中医病机:阴虚燥热,虚火上炎,灼伤目中血络;阴虚日久,气无所化,目失所养;气虚帅血乏力,阴虚血行滞涩,目中瘀血阻洛;或气不摄血,血不循经,溢于络外,或水液外渗;消渴日久,累及肝肾,目失濡养。

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无自觉症状,病久可有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2、体征:眼底表现包括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改变、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
3、并发症:本病的并发症有玻璃体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后两种最常见,也是之忙的主要原因
(1)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增殖膜及新生血管膜收缩,是引发的主要原因
(2)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广泛缺血,诱生血管
生长因子,刺激虹膜及房角产生新生血管,虹膜新生血管表现为虹膜表面出现的细小弯曲,不规则血管,多见于瞳孔缘,可向周边发展;房角新生血管阻塞或牵拉小梁网,或出血而影响房水引流,导致眼压升高,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肾阴不足,燥热内生治法:滋阴润燥方药:知柏地黄丸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生脉散合杞菊地黄丸肝肾亏徐,目络失养治法:滋阴益肾,润燥生津方药: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血瘀痰凝治法:阴阳双补,化痰祛瘀方药:左归丸或右归丸
视网膜动脉阻塞暴盲落气眼
视网膜静脉阻塞暴盲视瞻昏渺
诊断要点:1、视力急降,严重者失明2、视网膜广泛性火焰状出血,视网膜水肿,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远端分布区域视网膜水肿、散在出血3、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并明确诊断部位
鉴别诊断: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该病多双眼发病,眼底可多个象限出现微血管瘤、硬性渗出及出血,棉絮斑等病理改变,且多种病理改变可同时并见,其视网膜改变及出血不如视网膜静脉阻塞严重,易反复出血
2、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治疗:气滞血瘀治法:理气活血,止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
肝阳上亢治法:平肝潜阳止血方药:天麻钩藤饮
痰浊痹阻治法:化痰降浊止血方药:菖蒲郁金汤
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散瘀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黄斑部视网膜浆液性脱离“视瞻昏渺”
近视:是指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去逛状态,在视网膜上则成不清楚的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