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 C=C ; N=N ; C=O •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多以这两类 跃迁为基础
12
例子:
1)乙醛分子在160, 180,290nm处产生吸收,它们对应的电子跃迁类型分别是:
2)环戊烯(190nm)、甲醚(185nm)、三乙胺(195nm)分别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3)一化合物可能是=N-CH2-CH2-CH3或=N-CH=CH2其紫外吸收光谱为: 该化合物是何种化合物?
<100
吸收带的划分:落在200-780 nm的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可以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以及定量分析中常用。
18
电荷转移吸收谱带
电荷转移吸收谱带涉及的是给予体的一个电子向接受体的一个电子轨道上 的跃迁,激发态是这一内氧化还原过程的产物。电荷转移过程可表示如下:
hv CO R
光的粒子性是指光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量子化的能量子(即光子)组成。 光子能量为E=h= hc/n。h 为Plank常数,h=6.626×10-34Js。
3
➢电磁辐射与光谱分析法
物质具有能量,是诱电体。物质与光的作用可看成是光子对能量的授受,即 h=E1-E0,该原理广泛应用于光谱解析。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本质是物质吸 收光能后发生跃迁。跃迁是指物质吸收光能后自身能量的改变。因这种改变 是量子化的,故称为跃迁。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不同,跃迁形式也不同,因 此有不同的光谱分析法。
190
280
CO
190
160
COOH
204
9000 20
2000
41
*
n
*
n
*
*
n
*
COOR
205
50
n
*
Hale Waihona Puke CS500 240
10 9000
n
*
NN
340
10
240
n
*
n
*
14
助色团(Auxochromous group) :
含有孤对电子,可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提高吸收强度的一些官能 团,称之为助色团。常见助色团助色顺序为:
-N+(CH3)3>-NO2>-SO3H>-COH>-COO->-COOH>-COOCH3>-Cl>-Br>-I
取代苯的-*跃迁吸收特性
取代苯
C6H5-H C6H5-CH3 C6H5-OH C6H5-NH2 C6H5-NO2 C6H5-COCH3 C6H5-N(CH3)2
K-吸收带
max(nm) 204
金属离子与有机物配合后使配体的共轭结构发生变化,导 致吸收光谱蓝移或红移。
A
偶氮氯瞵III
偶氮氯瞵III— U(VI)配合物
500
600
700
/nm
20
d电子跃迁吸收谱带 过渡元素的 d 轨道为简并轨道(Degeneration orbit),当与配 位体配合时,轨道简并解除,d 轨道发生能级分裂。如果轨 道未充满,则低能量轨道上的电子吸收外来能量时,将会跃 迁到高能量的 d 轨道,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max 7,400
207
7,000
211
6,200
230
8,600
251
14,000
B-吸收带
max(nm)
max
254
204
261
225
270
1,450
280
1,430
268
278.5
298
2,100
28
4)溶剂效应:红移或蓝移或使吸收峰的振动精细结构消失
5)pH值:红移或蓝移 苯酚在酸性或中性水溶液中,有210.5nm及270nm两个吸收带;而在碱
性溶液中,则分别红移到235nm和 287nm
29
三、 吸收光谱的测量-----Lambert-Beer 定律
几个术语
术语、符号
定义
其它方法
辐射能P,P0
1S内照在1cm2面积上的能量(erg) 光强I0,I
吸光度A 透过率T 光程l
lg(P/P0) 或 lg(I0/I) I/I0 待测物液层厚度
光学密度;消光值E 透射比,透光度
b, d
吸光系数a
A/bc( c, g/L)
吸收系数
吸光系数ε
A/bc( c, mol/L)
摩尔吸光系数
当强度为I0的入射光束(Incident beam) 通过装有均匀待测物的介质时, 该光束将被部分吸收,未被吸收的光将透过(Emergent)待测物溶液以及通 过散射(Scattering)、反射(Reflection),包括在液面和容器表面的反射)而损 失,这种损失有时可达10%,那么,
