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河流的补给类型、农业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河流补给水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
2012年,在卡塔尔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近200个国家同意将《京都议定书》延长至2020年。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答案】9。 A 10. C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A接近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处纬度较高,气温低,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积雪融水。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0题详解】
B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种植业的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气候湿冷,答案选C项.
我国典型地区
降水
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汛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夏秋汛期,冬春枯水期
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
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
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
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
【解析】
读图,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表示太阳短波辐射,③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1题详解】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是由于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即④增强。故选D.
【2题详解】
大气层中的浮尘和微粒增加,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球变暗。故选A。
【答案】11。 AD 12。 BC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分类;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判断, C是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于外力作用有关.所以本题选择AD选项。
【12题详解】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根据图示判读:甲为降水,丁为径流,丙为蒸发.四川盆地地多夜雨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对应错误;云贵高原多地下河是径流对岩石圈的影响,对应正确;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对应正确;长江三角洲是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应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6题详解】
据图可知,1999年-2000年过程中该地林树下线海拔降低,说明该地林地覆盖范围增大,生态环境改善。短期内范围扩大应是人为原因--人工育林,B正确。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修建梯田均会导致树木减少,林树下线上升。A、C、D错误。
【点睛】注意此处是干旱河谷上游地区,且注意垂直带谱的变化。
2018年11月21日,中国台湾屏东县(位于台湾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大鹏湾海岸出现异象,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持续时间长达3分钟以上。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
(1)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说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
(3)分析在文昌建立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
(4)试评价丙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600小时〈甲〈3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400小时<乙〈2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5. 该地水分条件最好的坡向是
A 西北坡B。 东北坡C. 西南坡D. 东南坡
6。 1999年-2009年,该地林树下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过度樵采B。 人工育林C。 降水增多D. 毁林开荒
【答案】5. A 6. B
【解析】
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5题详解】
由于是干旱河谷,所以需要地形抬升到一定高度,出现地形雨,才出现落叶阔叶林,也就是林线下线的位置.而西北坡的林线下线最低,说明不需要到很高的高度就出现落叶阔叶林,说明水分条件比其他坡向要好(其余坡向抬升很高,才满足落叶阔叶林存在的水分条件)。A正确。
A. 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上下颠簸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答案】7。 B 8.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震、地震波的特点。
【7题详解】
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是大鱼在追捕小鱼,小鱼跃出水面试图躲避不可能有这么多鱼,A错误。电磁场发生变化,预示将要发生地震,导致鱼群慌乱,B正确。进入冬季,海水中氧气减少,小鱼跃出水面呼吸空气,但不可能跃上码头,C错误.海水被污染不会是突发性的,D错误。故选B。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 ①—②-③B. ①-④—②
C. ②-③—④D. ③—④—②
14. 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其影响因素是箭头
A. ①B。 ②C. ③D. ④
15。 人造烟雾可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冻害,是因为人造烟雾可以
A. 增强①辐射B. 增强②辐射
(3)文昌: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飞行更安全。
(4)有利条件:有较充足的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日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呈现信息,侧重基本原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等值线判读、不同区域年日照时数差异及原因、卫星发射基地的条件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故选C。
二、综合题(40分)
16.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
材料二 酒泉深居内陆,有航天发射的诸多优势,神舟系列均在此成功发射。除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中心外,我国还在海南文昌(东临南海)建设完成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
下图为俄罗斯天然植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9. A、B处的河流( )
A。 A处以雨水补给为主,B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 流域气候湿润,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 A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处以雨水补给为主D. 以雨水补给为主,冬春有凌汛发生
10。 图中B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 水源不足B。 市场狭小C. 气候冷湿D。 光照不足
【详解】(1)根据图中等日照时数线数值变化及经纬度判断,年日照时数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 是大鱼在追捕小鱼,小鱼跃出水面试图躲避
B. 电磁场发生变化,预示将要发生地震
C。 进入冬季,海水中氧气减少,小鱼跃出水面呼吸空气
D。 小鱼逃离被污染的海水
8。 地震发生时,位于台湾海峡轮船上的小明的感觉是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关键是注意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判断、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的判断。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某河流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一高山灌丛。下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地该日昼长10小时,昼短夜长,说明是该地的冬半年,若是南半球,正午日影应该朝南,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与图示不符,所以A项错误。该地位于110°E,B项错误;该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且位于110°E,北半球,应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为旱作农业,故C错。图示该地为冬半年,冷锋活动较多,所以D项正确。
