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心理情绪的形成原因和对策分析(陶海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厌学心理情绪的形成原因和对策分析陶海燕(学员) 发布时间:2010-07-02 15:00:10 中学生厌学心理情绪的形成原因和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 厌学心理是指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

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

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走出厌学的心理阴影,积极投入有意义的学习中去。

[关键词] 中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对策
引子: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我给大家做学习总动员,讲到如何在初中这个新环境里做好学习时,大家都很专心的在安静的听,好像怕漏掉什么似的。

我心里很高兴,这说明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的上进,非常的爱学习。

就在快下课时,我听到有一名同学在底下轻声的说:“书有什么好读得!?…….”我心里一惊,当时心里就想:这肯定是个“厌学的麻烦生”了。

经过之后接触,我很快就证实了我的猜测。

他自己对学习毫无兴趣,之所以来这里上学,完全是“逼不得已”-----他爸爸让他来的,而他从小到大唯一害怕的人就是他爸爸。

后来我还了解到,在小学里,他上课就坐不住,作业更是从来都不做,还经常逃课……他唯一的兴趣就是“游戏”和“玩”。

而事实上,他很多游戏都不会,因为他认识的字实在太少了;他也不知道该“玩”些什么,所以每天总是无所事事。

了解到他的这种情况,我做了大量的工作试图转变他这种“厌学”的心理情绪,但一段时间下来,收获不大。

思考:
其实,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同学,当时我的心里非常的震惊。

应该说,随着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和展开,为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然而,即使是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仍会心痛的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怀有“厌学”的心理情绪。

他们并不是不聪明,只是对学习毫无兴趣,完全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有的只是对学习的苦闷和厌恶。

于是,他们经常在课堂内外捣乱,和老师家长“对抗”,严重的甚至以逃课,逃学等方式来逃避学习。

学习应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可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同学选择放弃?他们放弃了学校,放弃了知识,也放弃了竞争。

是因为他们厌倦了枯燥的学习和繁重的压力?还是因为他们厌倦了父母和社会过高的期望?抑或是因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之一---电脑游戏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总之,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同学沉迷于网络,也更经常的听到家长和同学的唉声叹气。

然而,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怎样开始的呢?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于他们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所以,纠正和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这已是一项迫
在眉睫,不得不做的事情了。

为此,我们应关注他们这种心理行为的形成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症下药。

声音一:
“读书有什么用?!现在,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我认识的一个人,他初中都没有毕业,还不是很会赚钱?所以,读不读书没关系,只要会赚钱就好,我才不要读书呢,这么累!”
原因分析:
从这个声音中,我们听出了社会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对我们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上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时刻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加上来自某些不良影视作品的直接影响,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诱使有些同学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怕苦怕累,不愿学习。

另外,无形的网络对他们的影响也极为严重。

随着电脑的普及,相对“清净”的校园现在已不再封闭,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对于我们同学来说,似乎有着无边的魔力。

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无拘无束,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于是,很多同学都在课堂上畅想他们的虚拟世界,边听课,边畅想他们的“三国”,畅想他们的QQ ,于是便有人甚至不惜逃课外出上网过瘾,有人为了上网而偷窃…….
对策:
整个社会应加强“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舆论宣传,大力培养热爱学习,以读书为荣的社会风尚,形成一种全社会都尊知重教,爱学乐学的社会心理风气。

当然,这是我们个人无法控制的。

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上的“悟”性,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消除“读书无用”的心理,端正学习态度。

比如,我们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设讨论“学习为了什么?”“金钱的魔力?”“网络的意义”,让同学们经过讨论,表演,叙述,评论等来冲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声音二:
“读书,读书,读书!天天都是读书,什么时候是个头呀?!…….太累了,不来读了!”
“我爸爸说了读不读书没有关系,只要会赚钱就好!所以,我干嘛要读书呢?反正我爸爸,妈妈又不管我读书。