17
跃迁类型 →* n→ *
→ *
吸收带 远紫外区 端吸收
E1 K(E2)
B
特征 远紫外区测定 紫外区短波长端至远紫外区的强
吸收 芳香环的双键吸收
共轭多烯、-C=C-C=O-等的吸收
max
>200 >10,000
芳香环、芳香杂环化合物的 芳香环吸收。有的具有精细结构
>100
n→*
R
含CO,NO2等n电子基团的吸收
四面体场 平面四面形场
d 轨道电子云分布及在配场下的分
裂示意图
22
f电子跃迁吸收谱带
镧系及锕系离子5f电子跃迁产生的,f电子跃迁吸收谱带出现在紫外-可 见区。由于f轨道为外层轨道所屏蔽,受溶剂性质或配位体的影响很小, 故谱带窄。
无机离子吸收谱带
少数无机阴离子,如NO3-(λ max=313 nm)、CO32-(λ max =217 nm)、NO2-(λ max =360 、280 nm)、N3-(λ max =230 nm)、CS32-(λ max =500 nm)等也有紫外可见吸收。
波数区域, cm-1 - -
1×106 to 5×104 5×104 to 1.3×104 1.3×104 to 3.3×101
13-27 0.33 1.7×10-2 to 1×10-3
跃迁类型 核
内层电子 价电子 价电子
分子振动/转动 分子转动
电子磁场中的自旋 核磁场中的自旋
4
➢分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6
27
3)取代基:红移或蓝移。
给电子基或吸电子基,极化现象显著增加。 给电子基形成p-共轭,降低了能量,max红移。 吸电子基是指易吸引电子而使电子容易流动的基团,产生π电子永久性转移λmax红移。
给电子基的给电子能力顺序为:
-N(C2H5)2>-N(CH3)2>-NH2>-OH>-OCH3>-NHCOCH3>-OCOCH3>-CH2CH2COOH>-H 吸电子基的作用强度顺序是:
16
-*和n-*跃迁的区别:
跃迁能量: n→*所需能量最低,在近紫外区,有时在可见区。 →*跃迁所需能量高,在近紫外区。 跃迁几率: →*跃迁几率比n→*跃迁几率大100-1000倍。 溶剂效应不同:在→*跃迁中, 导致吸收谱带λmax红移。 在n→* 跃迁中,导致吸收谱带λmax向短 波区移动(蓝移)。
吸收与分子能级变化
A紫:转外动—能可级见跃光迁谱(远不红具外有区红) B外:光转谱动那/振样动的能精级跃细迁结(构近红,外不区) 如红外光C谱:广转动泛/用振动于/有电机子能化级合跃物迁鉴(紫定外-可见区)
吸定收性谱分带析的具位体置做,法即是吸让收不频同率波或长波的长光,通是过由待产测生物谱,带经的待跃测迁物能吸级收间后的,能测量量差其决对定不的同, 反波映长了光分的子吸内收能程级度的(吸分光布度状A况)。,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辐射波长为横坐标作图,得到 吸该收物谱质带的的吸强收度光,谱即或在吸给收定曲频线率,的据摩吸尔收吸曲收线系的数特,性是(由峰分强子度两、能位级置之及间数的目跃等迁)研几究率分 决子定结的构。。
各种因素对吸收谱带的影响表现为谱带位移、谱带强度的变化、谱带精细 结构的出现或消失等。 1)共轭体系的存在----红移
210nm
共轭效应使跃迁能量降低
多烯的 *跃迁(H-(CH=CH)n-H)
n
max (nm)
max
1
180
10,000
2
217
21,000
3
268
34,000
4
304
64,000
5
334
23
小结: 分子结构——光谱特征——定性分析
不同结构的分子由于共轭程度不同,分子吸收的特征不同; 相同共轭结构的分子骨架,因助色团的加入或改变,导致光 谱位移和吸收系数变化; 相同配体,因过渡金属离子不同,导致配位场的变化或电荷 转移跃迁,或配体共轭结构的变化,光谱发生变化
24
吸收谱带的影响因素
*、 *、 *所需能量较大,位于远紫外区,没有实际意义。
电子能级及跃迁示意图
9
*跃迁
• 能量很大
• 吸收光谱在真空紫外区
• 多为饱和烃
甲烷
125 nm
乙烷
135 nm
10
n * 跃迁
• 所需能量小于 *跃迁(150-250 nm) • 含有未共用电子对(n电子)原子的饱和化合物都可发生 •含有S,N,O,Cl, Br,I •电负性越小,电子越易被激发,激发波长越长。
21
Δ为分裂能
其大小既依赖于金属离子价 态,也依赖于配位场的强弱
分裂能级差DE的值依下列配 体顺序增大:
配位体一定时,DE的值增大 顺序为:M2+<M3+<M4+; 3d<4d<5d。
谱带出现在可见区,吸收系数 max 较小 (102),很少用于定量 分析;多用于研究配合物结构 及其键合理论。
无配场 八面体场
2
一、分子光谱概述
➢电磁辐射 光的本质是电磁辐射,光的基本特性是波粒二象性(wave and corpuscle duality)。
速度 V :V ;
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的光速为V=n V。
振荡频率: c / n(Hz)。
