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自动控制门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 自动控制门 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自动控制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动控制门进行编程设计。

3. 帮助学生了解传感器在自动控制门系统中的作用,掌握相关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PLC进行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自动控制门的搭建和调试。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自动控制门系统故障进行诊断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工程素养。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PLC进行自动化控
制系统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知识,对自动化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创新意识。

在此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
1. 自动控制门系统概述:介绍自动控制门的应用场景、发展历程及系统组成。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 内容:自动控制门的应用领域、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 PLC基本原理与功能:讲解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特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 PLC技术基础
- 内容:PLC的硬件结构、软件编程、输入输出接口、通信功能等。

3. PLC编程方法:介绍PLC编程的基本指令、逻辑控制程序编写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PLC编程技术
- 内容:基本指令、逻辑控制程序编写、程序调试与优化。

4. 传感器及其在自动控制门中的应用:讲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其在自动控制门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内容:传感器分类、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在自动控制门中的应用。

5. 自动控制门系统设计与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自动控制门的系统设计、编程、
搭建与调试。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 内容:系统设计方法、PLC编程与调试、传感器与执行器的连接与调试。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1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2课时:自动控制门系统概述
3-4课时:PLC基本原理与功能
5-6课时:PLC编程方法
7-8课时:传感器及其在自动控制门中的应用
9-12课时:自动控制门系统设计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1. 讲授法:用于讲解PLC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及传感器等相关理论知识。

- 结合教材章节,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

-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讨论法:在自动控制门系统设计与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分享经验。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教师参与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和调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自动控制门案例,分析其系统设计、编程和调试过程。

- 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自动控制门的搭建、编程和调试实验。

- 提供实验指导书,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 鼓励学生创新设计,培养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5. 课后练习与反馈: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

-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6. 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际工程场景,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习。

- 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认识,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
为确保教学质量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占课程总评的30%。

-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占课程总评的30%。

- 课后练习:按照课程进度布置课后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
能力。

- 报告撰写: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考试:占课程总评的40%。

- 期中考试:以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为主,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侧重于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创新与实践:额外加分项。

- 鼓励学生在自动控制门设计中进行创新,对优秀设计给予加分。

- 对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色、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学生给予加分。

教学评估注意事项:
1. 评估标准明确,确保评估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

3. 鼓励学生参与评估过程,提高学生自我评估和反思的能力。

4. 定期对教学评估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五、教学安排
为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
1. 教学进度:
- 课程共计12课时,每周2课时,持续6周。

- 具体安排如下:
第1-2周:自动控制门系统概述、PLC基本原理与功能;
第3-4周:PLC编程方法、传感器及其在自动控制门中的应用;
第5周:自动控制门系统设计与实践(1);
第6周:自动控制门系统设计与实践(2)及课程总结。

2. 教学时间:
- 课时安排在学生作息时间内的理论学习时段,以保证学生精力充沛地参与课堂学习。

- 实践环节安排在实验室开放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3. 教学地点:
- 理论教学地点为学校标准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展示教学资料和案例。

- 实践教学地点为学校实验室,配备齐全的PLC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等,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4. 教学安排考虑因素:
- 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避免在学生疲劳时段进行教学。

- 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践环节安排助教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实践技能。

5. 教学资源:
- 提供教材、实验指导书、课后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提供线上咨询和辅导,方便学生随时提问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