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23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带刺的朋友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
3.细心品读课文对刺猬偷枣经过的描写,感悟刺猬强大的本领,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和钦佩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喜爱。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细心品读课文对刺猬偷枣经过的描写,感悟刺猬强大的本领。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阅读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题目是“带刺的朋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课文介绍了这个朋友的什么事情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沟、偷”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刺、颗、暗、匆、聪”可以运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颗、忽、暗”可以用汉字加减法。
学习“刺枣、朦胧”可以结合图片的方法进行理解,学习“蹑手蹑脚”可以通过表演的方法进行理解。
谜语示例:
荆棘各一半,利器把物穿。
(刺)
左边长在树上,右边生于纸浆。
左右合在一起,粮食粒粒归仓。
(颗)
一天又一天,站立在旁边。
明明有二日,偏偏无光线。
(暗)
忽然心不见,细看多一点。
(匆)
八口一心,有耳辨音。
听觉灵敏,智慧过人。
(聪)
形近字示例:
匆(匆忙)——勿(闲人勿扰)
沟(水沟)——钩(鱼钩)
偷(小偷)——愉(愉快)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刺:横较短,左边末笔是点,右部立刀旁竖要直。
颗:左右高低要一致,右部撇宜舒展。
乎:横要长,在横中线上,弯钩在竖中线上。
暗:左窄右宽,右部“立”下横长,“日”稍高。
伸:右边的“日”略扁,且上宽下窄,竖要写得挺直。
匆:上撇稍短,横折钩折笔取斜势,末点要有力。
偷:左窄右宽,右部撇捺展开,里横短。
易错提示:
刺:左边是“束”字少一横。
不封口。
忽:上面是“勿”,中间没有点。
匆:上面有一点,不要少写,与“勿”区别。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伸(伸腰)——身(身体)——深(深刻)
部首归类识字:
辶:追(追问)——进(进去)——送(送走)
量词归类示例:
颗:一颗枣子一颗珠子一颗心一颗卫星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带刺的朋友是指________,课文写了它的________事情。
2.随机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对表达的语气和内容进行指导和完善。
明确:刺猬偷枣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初步的朗读,我们知道作者所说的带刺的朋友是刺猬。
但是课文中并没有交代我与刺猬的朋友关系,这是不是说明课文内容与题目不符合呢?大家课后可以多读一读,体会一下“朋友”的意思。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刺猬红枣颗粒忽然黑暗伸手匆忙沟通聪明偷空追问腰果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记叙了刺猬偷枣的事情。
上节课后,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课文记叙的事情与课文题目中的“朋友”二字似乎并没有关系,这是否是说明课文内容与题目不符合呢?(请学生起来回来,检查预习情况,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这些答案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来找一找正确答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体会以下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明确:第二句更好,不仅写出了枣树上挂满了红枣儿,还描写出了满树红枣儿在风的吹动下的样子,写得更诱人。
将红枣儿比作玛瑙,生动形象。
2.抓住“晃来晃去”,拓展“×来×去”式词语
词语拓展示例:
说来说去、转来转去、直来直去、春来冬去、一来二去、翻来覆去。
3.这么诱人的枣子,任谁看了都要垂涎欲滴,更别说小刺猬了,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朗读课文第2~11自然段,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的词。
4.随机指名回答,相机指导并板书。
明确:爬、停、摇、掉、归拢、打滚、扎、驮、跑。
5.结合刺猬偷枣过程的视频,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然后说说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6.学生自由表达。
明确:聪明,高明。
7.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刺猬的这些特点,请找出来。
8.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进行引导,然后分析句子。
(1)“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明确:“兴许”表达的是不确定的语气,作者不确定刺猬是在用力摇晃,与前面的天黑看不清前后呼应。
刺猬采用努力摇晃枣树的方法来获取枣子,体现了刺猬的有趣、聪明。
(2)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明确:刺猬不是直接从树上爬下来,而是直接掉下去,其目的是为了节约时间,可见其聪明。
(3)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明确:“散”在这里读四声,意思是分散地往下落,分散不集中。
“归拢”的意思是聚拢。
说明刺猬身边全是枣,左一个右一个,东一个西一个,很凌乱,很分散,刺猬爬来爬去将它们聚拢在一起。
(4)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明确:刺猬通过打滚的方式,把归拢的红枣扎在背上,然后直接驮着红枣跑走了。
教师点拨:
学习4个多音字,并明确在句子中的读音。
扎(zhā) 长(zhǎng) 兴(xīng) 背(bèi)
9.理解“兴许”的意思,通过大胆猜测和找近义词的方法进行理解,并利用近义词做
想象说话练习。
10.作者观看了刺猬偷红枣的过程后,忍不住赞叹了一句,是什么?
