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年轻人崇尚西方节日渐渐淡忘传统节日的原因及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作文:年轻人崇尚西方节日渐渐淡忘传统节日
的原因及看法
2016年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预测题:传统节日被淡忘面试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要环节之一,在面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样重要,下面提供的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并附有参考答案,供考生练习。

更多面试技巧,考生可在文都网校通过视频课程学习掌握。

【题目】现在年轻人清明节都喜欢出游或待在家里,不愿意参加清明祭祀活动,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清雅深沉、诗意浓郁的节日,祭祀习俗一直被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现在的年轻人清明节的风俗较冷漠,清明节喜欢出去旅游或待在家中,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尊重先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明节意味着一种尊重生命的仪式,其主要内涵在于向己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思念与敬意,在祭奠先祖的同时,追忆过去,使人们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长刘魁立说清明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重孝道,讲求慎终追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祭拜祖先。

孝敬老人,敬重祖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应该发扬光太。


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清明节,其全部意义不仅仅是祭祀,还包含踏青、春游的内容。

寄托哀思不拘泥于形式;让生活充满鲜活的色彩,毕竟也是先人对后人的希項所在《并且,现在社会五花八门、古怪、庸俗的祭奠方式散落在不少墓地前,“笔记本电脑”、各款“手机”、各种“冥币”、“麻将”,在公墓外的一些摊位上,“奔驰轿车”“豪华别墅”也都明码标价,给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

年轻人不愿参加祭祀活动,一方面是因为今天的年轻人或许多数都知道屈原,可没有几个知道介子推,对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加速转型期,带薪休假制度还不是特别完善,很多企业都没有落实,民众休假的权利没有得到保证,因此很多民众利用国家法定假日在家休息或出门旅游,以放松日常工作的劳累。

因此,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应得到大力的宣传,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清明文明祭祀活动,并且应该注重其核心价值,而不能拘泥于民情中负面的表象。

同时,健全带薪休假制度保证群众的休假权利,让民众在法定假日中能有心
思和心情去干该干的事情。

篇二: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新课标):word电子题库2-4-2即学即练(8) Word版含答案]
【佳作欣赏】
危机四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重重危机。

就拿传统节日而言,目前的传统节日处境十分尴尬,而外来节日却备受推崇,每逢洋节,那种喧嚣让人目瞪口呆,而中国的某些节日却相当冷清,比如七夕。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它跟家喻户晓的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

时至今日七夕并没有被列入法定节假日,大多数人不过七夕,甚至还有人不知道七夕是什么。

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相当红火,满街上的青年男女捧着玫瑰、巧克力,浪漫如海,欢乐如洋。

为什么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会遭到国人的拒绝呢?我问过好多人,其中大多数人都知道七夕,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节日单调不知道怎么过。

在市场上,西方情人节的商业价值要比七夕大得多。

好多的节日都有一个物质载体。

比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西方情人节送玫瑰、巧克力,而七夕却没有物质载体,久而久之就会被人忽略,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这样
一些外国节日就会趁虚而入。

如果我们不重视,总有一天会被西方情人节取而代之的。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连祖宗留下的文化都保不住,这是民族的悲哀。

传统文化的衰落可以看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断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些美好的传统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我们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应该更热爱传统文化。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高度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其实,要想七夕这样的传统文化节日不被外来的情人节取代,一方面要做到敝帚自珍,另一方面要不断为传统文化增加新内涵,注入新血液。

不然,即便一时间内能抵抗外来文化的冲击,时间久了,也会被我们自己拒之门外的。

【素材链接】
1.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在全国各大影视基地拍摄的翻拍剧已经超过100部,这意味着未来两年的电视荧屏和电影银幕将被数千集的翻拍剧“霸占”。

翻拍之风已经成了一股潮流。

2.由新版《红楼梦》领衔,一批翻拍剧频频来袭。

除了新版《水浒传》在四大卫视联播之外,新版《西游记》、新版《还珠格格》都在各大卫视争相上演,引来了观众和网友的激烈讨论。

把这些热播新剧与经典老版对比,观众纷纷表示
翻拍剧造型“雷人”、剧情“穿越”、台词“脑残”,也有人认为:新拍的电视作品更符合史实,更贴近原著,也更加娱乐观众。

3.在前段时间举行的2011电视导演委员会年会上,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对近期影视创作的乱象提出反思。

他表示,近期内不会再批准四大名著的翻拍题材立项,而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则需要“冷静反思和讨论”。

