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材料分析题解析陈丽琴连江黄如论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材料分析题解析
一、试题(原创)
(7分)因为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她通过大量实验和查找医书,从传统中草药中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青蒿素能将引起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在其生长初期迅速杀死,对防治疟疾,作用不可限量。
(1)科学家屠呦呦在发现、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2)疟原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极其微小,必须借助观察。
(3)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属于。
(4) 恶性疟疾大多通过雌性按蚊传播,死亡率极高,防治疟疾,刻不容缓。下列属于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注射疫苗
B.隔离重症患者
C.消灭按蚊,防止被按蚊叮咬
(5)带虫按蚊叮咬人体皮肤,能突破人体的第道防线。该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免疫。
(6)能帮助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疟原虫的青蒿素药物,其药品盒上没有“OTC”的标志,属于
药。
二、参考答案
(1)A (2)显微镜(3)传染病(4)C (5)一非特异性(6)处方
三、试题总体情况分析
1、依据与背景
本试题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201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生物学科考试说明》命制。试题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等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科前沿发展。
2、考察意图
本试题考察的基础知识点有:(1)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描述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3)识别传染病与非传染病;(4)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5)举例说出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6)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7)举例识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本试题考察的基本能力有:(1)识记能力;(2)理解能力:对相关知识进行解释、推断、分类、比较;(3)信息处理能力:能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初步进行分析和处理;(4)应用能力: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试题考察的情感目标有:(1)认同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关注传染病及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3)初步树立安全用药的意识。
3、试题亮点
本试题的亮点主要体现在:(1)凸显学科特点,有助于学生提升科学素养;(2)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关注初中生物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3)考察跨主题的多个知识点,有利于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4)起点高,落点低,符合初中生物结业考试的特点。
四、解题策略
资料分析题一般以“事件+信息+问题”的形式呈现,多取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或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但考查的问题往往不难,表现出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这类题型中的信息常常以图表、数据和现象描述的形式出现,其中隐藏着解题信息。可见,资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文本阅读和信息提取的能力,知识迁移和类比应用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理解题意,提取有效信息,切不可被新情境所蒙蔽;其次,要明确所考查的知识点,通过推理类比,着手作答;最后,要检查表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特别是专有名词的表述。
本题中第一小题通过阅读资料就可以轻松得出答案,第二小题从侧面考查显微镜的功能,第三小题考查传染病的概念,这三题都相对简单,学生得分率较高。第四小题考查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明确按蚊传播疟疾,可得出答案为C,本题有部分同学会错选B项;第五小题考查三道防线的分布以及免疫的类型,本题部分同学将“非特异性”错填为“特异性”或者“非特异”;第六小题根据没有“OTC”的标志,可知不是“非处方药”,得出答案“处方药”,但不少学生会知道它不属于“非处方药”,却不知道该填什么,导致失分。总体说来,这三小题难度稍大,得分率较低。
五、学法指导
教师在讲解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努力提升阅读理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其次,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整合知识,多思考,提升迁移应用的能力;最后,要强化训练,学会正确的表述专有名词和清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六、引申扩展
依据资料,本试题还可以考察:青蒿与疟原虫在细胞结构、营养方式上的区别;青蒿和疟原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安全用药的常识等。
七、反思
命制过程中,曾试图加入图表元素,力求使试题更加丰满,但一直能找到权威的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