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习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
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
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
3.(2012·上海高考)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4.(2013·洛阳统考)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C.ATP的合成和分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5.将枪乌贼的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B.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
C.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D.若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6.右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
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 )
7.(2013·南通一调)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
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8.如下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

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在该过程中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
9.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神经元,a、b是电流表。

在四个神经元的任意一点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一定能使两电流表都发生偏转的神经元是( )
A.甲B.乙
C.丙D.丁
10.如图甲、乙表示两个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两者之间的传递必须通过突触来进行
B.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甲细胞线粒体活动较明显
C.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甲细胞高尔基体活动较明显
D.图乙中①是兴奋部位
11.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
和电突触两类。

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右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12.科学家发现shake突变纯合子果蝇对二乙酯乙醚极其敏
感,二乙酯乙醚能引起纯合子果蝇神经冲动传导异常而发生惊厥。

如图是shake突变纯合子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某神经纤维在A时刻受到刺激而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曲线。

参照该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B段说明突变纯合子与野生型果蝇因Na+外流,膜内电位由正变成负
B.BC段表明突变纯合子比野生型果蝇恢复初始状态慢
C.突变纯合子与野生型果蝇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相等
D.突变纯合子出现上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其神经纤维膜上与K+、Na+运输有关的蛋白质受到了二乙酯乙醚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13.(2012·新课标全国卷)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甲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c 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甲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甲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乙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14.(2013·郑州三模)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1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_______。

(2)图2中a段表示________(填“静息”或“动作”)电位,b点时膜外是________(填“正”或“负”)电位。

(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

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Gly受体结合。

当Gly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

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__。

(4)上述整个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5.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在人体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和小脑中广泛存在。

GABA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对脑部具有安定作用,进而促进放松和消除神经紧张。

其结构简式和作用原理如下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_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质基质内其他酶系所破坏。

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________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
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

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含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验证GABA具有抑制兴奋传导的作用。

实验材料:两个临时剥制的兔神经—肌肉标本、放电装置、培养皿、生理盐水、GABA、氨基丁酸转氨酶。

实验步骤及结果:
①取两个培养皿,编号1(实验组)、2(对照组),加入等量的________,分别将两个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1号和2号培养皿中。

②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肌肉收缩并及时舒张。

③在1号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GABA 溶液,在2号培养皿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同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观察标本的情况:1号和2号标本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1.选C 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选D 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手指,但效应器是手臂肌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

3.选A 若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增加,Ca2+内流,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增强,从而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4.选D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当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时,会发生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此时突触小泡膜转化成突触前膜的一部分,该过程消耗ATP,而ATP每时每刻都在合成;神经递质识别和结合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

5.选C 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的,当细胞外Na+浓度减小时,Na+内流的数量相应减少,膜内外电位差将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当细胞外Na+浓度增大时,相同时间内Na+内流的数量相应增加,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K+外流的数量会增加,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大;若增
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K+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6.选A 曲线图中所示为指针偏转1次所测得的结果;图B、C中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图D中不能测到指针偏转。

7.选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很快会被酶催化分解或被摄取回收而失去活性。

题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为神经纤维,c处为突触,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速率大于突触处兴奋的传导速率。

感受器不能接受各种刺激,如视觉感受器不能接受声音的刺激。

8.选C 据图可知,甘氨酸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的一种神经递质,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因而突触后膜的膜内外电位差更大,从而使突触后膜更难产生动作电位。

9.选A 刺激甲神经元,兴奋将依次经过甲、丙、丁神经元,导致两电流表都发生偏转。

刺激乙、丁神经元时,a电流表不发生偏转。

刺激丙神经元时,如果刺激点位于a电流表两接线端的中间,则a电流表将不发生偏转。

10.选D 题图甲、乙分别表示两个细胞的一部分结构,则兴奋在两者之间的传递必须通过突触来进行;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甲细胞需要分泌神经递质,因此甲细胞中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活动较明显;题图乙中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内正外负,应为②。

11.选B 由题干信息可知,电突触无突触小泡,无神经递质,由带电离子直接通过通道传递信息,且膜两侧是对称的,因此兴奋在电突触中的传递是双向的。

电突触由离子传导,传导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12.选A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细胞外Na+内流,膜内电位由负变成正;BC段所示,突变纯合子恢复静息电位所花的时间大于野生型果蝇;A点前和C点后两条曲线重合,即静息时电位差相等,神经冲动的传导与K+和Na+的运输有关,突变纯合子的通道蛋白可能受到二乙酯乙醚的作用而引起神经冲动传导异常。

13.解析:(1)根据反射弧的特点可知,a、b、c、d依次表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人体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的控制。

(3)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的。

由图可知,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的膜。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
14.解析:(1)突触间隙充满了组织液。

(2)图2中a段为静息电位,b为动作电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阴离子通道打开、膜内外电位差加大,抑制兴奋传导。

由图1可知: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结构①为载体蛋白。

(4)图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1)组织液
(2)静息负
(3)突触小泡突触后膜阴载体蛋白
(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5.解析:(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

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GABA与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故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2)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能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从而减少了释放的GABA的降解,从而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据题干信息可知,GABA可抑制兴奋传导,因此加入GABA后,刺激标本,肌肉不收缩,而加入GABA和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标本会收缩。

答案:(1)突触小泡突触后膜
(2)药物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
(3)①生理盐水③GABA溶液和氨基丁酸转氨酶④两个神经—肌肉标本施加适宜的电刺激⑤1号标本肌肉不收缩,2号标本肌肉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