4.2011年1月2日《京华时报》报道: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雕像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

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似巨石,似高山,气势磅礴,与庄严的国家博物馆建筑交相辉映,展示出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与正大气象。

5.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接近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
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似乎渐渐成为记忆中的历史:传统节日日渐淡化,传统歌舞正逐步被放弃,曾在民间大放异彩的种种民间艺术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站在文化的观点来看,我们似乎必须保存现实社会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艺术;但从另一些观点来看恐也未必。

对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你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点拨】
本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我们不妨将材料概括成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
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面对央视以“百家讲坛”如此大的阵容来推广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化,面对中华传统的节日的失色,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的争论,我们不能不想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也不能不思考:我们民族的根又在哪里?
【佳作欣赏】
屈子的悲歌
汨罗江畔的沉重一纵,留下旷世的遗憾,污浊的尘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带一腔情愁,一缕忠魂独守着寒水三千。

耳边依稀地还萦绕着响彻九天的鼓噪,那热血沸腾的呐喊加足了龙舟的马力,像一支支箭,在江面飞驰。

无数的桨影
掀翻无际的江水,在无边的岁月里,升起无限的情思。

那粒粒饱米被揉在了一起,夹着几点甜枣与几点苇叶的清香,跟着怀念情结一起沉进了江底。

屈子灿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是往昔。

长发飘飘,屈子对月独酌,他举杯,饮尽了风雪。

如今的寂寞,向谁倾诉?又是端午,江水依旧,屈子只身来此,江面的寒风吹皱了青雾,忽左忽右,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他无力看清。

那艘(转载于: 在点网:英语作文:年轻人崇尚西方节日渐渐淡忘传统节日的原因及看法)叫龙的大船不再起锚,岸边也没有了熟悉的呐喊声,只剩萧萧的风撕碎几点野鸭的残鸣。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

江畔来回踱步,他在彷徨着,也许是为了一个民族。

如今的人们渐渐失去了一种最纯朴的民族情结,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慢慢淡忘殆尽。

屈子侧耳倾听远方的晨钟,而人们似乎不晓得,或者已经忘记了今日是端午。

有些能寻到端午的地方,却再也看不到粽叶踪影,包粽子成了工厂机械化的动作,五花八门的粽子被精美地包装,商家过度的炒作也令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变了味,人们再也吃不出那“原始”的粽子味了。

屈子不禁悲叹,一些他未听过的“洋节”挤占了我们传统的民族节日,什么“情人节”,什么“圣诞节”??他不懂这些都是
什么意思,而人们为什么如此热衷?
屈子低首不语,猛地,望着远方的迷离茫雾,他慨当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
《离骚》的是今日临江的悲歌,它想用这悲凉的歌声唤住忙碌的人们,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了,我们舍弃的是否太多,不经大脑的拿来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万年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民族迷失了原来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传统,而太过于热衷外来文化。

曾经六角形的思念被母亲捏在手中,一缕清香,被一个童年将手指含在唇间,那是文化的经久不息。

如今,屈子唱着悲歌,卷起波澜,消失远方??
篇三: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查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查论文
姓名:周芸
学院:传媒学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现象分析学号:201302060043 专业:教育技术学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特别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而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被淡化了。

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等。

而且,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甚至仅仅变成了一种吃的节日,其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的东西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对此,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

笔者认为此举是及时的,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内涵。

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表现形式:
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

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

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

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

①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

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

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
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

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

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
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另外,作为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间文艺,如祭神神词、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样式,祭神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搭建神棚、扎纸结彩等民间工艺,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宝库。

历史原因:
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
中国传统节日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文明。

几乎每个节日都是一个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而逐渐产生的。

在节日的选择上体现了人顺应自然的理念,让民众依照自然节奏、适应气候周期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而对节日的庆祝体现了人们祈
盼农业生产的风调雨顺。

这一点很好地阐释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另外,在节日中,人们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

如:在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清明踏青娱乐,端午节划船竞赛,中秋节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等等。

这些节日活动都可以让人们亲近大自然,感觉到“天人合一”的氛围,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与大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
“伦理本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显著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礼俗,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