波长λ:电磁波相邻波峰间的距离为波长 。
波数 :波长的倒数。每厘米内波的数目(cm-1)
-F<-CH3<-Br<-OH<-OCH3<-NH2<-NHCH3<-NH(CH3)2<-NHC6H5<-O-
A
苯
184 ( *)
204
270 苯酚
(—OH为助色团)
254
15
红移或蓝移(Redshift or blueshift): 在分子中引入的一些基团或受到其它外界因素影响,吸收
峰向长波方向(红移)或短波方向移动(蓝移)的现象。
A
170
200
250
nm/
13
-*和n-*跃迁
生色团(Chromogenesis group):
分子中含有非键或键的电子体系,能吸收特征外来辐射时并引起n-* 和-*跃 迁,可产生此类跃迁或吸收的结构单元,称为生色团。
生色团 CC
max
max(nm) (l/moL.cm)
175
8000
跃迁类型
*
CC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 一种光学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区域
5
➢分子结构与吸收光谱
吸光后,分子总能量变化: E = Eel + Evib + Erot
ΔErot为0.005-0.05ev Δ Evib为0.05-1ev Δ Eel为1-20ev
Δ Eel> Δ Evib> Δ Erot
121,000
6
364
138,000
25
2)空间阻碍使共轭体系破坏, λmax蓝移,εmax减小。
a-及a'-位有取代基的二苯乙烯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R
R'
H
H
H
CH3
CH3
CH3
CH3
C2H5
C2H5
C2H5
max 294 272 243.5 240 237.5
max 27600 21000 12300 12000 11000
光谱分析法 g 射线发射 X射线吸收,发射,衍射 真空紫外吸收 紫外-可见吸收,发射,荧光 红外吸收,拉曼散射 微波吸收 电子自旋共振 核磁共振
波长区域 0.005-1.4
0.1-100 10-180 nm 180-780 nm 0.78-300 mm 0.75-3.75 mm
3cm 0.6-10 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1
基本内容: (1)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2)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规律以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4)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5)紫外—可见分光度计。 (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NR2 hv
+
C O-
R
-
NR2
电子接受体 电子给予体
D A hv D+ --- A-
M n Lb h M (n1) L(b1) Fe3 SCN h Fe2 SCN
特点是吸收强度大,max(摩尔吸光率)>104l/mol cm,因此含有 这类结构的分子测定灵敏度高。
19
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体 * 跃迁
6
-胡罗卜素
咖啡因 阿斯匹林
几种有机化合物的 分子吸收光谱图。
丙酮
7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跃迁类型
有机分子能级跃迁
1. 可能的跃迁类型 有机分子包括:
成键轨道 、 ; 反键轨道 *、*
非键轨道 n
8
各轨道能级高低顺序: n**(分子轨道理论计算结果);可能 的跃迁类型:-*;-*;-*;n-*;-*;n-*
•跃迁的摩尔吸光系数比较小,一般在100-3000 L / mol cm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2O
max
167 184 173 184
max
1480 150 200 2520
11
* 和 n * 跃迁
• * 和 n * 跃迁能量低(>200 nm) • 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分子易发生这类跃迁
12
例子:
1)乙醛分子在160, 180,290nm处产生吸收,它们对应的电子跃迁类型分别是:
2)环戊烯(190nm)、甲醚(185nm)、三乙胺(195nm)分别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3)一化合物可能是=N-CH2-CH2-CH3或=N-CH=CH2其紫外吸收光谱为: 该化合物是何种化合物?
