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3黄河魂_苏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3黄河魂_苏版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观赏黄河壶口瀑布的记叙文。
课文第一写参观前心中的疑虑——担忧壶口瀑布名不符实,不像传奇中的那样壮观。
接着,描写参观时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响。
作者是分三层描写的:第一层,描写黄河水流奔向瀑布时的模样;第二层,描写河水跌进壶口时的模样;第三层,描写河水在深潭中翻动的形象。
作者把河水比作“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说它们奔向瀑布时是“仰头摔尾”,来到壶口处是“前呼后拥”,跌进深潭里变作断鳞残甲,化作凄风苦雨。
这些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黄河水流通过瀑布时的奔腾湍急的模样,又表达了作者对黄河伟大气概的颂扬。
最后,作者抒发了观赏瀑布后的感受。
先用一个自然段写“我”对壶口瀑布的观感,“震动”“折服”“感染”“兴奋”这四个分句集中地概括了壶口瀑布的特点和观赏后的心情。
接着用一个自然段颂扬壶口瀑布是黄河的“灵魂精魄”,表达了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营养的愿望。
课文写景有序,由远及近,从上到下,抓住了瀑布声大、形壮的特点,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丰富、生动的词汇,以细腻的笔法,展现了壶品瀑布的恢弘气概。
课文情形交融,激情澎湃,由瀑布的气概想到黄河之魂,想到民族之魂。
从疑虑到被震动,被折服,进而身心融解,期望时刻凝固,作者的情感在放纵地流淌,在逐步地升华。
课文充分表达了黄河气概与精神的感染力。
反复诵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象壶口瀑布惊天动地的场面是本课的重点,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瀑布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精神,体会这确实是黄河的精神,语言优美、含蓄,不易明白得,是另一个难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观看景物、表达情感的方法,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领会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气概中,学习母亲河的精神。
全文中成语专门多,语句优美、含蓄,不易明白得。
编者选入此文的目的,一方面是训练阅读能力,积存词汇;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黄河,热爱黄河。
课文中的插图是一幅照片,展现了壶口瀑布的雄姿。
【学习资料】
黄河我国的第二长河。
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的卡日曲,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上游多在峡谷中流淌,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
中游绝大部分流经黄土高原,年平均流入黄河的泥沙约16亿吨,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河床中,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增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壶口瀑布是黄河流域中的一大奇迹,我国第二大瀑布,已被辟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古时那个地点有“旱地行舟”“飞鸟难渡关”之说。
原先,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岸畔拉纤绕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咆哮四震,云烟迷漫,惊吓得也不敢飘然而过。
由此可见瀑布之危险、磅礴。
壶口瀑布的宽度和高度都不算大,但其流量却相当可观。
在冬季枯水期,秒流量最少时仅150至300立方米,这时河面冰封,细流涓涓,给人以俊美之感;四月初,一旦冰河解冻,秒流量骤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这时巨流夹着大量冰块冲击而下,如狮吼虎啸,震天动地;到夏季,秒流量增至1000至2021立方米之间,这时,由于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从天而降,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样直射苍穹,刹那间,一个个水柱又化作细小的水珠,遂形成迷漫的白雾,偶又显七色彩虹;金秋雨季,千溪万壑之水汇聚,河水流量剧增到3000立方米以上,瀑布连成一片,这时洪波怒号,急湍翻腾,声如奔雷,景象极为壮观。