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1.2.1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A
B C
课题名称 1.2.1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1、通过画图、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S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
发现一个或两个相等条件不能判定全等。
2、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内容。
3、会应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推理表达能力。
重难点SAS的产生过程,会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案教学记学生首先预习课本,完成学案自主预习部分,尝试例题1,2,并完成练习,出现疑惑
先组内尝试解决。
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
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
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元素
中的一部分,至少需要几个元素对应相等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问题的提出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先确定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进一步培养理性思维。)
温故知新
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若△ABC≌△A′B′C′,可得出:
相等的对应边:;
相等的对应角:.
反之,若△ABC与△A′B′C′满足上述六个条件就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如果两个三角形能够重合,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根据两个三角
形中六对元素之间的相等关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是,最少几对元素相等,
就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还等什么,赶紧动手吧!
师通过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判断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自主预习
(一)如图观察三角形,回答下列问题:
1.只根据两个三角形有一对元素相等,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1)∠B=∠B'(一角)
(2) BC=B'C'(一边)
使ΔABD ≌ΔACE (
SAS )
(1)AB =AC ,∠A =∠A ,___________________ (2)AB =AC ,∠B =∠C ,___________________ (3)AD =AE ,______________________,BD =CE
结合例题1及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加深对判定条件的理解。 注意如何书写证明过程。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的应用 例1、若AB=BD ,∠1=∠2 求证:△ABC ≌△DBC
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DC ,∠ABC=∠DCB , △ABC 与△DCB 全等吗?试说明理由。
学生学习例题2并完成达标检测第6题,认识判定三角形全等及全等的性质应用。
例2、如图,为了测量池塘边上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亮设计了一个方案:先在平地上取一个能够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然后在射线AC 上取一点D ,使CD=CA ,在射线BC 上取一点E ,使CE=CB ,连接DE ,那么线段DE 的长就等于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你认为他的方案对吗?为什么?
小结:用判定方法SAS 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达标检测
1.如图1,在△ABC 中,AB =AC , AD 平分∠BAC ,求证:△ABD ≌△ACD
2
1
C
D
A B
2..如图,已知CA=CD,∠1=∠2.
(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C,你添加的条件是
(2)添加条件后请说明△ABC△△DEC。
3.如图,已知∠CAB=∠DAB,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ABD.
4.已知:如图,AD∥BC,AE=CF ,AD=BC 求证:△AFD≌△CEB
5.如图,在△ABC中,AD⊥BC于D,AD=BD,DC=DE,∠C=50°。求∠EBD的度数。
6.把两根钢条AB'、'
BA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如图,若测得AB=5cm,则槽宽为cm。
A
C
D
B
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尚可,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很多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整体水平不均,学习比较浮躁,这主要表现在课堂纪律和作业质量方面。
一、学习状态`
初二数学逐渐增加难度,几何知识增多,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上课发言尚积极,个别同学表现的还比较出色,但也有部分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对几何学习有一定难度,学习成绩极不理想。从课堂上看,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作业和试卷上的错误比较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孩子要特别注意。
二、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行为,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有些学生平时及周末作业完成效果差,思考不认真,态度不积极,抄作业现象比较严重,另外错误更正效果差,不能积极主动解决存在的问题,不会总结反思,错误容易重复出现。
1.2.1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效果分析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是学习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全等形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画图、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S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发现一个或两个相等条件不能判定全等,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内容,会应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推理表达能力等。
通过学生的预习及本节课的学习,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基本掌握,能熟记判定内容,在预习自测的完成方面做的较好.通过让学生比较认识不同条件下判定全等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了判定全等的第一个条件边角边,并能从图形中寻找发现隐含条件,结合原题条件学会证明过程的书写规范,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判定全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