<100
吸收带的划分:落在200-780 nm的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可以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以及定量分析中常用。
18
电荷转移吸收谱带
电荷转移吸收谱带涉及的是给予体的一个电子向接受体的一个电子轨道上 的跃迁,激发态是这一内氧化还原过程的产物。电荷转移过程可表示如下:
hv CO R
光的粒子性是指光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量子化的能量子(即光子)组成。 光子能量为E=h= hc/n。h 为Plank常数,h=6.626×10-34Js。
3
➢电磁辐射与光谱分析法
物质具有能量,是诱电体。物质与光的作用可看成是光子对能量的授受,即 h=E1-E0,该原理广泛应用于光谱解析。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本质是物质吸 收光能后发生跃迁。跃迁是指物质吸收光能后自身能量的改变。因这种改变 是量子化的,故称为跃迁。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不同,跃迁形式也不同,因 此有不同的光谱分析法。
190
280
CO
190
160
COOH
204
9000 20
2000
41
*
n
*
n
*
*
n
*
COOR
205
50
n
*
Hale Waihona Puke CS500 240
10 9000
n
*
NN
340
10
240
n
*
n
*
14
助色团(Auxochromous group) :
含有孤对电子,可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提高吸收强度的一些官能 团,称之为助色团。常见助色团助色顺序为:
-N+(CH3)3>-NO2>-SO3H>-COH>-COO->-COOH>-COOCH3>-Cl>-Br>-I
取代苯的-*跃迁吸收特性
取代苯
C6H5-H C6H5-CH3 C6H5-OH C6H5-NH2 C6H5-NO2 C6H5-COCH3 C6H5-N(CH3)2
K-吸收带
max(nm) 204
金属离子与有机物配合后使配体的共轭结构发生变化,导 致吸收光谱蓝移或红移。
A
偶氮氯瞵III
偶氮氯瞵III— U(VI)配合物
500
600
700
/nm
20
d电子跃迁吸收谱带 过渡元素的 d 轨道为简并轨道(Degeneration orbit),当与配 位体配合时,轨道简并解除,d 轨道发生能级分裂。如果轨 道未充满,则低能量轨道上的电子吸收外来能量时,将会跃 迁到高能量的 d 轨道,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max 7,400
207
7,000
211
6,200
230
8,600
251
14,000
B-吸收带
max(nm)
max
254
204
261
225
270
1,450
280
1,430
268
278.5
298
2,100
28
4)溶剂效应:红移或蓝移或使吸收峰的振动精细结构消失
5)pH值:红移或蓝移 苯酚在酸性或中性水溶液中,有210.5nm及270nm两个吸收带;而在碱
性溶液中,则分别红移到235nm和 287nm
29
三、 吸收光谱的测量-----Lambert-Beer 定律
几个术语
术语、符号
定义
其它方法
辐射能P,P0
1S内照在1cm2面积上的能量(erg) 光强I0,I
吸光度A 透过率T 光程l
lg(P/P0) 或 lg(I0/I) I/I0 待测物液层厚度
光学密度;消光值E 透射比,透光度
b, d
吸光系数a
A/bc( c, g/L)
吸收系数
吸光系数ε
A/bc( c, mol/L)
摩尔吸光系数
当强度为I0的入射光束(Incident beam) 通过装有均匀待测物的介质时, 该光束将被部分吸收,未被吸收的光将透过(Emergent)待测物溶液以及通 过散射(Scattering)、反射(Reflection),包括在液面和容器表面的反射)而损 失,这种损失有时可达10%,那么,
17
跃迁类型 →* n→ *
→ *
吸收带 远紫外区 端吸收
E1 K(E2)
B
特征 远紫外区测定 紫外区短波长端至远紫外区的强
吸收 芳香环的双键吸收
共轭多烯、-C=C-C=O-等的吸收
max
>200 >10,000
芳香环、芳香杂环化合物的 芳香环吸收。有的具有精细结构
>100
n→*
R
含CO,NO2等n电子基团的吸收
