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
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 他被称为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还具有“部落联盟首领”和“奴隶制国家国
王”的双重身份.“他”是()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2.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经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请问同学们,
通过这部专题片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
①元谋人使用粗糙的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
④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主要证据。
如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
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 云南境内
B. 北京境内
C. 陕西境内
D. 浙江境内
4.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是()
A. 山顶洞人
B. 大汶口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5.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
居民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
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
A. 尧
B. 舜
C. 禹
D. 黄帝
7. 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是()
A.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B.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C.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夏朝
D. 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8. 下列图片中,反映了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9. 《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0. 历史课上,小华问小东:“‘暴君’是什么意思?”小东得意地说:“‘暴君’是指统治极度暴虐腐朽的统治者”,下列君王中不属于暴君的是()
A. 夏桀
B. 成汤
C. 商纣王
D. 周幽王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1. 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对应的位置,写出各个阶层的名称。
(2)如图所示反映了西周制度。
(3)实行该制度的目的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
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1) 三个材料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谁?
(2)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战国时期他的学派继承者是谁?
(3) 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和影响是什么?
(4) 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禹因为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公元前2070年,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国王”。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禹的史实.
注意准确识记禹建立夏朝的有关内容.
2.【答案】B
【解析】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这个表述是错误的,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和北京人。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3.【答案】B
【解析】右图是远古北京人的头像。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故选:B。
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在题干表述没有相关提示信息的情况下,只有准确识别图片,才能确定正确选项。
4.【答案】D
【解析】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以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
本题以水稻的种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5.【答案】D
【解析】①元谋人打制石器;②北京人打制石器;③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④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远古居民使用石器的知识点。
在远古居民中,元谋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的技术,但仍然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要对原始居民使用工具情况,生产生活情况熟练掌握。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
黄帝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被称为“轩辕氏”,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选:D。
本题以清明节纪念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租为切入点,考查“人文始祖”黄帝。
本题考查人文初祖黄帝,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
7.【答案】B
【解析】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启继承父位。
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事例。
8.【答案】C
【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司母戊鼎的商朝青铜器的精品。
故选:C。
本题以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图片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知识.
本题以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图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9.【答案】C
【解析】为了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西周实行分封制,大规模的分封诸侯。
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让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务。
因此产生很多诸侯国。
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
西周的分封制是历年来中考的考点,应重点掌握.
1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夏舛、商纣王、周幽王分别是夏、商、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统治腐朽残暴,导致国家灭亡。
成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汤建国后,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
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故选:B。
本题夏、商、西周的灭亡.
本题以夏、商、西周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1)题干中的图片是西周等级示意图,读图可知:在西周等级制度中,各等级自上而下依次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和奴隶.
(2)题干中的图片是西周等级示意图,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3)西周建立后,为了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故答案为:
(1)
(2)分封制.
(3)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解析】(1)本题以西周等级示意图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2)本题以西周等级示意图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3)本题以西周等级示意图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目的和影响的知识.
本题以西周等级示意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2.【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材料中的“他”是春秋时期的孔子。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
他也是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他的学派继承者是孟子和荀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学说。
战国时期的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荀子。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3)作为教育家,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开创私学,广收门徒。
这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孔子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
(4)据所学知识可知,有教无类,招收学生不论出身是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
育主张。
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故答案为:
(1)孔子。
(2)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
(3)开创私学,广收门徒;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4)有教无类,招收学生不论出身。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主张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识记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主张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