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坏狐狸的故事影评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坏狐狸的故事影评观后感
1
《大坏狐狸的故事》近期于国内上映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截至今日的院线票房不过区区的1180万元。
即便电影热度迅速消散在3月的冷风中,但其不拘一格清新的画风和独特法式幽默桥段却引起了许多业内动画人士的关注。
在一笔笔清新线条的勾勒下,一幅类似世外桃源的动物农庄油彩画于电影中浮现,而大坏狐狸于“第四面墙”之间自由穿梭,更给动画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融合感。
这部根据绘本改编的同名电影,原著、导演、编剧皆为法国新生代动画领军人物本杰明·雷内一人亲自操刀;在保留了绘本中的精华之余,不经过任何特效渲染的纯手工制作,更给了这部动画电影些许匠人的气质,在精气神三位一体皆灌注于《大坏狐狸的故事》后,角色更如女娲亲手捏出的泥人,满是生动活泼的气息。
毕竟在《艾特熊和赛娜鼠》大获成功之后,雷内导演对手绘动画的执着更达到了纯粹的状态,这在《大坏狐狸的故事》中反应更加偏执和明显。
在抛去了前作中温暖感人的清新桥段后,取而代之的则是类好莱坞默片的三段式叙事结
构。
这在今天看来固然老旧和陈腐,但这用在动画中则很好消除了喜剧效果的隔离作用,更让喜剧元素从荧幕内传导至荧幕外;观众在欣赏三段故事之余,更有突生恍惚之感,仿佛置若戏内。
复古的情调在动物角色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主角们在突破了戏里戏外的界限,如卓别林和巴斯特。
基顿等默片般夸张的被安插进动物的每一个幽默举动中。
而在绘画线条的勾勒下,于动物身上反智化的幽默运用让思维逻辑的不合理被填充、理解和接纳,以至于台上台下的人物互动不仅毫无违和,更给人如沐春风的亲切。
如此设定在博得了诸多儿童观众的好感同时,更让无数成年人一秒内找回童真。
从节选的三个故事来看,寻找失落的美好成为了这部动画的主题思想,在多次感性和理性的冲突中,如何让真善美超越理性也成为了电影的重要看点。
当然三段式的设定亦被分解为责任、善心和童真三个主题;我们在荧幕前大笑捧腹之时,更可体会到雷内导演无处不在的精心布局。
在生活中不被理解和接纳的边缘人于动画中被幻化为坏狐狸和三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这样去中心化的角色编排让身处弱小的观众既有了情感寄托,亦让普通人因主角的喜怒哀乐而切真共鸣。
其实在电影里看似正态分布的动物族群中,导演则隐晦地展现了虚拟世界弱肉强食的残酷性,身处农场边缘的鸭
子、兔子和小猪则位于食物链底端,是可瞬间被消灭的对象;在野兽和人类的逼迫下只有农场作为可栖息之地。
但在三位主角一次次无心插柳的闹剧中,却展现出坚强、有爱和倔强的品质属性。
我们发现弱肉强食只是虚有其表;背后的人文主义关怀才是“坏狐狸舞台”真正的内核所在。
正因为善心对三只小动物和坏狐狸的驱使,更让它们做出超乎常理的正能量举动;在一次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背后,群体共同的善意被多次触动,亦成为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
此外,《大坏狐狸的故事》的出现亦把许多资深动画迷的思绪拉至上世纪60年代,在风格化手工动画辈出鼎盛时期,正因各路不拘一格的匠人动画才构建起属于动画师们的独立王国。
经历了几十年的动画特效发展后,除了安锡动画电影节保持了其一以贯之的纯粹性之外,好莱坞动画几乎已攻占了动画世界的每个角落。
作为风格化动画发源圣地的欧洲,在保留了手工动画的魅力同时亦承担了更多世代传承的责任。
这样的一部格调不凡、童心满满的法国动画出现,如工业怪兽之外的一股清流,凝聚了所有被边缘化的小众动画之合力,向好莱坞发声和正名。
就《大坏狐狸的故事》这部电影来说,绘本动画的影像化改编显然是成功的,可过于分裂的三个片段一定程度上损伤了电影的串联度;如何让绘本的独立故事得以真正向电
影化演变,在保证独立性之余亦不失整体质感;这既是电影起飞的关键,更是雷内迈向大师之路的重要一环。
2
看了以后感觉超级暖萌!首先从影片的画面来看,整个色调都是偏黄的暖色调让人一开始就有一种比较温暖的感觉。
另外在片中出现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是比较可爱的画风。
图画不追求精致,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简约却不简单。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只鹤,因为偷懒而并不想送小宝宝却让很不靠谱的鸭子和兔子去送,里面的猪为这两个不靠谱的伙伴,操碎了心一路上担心小宝宝会出问题,于是就跟着两个伙伴共同上路了。
他们一路上经历了许多事情,也面临了多次生命危险,终于顺利的从飞机上落下来,落到了小宝宝的家门口。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只想要吃鸡仔的狐狸却忽然间成了鸡妈妈,本来想要把鸡仔养大再吃了,可爱的小鸡仔让狐狸却于心不忍了。
为了不让小鸡仔们受到大灰狼的威胁,还把小鸡仔送回来农场。
虽然总是被母鸡欺负,非常怂,可是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所喜欢的生活在一起。
第三个故事,也是猪为两个朋友操碎了心,跟着他们去装作圣诞老人给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送礼物。
鸭子和兔子虽然蠢,但是他们难得的在成年人当中还保持了童心,始终相信会有圣诞老人而最终裹着圣诞老人的出现,给大家都送来了
礼物。
圣诞老人究竟有没有,那真的无所谓,只要自己相信,只要生活的幸福快乐,那就足够了。
或许是为了中国市场吧,这部法语动画片里面还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不仅有一只来自中国的眼镜猴全程说中文。
在第二个故事里小鸡仔们上学的学校还专门写上了两个中文字“学校”。
第三个故事,兔子和狐狸用拉礼物的拖箱,画成了红底黄星有一点点像中国国旗。
总之,这不仅仅是一部适合亲子观看的电影,也的让我们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快乐?