四面体场 平面四面形场
d 轨道电子云分布及在配场下的分
裂示意图
22
f电子跃迁吸收谱带
镧系及锕系离子5f电子跃迁产生的,f电子跃迁吸收谱带出现在紫外-可 见区。由于f轨道为外层轨道所屏蔽,受溶剂性质或配位体的影响很小, 故谱带窄。
无机离子吸收谱带
少数无机阴离子,如NO3-(λ max=313 nm)、CO32-(λ max =217 nm)、NO2-(λ max =360 、280 nm)、N3-(λ max =230 nm)、CS32-(λ max =500 nm)等也有紫外可见吸收。
波数区域, cm-1 - -
1×106 to 5×104 5×104 to 1.3×104 1.3×104 to 3.3×101
13-27 0.33 1.7×10-2 to 1×10-3
跃迁类型 核
内层电子 价电子 价电子
分子振动/转动 分子转动
电子磁场中的自旋 核磁场中的自旋
4
➢分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6
27
3)取代基:红移或蓝移。
给电子基或吸电子基,极化现象显著增加。 给电子基形成p-共轭,降低了能量,max红移。 吸电子基是指易吸引电子而使电子容易流动的基团,产生π电子永久性转移λmax红移。
给电子基的给电子能力顺序为:
-N(C2H5)2>-N(CH3)2>-NH2>-OH>-OCH3>-NHCOCH3>-OCOCH3>-CH2CH2COOH>-H 吸电子基的作用强度顺序是:
16
-*和n-*跃迁的区别:
跃迁能量: n→*所需能量最低,在近紫外区,有时在可见区。 →*跃迁所需能量高,在近紫外区。 跃迁几率: →*跃迁几率比n→*跃迁几率大100-1000倍。 溶剂效应不同:在→*跃迁中, 导致吸收谱带λmax红移。 在n→* 跃迁中,导致吸收谱带λmax向短 波区移动(蓝移)。
吸收与分子能级变化
A紫:转外动—能可级见跃光迁谱(远不红具外有区红) B外:光转谱动那/振样动的能精级跃细迁结(构近红,外不区) 如红外光C谱:广转动泛/用振动于/有电机子能化级合跃物迁鉴(紫定外-可见区)
吸定收性谱分带析的具位体置做,法即是吸让收不频同率波或长波的长光,通是过由待产测生物谱,带经的待跃测迁物能吸级收间后的,能测量量差其决对定不的同, 反波映长了光分的子吸内收能程级度的(吸分光布度状A况)。,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辐射波长为横坐标作图,得到 吸该收物谱质带的的吸强收度光,谱即或在吸给收定曲频线率,的据摩吸尔收吸曲收线系的数特,性是(由峰分强子度两、能位级置之及间数的目跃等迁)研几究率分 决子定结的构。。
各种因素对吸收谱带的影响表现为谱带位移、谱带强度的变化、谱带精细 结构的出现或消失等。 1)共轭体系的存在----红移
210nm
共轭效应使跃迁能量降低
多烯的 *跃迁(H-(CH=CH)n-H)
n
max (nm)
max
1
180
10,000
2
217
21,000
3
268
34,000
4
304
64,000
5
334
23
小结: 分子结构——光谱特征——定性分析
不同结构的分子由于共轭程度不同,分子吸收的特征不同; 相同共轭结构的分子骨架,因助色团的加入或改变,导致光 谱位移和吸收系数变化; 相同配体,因过渡金属离子不同,导致配位场的变化或电荷 转移跃迁,或配体共轭结构的变化,光谱发生变化
24
吸收谱带的影响因素
*、 *、 *所需能量较大,位于远紫外区,没有实际意义。
电子能级及跃迁示意图
9
*跃迁
• 能量很大
• 吸收光谱在真空紫外区
• 多为饱和烃
甲烷
125 nm
乙烷
135 nm
10
n * 跃迁
• 所需能量小于 *跃迁(150-250 nm) • 含有未共用电子对(n电子)原子的饱和化合物都可发生 •含有S,N,O,Cl, Br,I •电负性越小,电子越易被激发,激发波长越长。
21
Δ为分裂能
其大小既依赖于金属离子价 态,也依赖于配位场的强弱
分裂能级差DE的值依下列配 体顺序增大:
配位体一定时,DE的值增大 顺序为:M2+<M3+<M4+; 3d<4d<5d。
谱带出现在可见区,吸收系数 max 较小 (102),很少用于定量 分析;多用于研究配合物结构 及其键合理论。
无配场 八面体场
2
一、分子光谱概述
➢电磁辐射 光的本质是电磁辐射,光的基本特性是波粒二象性(wave and corpuscle duality)。
速度 V :V ;
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的光速为V=n V。
振荡频率: c / n(Hz)。
波长λ:电磁波相邻波峰间的距离为波长 。
