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第3章(2))
自动控制理论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结束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2019/12/16
5
如何找我?
刘平,男
Qq: 22478844
自
动 控
电话:
,13872464572(移动)
制 理
办公地点:电气实验楼2楼201-3房间,即
论 D201-3。
时间:白天没课的时候随时都行。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结束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第二章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章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第四章第四章根轨迹法根轨迹法第五章第五章频率分析法频率分析法第六章第六章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第七章第七章pidpid控制与鲁棒控制控制与鲁棒控制第八章第八章离散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第九章第九章状态空间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444电气与新能源学院首页上页下页201920192019121212303030教材及参考书1自动控制理论邹伯敏主编机械出版社2自动控制原理蒋大明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5自动控制原理梅晓榕主编科学出版社6自动控制理论文锋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版555电气与新能源学院首页上页下页201920192019121212303030考核方式
动 统和状态空间分析等。
控
制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章节:
理
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四章 根轨迹法
第五章 频率分析法
首页
上页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
下页 第七章 PID控制与鲁棒控制
末页
结束 第八章 离散控制系统
第九章 状态空间分析法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第一节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一、两个定义:(1)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某种设备、装置或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物理量或工作状态能自动地按照预定规律变化或数值运行的方法,称为自动控制。
(2)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含测量元件)和被控对象组成的有机整体。
或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些元部件组成的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有机整体。
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把影响系统输出量的外界输入量称为系统的输入量。
系统的输入量,通常指两种:给定输入量和扰动输入量。
给定输入量,又常称为参考较输入量,它决定系统输出量的要求值或某种变化规律。
扰动输入量,又常称为干扰输入量,它是系统不希望但又客观存在的外部输入量,例如,电源电压的波动、环境温度的变化、电动机拖动负载的变化等,都是实际系统中存在的扰动输入量。
扰动输入量影响给定输入量对系统输出量的控制。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二、基本控制方式(3种)1、开环控制方式(1)定义: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不产生作用的控制方式,称为开环控制方式。
具有这种控制方式的有机整体,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如果从系统的结构角度看,开环控制方式也可表达为,没有系统输出量反馈的控制方式。
(2)职能方框图任何开环控制系统,从组成系统元部件的职能角度看,均可用下面的方框图表示。
2、闭环控制方式(1) 定义:系统输出量直接或间接地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参予了系统控制的方式,称为闭环控制方式。
如果从系统的结构看,闭环控制方式也可表达为,有系统输出量反馈的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工作原理开环调速结构基础上引入一台测速发电机,作为检测系统输出量即电动机转速并转换为电压。
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比较(相减)后,产生一偏差电压,经电压和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去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当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电动机就以电位器滑动端给出的电压值所对应的希望转速运行。