3
我是在学校的电影院观看的这部电影。
总体来讲,这部法国/比利时制作的电影以其幽默诙谐的故事以及天真善良的价值观打动了观众,在当今的动画电影市场被不计其数的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画风精致的3D、动漫充斥的时候,看到这样一部画风可爱又不过分精致,内容童真却又不过分幼稚的动画,的确能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我观影的时候身边的观众也是各式各样的,有带孩子的家庭,也有热恋的情侣,也有结伴而行的同学,(当然,也有很多独自前往的)。
但是大家对这部片子的感觉都差不多。
有趣的时候大家都笑,可爱的时候大家都会发出感叹,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部全年龄向的一部影片。
正所谓“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
当然,这部影片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故事的连贯性。
这部影片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这三个故事彼此独立,不变的只有共同的人物性格与设定。
这有可能是这种画风与题材的动画所带来的固有属性:无法进行动作场面的表达,长故事也容易落入俗套。
这导致了故事本身长度不足,不得不将三个故事拼在一起。
这使得人们会有一种花了电影的钱,看了3集动画的糟糕体验。
2.故事的先进性。
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个故事的狐狸为了三只小鸡放弃自己作为狐狸的生活,生活在农场当中,放弃自己的生活与尊严,教授母鸡们防备狐狸的技术。
其实按照这类故事的一般发展套路结局的确如此,但是仔细想来影片当中所展示的故事按道理来讲并没有让狐狸舍弃自身的理由。
观众只能从脑海中的一般套路去接受最终的结果,并且我认为强行忤逆自然规律,简单的宣扬物种平等观念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3.强行的中国化元素。
这其实也是近几年来的国外影片的惯用套路。
由于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为了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很多外国作品都选择了加入了中国元素,不管是不是很突兀。
剧中中国眼镜猴的加入,那句中文一开口的确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仔细想来这只眼睛猴以及中国元素的加入仍有些不太自然。
这也暴露了它商业产品的本质。
总而言之,这部作品对于风格的突破或许是它的一抹亮色,但是仍然摆脱不了商业产品的盈利化以及少儿作品的一般套路。
不过既然是一部动画,能看的开心就很好啦,在繁重的学业之间看到这样一部治愈又舒缓人心的动画的确让人身心愉畅。
4
烂番茄的新鲜度令人发指的高达100%的《大坏狐狸的故事》,自上映后,便获得了高口碑和不少奖项,如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动画片、2018法国卢米埃尔电影奖的最佳动画片、2018美国动画安妮奖多项重要奖项的提名等。
这可以看做是该片的品相。
然而,有不少人认为,它太过幼稚,不适合成年人观看。
事实上,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
笔者认为,他既适合低龄人群观看,又适合成年人观赏。
如果真觉得它太过稚嫩,只能说我们已经老了,被工作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所困,早已忘却了生活本来的“笑”。
如果你再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有那么“笑”过了?你每天的生活是不是都很无趣,或者是每天都在抱怨?