比如合家团聚是春节和中秋节最显著的特点。

另外,贵人伦还体现在对孝道的重视。

每个节日几乎都有对祖先的祭祀仪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孝思之情。

重阳节注重敬老孝亲;端午节又称“女儿节”,妇女回娘家,女婿看望岳父母等。

这些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关心和孝道。

还有不可不提的是,中国传统节日还具有协调人际、增强成员凝聚力的道德功能。

传统节日中包含着各种礼仪、仪式,这些礼仪、仪式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约束。

而这些约束又会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伦理道德的一部分。

所有的人都要遵循此种伦理关系,遵守其内含的道德要求。

现实原因与价值:
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公休假进行了较大调整。

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大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

同时还将春节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

在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日益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之
时,国家从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传统节日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的文化载体。

它的重要的现实价值需要我们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挖掘和开发。

中国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铸造“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上,如果能剔除其中的糟粕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有用成分,就能起到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并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

例如,人们利用节日定期进行传统的表演与传统的教育,使传统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加强。

传统有时隐藏在生活的背后、隐藏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人们要选择具体特殊的时间将它呈现出来。

通过各种习俗活动,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传统,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

传统节日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节日消费,改善
人民生活:
现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旅游黄金时间已经形成。

其中,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直是节日消费的热点。

例如,春节期间,仅北京的地坛庙会就有200多项文化活动,有时每分钟进入庙会旅游参观的人数竟能达到126人,其中不乏外国人。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每年春节就有300万人左右参加庙会活动。

东城区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民意调查显示,99.5%的人认为,庙会恢复了文化传统,活跃了节日气氛,体现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际关系的友好祥和。

这是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发展经济,促进节日消费的典型例证。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
古往今来,传统节日承载了太多的人文内涵特别是情感内涵,人们对它格外珍重,因此很少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去蓄意破坏这个难得的社会和谐;有时,节日甚至还能使战争中的人们暂时乃至长期放下武器,实现和解和和平⑤。

每逢春节、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海内外华人华侨、中华儿女,无论是国家首脑还是普通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普天同庆。

这些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成为我们振奋民族精
神、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契机。

例如,每年的春节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的
春节联欢晚会,都会有无数观众守在电视机前欣赏。

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都能通过电波感受到节日气氛。

此时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无疑能得到最深刻的强化。

每当清明来临,台湾、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炎黄子孙、华人华侨纷纷回祖国大陆省亲,祭祖扫墓,无形之中就增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可见,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面,节日文化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个人评价:
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成员情感、知识、智慧、伦理规范的凝聚。

它不仅是我们民族创造新文化的凭借与基础,同时它也构成了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从整体上看,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过去,但其中优秀的文化精华部分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依然拥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持、保护与挖掘,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对于节日在文化上的内涵,从全世界来看都有淡化的趋势,东西方参与节日庆典的人们,大多已经剥离了对各自节日起源及背景的束缚,文化起源及节日背景的意义,已经成为传统文化跨出国门时的一种特别护照,有了这种文化内涵,优秀的节日才更容易被全世界的人们所
接受。

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正在更紧密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并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和经验。

在这样的变化中,中国要保持自身文化的优越性,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才能不落后于世界潮流。

篇四:2014年高考作文(北京卷)“老规矩”作文公式全解
2014年高考作文(北京卷)“老规矩”作文公式全解
北京市2014年高考作文题
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下面,展示一位学生是如何按照作文公式,推导出全篇
文章的推理步骤和过程。

你将会发现,写作文就跟做数理化习题一样,是有一步一步的逻辑推理的过程和步骤的。

作文解答:
根据作文公式——审题立意。

第一步审题
针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的方法和步骤是:
1、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主要名词、与主要名词相关的名词、动词、形容词。

老规矩淡忘重新提起
2、追问主要名词的内涵和外延。

(1)老规矩的内涵是:旧的规则和规矩。

双方实行已久的,默认的约定的执行方式方法。

(2)老规矩的外延是:
①与礼仪和孝顺有关的老规矩“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与礼仪有关的老
规矩“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

②老规矩的历史: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通过生活实践,流传下若干生活的经验,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代代的流传下来形成我们今天所谓的“老规矩”,以造福子孙后代。

3、将名词与相关的动词连成句子,追问这个句子背后的原因,或,找到与这个句子相对应的事实。

老规矩被淡忘。

(1)有哪些事实是对应于这句话的?(2)是什么原因造成老规矩被淡忘?
答:
(1)“老规矩被淡忘”反映了材料中第二段第①句话“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的事实。

(2)1840年开始,列强侵略中国,
1840年第一次、1856年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12月-1885年4月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挨打,中国人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不如西方?那我们就学习西方,强大自己。

于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开始了,可惜,因各种原因,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人民不甘失败,新文化运动开始了,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