夏季气温高低;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
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川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
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位高低
普遍
地下水
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水互补
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普遍
图13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23~24题。
据此并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气温变化影响最大 是
A。 ①增强B。 ②减弱C。 ③减弱D。 ④增强
2.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增多,不仅带来多科疾病,而且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减少,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此现象有关的过程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 D 2. A
11。 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
A。 C——海陆间循环B。 B——海陆间循环
C. B—-陆地内循环D。 C—-陆地内循环
12。 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
A. a——四川盆地地多夜雨B. 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
C. 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故选B。
【14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图中②为地面辐射,故B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人造烟雾里包含大量水汽和尘埃,它们吸收地面辐射增温,从而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冻害。故人造烟雾可以增强③辐射,即增强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
图3表示110°E上O地的树影变化,F1表示日出时的树影,F2表示17时的树影,OF2与OF1等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地此日的昼长是10小时B. 树影从F1到F2先变长后变短
C. 当树影朝向N时,北京时间是11时20分D。 该地此日的日出方向是东偏北
4。 若该地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地
C. 增强③辐射D. 增强④辐射
【答案】13. B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增温的过程是:首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增温的同时又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故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④—②,B正确,ACD错误。
A. 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B. 位于非洲西海岸
C. 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D. 此时节易受冷锋影响
【答案】3. A 4. 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及气候与植被情况。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日影变化。根据F 1 表示日出时的树影,F 2 表示17时的树影,OF 2 与OF 1 等
长,说明F 2 表示日落时的树影,而当地的正午始终为12时,故计算当地昼长为10小时,A项正确。B项树影从F 1 到F 2 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所以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B项错误。C项当树影朝向N时,即当地(110°E)为正午,地方时为12时,计算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C项错误。根据F 1 表示日出时的树影朝西北,判断日出方向为东南.故D项错误。故该题A正确.
【8题详解】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横波使人左右摇晃,纵波使人上下颠簸。轮船在水上,而横波不能通过液体,故地震发生时轮船上的小明只会受到纵波影响感到上下颠簸,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名师点睛】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河流补给水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
2012年,在卡塔尔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近200个国家同意将《京都议定书》延长至2020年。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答案】9。 A 10. C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A接近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处纬度较高,气温低,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积雪融水。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0题详解】
B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种植业的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气候湿冷,答案选C项.
我国典型地区
降水
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汛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夏秋汛期,冬春枯水期
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
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
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
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
【解析】
读图,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表示太阳短波辐射,③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1题详解】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是由于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即④增强。故选D.
【2题详解】
大气层中的浮尘和微粒增加,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球变暗。故选A。
【答案】11。 AD 12。 BC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分类;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判断, C是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于外力作用有关.所以本题选择AD选项。
【12题详解】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根据图示判读:甲为降水,丁为径流,丙为蒸发.四川盆地地多夜雨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对应错误;云贵高原多地下河是径流对岩石圈的影响,对应正确;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对应正确;长江三角洲是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应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6题详解】
据图可知,1999年-2000年过程中该地林树下线海拔降低,说明该地林地覆盖范围增大,生态环境改善。短期内范围扩大应是人为原因--人工育林,B正确。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修建梯田均会导致树木减少,林树下线上升。A、C、D错误。
【点睛】注意此处是干旱河谷上游地区,且注意垂直带谱的变化。
2018年11月21日,中国台湾屏东县(位于台湾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大鹏湾海岸出现异象,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持续时间长达3分钟以上。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
(1)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说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
(3)分析在文昌建立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
(4)试评价丙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600小时〈甲〈3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400小时<乙〈2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5. 该地水分条件最好的坡向是