当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例如负载变大),电动机的转速会发生变化(下降),测速反馈电压跟着变化(变小),由于给定电压值未变,偏差电压值发生变化(变大),经放大后使电动机电枢电压变化(提高),从而电动机转速也变化(上升),去减小或消除由于干扰引起的转速偏差。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的某些物理量(被控量)自动地按预先给定的规律去运行。
(2)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
(3)被控对象:指被控设备或过程。
(4)输出量,也称被控量:指被控制的量。
它表征被控对象或过程的状态和性能,它又常常被称为系统对输入的响应。
(5)输入量:是人为给定的系统预期输出的希望值。
(6)偏差信号:参考输入与实际输出的差称为偏差信号,偏差信号一般作为控制器的输入信号。
(7)负反馈控制:把被控量反送到系统的输入端与给定量进行比较,利用偏差引起控制器产生控制量,以减小或消除偏差。
2、自动控制方式(1)开环控制开环控制系统指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系统。
它分为按给定控制和按扰动控制两种形式。
按给定控制:信号由给定输入到输出单向传递。
按扰动控制(顺馈控制):根据测得的扰动信号来补偿扰动对输出的影响。
(2)闭环控制(反馈控制)闭环控制系统指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端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
系统根据实际输出来修正控制作用,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任务,这种控制原理称为反馈控制原理。
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按给定信号的特征分类①恒值控制系统:希望系统的输出维持在给定值上不变或变化很小。
②随动控制系统: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是事先不确定的随机信号。
③程序控制系统:系统的给定输入不是随机的,而是确定的、按预先的规律变化。
(2)按系统的数学模型分类⎧⎧⎧⎪⎪⎪⎪⎪⎪−−−→⎨⎪⎪⎪⎪⎪⎨⎪⎪⎩⎪⎪⎪⎧⎪⎪−−−→⎨⎨⎪⎩⎩⎪⎪⎧−−−→⎪⎪⎪⎧⎪⎨⎪⎪−−−→⎨⎪⎪⎪⎪⎪⎩⎩⎩分析法分析法分析法分析法时域法根轨迹法线性定常系统频域法线性系统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线性时变系统状态空间法非本质非线性线性化法描述函数法非线性系统本质非线性相平面法状态空间法 (3)按信号传递的连续性划分①连续系统:系统中的所有元件的输入输出信号均为时间的连续函数,所以又常称为模拟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答案
图E2.7 题2.8图
G n (s) K4 R (s) + K1 K2 s
N(s)
-
K3 Ts+ 1
C (s)
图E2.7 题2.8图
解:1)令N(s)=0,则 2)令R(s)=0,则
K1 K 2 K 3 C ( s) R( s) s(Ts 1) K1 K 2 K 3
C ( s ) K 1 K 2 K 3 Gn K 3 K 4 S N ( s) s(Ts 1) K1 K 2 K 3
2-6 试画出图E2.5所示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并求 传递函数 U c ( s ) 。
U r (s)
R1 C1 ur R0 R0 +
C2 R2 +
R4 R3 +
uc
图E2.5 题2-6图
R1 C1 ur R0 R0 +
C2 R2 +
R4 R3 +
uc
Ur -
R1 R0 ( R1Cs 1)
1 R2C2 s
要消除干扰对输出的影响,令C(s)/N(s)=0
K4s 则 Gn ( s ) K1 K 2
2.9 简化图E2.8中各系统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 数C(s)/R(s)。
R (s) + G1 G2 + G3 + + C(s)
R (s) +
G1 G2 G3
+
C (s)
(a)
G4
(b)
R (s)+ G1 C (s)
G2 1 G2
2.10 系统结构如图E2.9所示,试求出系统的 传递函数。
+
K1 K 2 K4s
-1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3章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基本要求】1. 掌握时域响应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系统时域响应的五种主要性能指标;2. 掌握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典型时域响应的特点,并能熟练计算其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3. 掌握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典型时域响应的特点,并能熟练计算其欠阻尼情况下的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4. 掌握稳定性的定义以及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熟练应用劳斯判据判定系统稳定性;5. 正确理解稳态误差的定义,并掌握系统稳态误差、扰动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是控制系统的常用数学模型,在确定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后,就可以对已知的控制系统进行性能分析,从而得出改进系统性能的方法。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