明确: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1.阅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我满腹疑惑地去看小刺猬,它却已经走到没有踪影了。
12.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树上挂满了红枣,十分诱人。
第二部分(第2~11自然
段):描写刺猬偷枣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满腹疑惑地去看小刺猬,它已经
没了踪影。
13.再结合板书和结构层次回顾课文内容。
14.对这节课开头的问题进行明确。
同时引导学生明白,题目中的“朋友”是指刺猬是
人类的朋友,也包含了赞叹之意。
1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对刺猬的赞美之情。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请学生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然后总结)这一连串可爱、调皮、聪明的举动都没有逃脱
作者的眼睛,难怪作者会忍不住赞叹刺猬的本事高。
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去发现动
物的可爱和了不起的地方。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带刺的朋友⎩⎪⎨⎪⎧⎭
⎪⎬⎪⎫树上挂满红枣,十分诱人刺猬偷枣⎩⎪⎨⎪⎧ 上枣树——缓慢爬摇枣树——停住脚、用力摇晃
搬红枣——爬、归拢、滚、扎、驮、跑追寻小刺猬,却已经没有了踪影
本事高明聪明机敏 【快乐练习】
训练1
捉蟋蟀
去年暑假,在乡下大舅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最有趣的就是我和表弟在草地上捉蟋蟀了。
乡村夜晚,四周静悄悄的,只能看见天上闪闪发光的
星星和明亮的月光。
黑夜仿佛给了地球盖上了神秘的面
纱。
这时,唯有蟋蟀的声音,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
时而短,那优美的声音打破了宁静的夜晚。
我和表弟兴奋的回到家,拿起了手电筒、盒子,踏上
了寻找蟋蟀的路程。
走了不久,表弟停下了脚步,好像发
现了什么。
他悄悄的对我说:“我们附近一定有一只蟋蟀,
我们一来,它就不叫了,我们先蹲下来,查看情况吧!”他把我拉下来,又唠叨起来:“千万别出声啊,免得惊吓了蟋蟀。
”我想:我表弟长大以后肯定能当个“中国的达尔文”。
过了一会儿,一声“唧唧唧”响引起了我和表弟的注意,那声音多么清脆,多么动听。
我表弟对我瞄了一眼,轻声说:“咱们去捉蟋蟀啦!”我感觉表弟有异样的快乐。
我们俩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走了很久,表弟忽然灵机一动,把小草轻轻拨开,我差点叫了出来,因为强烈的手电筒光整照着一只黑大的蟋蟀,只见它昂着头,晃动着长长的触须,好像一位了不起的将军受了侮辱一样地瞪着我们。
表弟小心翼翼的把蟋蟀抓起来,天下哪有这么顺利的事啊!蟋蟀在盒子里跳来跳去也无济于事,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在乡下捉蟋蟀,是多么有趣啊!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在,和
一起去。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3、把描写蟋蟀样子的句子摘抄下来,体会体会。
4、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对环境进行描写,朗读这段时应该用怎么的语调和语速?()
A、高昂的快速
B、低沉的中速
C、轻柔的慢速
训练2
苹果里的五角星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性本领。
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
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
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
”说着
他把苹果一切两半。
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到底部,
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
大哥哥看哪他把切好
的苹果举到我面前说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
然像一颗五角星。
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
果都不生疏,总是规规矩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
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
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很少为人知道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
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们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给文中画线的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出正确的读音,用“√”划出。
桌子(zhuō zuō ) 图案(tú tū ) 切苹果(qiē qi ě)
差不多(chā chà ch āi) 好奇(h ǎo h ào) 往小处说(chǔ chù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清晰( ) 通常( )
反义词:生疏( ) 秘密( )
4、本文主要讲了把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了“我”,使“我”有了很深刻的感触,“我”又把它传给了。
5、“我”要传给大家的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表明了,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训练3
儿时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非常喜欢玩游戏,从棋类到拼图,几乎所有的益智游戏都玩,他的外婆教他跳棋、筹码,还有桥牌和其他她所喜欢玩的东西,对她来说,游戏绝不仅仅是无意义的消遣,而是技能和智力的测验,玩游戏时,她总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比尔·盖茨的外婆思维敏捷,对比尔·盖茨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她常常给孩子们念书,一有时间便给孩子
们讲故事,大大地启发了比尔·盖茨的好奇心,并使比
尔·盖茨成了一个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
数学和
科学书籍、优秀青少年小说,同样非常吸引他.