读书?我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原因分析:
这两个声音,让我们听出了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学习心理的影响。

纵观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学习至上”“望子成龙”型的。

这些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极高,期望很大。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次次名列前茅,于是就妄加剥夺孩子的自由时间,剥夺孩子的游戏权利。

让他们的学习永远都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我们的许多孩子由于无法忍受学习的枯燥和繁重的压力而放弃了学习,对学习失去信心。

所谓“物极必反”,就是如此。

另一类则正好相反,是“无要求”“金钱至上”型的。

这些父母只关心自己赚钱,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有时甚至在孩子面前贬低学习的价值,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慢慢的发生转变,从而放弃学习。

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家庭现象,就是“单亲家庭”对孩子身心和学习的影响。

由于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比较孤僻,心理又比较自卑,不太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久而久之,心里堆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慢慢的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感,进而放弃了学习。

所以,家庭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学习心态很多来源于家庭。

对策:
加强家校沟通,多于家长交流子女的教育问题,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帮助孩子纠正厌学心理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父母的处世态度,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思想造成直接的影响。

而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对子女学习所持的态度。

总的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能过高,要求也不能太严,应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

俗话说:跳一跳,够得到!父母提出的学习要求,只有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他们才能发挥出学习的最大潜力。

另外,父母还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深刻认识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切实纠正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不正确的认识,积极鼓励孩子树雄心,立壮志,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学习。

这对于激发子女的学习积极性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声音三:
“分数,分数,分数,什么都是分数。

学校和老师都只喜欢考试,就看分数,只喜欢成绩好的同学!我反正都考不好,不读了!…….”
原因分析:
从这个声音中,我们听出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教学成绩的追求一直是无止境的,这也使的教师不得不看重分数,并以分数来衡量学生。

而这种情况在某一程度上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让他们对学习总是战战兢兢。

虽然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但
由于“中考指挥棒”的效应还在,使得“重分,不重能力”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学校存在。

于是,有些同学对学习总是“患得患失”,每次考试都似乎处在“浪尖上”。

久而久之,部分同学由于受不了这种分数的压力而不得不放弃学习。

一个只重分数的学校,会使得一批学生迎头赶上,却会使更多的同学掉下来,甚至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

对策: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首先,学校应积极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彻底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比如,在考试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英语节,科技节,传统文化节,体育节等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努力减轻他们的学习心理负担。

其次,教师应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对教师充满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

同时,老师的关心和爱,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进而,一步一步的攻克他们的厌学心理障碍。

同时,教师还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矫正他们的厌学心理。

声音四:
“读书太无聊了,闷死了。

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再说,我的基础又这么差,反正都读不好,还是放弃算了!干脆不来读了!…….”
原因分析:
从这个声音中,我们又听出了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对他们学习心理的影响。

我们始终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等于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接着他们就会放弃理想和信念,放弃学习。

这也是厌学心理中最主要的个体因素。

而学生一旦没有了学习目标,他们就会学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些什么,又为什么要学,进而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每天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本来就不够扎实的学习基础,他们学的越来越力不从心,渐渐的,他们的信心越来越少,动力越来越小,成绩也就越来越差,最后对学习完全丧失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最终掉入了“厌学心理”的深渊。

对策:
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矫正学习方法。

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我们应先让他们认清一个事实:兴趣是后天培养的,对任何事情的兴
趣也都是可以培养的。

只要勤奋努力,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好成绩,有了好成绩,就有了成就感和愉悦感,也就有了兴趣,所以他们应该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大脑开发的“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并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好的学习方法可使学习事半功倍,不好的学习方法则会使学习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应让他们了解学习的规律,掌握预习,复习,归纳,解析,推理等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进行科学的、快乐的学习。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学校家庭的教育管理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但是,我们应始终坚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原因,帮助这些“厌学”的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实现对他们从内到外的教育,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以此来扼制并矫正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