本章研究时域分析方法,包括简单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分析、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以及高阶系统运动特性的近似分析等。
根轨迹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将分别在本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进行学习。
这里先引入时域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所谓控制系统时域分析方法,就是给控制系统施加一个特定的输入信号,通过分析控制系统的输出响应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
由于系统的输出变量一般是时间t 的函数,故称这种响应为时域响应,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时域分析法。
当然,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但比较而言,时域分析法是一种直接在时间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并且可以提供系统时间响应的全部信息。
3.1 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为了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需要首先研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时域响应过程及其性能指标。
下面先介绍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
3.1.1 典型输入信号由于系统的动态响应既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又与其输入信号的形式和大小有关,而控制系统的实际输入信号往往是未知的。
为了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同时也为了便于对各种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和比较,需要假定一些基本的输入函数形式,称之为典型输入信号。
自动控制理论_08一、二阶系统的分析与计算
常数,跟踪误差等于常数T。
二、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R( s )
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一般式为:
2
n2 s( s + 2 n )
C ( s)
d c(t ) dc(t ) 2 2 + 2 + c ( t ) = n n n r (t ) (n 0) 2 dt dt
阻尼比 n 无阻尼振荡频率
(1)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1 r (t ) = 1(t ) R( s ) = s 1 1 输出: H ( s ) = ( s ) R( s ) = Ts + 1 s
输入:
h(t ) = 1 e = css + ctt
css = 1 ctt = e
1 1 H ( s) = s s+ 1 t T T
• 快速性
16 例 2: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s)时,调节时间 = 2 从图中看出,对于 5%误差带,当 = 0.707 s + 8s + 16 最短,即快速性最好。同时,其超调量 <5%,平稳性也 求 分别为0,0.1,0.2,…,1,2时系统的阶跃响应。 较好,故称 = 0.707 为最佳阻尼比。
s1,2 = n s jn 1
此时s1,s2 为一对共 轭复根, 且位于复 平面的左 半部。
2
⑤特征根分析— = 1(临界阻尼)
s1,2 = n n 1 = n
2
此时s1,s2为 一对相等的 负实根。
s1=s2=-n
⑥特征根分析— 1(过阻尼)
[cosd t +
1
2
sin d t ]
(2)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自动控制原理
17
调量越小, 响应的振荡 越弱,系统 的平稳性越 好,灵敏性?
越大,超
自动控制原理
18
3-3-2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一定时 ,瞬态分 量衰减速 度取 n e 决于 n 故 衰减系数
自动控制原理
19
3-3-2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等幅振荡型
h(t ) 0 1 e nt 1
c (s)
自动控制原理
12
3-3-1 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开环传递函数
K G(s) s(Tm s 1)
c ( s) K ( s) r ( s ) Tm s 2 s K
R(S) C(S)
闭环传递函数
二阶系统微分方程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
2 n ( s) 2 2 s 2 n s n
自动控制原理
4
3-1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动态性能指标
在阶跃函数作用下测定或计算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因为阶跃输入可以表征系统受到的最严峻的工作状态 (1)延迟时间
td
h ()
(2)上升时间
(3)峰值时间 (4)调节时间
tr
tp
0.9h() 0.5h() 0.1h()
td
ts
tr
ts
tp
5
误差带:±5%, ±2%
3-3-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3)峰值时间 t p 的计算