波数 :波长的倒数。每厘米内波的数目(cm-1)
-F<-CH3<-Br<-OH<-OCH3<-NH2<-NHCH3<-NH(CH3)2<-NHC6H5<-O-
A
苯
184 ( *)
204
270 苯酚
(—OH为助色团)
254
15
红移或蓝移(Redshift or blueshift): 在分子中引入的一些基团或受到其它外界因素影响,吸收
峰向长波方向(红移)或短波方向移动(蓝移)的现象。
A
170
200
250
nm/
13
-*和n-*跃迁
生色团(Chromogenesis group):
分子中含有非键或键的电子体系,能吸收特征外来辐射时并引起n-* 和-*跃 迁,可产生此类跃迁或吸收的结构单元,称为生色团。
生色团 CC
max
max(nm) (l/moL.cm)
175
8000
跃迁类型
*
CC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 一种光学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区域
5
➢分子结构与吸收光谱
吸光后,分子总能量变化: E = Eel + Evib + Erot
ΔErot为0.005-0.05ev Δ Evib为0.05-1ev Δ Eel为1-20ev
Δ Eel> Δ Evib> Δ Erot
121,000
6
364
138,000
25
2)空间阻碍使共轭体系破坏, λmax蓝移,εmax减小。
a-及a'-位有取代基的二苯乙烯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R
R'
H
H
H
CH3
CH3
CH3
CH3
C2H5
C2H5
C2H5
max 294 272 243.5 240 237.5
max 27600 21000 12300 12000 11000
光谱分析法 g 射线发射 X射线吸收,发射,衍射 真空紫外吸收 紫外-可见吸收,发射,荧光 红外吸收,拉曼散射 微波吸收 电子自旋共振 核磁共振
波长区域 0.005-1.4
0.1-100 10-180 nm 180-780 nm 0.78-300 mm 0.75-3.75 mm
3cm 0.6-10 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1
基本内容: (1)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2)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规律以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4)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5)紫外—可见分光度计。 (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NR2 hv
+
C O-
R
-
NR2
电子接受体 电子给予体
D A hv D+ --- A-
M n Lb h M (n1) L(b1) Fe3 SCN h Fe2 SCN
特点是吸收强度大,max(摩尔吸光率)>104l/mol cm,因此含有 这类结构的分子测定灵敏度高。
19
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体 * 跃迁
6
-胡罗卜素
咖啡因 阿斯匹林
几种有机化合物的 分子吸收光谱图。
丙酮
7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跃迁类型
有机分子能级跃迁
1. 可能的跃迁类型 有机分子包括:
成键轨道 、 ; 反键轨道 *、*
非键轨道 n
8
各轨道能级高低顺序: n**(分子轨道理论计算结果);可能 的跃迁类型:-*;-*;-*;n-*;-*;n-*
•跃迁的摩尔吸光系数比较小,一般在100-3000 L / mol cm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2O
max
167 184 173 184
max
1480 150 200 2520
11
* 和 n * 跃迁
• * 和 n * 跃迁能量低(>200 nm) • 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分子易发生这类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