好了,你先想想,然后继续往下看。
动画电影《大坏狐狸的故事》是采用了默片时代最为流行的喜剧片的模式,即三段式。
而且每一段故事结束,都会插入报幕者,似在提醒观众,下一场好戏即将开始,不容
错过。
先简单地讲讲这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超级有责任感的猪和笨鸭、蠢兔送人类婴儿回家。
第二个故事,狐狸偷鸡反成“鸡妈妈”,而被孵化出来的小鸡却一心想做吃鸡的“狐狸”。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拯救圣诞节的故事。
在这三个故事中,导演本杰明·雷内、帕特里克·英伯特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法国电影文化中的“笑”;另一方面又在向经典致敬。
其次,来聊一聊“笑”。
20世纪80年代《世界电影》杂志中有这样一句话,说:“笑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第七艺术问世的时期,卢米埃尔在电影史的第一个星期里拍摄的稀世之作《水浇园丁》就是第一部试图从观众那里得到笑声的电影。
”而这种“笑”,似乎是法国这一民族与生俱来的魔法,并且总能以浪漫、文艺等方式,将其恰到好处地表达而出。
动画电影《大坏狐狸的故事》也明显延续了这种“笑”。
首先,在角色设置上,无论是猪、鸡、狐狸、狗等动物都具有了“反差萌”。
狗变成了消极、懒惰、无力,仿佛暗喻着现实生活中无理想、无追求、得过且过的人群送子鹳中运送途中扔下婴
儿,独自离开,似乎在传达消极且极不负责的群体;狐狸却成为了鸡妈妈,而小鸡却以为有狐狸的庇护,忘却了自己是谁;更有意思的是,任人宰割的鸡,却成为了地表最强军队,所向披靡,让狗、狐狸等臣服于它们的脚下
剧照。
jpg
这些“反差萌”的角色,是“笑”的源泉,也是一种打开现实世界的另类方式。
又或者说,在这些角色中,是创作者把讽刺、荒诞、戏拟等多种幽默手段交织在一起,让人看到它无处不在的幽默,发出会心一笑。
但是,最为根本的,还是可以看到它赤裸裸地成人世界的“痛”。
这种“痛”,既是内心的逐渐苍老,又是面对“长大成人”后,无法会心一笑的可悲与可怜。
再次,简单地够了下“致敬”。
《大坏狐狸的故事》像是在缅怀,又像是在致敬。
透过《打坏狐狸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场景。
例如,《福尔摩斯二世》里追赶车子和从汽车栏杆中掉入车里的桥段;
《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手扶门板落入水中之戏等。
这是在缅怀,缅怀默片时代的喜剧大师,以及他们无声表演所带来的惊喜与欢乐。
这也是在致敬,致敬先辈们创造出了一系列看似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无厘头场景。
更为重要的是,本杰明·雷内、帕特里克
·英伯特以独特的创作体验,继承了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化和法国动画电影中一以贯之的温婉沉稳的创作风格,并回归到用最简单的线条、最平常的水彩风格的二维动画中,获得看似简单,却蕴含丰富的效果。
换句话来说,这种简单的创作方式,实际上是回归到了制作电影电影的初心,乃至匠心的核心问题上,以及制作动画电影的本质问题。
就像法国教父级动画制片人迪迪埃·布伦纳所言:“我认为在用三两笔画给人物带来生命的事实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深刻的温暖和人性,我们也重回了这种艺术表达形式的本质。
”
说到底,《大坏狐狸的故事》传达出的就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颇具法式浪漫的人生理念,一种田园般的诗意,以及表达出对待人、对待工作等的态度。
5
今天看了一个法国的动画电影,看完以后的第一反映就是想要把它保留下来等到以后给孩子看。
在她最懵懂最单纯的年纪,靠在沙发上陪她一起看。
听她放声大笑,听她和我说这些她眼中的森林法则。
我绝对不会去纠正她什么,因为在未经浸染过的想法才是最单纯最可爱的。
《大坏狐狸的故事》这部动画电影是由三场独幕剧构成的。
第一幕《宝宝待发货》告诉我们什么是承诺。
他通过“三侠客”(理智猪、傻兔和蠢鸭)向我们表现了,只要你答应了别人,无论前路有多艰难都要一往无前,勇敢面对。
“三侠客”都已经将宝琳娜和中国猴寄出去了,尽管是因为它们的疏忽但他们也没有就此撒手不管而是一起钻进了黑
乎乎的纸箱子,包括后来又经历了坠机啊,送错啊这些插曲,但是它们始终没有抛弃宝琳娜,没有把自己的承诺和责任丢掉。
第二幕《大坏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母爱”的伟大和偏见带来的影响。
狐狸从和老狼合谋想要吃三只小鸡,转变到保护小鸡,尽管他还是有些怂但是他还是为了保护小鸡们和老狼反目。
同时,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孩子们很小很单纯,他们真的就是会因为大人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或者编造出来的一个故事而一直记
着甚至是改变自己。
如果狐狸没有那样对小鸡们说的话,它们也不会千方百计要吃掉自己班上的小鸡伙伴,也不会有后来跑回森林想要认老狼做妈妈的危险遭遇了。
另外,这个故事中的狐狸形象和以前看过的那种尖酸狡诈的形象完全不同,反而有些呆萌再加点怂。
不过就算这只狐狸再怂,它也没有因为惧怕老狼而抛弃自己的孩子们,同样的之所以说孩子们的想法最善良最单纯也是基于此。
第三幕《拯救圣诞计划》告诉我们不管你活了多久,
不管你做过什么,不论你有过多少经历都不要抛弃自己的那颗童心。
正因为有它的存在,你才能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做到每天都能笑的开心,并不单单是因为孩子们没有烦恼,每个人都有烦恼,而孩子们之所以能够想想就忘了是因为他们被更加有意思
的事情吸引了,因为他们那份单纯的童心,他们极易发现更有意思更有趣的东西。
若你失去了那颗简单而又珍贵的童心,那你也只能每天都是重蹈覆辙,过着无聊而又呆板的生活,甚至连“自嗨”的能力都不复存在,因为你不敢,不再有那股冲劲儿,同时你也失去了安全感。
恐怕没有这场拯救圣诞的探险,“理智猪”也会变成早已习惯了麻木的“淡定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