dh(t ) n t e n p sin( d t p ) 0 dt t t p 1 2
则 sin( d t p ) 0
d t p 0, ,2 , d t p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理论资料
⾃动控制原理复习理论资料第⼀章⾃动控制的⼀般概念本章作为绪论,已较全⾯地展⽰了控制理论课程的全貌,叙述了今后在课程的学习中要进⾏研究的各个环节内容和要点,为了今后的深⼊学习和理解,要特别注意本章给出的⼀些专业术语及定义。
1、基本要求(1)明确什么叫⾃动控制,正确理解被控对象、被控量、控制装置和⾃控系统等概念。
(2)正确理解三种控制⽅式,特别是闭环控制。
(3)初步掌握由系统⼯作原理图画⽅框图的⽅法,并能正确判别系统的控制⽅式。
(4)明确系统常⽤的分类⽅式,掌握各类别的含义和信息特征,特别是按数学模型分类的⽅式。
(5)明确对⾃控系统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三⼤性能指标的含义。
2.内容提要及⼩结⼏个重要概念⾃动控制在没有⼈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控制器使被控对象的被控量⾃动地按预先给定的规律去运⾏。
⾃动控制系统指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的总体。
这⾥控制装置是⼀个⼴义的名词,主要是指以控制器为核⼼的⼀系列附加装置的总和。
共同构成控制系统,对被控对象的状态实⾏⾃动控制,有时⼜泛称为控制器或调节器。
⾃动控制系统校正元件执⾏元件放⼤元件⽐较元件测量元件给定元件控制装置(控制器)被控对象负反馈原理把被控量反送到系统的输⼊端与给定量进⾏⽐较,利⽤偏差引起控制器产⽣控制量,以减⼩或消除偏差。
三种基本控制⽅式实现⾃动控制的基本途径有⼆:开环和闭环。
实现⾃动控制的主要原则有三:主反馈原则——按被控量偏差实⾏控制。
补偿原则——按给定或扰动实⾏硬调或补偿控制。
复合控制原则——闭环为主开环为辅的组合控制。
(3)系统分类的重点重点掌握线性与⾮线性系统的分类,特别对线性系统的定义、性质、判别⽅法要准确理解。
线性系统??→?描述→→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状态⽅程变系数微分⽅程时变状态⽅程频率法根轨迹法时域法状态⽅程频率特性传递函数常系数微分⽅程定常分析法分析法⾮线性系统(4)正确绘制系统⽅框图绘制系统⽅框图⼀般遵循以下步骤:①搞清系统的⼯作原理,正确判别系统的控制⽅式。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章
n
1 0.7
n
0 1
增大n或减小都可以减小td 当 一定时,n越大,即闭环极点离s平面的坐标原点越远,则 td越短。
22
3-4-1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2)上升时间 tr 的计算
h ( tr ) 1
n
(t 0)
21
3-4-1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动态性能指标计算公式
(1)延迟时间 td 的计算
h(td ) 0.5
1 2 绘制出 ntd 和 之间的关系曲线,利用曲线拟合方法,可得 出 td 的表达式如下
td 1 0.6 0.2
2
n td
1
ln
2 sin( 1 2 n td arccos )
2 n ( s) 2 2 s 2n s n
二阶系统的响应特性完全可以由阻尼比 和自然频率 n 确 定
系统的特征方程:
2 s 2 2n s n 0
系统的特征根(闭环极点):
s1, 2 n n 2 1
●二阶系统的特征根的性质取决于 值的大小
☉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即为系统的脉冲响应 ☉具体实践中,持续时间很短(与系统的时间常数 相比)的脉动输入信号即可认为是脉冲信号
11
3-3 一阶系统
一阶系统指以一阶微分方程作为运动方程的控制系统 在实际工程中,一大类高阶系统的特性可以用一阶系统 来近似。
R(S) C(S)
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dc(t ) T c(t ) r (t ) dt
c (s)
一般,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 1 R(S) ( s) 2 2 T s 2Ts 1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
1)瞬态响应 系统在某一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系统的输出量 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称为瞬态响应。 2)稳态响应 在某一输入信号的作用后,时间趋于无穷大 时系统的输出状态称为稳态响应。
分析系统的时间响应亦即分析描述其运动的微分 方程的解。 以RC网络为例:
稳态分量
t RC
瞬态分量
1.若uc (0) U 0,则有uc ( t ) U Ue
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 1 Ts 1 闭环传递函数为:( s ) Ts 1
二、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当单位阶跃信号xi(t)作用于一阶系统时,一阶系统 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取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可得单位阶跃输入的时 间响应(称为单位阶跃响应)为:
t 1 1 1 1 x0 (t ) L X 0 ( s ) L 1 e T , (t 0) Ts 1 s
dxo ( t ) 1 dt t 0 T dxo ( t ) 0 dt t
dxo ( t ) 1 0.368 dt t T T xo ( ) 1