比尔·盖茨不仅有超乎寻常的记忆力,而且在他的
头脑里有许多独特怪异的想法,他常常能够在别人熟视
无睹的地方玩出新的花样来。
比如一只放在他房间的垃
圾桶,经过比尔·盖茨的摆弄就可成为他进行体育锻炼
的道具。
经过反复训练后,他能够一下子跳过这种垃圾容器。
难得的是,盖茨的父母并不因为有人在房间里跳来跳去弄得地板咚咚作响而生气。
相反,他们教导盖茨要多动脑筋,多动手,要仔细观察周围看似平常的东西。
盖茨的父母对盖茨这种态度不啻(chì)为一种莫大的鼓励,它极大地鞭策着盖茨一步步前进,永不停息。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废寝忘食:
熟视无睹: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几(jī jǐ)乎看似(sì shì)平常念(liàn niàn)书
3、用“”画出描写比尔•盖茨的外婆和父母的句子。
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
4、比尔•盖茨的头脑中有许多怪异的想法,文中举了一个什么例子?
5、你是否也玩过一些游戏,写一写你从这些游戏中得到的启发。
训练4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
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
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 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 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B. 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C. 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2. 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
(2)“我”认为“煮书”是。
而爷爷说的“煮书”是。
(3)“煮书”的好处是。
3.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 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训练5
小麻雀,你自由地飞吧
一对圆溜溜的黑眼睛,一张小尖嘴,一身褐色的羽毛,构成
一个小巧玲珑的小麻雀。
它们时而凑在空地上嬉戏,时而停在电
线、枝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你若走近它,它又会“唧”地
一声调皮地飞开。
每当看着这些可爱的小麻雀,我不禁想起发生
在去年的一件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从外面回来,一走进院子,就发现几
个小孩子正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我仔细地一听,才知
道,他们打伤了一只小麻雀,正商量着烤着吃。
我着急了,对这
些孩子说:“这只小麻雀也是一个小生命啊,我们应该爱护它,把
它放了吧!”孩子们很听话,把这只小麻雀交给我,一个小女孩( )
起小脸,很认真地对我说:“小姐姐,你好好照顾它吧!”我很自
信地点点头。
我双手( )着这只小麻雀,回到家里,拿了一个小盒子,在里面铺上一层妈妈刚买回来的白白的新棉花。
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个生命垂危的小东西放在上面。
我仔细地给它
检查病情:小麻雀的右翅膀被石子打伤了,鲜血直流;再摸摸它的心脏,心跳十分缓慢,仿佛随时能终止似的。
一双黑眼睛惊恐地看着我。
我悄悄地安慰它:“小麻雀,别怕,我一定把你医好。
”我从药箱里找出云南白药,小心地涂在了小麻雀的伤口上,用纱布包扎好,然后把装小麻雀的小盒放在窗台上,抓了一把小米,( )在盒里,又找了一个塑料盒,接满水,放到小麻雀面前。
大概是饿极了,小麻雀大口地吃着小米,吃饱了,又美美地喝了两口水。
用完餐,小麻雀用快活的黑眼睛望着我,伤痛似乎减轻了许多。
过了一个星期,小麻雀的翅膀已经能活动了,只是身体还很虚弱,需要滋补,这下我为难了:“怎样为小麻雀调养身体,让它早日恢复健康呢?”我翻阅着一本知识台历,忽然我眼前一亮,看见一段饲养的话。
我如获至宝,按上面介绍的方法,给小麻雀做营养价值很高的鸡蛋米,然后晒干,把成块的碾碎,喂小麻雀。
每顿饭后,我总要咬一小块水果喂小麻雀,这样,小麻雀的身体果真一天天好起来。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小麻雀的身体渐渐恢复了健康。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站在窗前,双手( )起了小麻雀,向着初升的太阳,轻轻地说:“再见了,小麻雀,我们该分手了。
”小麻雀仿佛明白了,两只眼睛盯着我,似乎有些湿润。
我对它点点头,松开手,小麻雀扑扑翅膀,飞到窗外,飞向蓝天。
我目送它远去,直到它消失在碧空里。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最恰当的动词。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人多嘴杂。
()
(2)、形容小而灵巧、精致。
()
(3)、好像得到了最好的宝贝。
()
(4)、形容行动谨慎小心,不敢疏忽。
()
3、文章写的是暑假里,“我”_____________一只______________小麻雀,最后把它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4、请用“”勾出描写小麻雀外形的句子。
5、文中写"我"为小麻雀做了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