A 西北坡B。 东北坡C. 西南坡D. 东南坡
6。 1999年-2009年,该地林树下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过度樵采B。 人工育林C。 降水增多D. 毁林开荒
【答案】5. A 6. B
【解析】
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5题详解】
由于是干旱河谷,所以需要地形抬升到一定高度,出现地形雨,才出现落叶阔叶林,也就是林线下线的位置.而西北坡的林线下线最低,说明不需要到很高的高度就出现落叶阔叶林,说明水分条件比其他坡向要好(其余坡向抬升很高,才满足落叶阔叶林存在的水分条件)。A正确。
A. 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上下颠簸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答案】7。 B 8.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震、地震波的特点。
【7题详解】
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是大鱼在追捕小鱼,小鱼跃出水面试图躲避不可能有这么多鱼,A错误。电磁场发生变化,预示将要发生地震,导致鱼群慌乱,B正确。进入冬季,海水中氧气减少,小鱼跃出水面呼吸空气,但不可能跃上码头,C错误.海水被污染不会是突发性的,D错误。故选B。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 ①—②-③B. ①-④—②
C. ②-③—④D. ③—④—②
14. 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其影响因素是箭头
A. ①B。 ②C. ③D. ④
15。 人造烟雾可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冻害,是因为人造烟雾可以
A. 增强①辐射B. 增强②辐射
(3)文昌: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飞行更安全。
(4)有利条件:有较充足的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日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呈现信息,侧重基本原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等值线判读、不同区域年日照时数差异及原因、卫星发射基地的条件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故选C。
二、综合题(40分)
16.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
材料二 酒泉深居内陆,有航天发射的诸多优势,神舟系列均在此成功发射。除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中心外,我国还在海南文昌(东临南海)建设完成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
下图为俄罗斯天然植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9. A、B处的河流( )
A。 A处以雨水补给为主,B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 流域气候湿润,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 A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处以雨水补给为主D. 以雨水补给为主,冬春有凌汛发生
10。 图中B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 水源不足B。 市场狭小C. 气候冷湿D。 光照不足
【详解】(1)根据图中等日照时数线数值变化及经纬度判断,年日照时数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 是大鱼在追捕小鱼,小鱼跃出水面试图躲避
B. 电磁场发生变化,预示将要发生地震
C。 进入冬季,海水中氧气减少,小鱼跃出水面呼吸空气
D。 小鱼逃离被污染的海水
8。 地震发生时,位于台湾海峡轮船上的小明的感觉是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关键是注意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判断、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的判断。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某河流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一高山灌丛。下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地该日昼长10小时,昼短夜长,说明是该地的冬半年,若是南半球,正午日影应该朝南,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与图示不符,所以A项错误。该地位于110°E,B项错误;该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且位于110°E,北半球,应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为旱作农业,故C错。图示该地为冬半年,冷锋活动较多,所以D项正确。
夏季气温高低;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
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川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
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位高低
普遍
地下水
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水互补
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普遍
图13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23~24题。
据此并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气温变化影响最大 是
A。 ①增强B。 ②减弱C。 ③减弱D。 ④增强
2.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增多,不仅带来多科疾病,而且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减少,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此现象有关的过程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 D 2. A
11。 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
A。 C——海陆间循环B。 B——海陆间循环
C. B—-陆地内循环D。 C—-陆地内循环
12。 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
A. a——四川盆地地多夜雨B. 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
C. 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故选B。
【14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图中②为地面辐射,故B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人造烟雾里包含大量水汽和尘埃,它们吸收地面辐射增温,从而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冻害。故人造烟雾可以增强③辐射,即增强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
图3表示110°E上O地的树影变化,F1表示日出时的树影,F2表示17时的树影,OF2与OF1等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地此日的昼长是10小时B. 树影从F1到F2先变长后变短
C. 当树影朝向N时,北京时间是11时20分D。 该地此日的日出方向是东偏北
4。 若该地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地
C. 增强③辐射D. 增强④辐射
【答案】13. B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增温的过程是:首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增温的同时又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故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④—②,B正确,ACD错误。
A. 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B. 位于非洲西海岸
C. 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D. 此时节易受冷锋影响
【答案】3. A 4. 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及气候与植被情况。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日影变化。根据F 1 表示日出时的树影,F 2 表示17时的树影,OF 2 与OF 1 等
长,说明F 2 表示日落时的树影,而当地的正午始终为12时,故计算当地昼长为10小时,A项正确。B项树影从F 1 到F 2 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所以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B项错误。C项当树影朝向N时,即当地(110°E)为正午,地方时为12时,计算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C项错误。根据F 1 表示日出时的树影朝西北,判断日出方向为东南.故D项错误。故该题A正确.
【8题详解】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横波使人左右摇晃,纵波使人上下颠簸。轮船在水上,而横波不能通过液体,故地震发生时轮船上的小明只会受到纵波影响感到上下颠簸,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