初始斜率特性,也是常用的确定一阶系统时间常数的方法之一。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果以初始速度等速上升至稳 态值1所需的时间应恰好为T。 时间常数T反映了系统响应的快慢。通常工程中当响应曲 线达到并保持在稳态值的95%~98%时,认为系统响应过程 基本结束。从而惯性环节的过渡过程时间ts为3T~4T。
时间域进行分析时,为了比较不同系统的控 制性能,需要规定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输入 信号建立分析比较的基础。这些信号称为控 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对典型输入信号的要求 能够使系统工作在最不利的情形下; 形式简单,便于解析分析; 实际中可以实现或近似实现。
自动控制原理
季节周期性数据的分析方法
采用季节指数法消除季节变动以外的三个因素 同期平均法:现象不存在长期趋势或长期趋势不明显的情况
下,一般是直接用平均的方法通过消除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 动来测定季节变动 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现象具有明显的长期趋势时,一般是 先消除长期趋势,然后再用平均的方法再消除循环变动和不 规则变动
▪ 北宋时期(公元1068-1089年)苏颂和韩公廉制成了一座水运 仪象台,它是一个根据被调节量偏差进行调节的闭环非线性自 动调节系统
▪ 古代罗马人依据反馈原理构建的水位控制装置,至今仍在抽水 马桶的水位控制中使用
▪ 1788年英国人瓦特(Watt)发明的控制蒸汽机速度的离心式调 速器,在自动控制装置中最具代表性,也对后世的自动控制技 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季节周期性数据的分析——同期平均法
“同期平均”就是在同季(月)内“平均”,而在不同季(月)之间 “移动”的一种“移动平均”法
“平均”是为了消除非季节因素的影响,而“移动”则是为了 测定季节因素的影响程度
步骤如下:
➢ 第一,计算各年同季(季月节)指的数平(S均) 数同总月月((或或季季))平平均均数数 100% ➢ 第二,计算各年同季(或同月)平均数的平均数 ➢ 第三,计算季节比率
▪ 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普遍性问题,首先研 究其组成和基本结构,然后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数学 模型的基础上便可以计算各个信号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分析 出自动控制系统可否实现预定的控制目标,并研究怎样提高自 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
1.1 自动控制发 展简介
古代自动控制装置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基础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掌握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
3. 学生能描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数学工具建立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学生能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并进行简单的设计与优化。
3.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动控制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自动控制基础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培养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自动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为后续学习及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定义、分类及基本组成部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自动控制概述2. 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线性系统特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平稳性。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4. 控制器设计: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器设计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控制器设计5. 自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及优化。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自动控制系统实例6. 实验教学:动手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 自动控制实验本章节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的相结合。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1、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给定值)运行。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的组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除被控对象外的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它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职能部件。
