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影响
[摘要]: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传统的文化始终在影响着我们。

同样,传统文化的“礼”深深地影响着现代秘书工作。

[关键字]:传统文化礼秘书工作
“礼”本是指西周时期的贵族等级制度和社会宗法制度,后来指儒家伦理规范的基础,同时本身也有礼节、仪式的意思。

礼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的进步,《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指出“礼”就是在别人面前要谦卑,要尊重别人;《荀子·礼论》中说道:“人无礼不往,事无礼不成。

”论语中也有:“不学礼,无一立。

”这些都说明在我国古代社会,重礼是每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根本。

如今的社会也是一个注重礼仪的社会,作为一名秘书人员,恰如其分地掌握运用各种礼仪,既显示个人魅力由增添组织风采,作为活动于领导身边的辅助人员,良好的个人礼仪还能给领导在某种矛盾、摩擦和尴尬情景下以一种缓冲和补救。

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传统文化的“礼”的一些理念还是保留下来了,因为它们是经过时光反复筛选而出的宝贵精华,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之一。

秘书如能充分利用“礼”学,发挥其精华之处,用来完善自身的礼仪,不仅能做好礼仪工作,更能有效地传承这一文化。

一.从“礼”看秘书礼仪的特点
秘书礼仪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能,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秘书的礼仪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秘书的礼仪活动能力与之相适应,以下例举出秘书礼仪的几个特点:首先是职责性。

秘书是为领导排忧解难,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服务的人员。

妥善的礼仪工作既有利于协助领导顺利完成工作,又能反映秘书的工作能力。

比如要组织一次会议,如果秘书能事先将时间、地点通知相关单位,做好会场布置,安排好相关工作,又能将热情的招呼、细心的关怀也加入如接待、善后等工作中,无疑展示了一个组织的良好形象。

另外,秘书代替领导拜访他人,以及平时的文书往来,友善的态度和礼节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秘书的责任。

同时,在与外界交往过程中,礼仪可以体现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因此在谈判与合作中,不论成败都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长远出发,为大局着想。

秘书在这些工作中都是参与者或执行人,因而更当重视与注意。

其次是原则性。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向来是坚持“有礼有节”的原则,既做到彬彬有礼,又不至于伤了和气,也给了双方的冷静思考的时间。

在这里,“礼”既是语言交流,又是非语言交流。

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何做到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大方得体,言谈举止合乎场合,这些体现的就是一种待人原则,也是个人的道德素养的表现。

再次就是灵活性。

礼仪的应用,体现的不是生硬的公事公办,而是需要能动性地运用,以适当的度来协调。

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臣对君并不绝对服从。

孟子也强调君臣关系的相对性,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见礼仪的重心是会移动的;《荀子·礼论》中说:“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

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故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

”这是说没有情感的理智是僵硬且刻板的,没有理智的情感则是盲目且躁动的,这就需要文理情用,并行而杂。

以礼节情,用情辅心,两者共融共通,相辅相成,行事才能够合宜得当。

二.“礼”对秘书人际关系的影响
秘书作为一个组织中领导的辅助人员,必然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形成各种人际关
系。

那么,秘书要如何运用礼仪来理顺这些关系呢?
首先,互相尊重。

自尊和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礼记·曲礼》上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自尊心,而况富贵乎。

”作为秘书,无论其地位如何,都应该尊重他人,不能因为自己靠近领导,就妄自尊大,把他人看低了。

当然,秘书不能只懂得一味的对领导谦恭,对同事过分礼貌,也不能不尊重下属,不然就会令自己烦劳、忧愁;不能过于拘谨而显得胆小怕事;更不能鲁莽惹祸;也要注意不能心直口快伤害到他人。

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更不对别人的过失幸灾乐祸。

所谓的“礼不妄说”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今天的人际关系中,礼仪的约束性除了通过现代的规章制度来实现外,借用传统的“礼”学道德约束也是十分必要的,两项结合才有助于人与人的交往,达成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其次,适度距离,即《礼记·曲礼上》中说的“礼不逾节”。

因为,人际关系本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每个人都拥有自独有的空间领域的需要,这体现了人的尊严。

不分亲疏的靠近对方,最终难免引起不快,彼此之间还是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为好。

而适当的空间距离表现在亲人的“亲密距离”,日常工作的“个人距离”,办公洽谈的“社交距离”以及“公众距离”,使用空间距离恰当能够检验工作的成效,也能够反映出秘书本人的修养。

再次,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上》又说道:“礼尚往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这是在礼仪制度基础上,提倡人们互惠往来,并把送礼的行为和礼仪的观念联系起来,因而这段话成了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句格言,人们用“礼尚往来”这一“老话”解释他们的送礼动机。

用赠送来表达自己友好、敬重或其他某种特殊的情感,从而让对方产生深刻的印象。

这既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体现自我的修养、友善以及对他人的尊重。

秘书在工作中,很多时候要代替组织或单位以“赠送”这一行为,对其他单位表示感谢之意、留念之意,体现出组织的形象,重视和尊重对方。

但要把握分寸、把握时机,千万不能因送礼、还礼而受累或被猜忌。

第四,求同存异。

周恩来总理是一位相当具有君子风范的人,他的“求同存异”思想表现了他对不同文化、不同领域国家的包容。

秘书工作也时常会遇到跨文化交际,在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当中,我们必须注意彼此的文化习俗,处理好各项礼仪准则与交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努力达成不同文化间的认同,才能真正的以礼相待,以诚相待。

三.“礼”在秘书写作中的运用
秘书写作是秘书工作者职责范围内的实用性文章的写作,是人与人的书面沟通,它是展示企业机关形象的窗口,是上级实施管理的工具,是沟通上下级以及内外信息的桥梁,是记载公务活动的凭证与依据。

在秘书写作中,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命令。

《尚书》中言:“慎乃出令,令出惟行。

”这就是说公文命令的颁布要慎重,在颁布后就具有非常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因此,命令常常只用与宣布实施重大行政措施,发文的机构也一般是国家的领导人。

在行文中,也经常会出现“施行”、“决定”等具有命令性质的语句。

在秘书写作中,也产生了许多礼仪类型的文书,像欢迎词、答谢词、欢送词、主持词等等。

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各种礼仪文书也越来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礼仪文书的作用在于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增进互信、加深友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欢迎词是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常用的一种重要公关礼仪文书。

它是在迎接宾客的仪式、集会和宴会上对宾客的光临表示热诚欢迎时使用的一种礼仪文书。

在欢迎词对被欢迎宾客的称呼写法上,一定要写得礼貌得体,用语切确、亲和,一般在称呼之前都会冠以诸如“尊敬的”、“亲爱的”之类的修饰语,并在其后加上被欢迎宾客的头衔,或是“先生”、“女士”、“夫人”之类的称谓。

整篇欢迎词用语恳切、简练,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充分表达出对宾客的欢迎之意,使之感到亲切自然。

四.总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礼仪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于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中,无论礼仪如何改变,它还是不能背离传统的礼学,始终是根置于传统文化这一沃土中的。

因此,“礼”在秘书工作中所体现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论语》孔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发行2002 年
2.《荀子》荀子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年
3.《秘书写作》郭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现代实用礼仪》麻美英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