•测量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或干扰量。
•比较元件:将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执行元件:根据比较后的偏差,产生执行作用,去操纵被控对象。
参与控制的信号来自三条通道,即给定值、干扰量、被控量。
2、自动控制原理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而不是对某一过程或对象的具体控制实现(正如微积分是一种数学工具一样)。
◎解决的基本问题:•建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描述)•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动/稳态性能)•综合: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控制器设计(方案选择、设计)3、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4、室温控制系统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的装置、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气)。
◎控制装置: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置,也称为控制器、控制元件、调节器等(放大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元件(空调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为传感器或测量元件(热敏电阻)。
◎比较元件:将测量元件和给定元件给出的被控量实际值与参据量进行比较并得到偏差的元件。
◎放大元件:放大偏差信号的元件。
◎校正元件(补偿元件):结构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于改善系统性能。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第3章_部分题解
K1 –
G (s)
10 G(s) s 1
K 1G ( s ) 1 K 2 G (s)
10 K 1 1 10 K 10 2 1 0 .1 1 10 K 2
K2
10 K 1 s 1 10 K 2
据题意:
求得: K1=10, K2=0.9
10 K 1 1 10 K 2 s 1 1 10 K 2
e ss e ssr e ssn
1 K2 1 K1 K 2
18
K (s 1) 3-21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 s ) 2 s (Ts 1) 如输入信号为 r (t ) t 2 1(t ) ,试求系统稳态误差 ess 0
时K的取值范围,0为一常数。 解: D( s) Ts 3 s 2 Ks K 0 系统要稳定,则
2 n (s) 2 2 s 2 n s n
当01时,其闭环特征根(闭环极点)为共轭复根, 满足已知条件的闭环极点可能位于的区域如下图示:
11
+j
2
+j
4 2
45
60
0
+1
0
+1
1、0.707 < 1 n2秒–1
2、0< 0.5 2<n<4秒–2
R (s) –
E(s)
K1 T1 S 1
+
K2 T2 S 1
C (s)
图E3-7 题3-20图
解:系统为二阶系统,当K1、K2、T1、T2均大于零 时,则系统稳定。
E R (s) 1 K1 K2 1 T1 s 1 T2 s 1 (T1 s 1)(T2 s 1) R( s) R( s) (T1 s 1)(T2 s 1) K1 K 2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章
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 s1, 2 x n n x 2 1
h(t ) 1
2 n
( s1 s2 ) s1 0.5
e
s1t
2 n
( s2 s1 ) s2 e ( x
e s2t 1 0.5 e ( x
x 2 1 ) n t
x 2 1 ) n t
a sa
a ( s ) a s a G( s) a 1 ( s ) s 1 sa
( s )[1 G( s ) ] G( s ) G( s ) ( s )G( s ) ( s )
G( s)
( s ) 1 ( s )
§3.3
二阶系统
§3.3.1 二阶系统传递函数标准形式及分类
1 2 n
1 n ] 2 s ( s 2 2x n s n C1 C2 1 ] s s1 s s 2 s
二阶系统动态结构
( s s1 )(s s 2 ) s
] L1 [
1 C1e s1t C 2 e s2t
C1=ωn2/( s1 -s2)s1; C2=ωn2/( s2 -s1)s2
(1) 0 x 1时系统极点的两种表示方法
(2)单位阶跃响应h(t)表达示
(3)动态指标计算公式
单位阶跃响应h(t)的一般式
C ( s ) ( s ) R( s ) s 2xn s n
2
n
2
2
1 s
-
则单位阶跃响应一般式
h(t ) L1 [C ( s )] L1 [ L [
斜坡函数
3、抛物线函数(Parabolic function /acceleration function)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3章习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3章习题自动控制理论(二) 第三章测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1、如果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______应距离虚轴越远越好。
2、一阶系统1Ts 1+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3、用时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________。
4、如果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离________越远越好。
5、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的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__________。
6、时域动态指标主要有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和__________。
8、时域性能指标中所定义的最大超调量σp 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
9、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1型系统、2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的__________环节数来分类的。
10、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都在s 平面__________的左半部分。
11、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__________越好。
12、二阶衰减振荡系统的阻尼比ξ的范围为___________。
13、G(s)=1Ts 1+的环节称为___________环节。
14、系统输出响应的稳态值与___________之间的偏差称为稳态误差e ss 。
15、决定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是阻尼系数ξ和_________ 。
16、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__________部分17、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在______范围时,响应曲线为非周期过程。
18、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Ⅱ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______。
19、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 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__________ 。
20、一阶系统Tss G +=11)(的单位脉冲响应为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ωn
t≥0
11
Im
× × s
s2
1
h(t )
Re
1
0
t
a.过阻尼系统无振荡、无超调,但过渡过 过阻尼系统无振荡、无超调, 过阻尼系统无振荡 程时间较长;显然: 程时间较长;显然:ess = 0 b.若 ζ >> 1, s1 << s2 , 此时系统可用 若 一阶系统来近似, 一阶系统来近似,即
C (s) s1 = R( s ) s + s1
1、上升时间 t r 、 定义: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定义: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即
∵ h(tr ) = 1 −
故有: 故有: 即
1
1− ζ 2
e
−ζωn tr
sin(ωd tr + β ) = 1
sin(ωd tr + β ) = 0
ωd t r + β = π
π −β π −β ∴ tr = = 2 ωd ωn 1 − ζ
20
∴σ % = h(t p ) −1 ×100% = e
−
ζπ
1−ζ 2
×100%
ζ 有关, 越小, 系统超调量仅与ζ 有关, 越小,超调量 越大。 越大。超调量的数值直接说明了系统的相 对稳定性。 对稳定性。
21
4、调整时间 t s 、
调整时间是指响应值h(t)达到 调整时间是指响应值 达到95%-105%(98%达到 102%)稳态值 并且永远保持在这个区间内所需 稳态值,并且永远保持在这个区间内所需 稳态值 的时间。 的时间。 出发, 调整时间可从 h(t ) = 0.95(0.98) 出发,但求 解比较困难。巳知: 解比较困难。巳知: 22
σ% = e
−
ζπ
1−ζ 2
× 100%
t s (2%) = 4
ζ
ζω n
25
ωn
3.7 习题 5, 7, 8 习题:
26
再见
27
1
0
t
7
b.当 ζ = 0 , 当
c(t ) = 1 − cos ωnt ,则
h (t )
系统零阻尼, 系统零阻尼,是不衰 减的等幅振荡,闭环极 减的等幅振荡 闭环极 点位于虚轴上。 点位于虚轴上。
1
0
t
Im
jωn
×
− jωn×
Re
c.∵e(t ) = r(t ) − c(t ) =
1 1− ζ
2
ω 1 C ( s) = ⋅ s ( s + ωn ) 2
2 n
ωn 1 1 = − − 2 s ( s + ωn ) s + ωn
∴ c ( t ) = 1 − e − ω n t (1 + ω n t )
h (t )
t ≥ 0 jω
0
1
0
t
s1,2 = −ωn
×
σ
此时,系统有两个相等的负实根。 此时,系统有两个相等的负实根。
17
其中: 其中:
s1+
−1
jω
β = cos ζ
β
ωn
jω n 1 − ζ
2
0
s2+ ζω
n
σ
故增大自然振荡角频率或减小阻尼比, 故增大自然振荡角频率或减小阻尼比,都 将减小上升时间。 将减小上升时间。 2、峰值时间 t p 、
18
解出t值 由h '(t ) = 0,解出t值,最小解即为t p . 故
σ = ζ ω n ---衰减系数 衰减系数
4
阻尼比的大小决定了闭环极点在根平面的 位置,反映了解的性质; 位置,反映了解的性质;极点的实部的大 决定了指数衰减的快慢; 小,决定了指数衰减的快慢;极点虚部的 大小,则决定了系统响应振荡的快慢。 大小,则决定了系统响应振荡的快慢。
s1+
jω
β
jω n 1 − ζ
3 (5%) ∴ ts = s1
12
4、负阻尼情况 (ζ 、
< 0)
此时, 此时,系统响应表达式的各指数项均为 正指数,其阶跃响应是发散的: 正指数,其阶跃响应是发散的:
h(t )
h(t )
0
t
0
t
5、二阶系统在各种阻尼比下的h(t) 、二阶系统在各种阻尼比下的
13
讨论: 讨论: a.阻尼比 ζ 是二阶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参数, 阻尼比 是二阶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参数, 的大小,而不必求解方程, 只要知道 ζ 的大小,而不必求解方程,就可 知道系统响应的大致情况; 知道系统响应的大致情况;
14
b.阻尼比过大 (ζ ≥ 1) ,系统响应迟钝,调节时 阻尼比过大 系统响应迟钝, 间增长,快速性较差;而阻尼比太小, 间增长,快速性较差;而阻尼比太小,使振 荡加剧,衰减变缓,调节时间长,快速性也 荡加剧,衰减变缓,调节时间长, 因而阻尼比一般取值为: 差。因而阻尼比一般取值为: < ζ < 0.8 , 0.4 此时快速性和平稳性均较好; 此时快速性和平稳性均较好; c. ωn也是系统重要的特征参数。在相同的ζ 也是系统重要的特征参数。 ω 越大, 越大, 下, n 越大,系统振荡角频率ωd 越大,致使 系统的平稳性变差,但调整时间减小。 系统的平稳性变差,但调整时间减小。 d. ζ = 0.707 称为最隹阻尼比,此时, 称为最隹阻尼比,此时, 超调量较小,调整时间(5%误差带 最短。 误差带)最短 超调量较小,调整时间 误差带 最短。
T =
1
ζω n
可用包络线代替响应曲线, 可用包络线代替响应曲线,求出近似调整时 间,即
t s (5% ) = ≐
3
ζωn
4
(0 < ζ < 0.9)
t s (2%) = ≐
ζω n
(0 < ζ < 0.9)
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调整时间与闭环极点与虚轴的距离成反 极点离虚轴越远,调整时间越短。 比,极点离虚轴越远,调整时间越短。 由于ζ 与调整时间的实际关系曲线是非连 续的, 续的,因而ζ 值通常由系统允许的最大过 调量来确定,由 确定调整时间。 调量来确定 由 ωn 确定调整时间。即
2
0
s2+−ζω
n
σ
5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则有
ω 1 C ( s) = G ( s) R( s) = ⋅ 2 2 s s + 2ζωn s + ωn s + 2ζωn 1 = − 2 2 s s + 2ζωn s + ωn
2 n
s + ζωn ζωn 1 = − − 2 2 2 2 s ( s + ζωn ) + ωd ( s + ζωn ) + ωd
2 n
2
ζ --阻尼系数 阻尼系数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ωn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二阶系统的响应通常被视为一种基准, 二阶系统的响应通常被视为一种基准,原 因就是二阶系统具有定量的品质指标。 因就是二阶系统具有定量的品质指标。 二、单位阶跃响应h(t) 单位阶跃响应 1、欠阻尼情况 (0 < ζ < 1) 、 巳知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巳知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第五讲
1
3-3 典型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摸型 典型二阶系统是由一惯性环节与积分环节串 联构成的闭环系统,其标准形式为: 联构成的闭环系统,其标准形式为:
+
R(s)
−
ω
s(s + 2ζ ω
2 n
n
)
C (s)
ω C (s) G(s) = = 2 2 R( s ) s + 2ζωn s + ωn
e
−ζωnt
sin(ωd t + β )
8
∴ ess = e(∞) = 0
即系统带有一个积分环节, 即系统带有一个积分环节,对单位阶跃输 稳态误差为零。 入,稳态误差为零。 2、临界阻尼情况 (ζ 、 此时
= 1)
2 n
G (s) =
C (s) R(s)
ω = 2 ( s + ωn )
9
1 而 R ( s ) = S ,故
3
s + 2ζω n s + ω = 0
2 2 n
系统的闭环极点(特征根) 当 0 < ζ < 1时,系统的闭环极点(特征根)为:
s1, 2 = − ζ ω n ± jω n 1 − ζ
其中: 其中:
2
= − σ ± j ω d(一对共轭复根) 一对共轭复根)
2
阻尼振荡自然( ωd = ωn 1− ζ ---阻尼振荡自然(角)频率 阻尼振荡自然
15
三、欠阻尼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定义和计算 条件:系统初始条件为零; 条件:系统初始条件为零;单位阶跃输入 使用条件的原因是,基准相同, 使用条件的原因是,基准相同,系统间便 于比较;而单位阶跃信号易于产生, 于比较;而单位阶跃信号易于产生,其他 输入也可由此计算出来。 输入也可由此计算出来。
16
dh(t ) dt
t =t p
=
ωn
1− ζ 2
e
−ζωn t
sin ωd t = 0
∴ωd t = 0, π ...
π π tp = = ωd ωn 1−ζ 2
19
为阻尼振荡周期的一半。 即峰值时间t p为阻尼振荡周期的一半。 3、超调量 σ % 、
最大超调量发生在峰值时间t p ,故有
h(t p ) − h(∞) ×100% ∵σ % =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